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宗灌頂釋疑七問(堪布阿曲仁波切)

  密宗灌頂釋疑七問

  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堪布阿曲仁波切

  

   准備或已經接受密法灌頂者,可以參考下文;不曾且不打算接受密法灌頂者,請勿閱讀下文!

  頂禮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堪布阿曲仁波切 !

  密法弘傳漢地以來,灌頂風氣盛極一時。有關灌頂的問題可以說是每一個密宗弟子都不能回避的問題,幾年來目睹了無數的奇談怪論,讓人常常隱隱心痛。很長時間以前就准備就此一系列問題,將末學所掌握的一些資料與大家共享。但蹉跎之中直到今天還是于此停滯不前。感念我的恩德上師阿曲堪布的返藏離去,終于鼓起勇氣于往昔的承諾做一個了斷,也以此作爲對上師思念的寄托。

  本文力求簡單明了,盡量不用艱澀難懂的詞彙,力求讓每一個初學者都能明了個中叁昧。本文內容大部分承襲我的上師們,尤其是阿曲上師的親口教言,在見解上主要遵循甯瑪巴自宗傳承。有其他見仁見智者,請讀者自行抉擇。末學于此提醒讀者,本文只作爲參考。

  一、什麼是灌頂?

  二、如果上師念頌藏文儀軌給我們灌頂,在聽不懂且沒有相應觀想等配合的情況下,是否能得到灌頂?

  叁、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灌頂?

  四、是否存在沒有戒律的灌頂?所謂的“結緣灌頂”“隨許灌頂”甚至“簡易灌頂”需要遵守戒律嗎?

  五、接受了灌頂是否意味著就一定要遵守無上密乘十四根本戒?

  六、如果灌頂後不能遵守戒律,是否這個灌頂就毫無意 義?

  七、是否灌頂之後就必須要修這個法,灌後不修就一定是破戒嗎?

  一、什麼是灌頂?

  首先從名詞上來解釋:有許多人認爲灌頂就是在頭頂上倒上什麼東西,用手在頭頂上摸一摸,用佛像、加持品在頭頂上放一下,就是灌頂了。這些其實都是對灌頂望文生義式的誤解。所謂的“灌頂”,其主要意義並不是在“頭頂”上做什麼文章,而是一種名詞的借用,一種比喻。佛法來源于印度,印度的習俗當中,國王的太子在繼承王位之時都要舉行一個儀式:取四大海的海水放于一個寶瓶內,澆洗于太子的頭頂,于此儀式之後正式成爲國王。這就是灌頂的原意,是代表君臨天下,正式登基的一種儀式。佛教當中借此爲喻,用以表示將正式得果。佛教的顯宗當中也有此說,比如《十地經》中雲:十地菩薩入金剛喻定,經十方一切諸佛現前授予大光明灌頂而宣告正式成佛。所謂的灌頂並不是在“頂”上做什麼文章,而是代表正式晉級的一種授權儀式。灌頂之後如果能確保密乘的戒律,那麼可以說我們前一刹那的凡夫就如太子登基一般,就可成理論上的佛了,剩余的就是如何的保任純熟(此爲從強調密乘戒律當中有關清淨見部分而言。是從理論上講,從實際上講還有諸多問題,一般人切莫因此産生我慢)。

  其次是從意義上解釋:灌頂對于我們有什麼作用呢?爲什麼要灌頂呢?堪布慈誠羅珠在《金剛上師與灌頂》中講:“灌頂到底是什麼呢?灌頂就是一個高層次的授戒。”這是從強調責任方面來解釋的。如果從其作用方面來說,灌頂就是具德的上師依靠灌頂的儀軌和傳承加持力,徹底改變弟子的身口意,而使其成爲適合修法法器的一種密宗最殊勝的儀式。敦珠仁波切說:“灌頂爲成熟自相續的殊勝方便” ,《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雲:“依甚深之密咒灌頂儀軌,即能驅散或洗淨弟子之叁門及平等俱之諸障垢,于自相續中注入或種植能顯現智慧之力,並令成熟四金剛也。”上師好比一個陶師,我們好比一塊泥巴,經過上師的手把不堪成器的泥巴作成一個寶瓶,然後放入爐中燒煉,如此才能成爲一個可以盛水的容器。上師通過灌頂的儀軌加持弟子的身口意,驅除無量的罪業,種下無量的善根,使弟子的心接受于諸佛的見解,開解相應的脈輪等等。接受一次真正的灌頂其功德不可思議的大。真正如法的灌頂之後,我們修法的業障和障礙都將大幅度減輕甚至清除,修法就可以很快的成就了。所以灌頂是修法的先決條件。這個就是從功德方面來講的簡要意義。

  二、如果上師念頌藏文儀軌給我們灌頂,在聽不懂且沒有相應觀想等配合的情況下,是否能得到灌頂?

  堪布慈誠羅珠在《金剛上師與灌頂》中講:“只有具備了六種因緣——二因四緣,才能夠得到灌頂。”其中之一就是因緣:“……且在灌頂的現場,能夠聽到金剛上師講的話、念的儀軌,需要觀想的能夠觀想,……但是到了灌頂現場不認真聽,也不具備因緣……然後到灌頂的現場,認認真真地聽,上師讓我們觀想什麼,我們就認真地觀想。剛才講的兩個因四個緣,其中缺少哪一個都得不到灌頂,這在經書裏講得很清楚。”這個問題困惑了很多的人,上師們大多數都是西藏人,灌頂用的都是藏文儀軌,顯而易見我們沒有辦法具足這個灌頂的條件,所以我們就得不到灌頂。那麼是否我們所有不懂藏語的漢族人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灌頂了呢?是否以前灌過的所有的頂都是沒得到呢?于此問題,末學曾經聽到過一些高僧大德的針對性意見。

  一位亞青寺的師父(未經允許暫不公開姓名)說過:如果是象阿秋喇嘛那樣的證悟極高的上師,即使因緣條件不具足也可以強行給弟子灌進去頂。

  筆者曾有幸于參加色達五明佛學院的丹增嘉措活佛灌頂中,聽到上師的親口開釋如下:“對于一般的灌頂來說需要具足許多因緣,除非是象法王如意寶那樣的高僧大德,即使在因緣不具備的條件下,也可以給弟子們強行灌進去頂。”

  堪千阿曲上師曾經向筆者提及一段公案(大意):“一次在佐欽寺白瑪格桑法王給漢族弟子們灌時輪金剛大灌頂的時候,有一些弟子們對于這個條件十分的疑惑,都在考慮參加這個灌頂是否有意義,這時,法王開釋道:“如果具證悟者可以通過開光把土、石、金屬的佛像轉變爲真佛一樣的殊勝,爲什麼他們的灌頂反而就對本具佛性的衆生沒作用呢?只要具足對上師的信心,不論聽懂與否,參加灌頂的人都能真實的得到灌頂。””

  上述上師們的開釋于經論中找不到依據,究竟是了義的說法還是不了義的說法,還需要讀者自行抉擇,末學于此也不便擅專。但亦提出另一公案以及末學個人的揣測,僅供參考。

  同樣的堪布慈誠羅珠在《金剛上師與灌頂》中講:“只有具備了六種因緣——二因四緣,才能夠得到灌頂。其中第二是俱生因。它是指灌頂用的法器,如寶瓶、佛像、甘露等。”灌頂需要具足相應的法器,比如寶瓶等,如果沒有的話按照標准就不屬于具足了六種因緣,但是在特殊情況下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說證悟極高的大成就者,就可以沖破這個障礙,在他們來講,有和沒有,能和不能,淨和不淨都是沒有任何差別和限製的。比如第一世多竹千吉美成利沃色仁波切的傳記中就有這個衆所周知的公案——大瑜伽士久利津給多竹千仁波切灌長壽頂。這個灌頂當中,大瑜伽士久利津就沒有用寶瓶,而是用自己的尿壺給仁波切灌頂。遵循著這個思路,我們似乎也可以有一些答案。

  叁、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得到了灌頂?

  一般情況下的鑒別辦法就是觀察自己參加的灌頂是否具足了這“二因四緣”,如果都具足了就可以確定自己得到了真正的灌頂,如果沒有具足恐怕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灌頂。

  特殊情況下就是有證悟極高的大成就者給自己灌頂,那麼即使自己沒具足什麼條件,也可能得到灌頂。但是在此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一定要證悟極高的大成就者。不是隨便的一個有活佛、堪布或者金剛上師稱號的人就能做如此不可思議的事情的,如果這個上師的證悟層次在晉美彭措法王、阿秋喇嘛、白瑪格桑法王以上或者齊平的話,還好說;如果不然,不要輕易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可以超越經論要求的上師,這個時代沒有這麼多的大成就者。這個原則不能用濫了,一定要切記。

  四、是否存在沒有戒律的灌頂?所謂的“結緣灌頂”“隨許灌頂”甚至“簡易灌頂”需要遵守戒律嗎?

   “灌頂之後就一定具備戒律,沒有戒律的灌頂是一定不存在的”我的上師阿曲堪布、土登依稀活佛,索達吉堪布等都做如是的解釋,筆者親自問過的上師不下十多位都做如是的異口同聲的解釋。慈誠羅珠堪布在《如何學密》中說道:“灌頂和接受密乘戒是一回事” 堪布慈誠羅珠在《金剛上師與灌頂》中講“灌頂到底是什麼呢?灌頂就是一個高層次的授戒。更確切地說,受灌頂就是受密乘戒。凡是灌頂都是授密乘戒,所以接受灌頂前首先必須懂得灌頂是授密乘戒。雖然得了灌頂後,可以被開許看密乘的書,而且可以逐漸地、間接地增長一些智慧,減少一些罪業,但灌頂主要是授戒。灌頂就是接受密宗的戒律。”看到堪布在文中反複強調的灌頂就是受戒,相信大家應該對灌頂的戒律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了。所以在此可以下一個結論:諸位金剛兄弟不要再存有任何幻想,無論任何形式的灌頂,只要是灌頂,就一定具備戒律。關于這個問題有疑問者可以質疑于任何具相的高僧大德。

  那麼所謂的“結緣灌頂”“隨許灌頂”是怎麼回事呢?我的上師阿曲堪布說: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結緣灌頂”,也決沒有聽說過沒有戒律的灌頂。在筆者描述有關結緣隨許灌頂的傳說之後,阿曲上師說:那不是灌頂,只是一種可以修本法的開許,這個開許的儀式外表上看和灌頂比較相似,也有運用法器念經等。只能稱爲開許不能成爲灌頂。隨後上師還特地爲我在藏漢大詞典上找到了這個有關“開許”詞彙的解釋。筆者還查閱了其他有關的資料,特列舉如下:

  《獅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問答選錄》中雲:

  “灌頂與結緣灌頂有何不同之處?

  ◎衲不知道甚麼是"結緣灌頂",藏傳佛教中似乎並無這種名詞。"灌頂"的藏文爲Wang或wangkur,包含了加持、授予修持許可及傳法等的作用在內。"長壽灌頂"藏文稱爲Tsewang,參加資格並不嚴格,一般是公開的大型法會,人人都可以參加,也有人把小孩及牲畜都帶來參加此類灌頂。…

《密宗灌頂釋疑七問(堪布阿曲仁波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