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稱。對宗喀巴大師的敬稱,還有吉仁布欽(法主寶)、吉喇嘛(法主大師)、傑瓦宗喀巴(宗喀佛)等之名號很多。一般爲了尊重大師,只用敬稱,不用本名。恐閱讀不便,除此處作音譯加注外,本文以下所見,一律均譯作宗喀巴大師,不特譯出尊號。
此後,從自在頂佛身中放出了千萬無邊光束,並微笑地授記道:“汝當全如所發誓願,從今而後于諸無數不淨土中弘揚顯密聖教。最後于希有神奇的莊嚴刹土中將成佛名如來獅子吼。”如是即如克珠·唐吉敏巴所講:
“由因彼時佛梵音,”
又講道:
“師于無數不淨土,
從今以深中觀見,
發起遍持金剛道,
圓具能增廣大行,
越多佛土東北隅,
希有神奇莊嚴界,
名爲如來獅子吼,
疾速成佛現等覺。”
特別對于此賢劫異師千出中被贊如大勇白蓮的第四導師釋迦牟尼的這個聖教,亦如《傳授教誡王經》中所講:
“阿難陀,
現以水晶蔓,
供吾發誓願,
未來劫濁①時,
于具牝牦界,
建寺名爲甘,
複出洛桑名。”
即是說,在佛住世時,此達尼欽布在天竺已降生爲一個婆羅門童子。
① 劫濁:五濁之一。遭受瘟疫、戰爭和饑荒劫的痛苦。
彼時,由于與一個叫做菩薩信受慧的比丘相遇,由他帶引,參見了釋迦牟尼,敬獻了一串純淨的百珠水晶鬘,發了無顛倒證悟空性見的誓願,並發心願成最勝菩提。對此,又有大賢哲降央卻傑·紮西班丹①所講:
“昔時曾于金剛座②
供佛百珠水晶鬘、
發誓願成菩提心,
故具通達正見緣。”
如果認爲,若昔往曾于自在頂佛前也已發心,正在修學菩薩行的當中,又在此土于本師能仁尊前發心願成最勝菩提,當成重複之過。答:無過。這就像《俱舍論》的隨行者說的“大悲本師亦于梵天童子太陽之所依時重新發心。”和《律經》中講的“于星辰之所依時重新發心。”以及《賢劫經》、《能仁密意莊嚴經》、《大悲白蓮華經》、《廣智經》、《叁聚經》、《報恩經》、《不可思議經》、《除阿阇世王悔經》、《菩薩藏》和《如意樹》等中所講的各種發心之情並不相違之理,亦是說,發心以堅固爲利他而欲證得菩提的誓願並不相違。而總的發心之初衷、于彼所依時最初發心和在彼彼分位之初發心等,即再再發心並不相違一樣,這裏也不能將若幹發心的情況,當作有過。
① 降史卻傑·紮西班丹:意爲妙音法王·祥瑞。在甘丹寺拜宗喀巴大師爲師,受比丘戒。受宗喀巴大師委托,修建哲蚌寺,並任該寺的寺主,弘揚講、辯、著作諸事業。他一直住持哲蚌寺,培養了穆哲等許多弟子。于藏曆第八饒迥之土蛇年(1449、明正統14年)圓寂。
② 金剛座:菩提道場,堅固永恒的地方。中印度伽耶地方一佛教主要聖地名,是釋迦牟尼等叁世諸佛成道處。
(二)諸多顯密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1.顯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傳授教誡王經》中講道:
“未來劫濁中,
于具牝耗界,
建寺名爲甘,
複出洛桑名,
廣收四類眷,
如實宣佛經,
佛堂柱具葉,
于我二身像,
供養獻頭飾。”
即是明確地授記說,將于直工①與拉薩河下遊的交界處,修建甘丹寺。其修建者是大師洛桑紮巴之名者。他招收許多具足學問通達、德行高妙之德的眷衆,大轉由顯密二教如實所攝的佛陀密意之善說*輪,在羊土神變寺②中,向覺沃釋迦牟尼和不動金剛二尊身像教獻頭飾,創立神變節的供養,做佛教大寶昌隆久住的祈禱等。又在漢譯本《楞伽經》中講道:
“無熱龍王向世尊敬獻白螺一只。世尊交與目鍵連子,令其伏藏于廓巴山③,授記道:“未來將由彼比丘蓮花香氣從伏藏中掘出,故成其會供螺號。伏藏主,由猴色任之。”此中所講的比丘蓮花香氣,即是那位曾在本師前敬獻水晶鬘的梵天童子出家受近圓戒的法號,公許爲比丘蓮花香氣。這是尊者吉美旺布(無畏自在)所著的《噶丹宗教史》中所講的。
① 直工:地名,在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學絨藏布江畔。
② 羊土神變寺:即拉薩大昭寺。相傳大昭寺初建時,驅使山羊群馱土填湖,故名羊土神變寺。
③ 廓巴山:甘丹寺所在山名。在拉薩市達改縣境內。
2.密宗經典中授記的情況
《文殊本緣》中講道:
“當吾涅磐時,
于此地上沒,
汝以童子色,
當做佛事業,
彼時熱噶寺①,
乃于雪域有。”
此即佛祖親自向至尊文殊菩薩明確授記說,你以童子或普通凡夫之狀,于末劫中憑依如來的主要事業——語業,弘揚佛教,並建卓日沃齊甘丹尊勝洲等②。《空行密續》中講道:
“文殊化身名洛桑,
弘揚佛教希有者。”
舊譯密乘《密集續·意言寶》中講道:
“未來北方出,
名首稱做洛(慧),
桑(善)行護佛教,
紮巴(名稱)周遍士,
文殊刹莊嚴。”
又在《佛說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中講道:
“從此五百後,
吾教能出現,
① 熱噶寺:極樂寺,甘丹寺的別名。
② 卓日沃齊甘丹普勝洲寺:“卓日沃齊”是山名。此山又名旺古爾山,在拉薩東五十裏達孜縣境內。甘丹尊勝洲,即甘丹寺。1409年宗喀巴大師倡建。
一切教滅時,
吾教能出現,
行無間①惡業,
彼時吾教出,
食惡食牛糞,
彼時吾教出,
穿褴樓惡衣,
彼時吾教出,
吾乃叁時身,
一切教滅時,
彼時吾教出。”
即是說,宗喀巴大師是大威德②的真化身。所以,大師的這個教法亦稱做大威德教法。此義是說,在惡濁時,由于諸有情對無間罪等不善業無忌而行和由于彼業力之故,情器世間③的一切功能全都退失後,瘟疫、災荒、戰爭和糾紛等一切不欲的災難遍及所有方隅,諸多衆生亦皆墮入食盡和穿破衣之苦海。然于如是末劫中,大威德教法——宗喀巴大師的這個教法則出現或安住。
① 無間:即無間往生。死後立即往生地獄,無“中有”等從中間隔。此處的無間業,是指五無間惡業:弑父、弑母、殺阿羅漢、破僧和合、惡心出佛身血。
② 大威德:亦譯閻摩敵、作怖畏金剛、金剛大威德。古印度密宗成道者拉立達由邬堅地方發現的無上密宗中父續一本尊名。
③ 情器世間:即大地和動物。
3.若幹論典中授記的情況
《柱間遺囑》中講道:
“從此廣做勝承事,
比丘菩薩東方生,
守持密乘大瑜伽,
心要門徒彼聖者,
亦改佛顔正承事,
于彼廣行承事者,
皆爲聖者修善士。”
即是說,宗喀巴大師降生于東方宗喀地方。所謂心要門徒,是指此宗喀巴大師從迦瑪·若比多吉①受居士戒時,起法號爲衮噶甯布(慶喜藏)或也公稱傑瓦降白甯布(佛王文殊藏)。所謂改佛顔,是指將覺沃釋迦牟尼像,改變爲報身②裝束,向此供養承事。即明確地授記了創立神變大祈禱定期法會的供養。《蓮花遺教》中講道:
“文殊化身諸化機教主,
掌顯密教謂洛桑紮巴,
廣宣密乘諸法至八代,
此土寂後赴往彌勒前,
彼之法嗣悉皆一壽佛,
僧人勝緣者,
定得阿羅漢。”
又在《蓮花遺教一規》中講道:
“于稱甘丹殊勝寺院中,
智中至尊善巧顯密義,
金剛持③化身啓密咒門,
① 迦瑪·若比多吉:迦瑪噶舉黑帽派活佛第四世。1359年應元朝迎請,自藏進京,路經西甯,爲宗師受戒。受到元順帝的禮遇。
② 報身:受用身、圓滿受用身。佛身之一,亦爲智度七十義之一。住法身中不動不起,但于化機菩薩聖衆之前示現身形,成爲化身之所依處,爲諸相好莊嚴者。
③ 金剛持:諸佛共主。梵音譯作伐拆羅陀羅。佛書說爲釋迦牟尼講演密乘所現身相。
乃是衆生舵手指路人,
出此洛桑名者正士夫,
賜密號蘭饒多吉德瓦①。”
蓮花生大師所著的《策勵牌文》中講道:
“臨近漢地東方處,
出釋迦僧名洛桑。”
《大寶總記別經》中也講道:
“出具慧力紮巴名,
文殊化身持密教。”
《噶當書》之父法第二十六品《未來授記》中講道:
“末法②教余燼,
紮巴者重光,
成辦衆利樂。”又講道:
“紮與再紮寶③,
紮巴④後賢祥,
稱洛追喜饒⑤,
余多紮巴名,
劍造衆幸福。”
即是授記說,將出現以宗喀巴大師爲首的律師紮巴堅贊(名稱勝
① 蘭饒多吉德瓦:意爲妙緣樂金剛。
② 末法:指佛教教法處于最衰弱的時代。
③ 劄與再紮寶:意爲盛名的宗喀巴洛桑紮巴與其後又有名的弟子。
④ 紮巴:指宗喀巴大師。
⑤ 洛追喜饒:智慧。
幢)等許多名字後都加有“紮巴”之名的隨行弟子。又在該品中講道:
“迦葉①攜度母,
現身在聖地,
無貪化緣者②,
收十方有緣,
增廣吾會供,
祈禱以信音。”
接著又講道:
“一聖③吾化身,
有時變比丘,
彼持此聖地,
時成凡夫色,
時爲乞丐色,
有時雞犬色,
有是祈禱者,
有是總持文,
紮巴者比丘,
至教住複來,
此唯同傳承,
具戒彼加持,
修禅于彼處,
彼爲見稍損,
① 迦葉:迦…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