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P13

  ..續本文上一頁,在甘丹寺閉關坐修時,親見 [此處應插入圖像](厄旺)②二字直接從自己上方鼻端中脈上端不斷下流,形如光繩,白光閃閃。從此以後,心相續中便生起了不共的殊勝溶

  

   ① 四大:四大種,即地、水、火、風。

  ② 厄旺:厄字表示智慧空。旺字表示方便大樂。

  

  樂①與空性和合的樂空四喜妙智②和四空體性③。所以,從此以後,樂空妙智便經常保持,故于入定中就任持了隨融和整持二靜慮的收攝次第和在出定後凡顯現亦皆是天曼陀羅現爲樂空的變化,即以如此而度歲月等能生心遠離證悟的內因——下至語遠離的樂空妙智等己于心相續中産生了。

  此亦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此非如僅將某一屬于當今內外二道的共同叁摩地分,安立爲樂空智之名,而是由于樂空四喜妙智和四空體性生發後,從此經常保持了樂空妙智,故于入定中就將樂空智等持到全如續部所講和大成就者的典籍中所講的叁摩地,並于出定後所現一切皆是天曼陀羅現爲樂空的變化,而以如此來度歲月。此情理,若由一位對續部和大成就者的要門略有了解者來思維,就應當了知是難以計量的現證功德,即給與大金剛持今生的道類于心相續中生起。”在心遠離究竟的證悟于大師的心相續中生起中,該到能依止外手印的時候,諸大弟子禀道:“現在,大師您諸內近因和緣皆已完具。

  是故應該取用外緣或外近因,即任一種業手印母④爲宜。”大師講道:“我本人諸內近取⑤皆已全有,並有可以依止手印之要,故能成爲不生罪過而能疾速成佛之方便。但是,有恐損害佛教整體,特別是我的諸弟子會說我等上師亦是親依手印,是故,我等亦依止爲好,以及會將有無要門,是否到了依止之時等悉皆混淆而錯亂後,以婦女爲重,于今生後世使諸多自他頹廢”如此所講,心遠離究竟的叁摩地于大師內心生起後,若依任一叁行,幻身即能少勞而成;幻身若成,即于此生定能成佛。但是,大師他唯視佛教大寶爲珍重,念起諸隨行徒衆若不主要守持佛教之本別解脫的律製,清淨佛教就不能久

  

   ① 溶樂:溶解種子所生的安樂感覺。

  ② 四喜妙智:由四種喜所生的四種智慧。

  ③ 四空體性:由空、甚空、大空、一切空所生的四種空性妙智。

  ④ 手印母:藏傳佛教活佛之妻;瑜伽咒師所依止的明妃。

  ⑤ 近取:略譯爲取,即近因、親因。不斷引生、繼續維持自身者。

  

  住後,並未正式進行。于後來示現涅磐之情時,代替正行的是由死時光明與道位光明和合的光明——母子混合的等持,于中陰①起爲圓滿受用幻身而成佛之情。此亦如克珠•唐吉欽巴所講:

  “光明法身已證得,

  爾時尊身變光團,

  中陰圓滿報幻身,

  得勝悉地我啓白。”

  以及《正信津梁傳》中講道:“僅此所謂“即于此生其諸因聚已在心相續中如此完滿生起了”的極細微的理由本身,我就有所講述。但是,由于未准公開,故不書之。一些能稍了解的語義,已在不共傳記中有所講說。”

  叁、獲得功德後爲佛教做事業的情況

  大師遵照文殊菩薩的語旨策勵,念起修繕真起寺②來到了沃卡。此寺原由昔往貢巴饒色大喇嘛(意明)③的弟子喀米•悅丹雍仲(功德堅固)所建的一座以覺沃彌勒銅像爲主並有佛像佛塔的寺院。然而,一個時期此處已經衰落,極其貧困。大師見此情景,心中難忍,便將寺內佛像佛塔修繕一新。當舉行開光儀軌時,出現了  

   ① 中陰:中有。前身已棄,後身未得。即死後未投生中間。

  ② 真起寺:是公元十世紀噶當派所修的古廟,在沃卡的北面桑日縣境內。

  ③ 貢巴饒色大喇嘛:藏傳佛教東律初祖。西藏彭波地方人,生于公元952年。他從小遷居多康的丹德地方。二十二歲時(公元973),從西藏潛逃其地的藏僧叁人及在西甯附近尋得漢僧二人,受近圓戒。布敦仁欽珠以此年爲始計算藏傳佛教的後弘期。公元978年,他爲魯梅等十名衛藏僧人傳授近圓戒。仲敦巴以此年爲藏傳佛教後弘期起算之年。其所傳戒律,稱爲下路弘傳或稱東律。

  

  “智尊”融入各叁昧耶尊②等奇異的希有行狀。對此,被公許爲大師四大事業之一的真起寺彌勒佛像培修功業。此後,在駐錫洛紮紮窩寺期間,心中難忍當時《律經》教法大寶嚴重衰落,念起佛教之本取決于別解脫律儀清淨後,爲了此能最極興盛的緣起。並又遵照文殊菩薩的語旨策勵,遂造了《梵冠贊》並派人將此贊文,以及叁法衣、缽杖、敷具和濾水袋③等無不齊全的比丘用器,供獻于真起寺慈尊佛前。又于此寺講了衆多《律經》法類,建立了佛教大寶的基礎。

  大師年四十歲時來到了涅堆的僥村。在度夏令的安居中,後來的上首弟子傑曹•塔瑪仁欽④初次參見了大師。大師以大慈大悲,攝受其爲第一弟子。從此他便不離大師左右。彼時,大師承諾于涅地開轉*輪,由饒村堪布作施主,聚集了涅一帶大部分僧團的所有叁藏法師。大師大轉*輪長達數日,並爲從各方聚來的無量士夫授與了齋戒和皈依,故以契合饒益當前與長遠的純淨善業等聖教之喜宴而度歲月。對此,被公稱爲涅•隆熱欽摩⑤。大師從此轉赴了機雪,駐錫布達拉,爲桑、德、貢叁寺⑥和噶、覺、歲叁寺⑦的衆座主爲首的叁藏法師數百人大轉了《中觀光明論》、《律經》和《道次第》等的*輪。此後又來到噶楝,爲衆多具法器化機做了《菩薩地戒品》、《佛事五十頌》和《十四根本墮罪》等的詳廣解說,故而普降了由諸菩薩戒的體性、根本墮罪、惡行的立論有染與非有染的

  

    ① 智尊:元始已有的,迎來融入叁昧耶尊的出世間本尊。

  ② 叁昧耶尊:誓言本尊。密乘行者心中觀想起的自生本尊和前生本尊影像。

  ③ 濾水袋:濾水器。濾去水中昆蟲所用布袋。《律經》所說比丘用器之一。

  ④ 傑曹•塔瑪仁欽:(1364—1431)。宗喀巴二大弟子之年長者。1419年,繼宗喀巴大師住持甘丹寺法座,爲第一任甘丹赤巴。

  ⑤ 涅•隆熱欽摩:涅是地名,在山南隆子縣。隆熱欽摩義爲大經師。

  ⑥ 桑、德、貢叁寺:即桑浦、德瓦堅和貢松德慶叁寺。

  ⑦ 噶、覺、歲叁寺:即噶瓦棟、覺摩隆和歲浦叁寺。

  

  差別、如何學習諸學處的方法,以及欲入密咒金剛乘者如何首先依止上師之見、從具性相的金剛軌範師如何受各個續部灌頂之規、如何守護所承諾的誓言和戒律的方法等所造的大乘正法之甘露雨。彼時,至尊仁達瓦大師亦來到了噶楝。師徒二人以正法甘露,使四百五十多位善知識得到滿足。此後師徒二人又來到噶當派教法的源地熱振寺。至尊仁達瓦講說了《六十正理論》、《密集五次第》。宗喀巴大師將《經莊嚴論》、《辯中論》、《集論》和《菩薩地》等大乘的諸大論做了有序的編排,廣做了總的道次,特別是寂止的體性和所緣相等全如《修習次第》所講的解說,令諸學員依法實修。因此大多數學徒心中生起了隨順佛經所講的寂止的殊勝體驗。

  師徒二人還就顯密的難解處,以漫談的方式做了詳廣的隨筆。此後,大譯師郊喬白桑布和至尊師徒二位等被公許爲當時無诤的賢哲之盛名傳遍衛藏一切地方的叁法主又聚會于朗孜頂寺的阿爾欽布•降曲耶協經堂,由本•悅旦嘉措(土官功德海)做承事,承諾與六百余位叁藏法師一起夏居。彼時,叁位法主意趣一致地想到要整頓此教,使歸清淨。佛曾說:“佛教之本,在于正法律學。是故,何時律法大寶圓滿住世,其時佛教則住世。若律不能住世,則聖教亦不能住世。”大師對此教言深感非常沈重,心中唯想連根拔除對此聖教大寶無悟、邪解、懷疑和以輕率思想而行等的一切汙垢,將此律法大寶顯如麗日,故做了一回《毗奈那根本經》之極詳廣的解說。

  與此同時,完滿地建立了《十七事》和《廣戒經》所講的遮戒,下至粗細分的體性、程序和如何守護之規,以及回改的儀軌等全如《律經》所講的行持清規。彼時,多數聞習《律經》者皆能不與過犯常久同住,犯即還淨。至于加持資具、定時掩廚和防護夜不多眠等的行持,下至細分起,悉皆執行,圓滿複興了佛教之本別解脫戒的基礎。此外,叁位法主還分別大轉了*輪。晚近的一些智者,作爲大師四大事業之一的涅•隆熱欽摩大功業的代表,博引這個于朗孜頂寺複興律法基礎,整頓佛教,亦可見其重要。如是克珠•唐吉欽講道:“如是于此雪域之境,佛教唯剩偶像之時,即此聖尊大師爲了以圓滿成就了守持正法的廣大祈禱之力,于此北方一帶複興佛教大寶而出世。

  以如上所講之行,爲一切自他之不可思議的利益,勤行了殊勝的猛勵精進。故而今時一切聞思者當勤求聞思之時亦能做到珍重律儀,特別是住持叁藏修持較佳者亦能把飲酒和非時食等放任不節之行,作爲可恥之事。過去諸大叢林的出家僧衆亦多不知敷具和缽具等沙門之諸資具爲何物,致于上衣、禅裙和納衣等更是聞所未聞了。現在西自迦什米爾,東至漢地之間,一切出家僧衆皆成如是清淨沙門形相和裝束,能戒酒及夜食,下至授受、淨水和夜不多眠等雖細微學處,悉皆認真防護,全然符合沙門之行。

  這些若不全是我等的具德上師宗喀巴之恩德,若依止他人豈有如此。應當考慮考慮。”如是叁位法主爲佛教廣做事業,解製①結束後,至尊仁達瓦起程去了後藏。宗喀巴大師同法主大譯師二人來到了熱振寺,于查森山下隱居。在法主大譯師郊卻班桑布和堪欽•歲浦貢覺班桑(熱振寺大堪布•寶祥賢)二位的殷至勸請和啓白下,宗喀巴大師開始寫作詳廣宣說以佛經之集要、二位大乘師之道規和叁種士夫修持之圓滿無誤的一切次第等之門,引導諸有緣化機,趨赴佛土之道理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彼時,大…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薩迦世系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