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節中是略說此傳承大寶的要門規理。
(二)別說所修義。此中分叁:1.不淨幻身;2.清淨幻身;3.純淨幻身。
1.不淨幻身。此語旨傳規的修行法要的教授,需要依次修習的有叁種。第一種名爲不淨幻身。對彼稱做不淨幻身之名的含義,《金剛空行次第初分》中講了:“叁界諸衆生,無余皆如幻,動靜諸衆生,悉皆無所得,可見可觸事,一切如幻化。”是說,叁界的動靜見觸的事物這一切不淨的境相雖然現如幻化,但既然無實有,所以稱做不淨的幻化,並將能斷除不如是理解而耽著爲谛實的相執的方便诠說爲其教授。
對此總的修學,在《六法金液論》中講道:“此後,首先將諸外境相觀爲等同八如幻喻,即此諸色等于迷亂心前顯現,外事非有猶如夢幻;由緣所生者猶如回聲的影像;無常猶如露珠和水沫;顯現而無自性猶如陽焰和彩虹。由于如是修學串習,故能斷除依境相的分別。”如此所講,由叁界情器世界所總攝的內外諸事物這一切生死涅槃的現象在顯現中而無實有,是以幻化和夢境的譬喻來抉擇而修學的。具體的修學就是指抉擇自身等同現空影像,抉擇自語等同聞空回聲,抉擇自心等同念空幻化。此亦出自《般若波羅密多經》和諸續部之中,故是顯密所共通的教義。
2.清淨幻身。由于是轉變情器世界諸不淨的境相爲清淨天壇後而修行之義,所以稱做清淨幻身。這雖然是與諸下部密乘所共通,但較波羅密多道最爲殊勝。此複,甚深咒理中將一切蘊界處講爲本有天的自性,因爲這是不通達真實,爲了通達,故抉擇原因而修,所以殊勝的幻化叁摩地便現起,情器世界便顯明爲天,從而淨治平庸的相執,並扶擇天亦如現空幻化,故是淨治執著似妙的分別的次第。
所以,這就是觀想自身和情器世界皆爲所依安堵宮和能依天壇城,觀想一切聲響皆爲甚深咒的自聲,觀想一切心的收放皆爲智慧遊戲,並將此亦修爲除了只是自所假立外並無實有,猶如幻化。以叁種譬喻來表示真實的情形。是如上面以《五次策論》中之語所開示的。本噶舉派的宗規,是對不淨情器世界之境相任何所現皆抉擇爲幻化起名叫不清幻化和對轉變真實爲天而如是抉擇起名叫清淨幻化。而諸講說《密集》的五次第者是將叁遠離[34]之後的幻身講說爲不清幻身和將以光明清淨了它的雙運之一的幻身講說爲清淨幻身。
3.純淨幻身。此中分叁:(1)含義;(2)修行;(3)斷疑。
(1)含義。清淨幻身雖是唯以破除凡庸境相而修爲天來安立爲清淨的,但這是由分別假設體相的修,所以並非最極清淨。而這個是由風心的精氣所成就的身,非分別所假立,是現如圓光,所以名爲純淨化身。無上密乘不共隱義的幻身——風心自加持道的正次第[35]就是這個。
又對所謂自加持次第,諸續部中雖然講了些不同的說法,但是,《密集》中將幻身定爲自加持和《時論》中將空色定爲自加持,這二者是一個意思,因爲幻身和空色二者,分位的差別是粗分相、細分相以及諸分別心隱沒後顯現,方便的差別是由在中脈滅除能所二取的分別風而産生,因的差別是由極細微的風心精氣而成就,行相的差別是不思擇而明顯見如圓光,體性的差別是超越極細微塵法性的完全淨妙的智相等在這些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這已爲尊者傑巴師徒所承許。將無上瑜伽部不共的隱義幻身修成何者的所依、凡修的加行、如何修學的方法、二次第方便的差別等諸噶舉派大師的主張歸攝爲要義的就是如上面所講。此中是將從隱義旃陀離的完全熾燃顯現産生了智風,從智風溶于勝中脈的燃滴的連續不斷的溶樂産生的殊勝四喜[36],從殊勝四喜生起殊勝心遠離,從殊勝心遠離成就近似具足五差別的幻身,在以勝義光明使其遠離汙垢後所成就的這個殊勝化身也稱做雙運身或圓受身的。
對此,尊者蒂普巴講道:“譬喻幻身是鏡中影像,勝義幻身是離障的蘊,幻身自身的體相是音韻字清淨的相好,幻身的功德是彼所依身降伏邪魔,成等正覺後,此身能住于乃至虛空存在。”這是圓滿宣說了幻身的基;道、果叁者之身。此隱義幻身從生起次第至心遠離的最後皆無,這是《攝行論》中所講的,而且對于修學密乘傳規的現世成佛的色身來講,是不可缺少的。
(2)修行。此中分二:①根本位幻身;②後得位幻身。
①根本位幻身。此中分叁:子、前行位的所依叁遠離的修法:醜、依叁遠離的正行位無相的修法;寅、依叁遠離的正行位有相的修法。
子、前行位的所依叁遠離的修法。憑依無相無戲論和憑依有相戲論的兩種瑜伽能修叁摩地的所依是語遠離金剛念誦,金剛念誦的所依是身遠離和由身遠離所生的心遠離。由于這叁種遠離先行後,由空或樂所生的幻身次第便成爲自然生起,所以此中無相就與殊勝的要領相屬。
因此,叁門便住于不傾動。有相就是緊閉身體穴道,語就是瓶相風的金剛念誦,心的感受于溶樂中泯沒等。這與《密集》中所講的叁遠離的修法雖然稍有不同,但是,在由風息入住溶于中脈的作用使所修叁摩地顯現上要領不僅一致,而且此宗規對于下根和中根類者來講也是深奧的教授。
醜、依叁遠離的正行位無相的修法。就是此中修行無相瑜伽者于寂靜處,在上面剛講過的叁遠離的狀態中對上師不斷敬獻身、受用和善根,並以足夠的教信感戴,自心斷除叁時的戲論而入定,故由加持之力使二障之相自行息滅後,大手印智便真實顯現,並由緣此而修憶持了心,從而憶持了風息,且由此生起內心的感受,即因地入水,煙便出現;因水入火,陽焰便出現;因火入風,瑩火便出現;因風入心,燈火便出現;因心入心所,月相便出現;因心所入無明,日相便出現;因無明入一切空,羅睺相便出現。
此後,一切空便如無雲晴空出現。又叁現分逆起,即從一切空現起無明、從無明現起心所、從心所現起心、從具風息的心由十二如幻喻[37]所代表的各個相好莊嚴的身便于自證智前現起。不僅如此,還能意想到明見叁時的一切淨不淨情器世間皆爲離障。由內心的特殊次第同時有任運超越[38]相應産生。
寅、依止叁遠離的正行位有相的修法。依止有相者亦有依止包括金剛念誦和心遠離的正規的,亦可由上述旃陀離瑜伽生起。不論怎樣,圓滿成就了所依處——殊勝的根本瑜伽叁遠離後,由于“入定”于具相明妃——業印和由叁摩地所變的智印,所以無漏身的因種這個本來已有者便連同順起逆起的叁現分和光明現爲叁金剛,所以定爲離障,即超越極微塵的法性並由風心精氣所成就的百看不厭、相好莊嚴的身就如鏡中影像顯現。
同時由于無自性,所以超越了實有、無實有、俱和非俱的四邊,不雜蘊界處性相的諸佛的意性身便唯現爲原始智。具足一切行相之最的空性色明亮無阻,現如彩虹。對此若不生起驗證和定解,也要實行紫梗汁、寶劍和明鏡的幻輪等調動和沖闖的加行。此方法就是至今常規不衰的噶舉派總的指導風規的隱義詳述。若如尊者傑巴等的主張,是建立爲兩種修法:即在此幻身分位中,主要與(密集)的意趣結合,依止叁遠離;與《勝樂》、《歡喜》和《密集》等叁續之密意結合,依止業印。
②後得位幻身。就是在如是根本定中,幻身生發光明後,便在後得位中以如幻的叁摩地轉一切凡庸境相、列入“等”字中的和夢境與中有等爲道用。
(3)斷疑。此與《密集五次第》的第叁次第自加持和由金剛瑜伽的收攝、靜虛所生的空色——完全淨妙的大手印是一個意思。因爲出自《道果教學釋》中的隱義最極深奧的耳傳就是正行位的教授,由于在諸講義的正文中未做宣示而暗藏于一旁,所以諸只滿足于經函的智者也對如是的正理不能如實了知而遍徘徊。
叁、解說道的掌握夢境。
此中分二:(一)總說詞義與區分的建立;(二)別說修持。
(一)總說詞義與區分的建立。由于諸幻身叁轉之道的把握 (定見的程度)能以夢中感受堅實與否來憶持,所以道的掌握就是夢境瑜伽。因爲是習氣的本色顯現或因爲是憶持外境的氣色,所以稱做夢境。若區分此,就有譬喻夢境真實、勝義夢境日相和末日夢境中有等叁種。從體性上分,則分爲初業者夢境、瑜伽師夢境和聖者夢境等叁種,以及分爲景象零星是入眠夢境下等、景象不堅實是中有夢境中等和幻象堅實是覺醒時的景象,夢境上等。
這裏要講之義其中的譬喻夢境,就是由收攝風心于脈道之法的差別而于夢中所現者。夢境的實質就是那個于睡眠中習氣之相現爲種種。此之身雖有從此粗分身分裂不分裂兩種,但是,由于實質是風心身和此風心身亦隨現在身的習氣而行,所以也稱做習氣身。在此時,由于現在世俗的這種錯誤感覺的習氣所致,所以在世俗中也無的種種景象便顯現,因此是錯中錯。對以教授轉此爲道用就稱做夢境教授。
(二)別說修持。轉夢境爲道用,首先當以白天隨念經常和夜間教授強製方法的兩種要領來憶持。未憶持的障礙是空無限、觸無限、醒無限和顧忌無限等四種。由于以能對治的教授消除了彼等,所以認識夢境爲真實,就是憶持了夢境。此複,如夢境一樣,一切法由于自性空而全然顯現,所以感到是二谛結合、有法和法性不分離、緣起的影像希奇等就是因乘的夢境修持。夢境本身能起爲幻身、佛像和大手印等就是這個圓滿次第分位的夢境修持。
在中間憶持了以後,是學習變化天與四大等,是以了知爲無實有的沖闖來修學幻化,是修學世出世解脫的叁摩地掌握了以後,最後是將夢境與光明和合,以獨修真實性的教授將日相如幻與夜間夢相二者和合後,修習夢境起爲幻身,並將此幻身和合到隨滅與整持的光明而轉趨。尤其將譬喻與夜間夢境和合後,要扶擇外境日相爲無實有而修。以此修抉擇死殁現象爲夢境後,是將中有狹道修爲早斷。不論在夢中如何見自己死、漂泊中有和後有結生等,都要唯如本無實際而現似真實的死、中有和結生等再出現一樣,抉擇判定爲無自性。
四、解說道的精華光明…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