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节中是略说此传承大宝的要门规理。
(二)别说所修义。此中分三:1.不净幻身;2.清净幻身;3.纯净幻身。
1.不净幻身。此语旨传规的修行法要的教授,需要依次修习的有三种。第一种名为不净幻身。对彼称做不净幻身之名的含义,《金刚空行次第初分》中讲了:“三界诸众生,无余皆如幻,动静诸众生,悉皆无所得,可见可触事,一切如幻化。”是说,三界的动静见触的事物这一切不净的境相虽然现如幻化,但既然无实有,所以称做不净的幻化,并将能断除不如是理解而耽著为谛实的相执的方便诠说为其教授。
对此总的修学,在《六法金液论》中讲道:“此后,首先将诸外境相观为等同八如幻喻,即此诸色等于迷乱心前显现,外事非有犹如梦幻;由缘所生者犹如回声的影像;无常犹如露珠和水沫;显现而无自性犹如阳焰和彩虹。由于如是修学串习,故能断除依境相的分别。”如此所讲,由三界情器世界所总摄的内外诸事物这一切生死涅槃的现象在显现中而无实有,是以幻化和梦境的譬喻来抉择而修学的。具体的修学就是指抉择自身等同现空影像,抉择自语等同闻空回声,抉择自心等同念空幻化。此亦出自《般若波罗密多经》和诸续部之中,故是显密所共通的教义。
2.清净幻身。由于是转变情器世界诸不净的境相为清净天坛后而修行之义,所以称做清净幻身。这虽然是与诸下部密乘所共通,但较波罗密多道最为殊胜。此复,甚深咒理中将一切蕴界处讲为本有天的自性,因为这是不通达真实,为了通达,故抉择原因而修,所以殊胜的幻化三摩地便现起,情器世界便显明为天,从而净治平庸的相执,并扶择天亦如现空幻化,故是净治执著似妙的分别的次第。
所以,这就是观想自身和情器世界皆为所依安堵宫和能依天坛城,观想一切声响皆为甚深咒的自声,观想一切心的收放皆为智慧游戏,并将此亦修为除了只是自所假立外并无实有,犹如幻化。以三种譬喻来表示真实的情形。是如上面以《五次策论》中之语所开示的。本噶举派的宗规,是对不净情器世界之境相任何所现皆抉择为幻化起名叫不清幻化和对转变真实为天而如是抉择起名叫清净幻化。而诸讲说《密集》的五次第者是将三远离[34]之后的幻身讲说为不清幻身和将以光明清净了它的双运之一的幻身讲说为清净幻身。
3.纯净幻身。此中分三:(1)含义;(2)修行;(3)断疑。
(1)含义。清净幻身虽是唯以破除凡庸境相而修为天来安立为清净的,但这是由分别假设体相的修,所以并非最极清净。而这个是由风心的精气所成就的身,非分别所假立,是现如圆光,所以名为纯净化身。无上密乘不共隐义的幻身——风心自加持道的正次第[35]就是这个。
又对所谓自加持次第,诸续部中虽然讲了些不同的说法,但是,《密集》中将幻身定为自加持和《时论》中将空色定为自加持,这二者是一个意思,因为幻身和空色二者,分位的差别是粗分相、细分相以及诸分别心隐没后显现,方便的差别是由在中脉灭除能所二取的分别风而产生,因的差别是由极细微的风心精气而成就,行相的差别是不思择而明显见如圆光,体性的差别是超越极细微尘法性的完全净妙的智相等在这些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这已为尊者杰巴师徒所承许。将无上瑜伽部不共的隐义幻身修成何者的所依、凡修的加行、如何修学的方法、二次第方便的差别等诸噶举派大师的主张归摄为要义的就是如上面所讲。此中是将从隐义旃陀离的完全炽燃显现产生了智风,从智风溶于胜中脉的燃滴的连续不断的溶乐产生的殊胜四喜[36],从殊胜四喜生起殊胜心远离,从殊胜心远离成就近似具足五差别的幻身,在以胜义光明使其远离污垢后所成就的这个殊胜化身也称做双运身或圆受身的。
对此,尊者蒂普巴讲道:“譬喻幻身是镜中影像,胜义幻身是离障的蕴,幻身自身的体相是音韵字清净的相好,幻身的功德是彼所依身降伏邪魔,成等正觉后,此身能住于乃至虚空存在。”这是圆满宣说了幻身的基;道、果三者之身。此隐义幻身从生起次第至心远离的最后皆无,这是《摄行论》中所讲的,而且对于修学密乘传规的现世成佛的色身来讲,是不可缺少的。
(2)修行。此中分二:①根本位幻身;②后得位幻身。
①根本位幻身。此中分三:子、前行位的所依三远离的修法:丑、依三远离的正行位无相的修法;寅、依三远离的正行位有相的修法。
子、前行位的所依三远离的修法。凭依无相无戏论和凭依有相戏论的两种瑜伽能修三摩地的所依是语远离金刚念诵,金刚念诵的所依是身远离和由身远离所生的心远离。由于这三种远离先行后,由空或乐所生的幻身次第便成为自然生起,所以此中无相就与殊胜的要领相属。
因此,三门便住于不倾动。有相就是紧闭身体穴道,语就是瓶相风的金刚念诵,心的感受于溶乐中泯没等。这与《密集》中所讲的三远离的修法虽然稍有不同,但是,在由风息入住溶于中脉的作用使所修三摩地显现上要领不仅一致,而且此宗规对于下根和中根类者来讲也是深奥的教授。
丑、依三远离的正行位无相的修法。就是此中修行无相瑜伽者于寂静处,在上面刚讲过的三远离的状态中对上师不断敬献身、受用和善根,并以足够的教信感戴,自心断除三时的戏论而入定,故由加持之力使二障之相自行息灭后,大手印智便真实显现,并由缘此而修忆持了心,从而忆持了风息,且由此生起内心的感受,即因地入水,烟便出现;因水入火,阳焰便出现;因火入风,莹火便出现;因风入心,灯火便出现;因心入心所,月相便出现;因心所入无明,日相便出现;因无明入一切空,罗睺相便出现。
此后,一切空便如无云晴空出现。又三现分逆起,即从一切空现起无明、从无明现起心所、从心所现起心、从具风息的心由十二如幻喻[37]所代表的各个相好庄严的身便于自证智前现起。不仅如此,还能意想到明见三时的一切净不净情器世间皆为离障。由内心的特殊次第同时有任运超越[38]相应产生。
寅、依止三远离的正行位有相的修法。依止有相者亦有依止包括金刚念诵和心远离的正规的,亦可由上述旃陀离瑜伽生起。不论怎样,圆满成就了所依处——殊胜的根本瑜伽三远离后,由于“入定”于具相明妃——业印和由三摩地所变的智印,所以无漏身的因种这个本来已有者便连同顺起逆起的三现分和光明现为三金刚,所以定为离障,即超越极微尘的法性并由风心精气所成就的百看不厌、相好庄严的身就如镜中影像显现。
同时由于无自性,所以超越了实有、无实有、俱和非俱的四边,不杂蕴界处性相的诸佛的意性身便唯现为原始智。具足一切行相之最的空性色明亮无阻,现如彩虹。对此若不生起验证和定解,也要实行紫梗汁、宝剑和明镜的幻轮等调动和冲闯的加行。此方法就是至今常规不衰的噶举派总的指导风规的隐义详述。若如尊者杰巴等的主张,是建立为两种修法:即在此幻身分位中,主要与(密集)的意趣结合,依止三远离;与《胜乐》、《欢喜》和《密集》等三续之密意结合,依止业印。
②后得位幻身。就是在如是根本定中,幻身生发光明后,便在后得位中以如幻的三摩地转一切凡庸境相、列入“等”字中的和梦境与中有等为道用。
(3)断疑。此与《密集五次第》的第三次第自加持和由金刚瑜伽的收摄、静虚所生的空色——完全净妙的大手印是一个意思。因为出自《道果教学释》中的隐义最极深奥的耳传就是正行位的教授,由于在诸讲义的正文中未做宣示而暗藏于一旁,所以诸只满足于经函的智者也对如是的正理不能如实了知而遍徘徊。
三、解说道的掌握梦境。
此中分二:(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二)别说修持。
(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由于诸幻身三转之道的把握 (定见的程度)能以梦中感受坚实与否来忆持,所以道的掌握就是梦境瑜伽。因为是习气的本色显现或因为是忆持外境的气色,所以称做梦境。若区分此,就有譬喻梦境真实、胜义梦境日相和末日梦境中有等三种。从体性上分,则分为初业者梦境、瑜伽师梦境和圣者梦境等三种,以及分为景象零星是入眠梦境下等、景象不坚实是中有梦境中等和幻象坚实是觉醒时的景象,梦境上等。
这里要讲之义其中的譬喻梦境,就是由收摄风心于脉道之法的差别而于梦中所现者。梦境的实质就是那个于睡眠中习气之相现为种种。此之身虽有从此粗分身分裂不分裂两种,但是,由于实质是风心身和此风心身亦随现在身的习气而行,所以也称做习气身。在此时,由于现在世俗的这种错误感觉的习气所致,所以在世俗中也无的种种景象便显现,因此是错中错。对以教授转此为道用就称做梦境教授。
(二)别说修持。转梦境为道用,首先当以白天随念经常和夜间教授强制方法的两种要领来忆持。未忆持的障碍是空无限、触无限、醒无限和顾忌无限等四种。由于以能对治的教授消除了彼等,所以认识梦境为真实,就是忆持了梦境。此复,如梦境一样,一切法由于自性空而全然显现,所以感到是二谛结合、有法和法性不分离、缘起的影像希奇等就是因乘的梦境修持。梦境本身能起为幻身、佛像和大手印等就是这个圆满次第分位的梦境修持。
在中间忆持了以后,是学习变化天与四大等,是以了知为无实有的冲闯来修学幻化,是修学世出世解脱的三摩地掌握了以后,最后是将梦境与光明和合,以独修真实性的教授将日相如幻与夜间梦相二者和合后,修习梦境起为幻身,并将此幻身和合到随灭与整持的光明而转趋。尤其将譬喻与夜间梦境和合后,要扶择外境日相为无实有而修。以此修抉择死殁现象为梦境后,是将中有狭道修为早断。不论在梦中如何见自己死、漂泊中有和后有结生等,都要唯如本无实际而现似真实的死、中有和结生等再出现一样,抉择判定为无自性。
四、解说道的精华光明…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