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薩迦世系史續編▪P43

  ..續本文上一頁印度僧人蓮花生入藏所傳密咒和修習傳承。原無派名,西藏佛教“後弘期”其它教派産生後,對奉行“前弘期”舊密咒的此派,稱爲甯瑪(意爲“古”或“舊”)派。因此派僧人戴紅帽、俗稱“紅教”。著名寺院有多吉劄寺、敏竹林寺等。在康區流傳較廣。

  [7]閻曼德迦——亦譯大黑天,無上密乘本尊。赤、黑作怖等叁閻摩敵之一。

  [8]格魯派——亦稱“甘丹派”,喇嘛教派之一。十五世紀初,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針對喇嘛教各派弊端,發起宗教改革,以噶當派教義爲基礎,提倡學行並舉、顯密兼重,主張僧人嚴持戒律,學經遵循次第,禁止娶妻和參加生産勞動,加強寺院組織和管理製度,創立此派。明永樂七年(1409)宗喀巴在拉薩舉行大祈願法會,同年,又在拉薩東北建立格魯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後勢力逐漸擴大,其弟子又在藏族地區廣建寺院,僧徒日衆。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此派上層迎索南嘉措至哲蚌寺,尊爲“活佛”,開始采取活佛轉世相承製度。萬曆六年(1578)蒙古土默特部領袖俺答汗與索朗嘉措在青海會見,尊索朗嘉措爲“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DL喇嘛”,是爲DL叁世。清初,DL五世和班禅四世又借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兵力擊敗敵對勢力。順治九年(1652)DL五世親赴北京朝觐,翌年被封爲“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DL喇嘛”,取得喇嘛教各派總領袖的地位。康熙五十二年(1713),又冊封班禅五世爲“班禅額爾德尼”。在清朝支持下,乾隆十六年(1751)此派成爲西藏地區的執政教派,並在藏,蒙等民族地區廣泛流傳。民主改革前此派在西藏的寺院占有大量的莊園、牧場和農奴,民改後寺院特權已予廢除。

  [9]釋迦二尊—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內的兩尊釋迦牟尼像。

  [10]薩迦派—喇嘛教教派之一。北宋熙甯六年(1073)貢卻傑布(1034-1102)在後藏薩迦地方建薩迦寺,並以此寺爲該派主寺。寺主由貢卻傑布—系昆氏(《元史》作“款氏”)家族世代相承。以“道果論”即必須斷絕一切“煩惱”才能獲得“解脫”之果爲主要教義。十叁世紀中葉,其第五代祖師八思巴被忽必烈委以管理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行政等事宜。由此時起至十四世紀中葉,該派勢力最盛,統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權,爲西藏政教合一政治製度的開端。元末,此派權勢爲帕竹噶舉所取代,僅保有在後藏薩迦地方的政教權勢。固此派寺院外牆塗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叁色花條,俗稱“花教”。

  [11]Gmb—喇嘛教塔布噶舉派支系之一。由塔布拉傑的笛子都松欽巴(1110-1193)創立。都松欽巴十六歲(1125)出家,叁十歲(1139)從塔布拉傑學習。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在昌都類烏齊附近之噶瑪地方建噶瑪丹薩寺,自成一系。淳熙十四年(1187),又至拉薩西北的堆龍建粗布寺,此派遂以噶瑪丹薩和粗布兩寺爲主寺,爲喇嘛教中最早采取活佛轉世製度的教派。在前藏和康頗有影響。分噶瑪黑帽系和噶瑪紅帽系。黑帽系是該派最主要的活佛轉世系統,傳十六世。

  [12]竹巴-即竹巴噶舉。公元十叁世紀中,由領熱巴和藏巴甲熱等發展傳出的藏傳佛教噶舉派,分上中下叁系。中竹巴系甲熱氏族中傳出,下竹巴系洛熱巴師第傳出,上竹巴系郭倉巴師地傳出,均以前藏的朗木地方的竹寺爲祖廟。

  [13]第巴-酋長、部落主。古代統治一個地區的首領。

  [14]協敖-執事僧。管理僧團的執事僧。梵音譯作維那。

  [15]仲科爾-隨從,政府屬員。

  [16]由旬-古印度長度單位名稱。時輪派以二十四指節爲一肘,四肘爲一弓、兩千弓爲一俱盧舍,四俱盧舍爲一由旬。

  [17]聶塘-拉薩西郊曲水縣境的一地名。宋代印度佛學家阿底峽曾在此講學,居住九年,並在此地圓寂。有仲敦巴所建度母寺。

  [18]阿底峽-(982-1054)藏族佛教徒尊稱之爲“覺沃傑”,意爲“佛尊”。古印度僧人學者。薩護羅(今孟加拉國達卡附近人。)曾任印度那爛陀寺、超岩寺住持。北宋慶曆二年(1042)應古格王室之請,到今西藏阿裏傳播佛教。著《菩提道燈論》等書,翻譯顯密經論多種。五年受仲敦巴、傑窪迥乃之請,到衛藏傳教九年,從學弟子甚衆。卒于拉薩郊曲聶塘。其弟子仲敦巴等弘傳其學說,發展成噶當派。宗咯巴創立格魯派時,亦廣泛采納其學說。

  [19]多吉劄寺-西藏自治區劄囊縣境一寺廟名。十六世紀末,甯瑪派喇嘛紮西朵瑪傑倡建,時期較闵珠林寺爲早,是北傳甯瑪派祖廟,曾被准噶爾部焚毀,後經修複。

  [20]四洲——四大洲,四大部洲。佛書所說位于須彌山四方大海中的大陸,東勝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

  [21]瞻婆拉——佛書說一類財神說,又譯:施礙、勇健。梵音譯作藥叉、夜叉。佛書說一類鬼名。

  [22]禅定——梵語叁摩地、叁昧。即等持, 心專注一境而不散亂。佛教以此作爲取得正確認識,達到出世成佛的修養方法。此有兩種:一謂“坐定”,即人們與生俱有的一種精神功能;一謂“修定”,指專爲獲得佛教智慧、功德或神通而修習所生者。

  [23]霍爾——不同時期所指的民族不同。唐宋時指回訖;元代指蒙古人;元明之間指吐谷渾人;現代指藏北牧民和青海土族。

  [24]布薩儀軌——沙彌,比丘長善淨惡的儀式。

  [25]大乘長淨儀軌——見[24]注。

  [26]納塘寺——博朵瓦再傳弟子冬盾·洛追劄巴創建于1153年。繼承噶當派傳教法和迦濕彌羅班禅釋迦師利所傳戒律。十叁世紀時,寺中堪布均丹熱赤及其弟子衛巴洛賽將當時所有的藏譯叁藏佛經編訂爲甘珠爾和丹珠爾,即佛說及論疏兩部藏文經典刻板印行。但現今所見之納塘版大藏經,則系1732年頗羅鼐主持所刻者。

  [27]銅色山——蓮花生大師所居淨土名。

  [28]雙運——密乘五圓滿次第之一。智慧空行與方便大悲雙運。智慧光明空性與方便俱生大樂雙運,或指外境完美空性與內心永恒大樂雙運。即兩種事物同時同地存在不相同沖突。佛書稱爲雙運。

  [29]和合七支——如來報身自性的具七支:受用圓滿支、和合支、大樂支、無自性支、大悲遍滿支、利生無間支和永住無滅支。

  [30]四喜——天、龍、人和夜叉四者皆大歡喜。

  第五章 一切智阿旺貢嘎索朗劄巴堅贊的生平事迹

   聖主土托旺曲劄巴堅贊貝桑波之弟衮嘎旺傑在父親叁十歲水龍年時出生。水虎年十一歲時坐床,十叁歲時修行金剛橛法,十五歲拜索朗旺波爲師,聆聽《百種修法》、《薩迦譯師咒師索朗旺波文集》、《根本續二觀察經》之教言。十六歲時在切居地方從索朗旺波聞聽《道果》,十七歲時又在該地做“喜金剛”誦持基數和護摩等,十九歲時在勝樂宮進行金剛橛修念,二十歲時和阿麥修一起前往根巴地方,爲主人紮堆閣下講授若幹師法。父親去世時,和江衮索朗旺波一起進行“喜金剛”供修、遺體火化,以及舉辦超度法令等,爲了利義佛法衆生,大概作了不少工作。但是,那時的曆史備忘錄沒有詳細記載,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收集在阿麥修的傳記裏。總之,彼于藏曆猴年四月十八日壽終正寢。回憶當時的情景:有僧伽一百來人做“喜金剛”供修,對無數的大小寺廟布施了齋僧茶,施舍了財物。在正式舉行超度法令時,首先迎請得道者索朗旺波,在古寺舉行了足足有萬名僧人參加的大法會。俗人舉行的集會更是無可勝數。當時供養的供品和布施的財物難以計算。從那時起定期悼念、供施、上師供和修供等一直延續至今。

  其叁弟是堅持發揚佛法衆生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維護和平安樂功業之恩人。被譽爲聖賢自在文殊菩薩,大咒師一切智阿旺貢嘎索朗劄巴堅贊貝桑波。大名如同天鼓震響著生死輪回界。總之,族姓和世間第一法不勝生世系寶所呈現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明證。該少爺除了唯一的菩薩摩柯薩[1]的位置外,任何時候也沒有中庸自續派[2]的機緣,全體公正人士對此心中自然明白。

  在工布持明伏藏大師吽那麥帕爾和加村甯波的伏藏[3]《大悲心惡趣自我解脫》一書中講:

  納南[4]生于薩迦之中心,

  彼具有抵禦外寇之緣起。

  該伏藏《中性依怙之清淨教義》中又說:

  其他深奧伏藏中有指示,

  在天地法源相同之地區,

  信仰著名的密法莫遲疑。

  蓮花生祖師的虔信者,

  雞年出生定無疑,

  彼的胸部有痣迹。

  凡是與彼有緣者,

  人人都會有收益,  

  神的囑托莫忘記。

  變化身持明[5]蓮花生大師[6]爲觀音菩薩的受用身[7]時,在建造叁續傲慢對治蓮花部[8]的忿怒馬頭明王像[9]時,受智慧壇城灌頂。而後蓮花生大師在印度和藏區以金剛誓言對治教化,並委派佛教護法神。在本性淨土之周圍以威猛之力拯救諸惡所化立有誓言,請求夜叉大紅鼠附體。如所言:“在淨土宏揚持明傳承之聖宮裏名爲善說獅子,在內地五臺山騎著彩雲般的駿馬,在谷如白瑪時期伴隨希瓦措[10](譯言靜命),超名智者室利僧哈[11](譯言獅子),做爲在上——莊嚴。在導師釋迦時期名爲目犍邊[12]依次傳承至囊日松贊[13],彼成爲愛臣噶瓦氏。後到佛法前宏期,納入譯師之行列。爲了某些“中有生”,在天竺聖地得變化,又從印度返藏區,藏區以薩嘎貢噶稱呼波”。“又在此後的某時期,到了赤松德贊[14]時,大譯師路益堅贊,即是現時的貢嘎彼。宏相佛法發誓願,祈請衆生吉祥如意。以後路氏受生之情況,格西內心清楚自不提”。“又大學者郭塔業巴即是一切智索朗森格,唯獨格西本人不安樂,比起厲鬼格西自身更明白。”唯此佛法是唯一的根源已十分明顯,並且大規範師的其他伏藏傳承也多有暗示,大師的太師牟欽桑給堅贊之著述全…

《薩迦世系史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西藏古代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