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宗灌顶释疑七问(堪布阿曲仁波切)

  密宗灌顶释疑七问

  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堪布阿曲仁波切

  

   准备或已经接受密法灌顶者,可以参考下文;不曾且不打算接受密法灌顶者,请勿阅读下文!

  顶礼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堪布阿曲仁波切 !

  密法弘传汉地以来,灌顶风气盛极一时。有关灌顶的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个密宗弟子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几年来目睹了无数的奇谈怪论,让人常常隐隐心痛。很长时间以前就准备就此一系列问题,将末学所掌握的一些资料与大家共享。但蹉跎之中直到今天还是于此停滞不前。感念我的恩德上师阿曲堪布的返藏离去,终于鼓起勇气于往昔的承诺做一个了断,也以此作为对上师思念的寄托。

  本文力求简单明了,尽量不用艰涩难懂的词汇,力求让每一个初学者都能明了个中三昧。本文内容大部分承袭我的上师们,尤其是阿曲上师的亲口教言,在见解上主要遵循宁玛巴自宗传承。有其他见仁见智者,请读者自行抉择。末学于此提醒读者,本文只作为参考。

  一、什么是灌顶?

  二、如果上师念颂藏文仪轨给我们灌顶,在听不懂且没有相应观想等配合的情况下,是否能得到灌顶?

  三、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灌顶?

  四、是否存在没有戒律的灌顶?所谓的“结缘灌顶”“随许灌顶”甚至“简易灌顶”需要遵守戒律吗?

  五、接受了灌顶是否意味着就一定要遵守无上密乘十四根本戒?

  六、如果灌顶后不能遵守戒律,是否这个灌顶就毫无意 义?

  七、是否灌顶之后就必须要修这个法,灌后不修就一定是破戒吗?

  一、什么是灌顶?

  首先从名词上来解释:有许多人认为灌顶就是在头顶上倒上什么东西,用手在头顶上摸一摸,用佛像、加持品在头顶上放一下,就是灌顶了。这些其实都是对灌顶望文生义式的误解。所谓的“灌顶”,其主要意义并不是在“头顶”上做什么文章,而是一种名词的借用,一种比喻。佛法来源于印度,印度的习俗当中,国王的太子在继承王位之时都要举行一个仪式:取四大海的海水放于一个宝瓶内,浇洗于太子的头顶,于此仪式之后正式成为国王。这就是灌顶的原意,是代表君临天下,正式登基的一种仪式。佛教当中借此为喻,用以表示将正式得果。佛教的显宗当中也有此说,比如《十地经》中云:十地菩萨入金刚喻定,经十方一切诸佛现前授予大光明灌顶而宣告正式成佛。所谓的灌顶并不是在“顶”上做什么文章,而是代表正式晋级的一种授权仪式。灌顶之后如果能确保密乘的戒律,那么可以说我们前一刹那的凡夫就如太子登基一般,就可成理论上的佛了,剩余的就是如何的保任纯熟(此为从强调密乘戒律当中有关清净见部分而言。是从理论上讲,从实际上讲还有诸多问题,一般人切莫因此产生我慢)。

  其次是从意义上解释:灌顶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灌顶呢?堪布慈诚罗珠在《金刚上师与灌顶》中讲:“灌顶到底是什么呢?灌顶就是一个高层次的授戒。”这是从强调责任方面来解释的。如果从其作用方面来说,灌顶就是具德的上师依靠灌顶的仪轨和传承加持力,彻底改变弟子的身口意,而使其成为适合修法法器的一种密宗最殊胜的仪式。敦珠仁波切说:“灌顶为成熟自相续的殊胜方便” ,《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云:“依甚深之密咒灌顶仪轨,即能驱散或洗净弟子之三门及平等俱之诸障垢,于自相续中注入或种植能显现智慧之力,并令成熟四金刚也。”上师好比一个陶师,我们好比一块泥巴,经过上师的手把不堪成器的泥巴作成一个宝瓶,然后放入炉中烧炼,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可以盛水的容器。上师通过灌顶的仪轨加持弟子的身口意,驱除无量的罪业,种下无量的善根,使弟子的心接受于诸佛的见解,开解相应的脉轮等等。接受一次真正的灌顶其功德不可思议的大。真正如法的灌顶之后,我们修法的业障和障碍都将大幅度减轻甚至清除,修法就可以很快的成就了。所以灌顶是修法的先决条件。这个就是从功德方面来讲的简要意义。

  二、如果上师念颂藏文仪轨给我们灌顶,在听不懂且没有相应观想等配合的情况下,是否能得到灌顶?

  堪布慈诚罗珠在《金刚上师与灌顶》中讲:“只有具备了六种因缘——二因四缘,才能够得到灌顶。”其中之一就是因缘:“……且在灌顶的现场,能够听到金刚上师讲的话、念的仪轨,需要观想的能够观想,……但是到了灌顶现场不认真听,也不具备因缘……然后到灌顶的现场,认认真真地听,上师让我们观想什么,我们就认真地观想。刚才讲的两个因四个缘,其中缺少哪一个都得不到灌顶,这在经书里讲得很清楚。”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的人,上师们大多数都是西藏人,灌顶用的都是藏文仪轨,显而易见我们没有办法具足这个灌顶的条件,所以我们就得不到灌顶。那么是否我们所有不懂藏语的汉族人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灌顶了呢?是否以前灌过的所有的顶都是没得到呢?于此问题,末学曾经听到过一些高僧大德的针对性意见。

  一位亚青寺的师父(未经允许暂不公开姓名)说过:如果是象阿秋喇嘛那样的证悟极高的上师,即使因缘条件不具足也可以强行给弟子灌进去顶。

  笔者曾有幸于参加色达五明佛学院的丹增嘉措活佛灌顶中,听到上师的亲口开释如下:“对于一般的灌顶来说需要具足许多因缘,除非是象法王如意宝那样的高僧大德,即使在因缘不具备的条件下,也可以给弟子们强行灌进去顶。”

  堪千阿曲上师曾经向笔者提及一段公案(大意):“一次在佐钦寺白玛格桑法王给汉族弟子们灌时轮金刚大灌顶的时候,有一些弟子们对于这个条件十分的疑惑,都在考虑参加这个灌顶是否有意义,这时,法王开释道:“如果具证悟者可以通过开光把土、石、金属的佛像转变为真佛一样的殊胜,为什么他们的灌顶反而就对本具佛性的众生没作用呢?只要具足对上师的信心,不论听懂与否,参加灌顶的人都能真实的得到灌顶。””

  上述上师们的开释于经论中找不到依据,究竟是了义的说法还是不了义的说法,还需要读者自行抉择,末学于此也不便擅专。但亦提出另一公案以及末学个人的揣测,仅供参考。

  同样的堪布慈诚罗珠在《金刚上师与灌顶》中讲:“只有具备了六种因缘——二因四缘,才能够得到灌顶。其中第二是俱生因。它是指灌顶用的法器,如宝瓶、佛像、甘露等。”灌顶需要具足相应的法器,比如宝瓶等,如果没有的话按照标准就不属于具足了六种因缘,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证悟极高的大成就者,就可以冲破这个障碍,在他们来讲,有和没有,能和不能,净和不净都是没有任何差别和限制的。比如第一世多竹千吉美成利沃色仁波切的传记中就有这个众所周知的公案——大瑜伽士久利津给多竹千仁波切灌长寿顶。这个灌顶当中,大瑜伽士久利津就没有用宝瓶,而是用自己的尿壶给仁波切灌顶。遵循着这个思路,我们似乎也可以有一些答案。

  三、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灌顶?

  一般情况下的鉴别办法就是观察自己参加的灌顶是否具足了这“二因四缘”,如果都具足了就可以确定自己得到了真正的灌顶,如果没有具足恐怕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灌顶。

  特殊情况下就是有证悟极高的大成就者给自己灌顶,那么即使自己没具足什么条件,也可能得到灌顶。但是在此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证悟极高的大成就者。不是随便的一个有活佛、堪布或者金刚上师称号的人就能做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的,如果这个上师的证悟层次在晋美彭措法王、阿秋喇嘛、白玛格桑法王以上或者齐平的话,还好说;如果不然,不要轻易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可以超越经论要求的上师,这个时代没有这么多的大成就者。这个原则不能用滥了,一定要切记。

  四、是否存在没有戒律的灌顶?所谓的“结缘灌顶”“随许灌顶”甚至“简易灌顶”需要遵守戒律吗?

   “灌顶之后就一定具备戒律,没有戒律的灌顶是一定不存在的”我的上师阿曲堪布、土登依稀活佛,索达吉堪布等都做如是的解释,笔者亲自问过的上师不下十多位都做如是的异口同声的解释。慈诚罗珠堪布在《如何学密》中说道:“灌顶和接受密乘戒是一回事” 堪布慈诚罗珠在《金刚上师与灌顶》中讲“灌顶到底是什么呢?灌顶就是一个高层次的授戒。更确切地说,受灌顶就是受密乘戒。凡是灌顶都是授密乘戒,所以接受灌顶前首先必须懂得灌顶是授密乘戒。虽然得了灌顶后,可以被开许看密乘的书,而且可以逐渐地、间接地增长一些智慧,减少一些罪业,但灌顶主要是授戒。灌顶就是接受密宗的戒律。”看到堪布在文中反复强调的灌顶就是受戒,相信大家应该对灌顶的戒律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了。所以在此可以下一个结论:诸位金刚兄弟不要再存有任何幻想,无论任何形式的灌顶,只要是灌顶,就一定具备戒律。关于这个问题有疑问者可以质疑于任何具相的高僧大德。

  那么所谓的“结缘灌顶”“随许灌顶”是怎么回事呢?我的上师阿曲堪布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结缘灌顶”,也决没有听说过没有戒律的灌顶。在笔者描述有关结缘随许灌顶的传说之后,阿曲上师说:那不是灌顶,只是一种可以修本法的开许,这个开许的仪式外表上看和灌顶比较相似,也有运用法器念经等。只能称为开许不能成为灌顶。随后上师还特地为我在藏汉大词典上找到了这个有关“开许”词汇的解释。笔者还查阅了其他有关的资料,特列举如下:

  《狮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问答选录》中云:

  “灌顶与结缘灌顶有何不同之处?

  ◎衲不知道甚么是"结缘灌顶",藏传佛教中似乎并无这种名词。"灌顶"的藏文为Wang或wangkur,包含了加持、授予修持许可及传法等的作用在内。"长寿灌顶"藏文称为Tsewang,参加资格并不严格,一般是公开的大型法会,人人都可以参加,也有人把小孩及牲畜都带来参加此类灌顶。…

《密宗灌顶释疑七问(堪布阿曲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