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P31

  ..续本文上一页,故而其身心于善事转极有堪能。”又讲道:“如是身心之堪能圆满,亦是从初得三摩地时便有细微少分现起。彼渐次增长,至于最后则成轻安与心一境性之止。”

  虽然得到了如是身心轻安的三摩地,然而,仅此三摩地仍不可安立为下乘道,何况大乘。这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讲:“是故,外道诸仙由世界道,于无所有以下之诸下地能离欲者亦皆需依此进入上道。所以,此是内外道二所共同之三摩地。”又讲道:“此又若被无颠倒通达无我之见和善解三有过患而厌离生死、希求解脱的出离心所摄持,便转成解脱道。

  若为菩提心大宝所摄持,亦能转成大乘道。”如此所讲,我等追求解脱者,不应仅以此许三摩地就执为满足,而应当生发出无颠倒定解真实义的智慧来修胜观,对止观双运的瑜伽发志勤修。复次,止观双运的修法是怎样的呢

  这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讲:“从何时获得胜观之最初起,就成已得双运。故其方法,经中亦讲了这个依先得的寂止,进行观修,便渐次生起励力运转等的四种作意。

  因此,若时生起如前所说的第四作意,即成双运。”又讲道:“又何故于彼如是者,名双运道

  答:因为未得止观之前,唯以妙观察的观修自力不能引生无分别的住分,所以,观修与止修必须分别功用修习。而得彼二品后,即所行的妙观察之观修,就能引生正寂止,故名双运。

  此中观察,即是胜观。而那观后安住,即是殊胜止——缘空性。”如是宗喀巴大师之宗规、日沃噶丹派之教规,这种成为佛法心要增上定体性的正修,由远离沉昏过失又最极清净之门而殊胜之情,就有许多可讲。然因太繁,故简言此等精要。

  即在吉美旺布大师所著的《噶丹教派源流》一书中讲道:“由修行之门,实乃殊胜。然而,藏地诸禅师始修止时,重在住分。由高举其心而舍弃励力无分别住,既降低了心的高举也放缓了策励。故说善缓即是善修。此因未辨沉与修之差别而低劣。

  是宗喀巴大师随行圣者无著昆季之文义,抉择了新修定时非仅以住分而为满足,更需具足明分势力。并又遵照佛之密意,完善地抉择了以九种住心、六种力、四种作意等之门而新修定的方法;以正念与正知发挥效力的方法;粗细沉掉的辨认和止观双运的瑜伽修法等,故而具足了增上三摩地之殊胜功德。”

  (三)行清净,主持噶当派纯正行迹的情况

  《妙臂问经》中讲道:

  “如禾皆依地,

  茁壮能生长,

  依戒胜白法,

  慧水浇故生。”

  《涅磐广论》中讲道:“戒律是一切善法之梯,如树等之本是地一样。”《劝戒亲友书》中讲道:“戒是一切德依处,如动不动依于地。”如此所讲,增上戒学是增上生与决定胜所摄的一切功德之依处或根本。依此得定,由此生慧,所以决定了三学的次第。

  特别是定学,需要以戒律清净为本的理由,亦在《集论》中讲道:“能修定之要,是正念与正知。此又由戒力而生。”《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讲道:“戒律是为根本,以余二学从此生故。”即是将前二学处的所依或根本,讲成了戒学。就是在三种戒律中,律仪戒也是后二种戒的根本。

  《摄抉择菩萨地》中讲道:“此三种戒中即如此:由此律仪戒摄持和使和合。因为若守护彼,余二戒亦成守护;若不守护彼,余二戒亦成不守护。”《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道;“以经中多说律仪戒是后二戒之根本与依处之故。”如此所讲,从损害他人及其事中令心厌舍的这个断心,就是戒律的体性,所以,彼之根本亦唯是近断诸性罪①的律仪戒。

  而此中又有七类别解脱律仪,其中这个出家律仪,由于唯是一切律仪之最上和佛教的根本。所以,念起佛教基础之必不可少者唯是《律经》以后,宗喀巴大师便在此雪域之境,将佛薄伽梵之佛教大宝,以一切门从根本上创立了清净大规来大加弘扬。由此宏恩浩德,使清净戒律之守护清规——吉祥无匹日沃噶丹派的宗规,无一能比地如风一般,遍布了整个南赡部洲。如是克珠•唐吉欲巴讲道:

  “空言讲修貌似善,

  佛教只有虚名时,

  三学教证佛圣教,

  将此师皆显如日。”

  如此所讲,在宗喀巴大师未出世前,在此雪域之境佛教只剩偶像。比如传戒时,休说坚守、贤能之德兼具,仅近圆戒也不受地作

  

  ① 性罪:不由佛制,本身即是罪恶。如杀生等。

  

  门中通达真实。此外又说:修习坛轮和念诵殊胜的陀罗尼。等讽诵、礼拜和敬奉供养等,皆是有戏论的善行。所以应当舍弃这些,唯修无戏论真实义为妙。又说:对于真实义,无需求得随顺正理的定解,可以全不作意地置寻常识于原状等。这些信口乱讲未解法要的言论,完全是其心中了置教法为有污之大魔的最下流的胡言。

  此等皆不应理。因为能证成咒悉地,其基础唯戒律清净为重要,故若无此,就生不出如续部所讲的功效。因为在《文殊根本续》中讲道:

  “念诵若毁戒,

  此无胜成就,

  亦无中成就,

  又无下成就,

  能仁未曾说,

  毁戒咒能成。”

  因为在《妙臂问经》中讲道:“咒本首为戒。”和在《本续》中讲道:“外护声闻行;内极喜密集。”此外,未受别解脱戒的在家咒师,也是除了个别特殊的遮戒外,一切别解脱戒亦当守护。这如《妙臂向经》

  中所讲:

  “佛我所说别解戒,

  清净全指毗奈耶,

  除去形相与仪轨,

  余当在家咒师行。”

  以及又讲道:“于持密咒律仪时,外、密、三乘亦皆应,分别守护诸正法。”这是无量光如来的三昧耶。“于大殊胜业类中,应将一切相应

  ① 陀罗尼:梵音。义为总持、执持。以持久不忘诸法词义的念力和神验不测的智力为其本性,以受持善法,遮止不善法为其功用。

  

  戒,分别持为唯清净。”这是不空如来的三昧耶。即是说,在此二者之时,次第将三乘正法持于不弃和将所承诺的一切戒律持为清净等亦摄于五佛的三昧耶中。所以,修行密乘道的瑜伽师更应当重视戒律。如是善知识敦巴讲道:“有一类人依律排斥咒,依咒排斥律。

  除我上师之教授传承外,无余能使律为咒之助伴,咒为律之助伴。”又讲道:“虽多学法,然若寻求别的修法之规,实为错误。”善知识夏惹瓦讲道:“总之,出现任何祸福,皆依于法。其中若也依止.《律经》所讲,无需再讲,是心能清净、堪能观察、心意安然和最终善妙。”《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讲道:“由见此等之中少有开遮不同之分,即执一切皆如寒热一般相违者,是显自智极粗浅耳。如是唯除个别特殊的开遮外,诸佛经极相随顺。

  故若进入上上三乘或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之功德种类。”又讲道:“若未获得如是知解,于一种法获得一分相似决定,便谤诸余。特别于上乘,若生起一种似胜解,便如其次第遂谤弃下乘之法藏与诸度彼岸,即于密乘亦会谤舍下三续部等。故会造积极相系屑、甚易生起和异熟尤重之毁谤正法的深厚业障。”

  又如该论中所讲;“若起是解:诸大经论乃是讲说法,其中无有可修要旨,别有开示修习心要之教授,遂于正法执有另外讲修二法。应知这是于无垢的显密经典以及无垢的释论起大敬重而造障碍。说彼等中不显内义,唯是开解广大外解,执可应轻毁之处,是集诽谤正法之业障。”

  如是宗喀巴大师之殊胜宗规,这个日沃噶丹派,其正见清净,是守持圣师徒之意趣精华——吉祥应成派之无垢主张的宗规;修持清净,是如实无误地如理修行诸大乘师善择了佛子密意的一切经论所讲的三摩地体性——止观瑜伽;正行清净,是在外住于《律经》所讲的纯正威仪中,内修二次第甚深观行,全不违越三律仪的细微制戒界限地守护清净戒律,珍若已睛等,这种因位波罗密多乘中,由见、修、行三门而殊胜之情,且如以上略讲。

   如是,高贵的五世DL讲道:

  “希有事迹具净戒,

  大志大雄菩萨行,

  乐空二次瑜伽行,

  愿遇洛桑佛教法。”

   文间偈颂

  智藏白光千万丈,

  慧莲妙办遍开放,

  离边深语香千万,

  遍布方维名无上;

  龙树智越广海域,

  辩才劲风所提出,

  离边中道甘露藏,

  无误受用非尊孰;

  强手力持教与理,

  高发论式侨大笑,

  偏私论敌象千军,

  顿摧胜鼓擂有顶;

  所修禅定稳大地,

  诸德十万莲园灿,

  除惑热恼做劝慰,

  施凉白拂媚态持;

  玛拉雅风三戒净,

  遍及周围诸金山,

  何人不说于末劫,

  僧伽初聚又现前;

  法藏显密双运道,

  自慧心者发际降,

  善说圣地恒河流,

  想为末劫缘份严;

  佛教日从劫云中,

  妙显讲修净千光,

  照陲教证莲花园,

  升为有情利乐福。

  二、果位密宗金刚乘之基、道、果的立论如何主张

   的情况

  (一)基位的主张与初次第道的立论

  藏地先师,大都对四续部分别安立的差别、如何安立无上部的方法、四续部各自的成就、对所修道堪为法器的各个相续之根的差别和依何灌顶而能成何果的安立道理,以及密乘律仪于相续生起之量等,皆未如本续和大成就者的意趣而通达,并且应以何为主尊的枢要也未认清,出现了诸多杜撰的说法。

  因此,多数后辈当实修密乘道时也缺少重要的不共必须法,以及从实修方面也产生了诸多不净的过失。见到如此,宗喀巴大师昔往于自在顶佛前发誓愿于五浊横流的诸不净刹土显扬大密金刚乘道,弘扬密乘与中观见双运的佛法精要之发心和誓愿的法力便即现前,故而于此雪域之境才有了如前面所讲的将密乘教法大宝,光显如日的情形。

  特别是并非仅仅显扬每一个别续部的讲风和实修枢要,而是将浩瀚的大密续部之全部枢要显扬为总纲之理。即从汇集了大金刚持之道次、进入密乘的门径和灌顶的建立等的极清楚的根与外境本身上,

  总就四续部各自道的立论,别就曼陀罗的绘制、入门和…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萨迦世系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