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P2

  ..续本文上一页的讲经者、智者与成就者的主宰、一切持金刚者的顶宝、彻底顶礼无污白光的趾甲者是大译师•吉祥玛尔巴•却季洛追(法慧);

   将所树的宗规执持于赡洲无匹之主、智慧悲心能力等一切德宝盈满的大海是吉祥至尊曰巴钦布•米拉协班多吉(苦行大师•米拉笑金刚);为佛亲自授记赞美为佛子月光童子、袈裟舞蹈的游戏、广发了义法音,以显扬能仁的密意者、以融合噶当教法与米拉《大手印》二法流的教授来引导有缘弟子于即身即世成佛之地的开宗大师是名享三域的吉祥无匹岗布瓦[20]。

   这三位上士名为噶举派三祖师,是一切修行传承系统的教主,而所谓噶举“四大八小”也全是此三位祖师的传承继持者,而且藏地的讲修大教主、智者、成就者和成为如本师第二等许多正士也显然是这三位上士之语旨与传规的继持者。所以,应当略述他们如何开一代道统大宝宗风的情形和见修方法的决定。

   法主玛尔巴噶举的宗规,对于以讲修之门来修习佛金刚持的无垢语旨和《胜乐》、《欢喜》与《密集》以及《幻身》、《直超》和《四座》等诸无上续部为首的显密经义大海的方法来讲,是一种特别优异的宗规。此宗规最初是由佛金刚持传与大圣底洛巴[21],而由他传出的。

   这位自在圣人底洛巴,按共同所讲,他被大乘师大圣龙树尊师摄受后,由示现了能教授因位波罗密多道之情,而成为无比的大智者。当殊胜的真实性证悟该现前时,他在西印度索玛布日山寺,于十二年间做了修证。

   由于修习了道的证悟,所以获得了大成就者之地。传说此后他仅一讽诵《笃哈》[22]金刚歌曲,十二万城镇的诸士夫便得解脱,八位获得成就的弟子亦如是成办利生事业。

   大成就者底洛巴领受了近传与远传的二大语旨,其中远传的语旨,如其所讲:

   “龙树、咱热、罗瓦巴,

   以及善缘空行母,

   依止四大语旨师。”

   就是这四种语旨。

   第一语旨,由金刚持传与因陀罗菩提王、龙所变化的瑜伽母、地神毗苏迦瓦、大成就者萨罗诃和大圣龙树尊师。是从龙树尊师听受了父续《密集》及其圆满次第五次第的当面指点、《金刚四座续》及其口诀、《六法》中的幻身和迁识与入舍等而领受的彼等的语旨。

   第二语旨,金刚持传与智慧空行母、古古日巴、咱热耶巴。是从咱热耶巴听受了母续《玛哈摩耶》与《六法》中的诸梦境法类而领受的语旨。

   第三语旨,由金刚持传与金刚手、卓毗赫鲁迦、毗哈那班杂和罗瓦巴。是从罗瓦巴听受了《胜乐》等母续全部和《六法》中的光明为主的圆满次第的诸法类而领受的彼等的语旨。

   第四语旨,由金刚持传与金刚手、无支分金刚、莲花金刚和善缘空行母。是从善缘空行母听受了《吉祥喜金刚本释》诸续和《六法》的教授全部,此外特别领受了拙火[23]的语旨。如是佛金刚持的证悟与义理的传承便完全转移到了尊者底洛巴的心相续之中。

   他又从咱热耶巴学习了拙火的语旨,从龙树学习了幻身与光明的语旨,从罗瓦巴学习了梦境的语旨,从乐成空行母学习了中有与往生的语旨。此外,又从因陀罗菩提王听受了他身智的教授和从摩定喀听受了夺舍的教授等远传的语旨。

   此远传语旨虽有某些少许的不同,但如吉祥让迥多吉[24]听讲:“三藐三菩提佛大金刚持讲与了密主等诸菩提萨埵。

   由彼等将四大语旨传与诸传承师,即龙树、提婆、月称和摩当吉等系是南传派。卓毗巴哈巴、毗那萨、罗瓦巴和因陀罗菩提等系是西传派。鲁伊巴、遮定喀巴、达日迦巴和苏卡哈日等系是北传派。乐成空行母、唐洛巴、辛洛巴和迦那日巴等系是东传派。”

   若讲近传,即如其所讲:“底洛我无人上师,吾之上师一切智。”由于是直接从佛金刚持听受了密宗四续部的教授和金刚瑜伽母付与了耳传宝三法类藏,所以一切教授的精华皆集于这位大圣一身。他是由长期成办了利生事业后,未舍肉身而飞游于天界空行之中的。

   他的弟子甚多,但是于此节中要讲的当是尊者那若达巴。此尊者在摩诃巴拉(大护)王之子贝雅巴拉王时期,出生于迦湿弥罗[25]婆罗门族之胜种那若达巴,名为圣贤的种姓,故名那若达巴。他自幼学习吠陀经义,十分精通。由于敬信正法,所以去了中印度,从亲教师益希畏(智光)出家为僧,起法号为年扎桑布(美名贤)。

   他精通大小乘的一切藏,并又请教了密教的一切内外续。成为大班智达时,他守护那烂陀寺与戒香寺的北门,胜伏了外道的一切辩难,所以被赞誉为吉祥季美扎巴(无畏称)。他在广行听闻与讲说中,自心全然不住于满足的一刹那,每夜都在常修胜乐轮的瑜伽,所以获得了共同悉地与他心智等。

   诸多空行母展现圣容,策励道:“东方有阿阇黎名底洛巴,当赴其座前,能得悉地。”遵此策励,他寻访底洛巴而得参见。于其座前以修行十二大苦行[26]之门,使上师欢喜而依止,从而最终凭依言说与表传,领悟了密教的一切义理,并升登于成就之地等。

   如是传记于整个圣境印度与雪域藏地普遍流传,故不拟在此广述。此阿阇黎的弟子有辛迪巴等守门的诸班智达和具德阿底峡等诸多教主。继持《注释续》的弟子中,四位善巧父续者是那布•吉美多吉(黑行,无畏金刚)、毗卓哈都、杂雅迦热和迦湿弥罗阿迦热索哈等四位。

   玛那迦室、达磨玛底、旁顶巴钦布和扎杂切达等四位是母续四善巧者。贝乔•卓毗巴、日日巴、甘达巴和迦索日巴等是获得悉地的四弟子。此等仅在我藏地为人所共知而已。传说当时圣境印度的大多数班智达与成就者都顶礼这位阿阇黎。

   如《噶举金鬘》中所载,金刚持与四大语旨的传承上师底洛巴和那苦巴事迹已有详广的讲述,但这里仅做草述亦可。

   现在于此,决定无匹玛尔巴噶举派,是当正说即此道统大宝于藏地最初开一代宗风的祖师与如何开宗的情况、其继持者噶举“四大八小”如何产生的情况和法王卓贡噶举派的宗规等。附则:诠说香巴噶举的源流。

  注释:

  [1] 娑婆世间:佛书说,在南赡部洲修学佛法不须怖畏,故名此洲为婆娑世间。

  [2] 楚天:即大梵天王。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来请转*轮,又常住佛之右边,手持白佛,以对于帝释。

  [3] 帝释:即帝群天。佛教护法神之一。为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立善见城。

  [4] 干闼婆:寻香。以香为食,故名寻香。天神之一类,又称天界乐师。

  [5] 鸠槃荼:瓶腹,瓮形鬼。为吸人精气之鬼。佛书说为大海中一种似人的夜叉鬼怪,头上生有各种动物的头,肘部、膝盖和耳轮都长有发状肉丝。

  [6] 有寂: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槃。

  [7] 无缘:无所得。除彼所缘,更无过所缘之思。

  [8] 甘蔗人:释迦佛的别另。

  [9] 四个宗派:即中观派、唯识派、经部和有部派。

  [10] 法臣吞米:即崇法大臣吞米桑布札,吐蕃王松赞干布时一大臣名,早年奉命赴印度留学,精研梵文和佛学,还藏后首创藏文,初译佛经。“吞米”是氏族名,“桑布礼”意为西藏学者,是印度人对他的敬称。藏史称为七良臣之一。

  [11] 贝若:即贝若杂那(遍照护),又译作毗卢遮那。藏族大译师,是吐蕃王赤松德赞时,在桑耶寺初次选拔藏人出家预试七觉士之一,后为西藏早期三大译师之一。

  [12] 噶、焦、祥:是八世纪中吐蕃王赤松德赞时,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和祥•益协德三位藏族青年译师的简称。

  [13] 努钦:即努译师桑吉益西。吐蕃王赤松德赞时一大译师。传称他精通七种语言,曾将大班智达毗玛拉弥扎所讲的印度佛经译成了藏文。

  [14] 仁桑:即仁钦桑布(958—1055)。他是天喇嘛智光派往印度学法的二十一人之一。他精通梵藏两种语文,毕生译经甚多。后人称为大译师。他又迎请印度法护、慧护诸律师广弘毗奈耶戒。

  [15] 多罗:即译师多吉帕(金刚吉祥)。是赤松德赞时一大译师。

  [16] 萨迦巴:是指昆•衮乔杰布(1034—1102)。他在1073年建萨迦寺,是萨迦派祖先第一代。

  [17] 布敦:全名布敦•仁钦竹。藏族著名佛学家。藏历第三饶迥铁虎年公元1295年生于后藏夏麦地方。为超普译师的三传弟子,后居夏鲁寺。所传教派名为布敦派,亦名秋季夏鲁派。有《佛教史》等著甚多。

  [18] 班钦•唐吉钦巴:唐吉钦巴是称号,本名罗桑却季坚赞,为班禅四世。1601年他住扎什伦布寺,作为扎什伦布寺第一任座主,以后由他转世的活佛继承了法座。

  [19] 克珠米旁巴:即米旁•却珠嘉措。迦玛噶举红帽系第十世活佛,也是该系的最后一世。

  [20] 岗布瓦:是米拉曰巴的弟子,噶举派支系塔布噶举的始祖。公元1014年生,名索南仁钦,1093年逝世,弟子甚多,成为噶举派的一个重要分派。

  [21] 底洛巴:原名慧贤。公元十世纪印度那若巴的上师,为修密宗得成就者。因曾作榨油工,故名底洛巴。

  [22] 《笃哈》:笃哈本是印度一高僧名。此书是收集他所作的证道歌,又名《笃哈藏》。

  [23] 拙火:又译作猛厉火,脐轮火或绝地火。梵音译作旃陀离。是脐间本有的俱生热力。密乘圆满次第根本法之一。集中坚守脉、风、明点,使脐中梵文短阿燃起乐暖。功能猛烈焚烧一切不净蕴界,灭尽一切烦…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