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印度僧人莲花生入藏所传密咒和修习传承。原无派名,西藏佛教“后弘期”其它教派产生后,对奉行“前弘期”旧密咒的此派,称为宁玛(意为“古”或“旧”)派。因此派僧人戴红帽、俗称“红教”。著名寺院有多吉札寺、敏竹林寺等。在康区流传较广。
[7]阎曼德迦——亦译大黑天,无上密乘本尊。赤、黑作怖等三阎摩敌之一。
[8]格鲁派——亦称“甘丹派”,喇嘛教派之一。十五世纪初,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针对喇嘛教各派弊端,发起宗教改革,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提倡学行并举、显密兼重,主张僧人严持戒律,学经遵循次第,禁止娶妻和参加生产劳动,加强寺院组织和管理制度,创立此派。明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在拉萨举行大祈愿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建立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后势力逐渐扩大,其弟子又在藏族地区广建寺院,僧徒日众。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此派上层迎索南嘉措至哲蚌寺,尊为“活佛”,开始采取活佛转世相承制度。万历六年(1578)蒙古土默特部领袖俺答汗与索朗嘉措在青海会见,尊索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DL喇嘛”,是为DL三世。清初,DL五世和班禅四世又借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兵力击败敌对势力。顺治九年(1652)DL五世亲赴北京朝觐,翌年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DL喇嘛”,取得喇嘛教各派总领袖的地位。康熙五十二年(1713),又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在清朝支持下,乾隆十六年(1751)此派成为西藏地区的执政教派,并在藏,蒙等民族地区广泛流传。民主改革前此派在西藏的寺院占有大量的庄园、牧场和农奴,民改后寺院特权已予废除。
[9]释迦二尊—拉萨大昭寺和小昭寺内的两尊释迦牟尼像。
[10]萨迦派—喇嘛教教派之一。北宋熙宁六年(1073)贡却杰布(1034-1102)在后藏萨迦地方建萨迦寺,并以此寺为该派主寺。寺主由贡却杰布—系昆氏(《元史》作“款氏”)家族世代相承。以“道果论”即必须断绝一切“烦恼”才能获得“解脱”之果为主要教义。十三世纪中叶,其第五代祖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委以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行政等事宜。由此时起至十四世纪中叶,该派势力最盛,统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为西藏政教合一政治制度的开端。元末,此派权势为帕竹噶举所取代,仅保有在后藏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势。固此派寺院外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
[11]Gmb—喇嘛教塔布噶举派支系之一。由塔布拉杰的笛子都松钦巴(1110-1193)创立。都松钦巴十六岁(1125)出家,三十岁(1139)从塔布拉杰学习。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在昌都类乌齐附近之噶玛地方建噶玛丹萨寺,自成一系。淳熙十四年(1187),又至拉萨西北的堆龙建粗布寺,此派遂以噶玛丹萨和粗布两寺为主寺,为喇嘛教中最早采取活佛转世制度的教派。在前藏和康颇有影响。分噶玛黑帽系和噶玛红帽系。黑帽系是该派最主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传十六世。
[12]竹巴-即竹巴噶举。公元十三世纪中,由领热巴和藏巴甲热等发展传出的藏传佛教噶举派,分上中下三系。中竹巴系甲热氏族中传出,下竹巴系洛热巴师第传出,上竹巴系郭仓巴师地传出,均以前藏的朗木地方的竹寺为祖庙。
[13]第巴-酋长、部落主。古代统治一个地区的首领。
[14]协敖-执事僧。管理僧团的执事僧。梵音译作维那。
[15]仲科尔-随从,政府属员。
[16]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名称。时轮派以二十四指节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两千弓为一俱卢舍,四俱卢舍为一由旬。
[17]聂塘-拉萨西郊曲水县境的一地名。宋代印度佛学家阿底峡曾在此讲学,居住九年,并在此地圆寂。有仲敦巴所建度母寺。
[18]阿底峡-(982-1054)藏族佛教徒尊称之为“觉沃杰”,意为“佛尊”。古印度僧人学者。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附近人。)曾任印度那烂陀寺、超岩寺住持。北宋庆历二年(1042)应古格王室之请,到今西藏阿里传播佛教。着《菩提道灯论》等书,翻译显密经论多种。五年受仲敦巴、杰洼迥乃之请,到卫藏传教九年,从学弟子甚众。卒于拉萨郊曲聂塘。其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成噶当派。宗咯巴创立格鲁派时,亦广泛采纳其学说。
[19]多吉札寺-西藏自治区札囊县境一寺庙名。十六世纪末,宁玛派喇嘛扎西朵玛杰倡建,时期较闵珠林寺为早,是北传宁玛派祖庙,曾被准噶尔部焚毁,后经修复。
[20]四洲——四大洲,四大部洲。佛书所说位于须弥山四方大海中的大陆,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
[21]瞻婆拉——佛书说一类财神说,又译:施碍、勇健。梵音译作药叉、夜叉。佛书说一类鬼名。
[22]禅定——梵语三摩地、三昧。即等持, 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佛教以此作为取得正确认识,达到出世成佛的修养方法。此有两种:一谓“坐定”,即人们与生俱有的一种精神功能;一谓“修定”,指专为获得佛教智慧、功德或神通而修习所生者。
[23]霍尔——不同时期所指的民族不同。唐宋时指回讫;元代指蒙古人;元明之间指吐谷浑人;现代指藏北牧民和青海土族。
[24]布萨仪轨——沙弥,比丘长善净恶的仪式。
[25]大乘长净仪轨——见[24]注。
[26]纳塘寺——博朵瓦再传弟子冬盾·洛追札巴创建于1153年。继承噶当派传教法和迦湿弥罗班禅释迦师利所传戒律。十三世纪时,寺中堪布均丹热赤及其弟子卫巴洛赛将当时所有的藏译三藏佛经编订为甘珠尔和丹珠尔,即佛说及论疏两部藏文经典刻板印行。但现今所见之纳塘版大藏经,则系1732年颇罗鼐主持所刻者。
[27]铜色山——莲花生大师所居净土名。
[28]双运——密乘五圆满次第之一。智慧空行与方便大悲双运。智慧光明空性与方便俱生大乐双运,或指外境完美空性与内心永恒大乐双运。即两种事物同时同地存在不相同冲突。佛书称为双运。
[29]和合七支——如来报身自性的具七支: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大悲遍满支、利生无间支和永住无灭支。
[30]四喜——天、龙、人和夜叉四者皆大欢喜。
第五章 一切智阿旺贡嘎索朗札巴坚赞的生平事迹
圣主土托旺曲札巴坚赞贝桑波之弟衮嘎旺杰在父亲三十岁水龙年时出生。水虎年十一岁时坐床,十三岁时修行金刚橛法,十五岁拜索朗旺波为师,聆听《百种修法》、《萨迦译师咒师索朗旺波文集》、《根本续二观察经》之教言。十六岁时在切居地方从索朗旺波闻听《道果》,十七岁时又在该地做“喜金刚”诵持基数和护摩等,十九岁时在胜乐宫进行金刚橛修念,二十岁时和阿麦修一起前往根巴地方,为主人扎堆阁下讲授若干师法。父亲去世时,和江衮索朗旺波一起进行“喜金刚”供修、遗体火化,以及举办超度法令等,为了利义佛法众生,大概作了不少工作。但是,那时的历史备忘录没有详细记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收集在阿麦修的传记里。总之,彼于藏历猴年四月十八日寿终正寝。回忆当时的情景:有僧伽一百来人做“喜金刚”供修,对无数的大小寺庙布施了斋僧茶,施舍了财物。在正式举行超度法令时,首先迎请得道者索朗旺波,在古寺举行了足足有万名僧人参加的大法会。俗人举行的集会更是无可胜数。当时供养的供品和布施的财物难以计算。从那时起定期悼念、供施、上师供和修供等一直延续至今。
其三弟是坚持发扬佛法众生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维护和平安乐功业之恩人。被誉为圣贤自在文殊菩萨,大咒师一切智阿旺贡嘎索朗札巴坚赞贝桑波。大名如同天鼓震响着生死轮回界。总之,族姓和世间第一法不胜生世系宝所呈现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明证。该少爷除了唯一的菩萨摩柯萨[1]的位置外,任何时候也没有中庸自续派[2]的机缘,全体公正人士对此心中自然明白。
在工布持明伏藏大师吽那麦帕尔和加村宁波的伏藏[3]《大悲心恶趣自我解脱》一书中讲:
纳南[4]生于萨迦之中心,
彼具有抵御外寇之缘起。
该伏藏《中性依怙之清净教义》中又说:
其他深奥伏藏中有指示,
在天地法源相同之地区,
信仰著名的密法莫迟疑。
莲花生祖师的虔信者,
鸡年出生定无疑,
彼的胸部有痣迹。
凡是与彼有缘者,
人人都会有收益,
神的嘱托莫忘记。
变化身持明[5]莲花生大师[6]为观音菩萨的受用身[7]时,在建造三续傲慢对治莲花部[8]的忿怒马头明王像[9]时,受智慧坛城灌顶。而后莲花生大师在印度和藏区以金刚誓言对治教化,并委派佛教护法神。在本性净土之周围以威猛之力拯救诸恶所化立有誓言,请求夜叉大红鼠附体。如所言:“在净土宏扬持明传承之圣宫里名为善说狮子,在内地五台山骑着彩云般的骏马,在谷如白玛时期伴随希瓦措[10](译言静命),超名智者室利僧哈[11](译言狮子),做为在上——庄严。在导师释迦时期名为目犍边[12]依次传承至囊日松赞[13],彼成为爱臣噶瓦氏。后到佛法前宏期,纳入译师之行列。为了某些“中有生”,在天竺圣地得变化,又从印度返藏区,藏区以萨嘎贡噶称呼波”。“又在此后的某时期,到了赤松德赞[14]时,大译师路益坚赞,即是现时的贡嘎彼。宏相佛法发誓愿,祈请众生吉祥如意。以后路氏受生之情况,格西内心清楚自不提”。“又大学者郭塔业巴即是一切智索朗森格,唯独格西本人不安乐,比起厉鬼格西自身更明白。”唯此佛法是唯一的根源已十分明显,并且大规范师的其他伏藏传承也多有暗示,大师的太师牟钦桑给坚赞之著述全…
《萨迦世系史续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