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身亦唯由心相而生,所以,若造作悟心为无生死的信念,就能由将所现身天身大手印在幻界道中系于无误法界的如此教授于现世获得双运身,而且仅由听闻此教授也能在中有中成佛为如来报身。经中说成如从五金法成熟的果。
(2)顺便讲说乐成等的教授。
此外还有从智慧空行母乐成闻受的《方便道六法》和《大手印净智》;从大成就者罗喉罗闻受的《四天合修》和《上师护法无别》的教授类,以及列入“等”字中的金刚座主阿哈耶的甚深法《宝海续》中的直叙续部《曼陀罗单修》和《甚深身坛》等加持与成熟解脱之流永存不衰的许多甚深法。总之,大成就者琼布圆满受取了圣地印度的一百五十位学问广博、德行高妙、有成就者的智慧精华,所以,作为雪域出现的一代宗师,公许其法门无边,无以伦比。
此中《妮谷六法》、《大手印》、《转为道用》、《无误》和《无死》等都分别有金刚句。其中前两种和后一种是金刚持的语旨,中间二种的前者是妮谷玛的语旨,后者是毗瓦巴的语教《金刚句论》,而且在其他派别中亦有此。如胜乐耳传的金刚句在经中就有。道果金刚句和无戏论金刚句等在论中可见。此教授传规中祈祷和所缘的诸句数亦被智慧空行母以《匾文》所摄拢,所以,唯是未被后来的补特伽罗杜撰修改的最为殊胜者。总之,诸香巴噶举系的宗规中是将道归摄为详广、简略和最简等三种。其中详广者是名为印度空行的十五殊胜教授。
此等也就是先行能净者空间、方便道暖乐自识、幻身贪嗔自散、梦境错乱自净、六殊胜轮、四种往生和合智、三种无误转为道用、净相天身自现、境相凡想明见、光明愚痴自净、往生不修成佛、中有圆满受身、世俗幻化梦境、胜义无益无损和利他色身自现等。这些若也归结,因为经中讲了“未以三身诀忆持,唯随错乱之后转,异熟习气意生身,以要忆持是佛身,乃至轮回未穷尽,尔时利生事不断。”所以,归总为三身的教授。
复次,三身者就是异熟身、习气身和意生身等三身。而此等的建立,在善巧成就者琼布南交的“三无误中有”的教授中讲道:“彼中瑜伽师的所净基是中有三身,能净是生圆、梦境、光明。”《智慧游戏续》中讲道:“一切中有三种身,当学生圆梦光明。”《喜金刚》中讲道:“是如幻化梦,与如中有故。”
其中第一项所净——中有三身就是生死中有、梦境中有和中有。其中第一种生后未死间生死中有,是异熟身。
何故称做异熟身?由于造积了若干善恶业,所以感受种种苦乐之报,故是异熟身。第二种入眠后未醒前梦境中有,是习气身。何故称做习气身?由于现世的种种习气于梦中出现,所以梦境就是习气身。第三种死后未受生间中有,是意生身。何故称做意生身?因为以香为食、心如幻化、诸根圆满、通行无阻,所以是意生身。第二项能净者,就是异熟身以天身大手印来净治,习气身以梦境和变化来净治,意生身以光明来净治。
或者此三种每种亦有所净基身、语、意三种,而能净者就是乐、明和无分别三种,所得果就是三身无别。此中上根者能于异熟身成佛,中根者能于习气身成佛,下根者由在异熟位那个所修成为种子后,能于中有成佛。这是善巧成就者琼布和宁敦所明讲的。因为异熟身若以教授的方便忆持了,就是习气和以此能次第忆持意生身,所以,最初异熟的身这个具有脉、风、明点的体性者,由于具有密乘方便的自身、诀窍 (阿杭)燃降的瑜伽和他身智慧的瑜伽 (卡喀姆卡)相结合,熔化调治了菩提心,所以,当菩提心以有漏上降四喜和无漏下固四喜三门从末尼[5]行至顶髻而全满时,就成等正觉为身虹身金刚身,语不可摧毁的那达歌声,心无分别的法身。因此,安立了上根者能于异熟身成佛的名言。
中根者由于白天能以幻身的念欲和夜间能以持、净、增和变梦境等来净治错中错为自净,所以安立了中根者于习气位能成佛的名言。下根者安立了由在异熟位彼所修变成种子后,能于意生身成佛的名言。将此上中下三根于三中有中次第成佛再加最简略的概括,就是经中所讲的:“三身乃是佛三身,自心无死自解脱,喔唷,三时佛密意,此者乃是大宝藏。”
所以是说,仅由在惟一的心性上住于无散乱而行一切道次第,就能与胜果相和合。这种名为三种或四种和合往生智与修持的教授相结合的殊胜深要是出自觉囊大至尊的经典。此宗之总的道次第的殊胜建立,当从智慧空行母亲造的《幻化道次第本释》等中了知,至为重要。
文间偈颂
献尽所带大宝黄金量,和以耗舍身命诸苦行,
总摄贤哲一百五十位,更有智慧空行母智慧;
贤哲解脱引道人世代,雪域众生悉地精舍中,
恩施金刚受用,对此施,诸欲除匮乏者当追求;
唯愿周遍静动世生命,吉祥光辉金刚持舞鬘,
自始至终净善圆满云,虽于浊世末时漫三界。
注释:
[1] 瓶相风:下体气息向上提升,上体气息向下抑压,留住脐间如瓶闭口的一种气功修习法。
[2] 春点:精液的异名。
[3] 深细离为:深寂远离戏论。远离戏论八边的甚深空性。
[4] 具足二净:指所知障和烦恼障并净。
[5] 末尼:龟头的异名。
第二节 略义与贺词
一、略义。此亦如此所讲:
“成就如理闻思者,当与修习紧结合。”所以,由于在一开始就将此等三界的所有品类定解为三苦的体性,故能正确策动欲愿脱离此并远离诸苦的出离心,而当从经过大小乘道进入大宝佛门起,就能不错乱彼等正道所讲的律仪戒的任何学处较眼睛与生命还珍贵的守护规矩,故而完满奠定了基础。即如这样所讲:“戒如动与不动皆依地,佛说是一切功德之本。”
所以,成为如正乘之法的基础、根本、所依和部分,故当对此实切发起精进奋勉。复次,经中虽然讲了三律仪的无边学处,但若归摄,就是在将别解脱的实质厌离、菩提心的实质利他、密咒的实质净相等作为基本之上,遵守七别解脱律仪的任一学处,修行菩提心的必定利他——四不善法的异品四白净法[1],全不违损金刚上师的三昧耶及其眷属,以此若能唯不被违犯和失坏之污沾染,就是三律仪的任何戒律时缘相宜地住于相续。
此后,诸不具足多闻之财者虽说可以进入思与修,但是,不会出现达到要领之时,就像虽然去了陌生地,但也未认清通境之道一样。由此看来,由于首先无偏颇地精勤闻习了无边的明处书籍和显密大小的典籍、教授与要门,他就会如实明见正道的意趣或密要,但不能只停留在可以理解可以听闻与此如实明见相关的那些所闻义理上。任何意趣,至直未达究竟都应当再再研讨观察而加以抉择。
但是,也不要一概执著于唯闻唯恩。经中这样讲道:“寿短所知种类多,寿数亦不知几何,故如鸭从水取乳,应当受学已所欲。”即应当按照如此所讲的道理,在以闻思不把诸法的性相唯迷惑成一般而能引生出理解了的智慧的那个时候,由于以专心无散的上品勤忍而内正住的共与不共的三摩地方法,彻底判断了法与有法,所以,唯在无二胜义的精要未证得中就能把闻思的义理紧密结合到等持的深修。应当对此方法生起精勤敏捷的常敬兴趣。
是佛与佛子海将这些建立为无误道的修持的固定次第,因此,若将学处和甚深要义概括为心要,为因我们大乘人接受了菩萨的禁戒,所以,其根本,经中讲了“大乘道根本三殊胜。”因此,善法以方便能持,是加行发心殊胜;善法由缘而能不灭,是正行无缘殊胜;善资粮能增长,是结行回向殊胜。这三殊胜的修持完具了大乘的学处且又无误而住,所以,一切大小善法若能以其精要而达到,除是等觉的因外,不容其他。所以,对此发起殷重,无论如何也是应理的。
复次,轮回于如是三界中的此等众生皆被种种大苦重负所压。他们无一不曾是自己的恩重父母。因此,在其现世中全都以不可思议的恩情养育了我等。为了将此等恩人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安置于圣乐佛位,就应当以念起“我当证得成佛。为此我要把身语意的任何大小善根都如此如来修。”的思想而发愿心,并在被此心摄持中随善法而转,以此等方式来忆持这个流转的心。
正行。总之,能所二取的一切法——事物或固定实有的体性本空,但从此空性界中任何能力和事境亦生,即此中一切显现都是本无而现,定住于如水月影像和梦幻之相。所以,将所修的善法、能修者自我和要修的异熟果等皆观为无实变化的游戏,就是大乘的正见——胜义发心[2]。由于身披无缘坚甲为三毒等障碍所不能得逞,所以是善资粮不灭的甚深方便。
又此方便虽然不及中期*轮的经典和注释之类详广或者如许,但是,若对宣说离边中观大乘之见的任何广略典智有所闻思,就能对无缘的道理获得一种无误的住心方法,故是最妙。因为诸未闻者虽然以为在专注于空性,但经中所讲的“若于空性观察错,诸劣慧者成失坏。”的错见也会有出现的时候。但是,若对不共的修如大手印之不作意的见修稍有体验,当无缘的心住于其甚深的本面时就最为殊殊。所以,如是者虽然对于共通波罗密多之品类未获得广大听闻,但也认为无错。结行。
经中这样讲道:“犹如水滴落大海,至海未尽彼不干,圆满回向菩提善,菩提未得彼不尽。”所以,要想到此行善之事物,不以心执为自利而应当将其圆满回向并施舍为无边有情获得等觉之大菩提的因。这也就是由于发出了想到文殊勇识等诸佛佛子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的强烈能引,所以是成为类似三轮清净的合格回向。尊者米拉讲道:“岩窟修行瑜伽师,为备生计施主二,有同成佛之缘起,缘起心要是回向,结行殷重此回向。”
如此所讲,这既然唯是善根转化为大菩提的希有方便,就应当于此发起极大的精进。而且上面此许所讲能落实到相续也是有进入佛教的意义的。
又颂曰
佛教法日中天升,持彼莲蕊开大地,
讲修业幢举有顶,威光庄严世界美;
先师事迹美女姿,言谈净镜面上现,
彼等时隔虽久远,其情壮观如现见;
一切种智最胜位,修胜悉地所需法,
法王所有语传宝,除遍智外谁尽知;
光照无边人间舞,名实相符教共主,
普照怙教山重负,却降不才我顶戴;
显密教授雪山界,三察信日不能融,
理论河流极细故,慧海希愿难满足;
然玛尔巴语传宝,法理大海无垢语,
虽至有边无变故,谪语当视有意义。
僧中第一圣众化身非平凡,教法首领佛教共主无偏私,
学院重要再弘佛教核心池,此专著亦如教随成非欲比;
讲者才疏生修所得智能低,寡闻片目闻思不全非智者,
故非杜撰所写皆遵贤哲语,然非词义无谬定有余缺误;
是故寡闻凡夫不理解,不全无关非需等过失,
所有愿于普照上师前,圣众尊前发露以忏悔;
甚深密咒隐秘金刚句,非处现露密秘公开等,
所有罪污请以三根本,加持甘露净水全涤除;
此中精进善事若稍有,愿以此如明月白净分,
根除生死流转浓厚暗,皆由遍智慧光来养育;
于佛遍赞雪山丽日下,佛教昌隆犹如盛夏海,
愿彼滚滚佛子行浪鬘,化作诸佛所喜大供云;
愿各种宗派*轮风旗,所迎十万利乐太阳光,
照耀佛学院正士苑后,再弘佛教莲花笑颜开;
愿由意乐多足树种子,宗派分枝繁茂达有顶,
愿由讲闻甘甜味营养,化作佛教久住增寿因;
唯愿印度雪域千万贤哲共首领,发出深广了义心要无畏大法音,
愿安慰三有所欺众生至解脱地,四弟子所传道统宗规弘至有际;
愿以练达词义持教法,所悟甘露我心全解脱,
愿全以正理持佛教者,胜士夫永住千百劫;
更愿至尊上师此法主,全体执持教幢者首领,
三密不灭长寿佛体性,住至羯腊波海我祈祷;
唯愿世界尤其诸凡佛教安居处,一切众生不生贫穷衰败冬寒触,
情器世间富足夏日喜宴永丰盛,等同虚空众生幸福美满胜过天;
愿由三宝加持悲心云丛诸庄严,常降利乐妙善夏雨给佛教众生,
二悉地果遍熟心要教法永昌隆,由此法力使世界幸福吉祥繁荣。
出版贺词
大智善慧境界广,业甘露屑散有际,
二利任运有寂尊,执举法幢胜导师;
悲心公平白净光,于此水晶鬘环地,
增长利乐相吉兆,未劫无衰世间严;
二规白翅广展翔,于独净善有寂顶,
布下美名天乐音,十方众耳甘露福;
大慈明月净晶洒,功业冰片溶液雨,
满足释教睡莲园,开为末劫众生亲;
发心浪涌海孕育,法理勤学者莲院,
是醉幻舞者蜜藏,教生善事妙果熟;
十万所知文字境,有千慧眼角睁舞,
帝释第二业白伞,举至有顶阴凉广;
安休合格有缘者,开启无柱福天窗,
稀世经典如意宝,引为众生德世严;
由善理[3]变化分合,密语分派恒河母,
流入匝胡[4]腹之春,由爱正智[5]游戏善;
使教掌教师久住,国家发展民安生,
不和衰败美满兴,吉祥喜宴盛有际;
更愿具乐世怙主,导师法幢胜意趣,
无障顺利任运成,摄受我等以幻舞;
愿勤此法办顺缘,诸凡大小有关士,
他们所有死活亲,速得长安菩提道;
愿怙将于香拔拉,起为勇轮王身时,
于轮回初成我主,空色化作喜吉祥。
赛仓•罗桑华丹
愿吉祥
注释:
[1] 四白净法:即利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欺骗阿阇黎、悔做善事、恶言发心和行为不规的四种不善法的反品。
[2] 胜义发心:导师至上,从正等觉信受教法;成就至上,总集无量福德资粮;觉悟至上,现证一切法无我性。以三至上为心差别,从止观中成胜义性,是为胜义发心。
[3] 善理:善事和正理的简略。
[4] 匝胡:恒河的异名。
[5] 正智:公正的智者。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