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管。接着继承他的遗教的两位弟子:一位是甲.怯喀巴(1101-1175),一位是董敦(1106-1166)。由他们两位,又分成了噶当派的教典派中的两个寺院系统。由甲.怯喀巴及门徒传下来的是怯喀寺、基布寺系统;由董敦及其门下传下来的是纳塘寺系统。
2、教授派
是从京俄哇(1038-1103)传下来的。属于正见的,有京俄哇所传的四谛教授,有普穷哇所传的缘起教授,又有菩提宝传的二谛教授。其教授重点为:
a、四谛和缘起二种教授,重在明人无我义。
b、二谛教授,重在明微细法无我义。
c、修自他相换大菩提心的教授,京哦哇秘传朵隆巴和贾宇哇,以行为主的教授。
d、见行双运的教授,就是「三士道次第」,所依的经典即阿底峡着的《菩提道灯》。因为菩提道次第中统摄一切教授,所以见行双运的教授。
京多哇,幼年玛拉协饶森巴出家,二十岁时往惹珍寺亲近仲敦巴,仲敦巴嘱以勤修空性。他也到了阿底峡所传的许多密法教授。仲敦巴圆寂后,先后依止菩提宝、自在幢等受学。他通晓梵文、能译经论,善诵密咒,定力亦深,弟子很多,以甲域哇钦波为上首。
甲域哇钦波(1-75-1138),本名宣奴沃,因创建并常住在甲域寺(西藏隆子县东)而被尊称为甲域哇,他侍奉京俄巴十分恭敬,学到了京俄巴所传的教法和经论,连噶举派的重要人物塔布拉杰也曾向他学习佛法。
甲域哇的门徒中有两人比较有名,一位是藏巴仁波,且在甲域哇死后担任寺和甲域寺的堪布。另一位是冲协仁波且,建立岗岗寺。
在此教法中,内邬素巴(1042-1118)本名也协拔,曾是阿底峡的弟子──热振寺第三任堪布衮巴哇的门徒。据说他的佛家的「修定」和经典方面很有成就,又擅长医术,曾替治数十位僧人的麻疯病,所以很有名望。其弟子中以皆贡钦波和绛曲格哉比有名。皆贡钦波建立了仁钦岗寺,绛曲格哉常住在一座叫达坚 的寺庙,他们都是以传授内邬素巴传下来的修持和密法为主。
3、教诫派
这是阿底峡在耶巴传授给枯敦、俄善慧、仲敦巴三人的教授。由仲敦巴传授给其三大弟子,普穷哇得到全部,京俄哇得到多半,博多哇得到少半。此教诫至僧成时,传播到全藏。此教诫派是以显宗的修习为主的,其教授为恒住五念:
念师长为归依,
念自身为本尊,
念语言为诵咒,
念众生为父母,
念心性本空。
其中被认心要法门的,是「十六明点」的修法。修这个教授的,下自戒律,上至金刚乘法,能在一座中一齐修习。本尊有四位,即是释迦佛、观音菩萨、绿度母、不动明王。法是三藏。四尊和三藏合起来称为『噶当派七宝』。
从以上噶当派的教理分派,可以得知噶当派的教理是调和了显密二宗的教理与修习,它是强调修习次第,主张先学显宗后学密宗,并且强调密宗只能传授给经过考验的少数有「根器」的人,因此噶当派并不广传密宗。此外,噶当派还主张显密二宗不应当相互攻讦,而应当互相补充。
4、噶当派的密法
噶当派所传的密法,是以《真实摄经》一系的密法为主。这部经是属于四部怛特罗中的第三部(即瑜伽部),对这一部的解释仍然是以显宗的教义为基础的。在阿底峡的时,四部怛特罗中的第四部(即无上瑜伽部)的一些内容,如胜乐、大威德、密集等,已经在印度盛行,并且逐步传到了西藏。由于当时藏人修习无上密 法之根器的人数少,因此,阿底峡在世时提倡遵循第三部怛特罗的《真实摄经》修密法。惟有少数上上根器的弟子才传给他无上密法。这样做既显示了萨迦、噶举等派专门崇尚无上瑜伽部有所不同,又与宁玛派的密法中大量吸收笨教的东西有着更大的差别。所以噶当派在西藏佛教中,享有显密教法『纯净』的声誉。
肆、 噶当派的影响与发展
(一)噶当派的影响
西藏佛教各宗派普遍受到噶当派的影响很深远如:
1、 噶举派初祖冈波,结合《菩提道灯》与密勒日巴的「大手印」法门,造了《道次第解脱庄严论》,其所传的法是噶当、大手印合修的教授。
2、萨迦派二祖和宁玛派高僧隆钦饶绛巴,都曾经噶派的桑寺中学习「慈氏五论」和「法称七部量论」,奠定显教的基础。
3、格鲁派黄教祖师宗喀巴,亲从虚空幢和法依贤,学习噶当派的道次第教授,因而造《菩提道次第》广略二论。其修行自修化他,都依阿底峡所传的教授而行。所以黄教格鲁派被人称之为新噶当派。
(二)噶当派于桑浦寺的发展
桑浦寺在西藏佛教历史上位有一定的地位,这个寺院位于拉萨以南,聂塘以东,以提倡因明,辩论而著名。许多藏文史籍把它归入噶当派的寺院。以下就噶当派在桑浦寺的发展情况加以叙述。
桑浦寺是1073年由阿底峡的弟子俄.雷必喜饶建立的,最初叫做内邬托寺,后来改称桑浦寺。俄.雷必喜饶十一世纪时的人,通称他为大俄译师。他幼年跟从卢梅十人中的征.也协云丹出家,后来到康区向赛尊学法。1045年他与同学枯敦.尊追雍仲等人一起回前藏,在拉萨附近建了一座札纳寺,在那里讲经传 教。阿底峡来到前藏后,跟随他学法。他翻译和修订过多种有关因明的书籍,所以得到译师的称号。
俄·雷必喜饶死后,其侄子俄.罗丹喜饶(1059~1109)通称的小俄译师,继任桑浦寺的堪布。十八岁与热译师和年译师一起到阿里参加过孜德举办的 「火龙年法会」,会后又到克什米尔去留学十七年之久,约在三十五岁返回西藏,又到尼泊尔作学习密法。他翻译了多经典和有关因明的书籍,成为当时有名的译师。
小俄译师的门徒中,以卓隆巴比较著名。卓隆巴原名罗追回乃,曾为许多显密经论作注疏,根据阿底峡的《菩提道炬论》写成《道次第广论》和《教次第广论》。这两部书都是阐明当派之教义的,后来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以这两本书为基础上写成了《菩提道次第广论》。
桑浦寺极盛时,是西藏佛教各教派的许多僧人前来学习佛法的重地。大小俄译师所传的「因明」被称为「旧因明」,而原来由玛.雷必喜饶(即洛穷)所传的 「因明」被称为「新因明」。经由桑浦寺第六任堪布恰巴却吉僧格时开始宣扬,一直到十五世纪是西藏讲授因明的重要据点。据说西藏佛教各教派的僧人采用辩论的方法学习经典,也是从恰巴吉僧格开始。
此外,般若(以《现观庄严论》及其注疏为主)、中观(以「入中论」及其注疏为主)等学也多由桑浦寺传播发展。因此,桑浦寺不仅在显宗和因明方面对西藏佛教各教派发生过影响,而且在整个西藏佛教的发展史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恰巴吉僧格之后,桑浦寺分为上下两院,在萨派掌握地方政权后,曾巴该寺的几个札仓收归萨迦派管辖。到十五世纪格鲁派兴起后,桑浦寺也随其它噶当派一起并入格鲁派寺院系统。
(三)噶当派的消失
从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这二百年,噶当派得到了一些地方势力的支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西藏佛教各教教派中以僧徒众多,寺院广布而著称。十三中叶,受蒙古王室阔端派遗领兵进藏的将军达那波写给阔端汗的信中说:「现在藏地以噶当派的寺院最多。」由此可见该派势力之盛。
噶当派中的怯喀寺、基布寺系统曾和雅隆觉卧地方割据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寺院集团。但是噶当派整个教派并未去寻求掌管地方大权,甚至对后来萨迦派僧人掌政的情况还表示反对。
十五世纪黄教(格鲁派)兴起后,由于黄教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当黄教获得发展后,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都变成了黄教的寺院,噶当派如今已不再单独地存在于西藏社会上了。
伍、 结论
本文,只算笔者初尝整理西藏佛教史中噶当派的资料,内容鲜少创见。然而在阅读有关阿底峡尊者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著述,不禁赞叹尊者不愧为一代宗师。从尊者入藏对西藏佛教有深远的意义,其思想也建构了噶当派的教理与修习的解行。
噶当派素有「纯净」的声誉,在现今的社会对藏密蒙上一层无上密法的色彩,而阿底峡尊者以显宗为基础而无上密法只能传予少数上上根者,我想这是修学藏密的行者必须有的观念。
再则从噶当派的发展及影响藏传教的各宗派,虽然目前其宗派已消失在社会上,然其影响之深远,我想不应其不存在而抹煞其曾经在历史上的价值与意义。最后,还是要赞叹顶礼伟大的阿底峡尊者。
参考书目
1、《中华百科全书》
2、 释如石着《菩提道灯抉微》,台北:法鼓文化,1997年6月,p.3。
3、 廓诺迅鲁作着,郭和卿译《青史》,收于《世界佛学名著译丛》38册,蓝吉富主编,台北:华宇出版社,1998年初版。
4、 法尊着《西藏佛教史》〈西藏佛教的迦当派〉,收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5册,张曼涛主编,台北:大乘出版社,1979年初版。
5、王辅仁着《西藏密宗史略》,台北:佛教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
6、冉光荣着《中国藏传佛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9月。
7、王森着《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佛学出版社,1983年。
《噶当派发展史概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