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P42

  ..续本文上一页余身就是此二者的变化。

  二菩提心亦是白分多居于顶上,赤分多居于脐间。而由母所成就的赤分精华猛厉火短阿的性相者是太阳的本性清净的赤色;风息成为有火暖性质的所触是热;由于菩提心是清净的智慧甘露,所以体验是乐;由于法界是般若波罗密多的体性,所以自性空等即有如此的四种性相。由父所成就的白分精华菩提的本体 (抗)字由于是月界分,故而白净;由于与般若的自性旃陀离相属,所以滑利;由于容易引至任何处,所以完全成团而滚动等即有如此的四种性相

  。由于此白分主居于顶上;部分遍于全身,尤其遍于诸脉轮,所以,这四种性相就分别住于能净治身语意乐四界之垢的身语意智之四喜的所依——有作用能力韵各个白分的熔分,并由于从上述的诸脉轮产生出能生如此能力的熔分流,所以是在凭依十六白分的十六喜的边际出现俱生喜。

  赤分也虽主居于脐间,但是,由于部分遍于诸脉轮,所以那四种性相就分别住于能生净治尘暗心力三者之垢的三金刚之乐的所依一一有作用功能的各个赤分的熔化分,并由于从上述的诸脉轮产生出能生如此能力的熔分流,所以是在凭依十二赤分的三四一十二喜的边际出现俱生喜。将赤白界[26]称做菩提心的含义是怎样的呢?答:菩提心有因、道、果的三种菩提心。

  其中因菩提心就是有情相续中本有的无始菩提心。道菩提心有总隐两种。其中总义者就是名为因乘的二谛菩提心,隐义者就是由于将本有的无障精液那个菩提心紧闭于离障的金刚之身,所以彼若熔化,便由缘起之力使二谛菩提心于相续中生起,所以赤白精血也是菩提心。总义和隐义的两种菩提心也是后者最胜,因为总义者是所依纯心的菩提心,所以不成为不退转和无变化的菩提心;而隐义者由于是所依身和能依心二者的菩提心,所以能成为那两种。

  果菩提心就是金刚持。总之,在脐间和顶上住于 (阿抗)体相的赤白菩提心,于轮回者[27]之时中虽然由所谓“我”这个词产生了法与人的二我,但是,由紧闭所依身之末摩[28]的燃熔的缘起耶二无我智亦能自然显现,同时由征得如来的劝慰色身和金刚持的劝慰法身——无我的神我后,就能心不外鹜地成就功业遍行常住之位。这是《金刚鬘》中所讲的。

  ③猛厉火瑜伽。不变乐不共的能立——内猛厉火亦有基位、道位和果位的猛厉火三种。其中基位猛厉火的处虽然有多数续部中说成了脐间,《文殊口教论》中说成了私处,《金刚心释》中说成了二者等亦不相违,因为《金刚心释》中所讲的“如水与空中月影。”是说,犹如虚空中的月亮,真猛厉火住于脐间。犹如水中的月影,猛厉火的影像于私处出现。所以,显然存在于脐间和私处任一或二者之中。有怎样的体性呢?是说成了实体、咒和智慧等三种。

  将第一种又说成了四类:《胜乐》中说成了明点、《金刚鬟》中说成了火、《大手印无垢点实践法》中说成了风、《金刚心释》中对绕玛[29]下端以猛厉火来表示,所以说成了脉。说成了咒的,如《春点论》中所讲:“脐间 字形,说是最短声。”是说成了短 (阿)的自相。说成了智慧的,如《对法》中所讲:“此智风由业风策动。”除去这些许多的说法而外,实际上存在于何者的体性中呢?若按二谛中的世俗,真明点和功能于火的体性中存在是合理的,因为将此说成了由母所成就的血精华——一切体温的根本和一切赤分界之主。

  因为若点燃它,就能焚烧蕴界处的习气,并熔化大乐菩提心,即具有烧熔的功能故。诸其他者是从一个方面而所假立的,即是以风是猛厉火能炽燃的缘、脉是其处或所依、咒是能加持猛厉火者等而假立为彼的。按照胜义,猛厉火就有智慧的体性。所以,在世俗上虽然存在于明点的体性,但是,在胜义中则承许是智慧。第三种道位猛厉火。道位的猛厉火以道的何所依来点燃的缘,就是以种子、手帜、佛像、火、明点和那达等所缘来点燃。

  一股是以业风来策动。特别的,《空行母海》中说成了以有元辅音字母体相的绕江(左右脉)之风息来点燃。《金刚鬟》中说成了单以中脉的风息来点燃。《时论》中说成了以成团的下行风息来点燃等以风息来点燃和以凭依具备密乘修法的自身与他身的方便来点燃等三种。炽燃的火性由于超越了粗分微尘的法性,所以是一种明亮无阻、体验为根本定各个自证现量之境、风瑜伽等的功能已成神力、焚烧蕴界处的习气并引生四喜四空和能作智火的增上缘者。

  这虽然不是外火,但是,由于瑜伽的加持力所致,故如火一样是能暖热的。炽燃的量,入、住、溶三者能形成小中大三种炽燃。其道的实质或真实就是由猛厉火炽燃为火的行相的乐为缘而所生的那个智慧,因为经中既然将猛厉火说成了寻思的对治,所以是由智慧来作寻思的正对治,而仅由暖是不能作此的。此智慧又有无分别、乐和明显分等三种。其中无分别智是由于被猛厉火的炽燃显现制止了风息游动和根随境转,所以灭除了于此等旁鹜的寻思后便住于无分别。

  乐智,是由猛厉火炽燃,故生起由菩提心熔化所表的乐智。明智,是由于一切能所二取的妄念皆于中脉中清净,所以乐空或明空双运就以所想象的次第三现分进退的方式而出现。果位猛厉火,《时轮》中所讲的“智慧火焰极旺,彼能焚烧一切魔及其对境。”是将摧伏魔等的作用说成了妙观察智。

  (2)别说彼之实修。此中分二:①讲说上门解脱道;②讲说下门大乐道。①讲说上门解脱道。以如是脉、风、明点的瑜伽来修成乐空智,首先必须实修凭依具备密乘修法的自身的上门解脱道。此亦如《后分迦白》中所讲:“彼有三要领,亦是身位境。”就是修学具足身要领坐姿、位要领修持、对境要领所缘等三种。其中第—种,就是具足静虑六法。第二种,就是根本位等。第三种,有未忆持使忆持,已忆持使坚固和坚固使发效力等三法。

  其中第一法,也就是以修习影像的佛像、忆持法胤[30]的所依、转变三密[31]的方式、改变水中月影形状等四法使所修持的瑜伽最终出现。第二法,就是以对身、脉、风、明点、智轮等策动具有四密的静猛旃陀离之业而使修持达到量(标准)。第三法,就是正入结合增长、结合变换、结合杂事、结合殊胜的大修,无偏颇地转起所净基、能净道、清净果、无别义理的一切法——大密甚深旃陀离的本面本师所开示的*轮,善巧将道与果的一切法归摄为无余诸法的瑜伽现象——甚深旃陀离的体性,故是顿摄普照庄严佛的智慧而修。

  ②讲说下门大乐道。就是对上门解脱道获得了坚实的补特伽罗作为发挥智慧的效力的分支,依止他身业印。此亦如《律生》中在概述了“此后详说瑜伽尼,彼之性相妙净善,空行母者即有莲[32],

  拉玛哈蒂乃尼变,堪达惹室香卡乃,有色孜扎乃尼变,智者应当观察为,即此四种自身物。”等以后,所广说的寻觅自己的身、心和脉的方法一样,法种王——内外密的盛德者是以思择、勾召和隐身的方便来寻觅的,并以学处和灌顶来成熟相续。而律义与三昧耶清净者则是在将等至加行到安乐时加持二人的所依身而来寻觅隐脉,以降、持、遮、散的加行来生起究竟大乐智的。

  3.如是集中坚守的功德。由集中坚守身体穴道而修猛厉火的功德,在现阶段是能出现十征象[33]和八贤德。此中十征象,就是如普遍公认的青烟和阳等。八贤德,即如《甘露河流》中所讲:“八贤德显现:地德——身体魁梧、水德——身体润泽、火德——身体光华、风德——身体轻盈、月影——无人能见、日色——隐形、虚空德——如秋天晴空成为无昼夜和目不张闭。”又如此中所讲:“最后一切都达到的功德,是由于无戏论的乐从俱生智中显现,所以出现连续不断的光明。”

  特别在最后,《三补止》中所讲的“故由此何为,简言唯成佛,

  凡以无数劫,皆是以圣乐,此生汝证得。”就是说,由于以第一方便大乐为差别,所以能现世成就双运金刚身,特别由于如理依止了他身,所以在现阶段能身体健壮、容光焕发、延年益寿、空行母聚会、智敏聪明又三昧增长。最终如由圣人的水银变铁块为黄金一样,由于脉、明点和风息三者的精华增长,诸浊垢渐减后,身幻身——现空无别圆受身和心光明——乐空无别法身的密意便现前而成佛。所以唯是如此能成就。

  二、解说发挥道效力幻身。

  此中分二:(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二)别说所修义。

  (一)总说词义与区分的建立。由于有境大乐本身能发挥对境现如幻化的作用,所以发挥道的效力者就是身。其词义,由于虽无行相但能执种种行相或者虽然显现但无自性,所以称做幻身。幻身总的区分,说成了譬喻幻身、现分幻身、梦境幻身、中有幻身、光明幻身、变化幻身和智慧幻身等七种。

  其中譬喻幻身,如《经庄严论》中所讲:“诸幻术师变化色……”等。就是本来非有,但凭药等实物,突然现起马象等形。现分幻身,如《中观根本智论》中所讲:“犹如梦境似幻化……”等,就是这个诸法现似梦幻但无真实。梦境幻身,如《释量论》中所讲:“是身然细微,随处无挂碍……”等,就是那个习气所生的梦境身细微风心所成,随处通行无阻碍者。中有幻身,如《俱舍论》中所讲:“诸根齐全行无阻……”等,就是那个意生中有之身,诸根圆满,通行无阻者。

  光明幻身,如《空行海》中所讲:“瑜伽于续王,说彼彼仪轨,光明幻化幻,诠彼为世间。”等,就是由修圆满次第之势力所起的虚空行色,如圆光。变化幻身,就是由对生次圆次已获得坚实的定力所变化的坛城等。智慧幻身,如《经庄严论》中所讲:“如来者乃佛智所化幻身。”就是诸如来的三密无尽庄严圆轮。此外,还分成了总义幻身和隐义幻身两种,分成了根本幻身和后得幻身两种,分成了初业者幻身、第三次第幻身和双运幻身等三种,分成了总义、隐义和双运的幻身三种,分成了词义、总义、隐义和究竟的幻身四种…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