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
出版說明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的諸學員,在修學的經典中急需一部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之廣略適宜的立論著述。遵照普見一切智·班禅大師“此內容應當重新編寫”的重要指示,由瑪維森欽·果莽阿旺紮喜的再化身賽至尊大師主筆,由本編輯組協助,作爲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師之無誤的意趣精華——見、修、行與基、道、果的言簡意赅、重點突
出和圓滿翔實的立論,編輯出版了這部名爲《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的典籍。
格魯派又稱“新噶當派”,因其首建甘丹寺(也譯作噶丹寺)作爲該派主寺,所以也稱作甘丹派、噶丹派。
此中難免有相違纰缪之處,懇請諸位通達佛經樞要的公正大德恩賜以引自教理准繩之去誤、指正和破立。不勝感激。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教材編輯組
2001年 吉日
目 錄
書首禮贊與序
第一章 總說對于內道佛教不同宗派之建立應當如何獲得定解的道理
第二章 別說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之無垢宗規的建立
第一節 噶丹派教主夏·宗喀巴·洛桑紮巴出世
後爲佛教做事業的情況
一、受生爲圓滿種姓的情況
(一)最初如何發心願成最勝菩提的情況
(二)諸多顯密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1.顯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2.密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3.若幹論典中授記的情況
(叁)在化機共同心目中于此土化身轉世的情況
二、此身獲得功德的情況
(一)一切功德之本是受持律儀戒的情況
(二)廣求多聞獲得教理功德的情況
(叁)如理修習獲得證悟功德的情況
叁、獲得功德後爲佛教做事業的情況
第二節 諸持教法嗣弘揚宗喀巴大師無垢正宗的情況
第叁節 正說吉祥無匹日沃噶丹派的無垢宗規的立論
一、因位波羅密多乘規之見、修、行的立論遠離過失的情況
(一)見清淨,脫離常斷二邊的情況
1.無偏私地辨認所破如何破除的情況
2.對能诠的經典分別了不了義,破除常斷二邊的情況
3.分別所诠義的不了義將空性與緣起現爲無違相助的情況
(二)修清淨,遠離昏聩過失的情況
(叁)行清淨,任持噶當派純正行迹的情況
二、果位密宗金剛乘之基、道、果的立論如何主張的情況
(一)基位的主張與初次第道的立論
(二)父續道之心要世俗幻身的立論
(叁)母續道之心要勝義光明的立論
(四)二谛體性合一雙運的立論
叁、以將顯密持于無違相助之道,顯揚全部佛法實修樞要的情況
書首禮贊與序
南無古汝(梵音)
敬禮上師(漢義)
發心①乳海澎湃浪鬘戲至爲方輻辋②際,
十萬賢種星中央志士千月笑逐顔開,
千萬善業光屑平等散遍叁界③持女④域,
敬禮天具無畏十力⑤諸能無匹釋迦獅⑨;
① 發心:發菩提心。生起爲利衆生願成無上菩提心。
② 方輪輻辋:太陽的異名。
③ 叁界:天世界、龍世界、人世界。
④ 持女:大地的異名。
⑤ 十力:佛之十種智力。即1、知覺處非處智力,“處”意爲道理,即了知事物之理與非理的智力;2、知叁世業報智力,即了知一切衆生叁世因果業報的智力;3、知諸禅定解脫叁昧智力,即了知諸禅定及八解脫、叁叁味的智力;4、知衆生上下根智力,即了知衆生能力和性質優劣的智力;5、知種種願望的智力,即了知衆生種種
願望的智力;6、知種種界智力,即了知世界衆生種種境界的智力;7、知一切聖處智力,即了知轉生人、天和達到涅槃等因果的智力;8、知天眼無礙智力,即以天眼見知衆生的生死及善惡業緣的智力;9、知宿命無漏智力,即了知衆生宿命和無漏涅槃的智力;10、知永斷習氣智力,即了知永斷煩惱惑業不再流轉生死的智力。
⑥ 釋迦獅:釋迦獅子,釋迦牟尼的別稱。
一面聰慧智鏡圓具盡所有知識領域,
善行大海波紋附于持寶①態媚美女頰,
四方持女中央名稱盛譽白幡高飄揚,
保任勝者②業于佛教文殊怙尊頂上嚴;
十萬妙智白光照遍智慧天路③遼闊境,
無畏廣志善業長養成熟末劫④諸衆生,
功業均布叁域⑤是故二利⑥事業任運成,
法幢舉至叁有⑦究竟最勝依怙語日王;
聞思修體能極旺盛戒律清淨美毫燦,
經教正理講臺極廣講辯著作笑語喧,
願護持弘揚噶丹⑧妙規圓具勇心智者,
諸善知識語獅子成辦我心爲智慧藏。
① 持寶:大地的異名。
② 勝者:即佛祖釋迦牟尼。
③ 天路:天空的異名。
④ 末劫:末日,世界壞滅的時際。
⑤ 叁域:天上、地上、地下。
⑥ 二利:自利和他利。
⑦ 叁有:本有、當有、中有。叁有者即叁界之別名。謂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六道衆生各隨所作善惡之業,即成善惡之報,因果不亡,故名爲有。一欲有,謂欲界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各各隨其業因而受果報,故名爲欲有。二色有,謂色界四撣諸天,由昔往修習有漏禅定而報生此天。雖離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淨之色,故名色有。叁無色有,謂五色界四空諸天,由昔往修習有漏禅定,報生此
天。雖無色貢爲礙而亦隨其所作之因,受其果報,故名爲無色有。
⑧ 噶丹:亦譯成甘丹,即格魯派的別名。意爲喜足天。梵音譯作睹史多天,舊譯兜率天。六欲天之一。妙欲資具勝于以下諸天,身心安適,且喜具足大乘法樂,故名喜足。
釋教天空金日笑,
現爲講修蓮花親①,
教證②芳香漫地際,
善緣方成末劫嚴;
見持龍樹③意趣精,
修穩止觀交替④定,
行任噶當⑤純正迹,
文殊怙教叁別法⑥;
無餍聞海精勤行,
思聞義慧斷增益⑦,
修習除昏⑧勝瑜伽,
① 蓮花宗:太陽的異名。
② 教證:即教法與證法。教法指十二部契經,證法指戒、定、慧叁學。
③ 龍樹:又譯龍猛、龍勝。約公元二世紀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青年時爲著名婆羅門學者。後皈依佛法,精通叁藏,並大力弘揚佛法,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風靡全印度。主要著作有
《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回淨論》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教義,就源于中觀論。
④ 止觀交替:觀即觀察修,一種修習空性的法。以智慧分別觀察無我性空,安住遠離一切戲論境界之中。止即安住修,心不外散,刻意內向,安住修習。是觀修止修輾轉交替的修法。
⑤ 噶當:即噶當派。意爲了知佛語不遺一字,悉爲修行要訣之教授,故名“噶當”。噶當派,是以其傳教法之特征命名。“噶”者譯爲教,教即教言,指一切顯密經。“當”者譯爲教誡或教授,意爲對僧徒修習的指導、指示。該派源于阿底峽宗者,以經教爲修學指示,故稱“噶當”。其弟子仲敦巴于1057年創建熱振寺,依此道場,成立噶當派,爲十一世紀中葉藏傳佛教中興期的一派。
⑥ 別法:差別法。
⑦ 增益:即捏造、虛構、以無爲有。
⑧ 昏:昏聩。指神志不清,心力渙散。舊譯昏沈。
文殊怙教叁別法;
調柔德行智①故聖②,
聖者成勝樂空③定④,
成就者戒淨根堅,
文殊怙教叁別法;
了諸教法無違慧,
除執顯密相違偏,
取諸佛經爲教授,
文殊怙教差別法;
樂空道要執爲命,
二谛⑤便智⑥各各修,
光幻⑦雙運⑧顯密合,
① 智:智者的省略。
② 聖:聖者的省略,亦譯大法。指道德品質行爲高尚者。佛教徒對受持戒律的出家人的敬稱。佛書舊譯爲敦肅。
③ 樂空:大樂與空性,即大樂的內心與空性的外境二者。
④ 定:禅定、等持。梵音譯作叁摩地,略作叁味。于所觀察事或于所緣一心安住穩定不移的心所有法。佛教以此作爲取得正確認識,達到出世或成佛的修禅方法。此有兩種:一謂“坐定”,即人們與生俱有的一種精神功能。一謂“修定”指專爲獲得佛教智慧、功德或神通而修習所生者。
⑤ 二谛:世俗谛與勝義谛。
⑥ 便智:方便與智慧的略稱。
⑦ 光幻:即光明幻身。由修習無上密乘圓滿次第之力,所起虛空形色如圓光等。雖無行相而有種種現分;雖有現分而無自性,故名幻身。
⑧ 雙運:密乘五圓滿次第之一。智慧空性與方便大悲雙運,智慧光明空性與方便俱生大樂雙運或指外境完美空性與內心永恒大樂雙運。雙運,謂兩種事物同時存在,兩兩融合。
道乃洛桑佛法藏。
雪域天空閃爍極多種種宗派星宿皆以自大光矜驕,
殊勝別法成無上甘露藏噶丹妙道新月圓輪居中央,
功業千萬白光屑平等遍布四大洲①美譽飛揚叁有頂,
盡奪他部蓮傲希有睡蓮含笑我以百萬叁信②香恭迎。
由是意樂③雲冠中,
噶丹妙規天鼓音,
悅耳敲響公正智,
除器叁過④請聆聽。此亦如(經莊嚴論)中所講:“此中,由依先聞如理作意⑤生,由能如理作意正義悟慧生。”即是說,應當以意樂加行⑥二者之門,如理依止大乘善知識,用猛勵的精進,長久聞習佛經及其注釋;根據聞所生慧,善斷增益;憑依熟習與思維所聞義的思所生慧,如理了解所修持的行止取舍之諸要,從而回遮叁門⑦的一切惡行,並以思所生慧,獲得定解;憑依修所生慧,斷除生死的根本⑧,證得涅檠果位。
① 四大洲:四大部洲。佛書所說位于須彌山四方大海中的大陸,即東勝身洲、南
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
② 叁信:叁種信,即清淨信、勝解信和現求信。
③ 意條:或譯爲…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