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敦嘉措受了比丘戒。
此後,又去了後藏,遵照本尊和上師的授記,于衛白孜興建了溫寺,爲諸有緣化機大轉了深廣的*輪,特別于此道場中,向克珠•桑益希(叁世班禅的弟子)傳授了勝樂、密集和大威德等的全部灌頂事項、包括二次第引導在內的諸殊勝教授和菩提道次第的驗證介紹等,特別是如瓶滿注地傳授了宗喀巴大師不共耳傳的親訓教授,賜封爲宗喀巴大師的耳傳教授之主。
如是成辦了佛教與衆生的廣大利益後,便到了自身親教的化機圓滿之時,故將至尊正士•桑結益希授權爲自己的紹聖,示現了紮刺病狀之後,于藏第九饒迥之火虎年(公元1566)神變月(正月)廿叁日,收攝色身莊嚴于法界而圓寂。享年六十二歲。此師之聽法的親教弟子亦出現了克珠•桑結益希、貢欽•勒巴頓珠、強孜•瑪維旺布(語自在)、尊者•羅追朗傑(慧勝)、法主•格勒朗結(圓勝)、大堪布•諾桑嘉措(善財海)和法主•當曲揚培(聖法盛)等不可思議的無量掌教正士。
此後,全部溫薩耳傳教授就由克珠•桑結益希傳授給了班禅一切智•羅桑卻季堅贊。溫薩二師徒,特別是班禅一切智爲了不使部分耳傳教授失壞,特筆之于書。對于由溫薩巴師徒傳出,經朵丹•降班嘉措和克珠一切智傳承的如是諸耳傳,即以《變幻經卷》爲主的宗喀巴大師之全部耳傳教授,就稱做溫薩耳傳。
在多康地區,首宏宗喀巴大師之教法者,是大師的親教弟子、弘揚佛教于邊地的六大旗手之一的麥的強森協饒桑布(下部的菩薩•慧賢)。當法主達傑布在色拉大乘洲寺正住持大慈法王的法座時,強森協饒桑布任副講師。他正在群賢誨會中廣做諸大經論的講聞時,心中念起若是返回自己家鄉迦瑪地方,依止諸淨戒律,將法統和見行整饬得最極清淨,對宗喀巴大師的教法與衆生可能有廣大利益。
此心意被貢欽•降秋邦覺知後,遂迎請了法主•協饒桑布,奉以妙供養後又贈送了氆氇一匹、黃帽一頂,對他講道:“我無任何余義。因爲你要速返康區,故當于康區對正法做一利益。”法主•協饒桑布心中自念:我根本未說過要速返康的話。他這樣講,難道是我不宜留住于此處嗎
反正請示傑曹大師,或許會說暫先留下來的話吧。隨即去了甘丹寺,就向傑曹大師禀告了諸情。
不料傑曹大師非但不勸留下,反而授記說:“汝去康區甚妙。彼康地有一馳名的類烏山①。由從此山附近,你所教化的衆生和功業會有大發展。”同時賜與了廣大的財貨送禮。此後,他就來到了中康地帶昂曲河與瀾滄江彙合處,聽說在此處宗喀巴大師赴前藏求學時曾住過一日,親自得見了十六阿羅漢之聖容並于現在的護法神殿所在地得見過六臂護法之容,故而授記說過未來于此處將會出現一座大寺院。雲雲。強森協饒桑布看到恰巧時機已到後,便于年四十叁歲藏曆第七饒迥之火蛇年(公元1437),在宗喀巴大師曾得見十六阿羅漢聖容之處興建了昌都降巴林寺②。
在遍智教曆③中說是建于木鼠年(公元1444)。在法主協桑之後,是象雄•曲旺紮巴(法自在稱)、楚敦•南喀班瓦(虛空祥)、吉仲•協饒班孜(慧祥增)和吉仲•貢噶班瓦(喜慶祥)等次第住持法座,弘揚了講聞。後來由宗喀巴大師的宗教弟子古交•朵丹巴(證士)或稱瑜伽師•畏巴多吉(無量光金剛)之弟子傑瓦•帕巴拉④及其曆代轉世和帕巴拉的弟子希瓦桑布(靜賢)⑤等住持了法座。曆代轉世皆以正法和財貨,完滿護持了和在護持著這個法座。
此法統以及吉仲•協饒旺布(慧自在)于藏曆第九饒迥之土蛇年(公元1548)興建了康區塔傑寺和霍爾法王•阿旺平措(語自在盛)興建了康區甘孜紮西協楚
① 類烏山:又名日阿山,在今昌都專區境內。
② 昌都降巴林寺:通稱昌都寺。最早爲噶舉迦瑪派類烏齊寺的下院,協饒森格在1417年或說1437年改建爲格魯派寺院,後由其轉世帕巴拉繼承該寺的寺主法位。
③ 遍智教曆:推算宗教上重要人物的年代之曆算學。
④ 傑瓦•帕巴拉:義爲佛至聖天,昌都大活佛。此爲帕巴拉一世(1439—1487)。是明末清初統治中部康區(昌都地區)的四大呼圖克圖之一。
⑤ 希瓦桑布:爲帕巴拉弟子,也是昌都寺的第二位大活佛。
諾布林寺(吉祥講修寶洲寺),此外還有江熱朱古①和嘉熱朱古②及其曆代轉世;跋蘇•卻季堅贊(法幢)的化身達擦吉仲③及其曆代化身和稱爲俄譯師④轉生的察雅大小二活佛⑤等出現了守持大聖正土世代之鬘的諸上師賢智和許多學行兼優的大善知識,他們皆宏傳了顯密的講聞並于許多地方新建了寺院等,以此將文殊怙主洛桑紮巴的教法大寶弘揚于多康六崗⑥的一切地方。
在多康地區,又最初由法主•頓珠仁欽于藏曆第六饒迥之土牛年(公元1349)興建了甲穹大乘功德昌盛洲寺⑦。由宗喀巴大師受沙彌戒時的羯摩軌範師循努•降秋畏等曆代堪布完滿護持了法座。
當第六代堪布洛紮•塔瓦桑布(解脫賢)住持法座時,在藏曆第十饒迥之水羊年(公元1583)佛王•索南嘉措駕臨此寺,認定了法主•頓珠仁欽的靈塔,用金銅包飾了此塔,以正法甘露使諸多叁藏法師得到滿足。第九代堪布降巴林巴,丹巴仁欽(教寶)于藏曆第十饒迥之水亥年(公元1623)開創了《五部大論》的講聞,弘廣了講修的教法大寶。
在宗喀巴大師降生地臍血滴落之處,長出了一株高大的旃檀樹,每只樹葉上都自然出現了獅子吼佛像一尊,大師年廿二歲時,
① 江熱朱古:帕巴拉弟子轉世,昌都寺活佛。
② 嘉熱朱古:帕巴拉弟子轉世,也是昌都寺活佛。1535年在該寺坐床。
③ 達擦吉仲:昌都寺活佛。傳說他是克珠大師之侄,曾任甘丹赤巴第六任的跋蘇•卻季堅贊的轉世。
④ 俄譯師:即俄•洛敦協饒和俄•勒比協饒二位。
⑤ 察雅大小二活佛:察雅寺的二位活佛。察雅寺建于1681年,在昌都地區察雅縣境內。寺內有兩大活佛,是清代統治中部康區的四大呼圖克圖之一。大活佛(正)住察雅寺,二活佛(副)住卡撤丁寺。
⑥ 多康六崗:下區青康六高地。古代藏文典籍中分康青藏爲上中下叁區。下區青康一帶,依水流和山勢起伏情形,又分爲色莫岡、擦瓦岡、瑪康岡、繃波岡、馬雜岡和木稚拉岡。
⑦ 甲穹大乘功德昌盛洲寺:在青海省西甯境內,1345年頓珠仁欽應蒙古俺答汗之請,在此建寺,就原噶當派古廟擴建。
其母曾托人給大師捎去了一封咐有一绺白發的要他返回多麥的家信。大師委派本•紮巴堅贊爲代表,給母親和兄長二位捎去了大師自己的一幅畫像、勝樂瓶身和獅子吼佛像等,回禀說:“于我出生之地種下十萬此身,作爲內所依。若建一座以檀樹作藏, 的佛塔,則與我至無樂。”, 遵此囑吒,母親便負責于彼處修建了一座以彼檀樹住爲藏的聚蓮塔①。
藏曆第九饒迥之鐵猴年(公元1560)貢巴•仁欽尊珠(精進寶)以此爲基礎,擴建了包括廟堂和佛像在內的彌勒佛殿。藏曆第十饒迥之水牛年(公元1583),應申中•昂瑣(刹土神•內哨)②之迎請,佛王•索南嘉措駕臨于此寺,改鎏金大靈塔爲菩提塔並擴建了大叢林古本降巴林寺③,將先前的律經法主•尊珠堅贊桑布(精進幢賢)任命爲寺主。第一任座主後來的律經法主•畏賽嘉措(光海)④遵照佛王•雲丹嘉措之命,于藏曆水鼠年(公元 1612)創立了講聞製度。
此後,西納法主,勒巴嘉措(妙海)⑤成立了舉巴劄倉(密宗院)。第十八任座主秋桑•丹白堅贊(教幢)成立了曼巴劄倉(醫藥院)。節協長老•協珠丹白尼瑪(講修教日)成立了頂科劄倉(時輪院)。這些劄倉的曆代住持都弘揚了顯密講經修道的講聞,成爲文殊怙主教法之清淨源地。
① 聚蓮塔:善逝塔的異名。
② 申中•昂鎖;“申中”是當時居住于寺院附近的六個藏族部落之一的申中族,昂鎖是該部族的首領。
③ 古本降巴林:通稱塔爾寺。位于青海省湟中縣境內。1583年遵照第叁世DL喇嘛索南嘉措倡議,持律法師光海爲保護宗喀巴大師降生地而修建。後來逐步擴建,發展成有四個僧院的格魯派一大寺廟。
④ 畏賽嘉措:即持律法師光海。他是當時塔爾寺住持,遵四世DL喇嘛之命,分離僧俗,整饬教規。塔爾寺法臺,從他開始。
⑤ 西納法主•勒巴嘉措:“西納”是居住在寺院附近的六個藏族部族之一的西納族。勒巴嘉措(妙海)于清順治六年(1646)成立了舉巴劄倉。
佛王•雲丹嘉措複派傑賽•頓悅卻季嘉措(佛子•不空法海)①住于多麥興建寺宇。藏曆第十饒迥之木龍年(公元1604),傑賽大師修建了郭隆降巴林寺②,創立了講聞傳統。該寺成爲奉天承運曼殊室利清朝大皇帝的福田。由章嘉,唐吉欽巴和土觀大師二位的曆代轉世、贊普③的曆代轉世和松婆大堪布等諸多聖賢大士次第住持法座,完滿護持了《五部大論》的講聞傳統。藏曆第十二饒迥之鐵虎年(公元1710),遍智•嘉木漾協巴④成立舉巴劄倉(密宗院),委任…
《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