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萨迦世系史续编▪P65

  ..续本文上一页纪中,应吐蕃王赤松德赞之请入藏,倡建桑耶寺,教藏族弟子学习翻译之学。从印度邀无垢无等通人证士至藏,翻译重要显密经论为藏文。为赤松德赞和王妃也协措杰等有缘者传授无上密乘八法、金刚橛及诀窍正见等教法;创建显乘经院及密乘道场,发展出家在家两种僧团等,奠定西藏旧派密乘之基。其后离开西藏,往之遮末罗等印度西方古国教化有缘,号称罗刹王者、罗刹王者、罗刹颅鬘大师云。

  [7]受用身——报身、受用身,圆满受用身。佛身之一,亦为智度七十义之一 。住法身中不动不起,但于化机菩萨圣众之前示现身形,成为化身之所依处,为诸相好所庄严者。

  [8]莲花部——密教三部之一。密教三部:佛部、金刚部和莲花部。

  [9]忿怒马头明王——马头金刚,密乘一本尊名。现示忿怒形相的神、佛总名。

  [10]希瓦措——译言静命、寂护。古印度一佛学家名。生于孟加拉,为萨霍尔王之子。后于那烂陀寺依止智藏论师出家、受具足戒。为中观自续派论师及东方三中观师之一。著有《中观庄严论》。八世纪中,应藏王赤德赞邀请至西藏,设计修建桑耶寺,度初试本人出家。并开始建立僧伽制度。宣说律学、中观、对赤松德赞抑苯教、崇佛教有一定影响。卒于吐蕃。

  [11]室利僧哈——译言祥狮子。古印度一佛学家名。赤松德赞时曾来西藏传授大圆满法。

  [12]目犍连——释迦牟尼佛十大声闻弟子之一;在二胜中神通第一。

  [13]囊日松赞——译囊日论赞。《新唐书·吐蕃传》作论赞索。吐蕃赞普世系中第三十一代传人。为松赞干布之父。六世纪末叶,继其父达布聂赛为赞普。原居琼瓦达孜(今西藏穷结),后向拉萨河流域扩展势力,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封赐作战有功人员做奴隶,是为藏文史籍记载奴隶之始。受封功臣共同给他上“赞普”尊号。在位期间,中原地区的医药、历算等书籍传入吐蕃,后为属下贵族毒死。

  [14]赤松德赞——唐书作裟悉笼腊赞。美髯公。赤德祖丹和金城公主所生子,吐蕃王朝第三十八王。公元755年,冲龄嗣位,权臣那南等立法禁佛;反长,颁诏崇佛,迎请菩提萨埵和白玛桑菩瓦来藏,建桑耶寺,并从印度、尼泊尔各地迎来佛教学者,培育翻译人材,大量翻译佛经,使以预试七人为首的藏族三百人出家,初建僧团,由是佛教大盛。曾与大食、孟加拉及唐室构兵,晚年颇致力于唐蕃和好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唐蕃会盟于清水县。公元797年卒。史家以之与松赞干布和赤祖德赞并称为“祖孙三王”,亦与菩提萨埵和白玛桑菩瓦并称为“师君三尊”。

  [15]宿住随念——如实能知自己和他人生前、生地、姓名、父母、业、命,资财等诸实况。

  [16]大圆满——大圆胜会。旧密说心性自体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照为化身,三身一切功德任运圆满、即是诸法真实理趋,故名大圆满。

  [17]噶东赞域松——(?-667)即薛禄东赞、□禄东赞。唐代吐蕃王朝大伦。不识文记、性明毅,善用兵,参与吐蕃军政大计,“吐蕃久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唐贞观十四年(640),奉赞普命赴唐献金银珍宝,为赞普请婚,受唐太宗召见和礼待。次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松赞干布。他以迎婚大使迎护公主至吐蕃,甚得赞普尊宠。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王孙年幼继赞普位,受委治理国事,施展□国雄才。为发展经济、进行一些重大改革。四年(653)于“祜”地定牛腿税,征收农田贡赋。次年于蒙古赛拉集会,决定清查户口。六年,制定吐蕃法律条文。后于吐蕃占领的吐谷浑地方,仿效汉地划定田界、按每户人口多寡分配土地,征收农田贡赋,不拘于吐蕃本土实行的努力占有制统治办法来治理经济较发达的占领区,因地而异地推行有别于本土的统治方式。晚年,一直活动与吐蕃与吐谷浑,并出兵灭吐谷浑,巩固了吐蕃在今青海、甘南的统治。干封元年(666)返回吐蕃本土,次年,卒于日布。其家族执掌吐蕃军政大权五十年。

  [18]焦若.鲁坚赞——八世纪中,藏王赤松德赞时青年三译师之一。译有《解深密经大疏》四十卷、《了义中观》、《般若要义》、和《抉择诸法关枢》等经籍。

  [19]君臣二十五人——吐蕃王赤松德赞时,莲花生应请入藏,为王及其臣僚讲授密法。从而得道证果的二十五人;赤松德赞、囊喀宁波、桑杰也协、杰瓦却阳、喀钦萨、拜吉也协、拜吉僧格、白若杂纳、涅.杂纳古麻惹、宇札宁波、多吉堆均、也协阳、索波.拉拜、祥.也协德、拜吉旺丘、丹玛则芒、噶瓦拜则、休布.拜吉僧格、杰瓦洛追、且琼洛、卧真.拜吉旺丘、马.仁钦却、拉萨.拜吉多吉、朗卓.衮却穷乃和拉松.吉瓦绛曲。

  [20]光音天——二禅天之上层。生于此中诸天,所发光明,照耀其他天处,故名光音,亦称极光净。

  [21]依靠经教——上师只传授经文,不予解释的传授方法。

  [22]佐给——古印度一教派名,此出是指该教派的信徒。

  [23]出离——脱离如狱三界轮回,安然往趋涅槃盘乐处。

  [24]性相——实有三法全具备者,为诸法性相。如能托屋梁是柱之性相。

  [25]亲制品——某个人亲手制造的东西。一般作为纪念物品。

  [26]阿底峡——意为“燃灯吉祥吉智”,藏族佛教徒尊称为“觉卧杰”。意为佛尊。古印度僧人学者,萨护罗(今孟加拉)人,曾任印度那烂陀寺、超岩寺主持。北宋庆历二年(1042),应古格王室之请到今西藏阿里传播佛教。住托林寺三年,着《菩提道灯论》等书,翻译显密经论多种。五年受仲敦巴.杰洼迥乃之请,到卫藏传授九年,从学弟子甚众。卒于拉萨以南的聂当。其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成噶当派。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时,亦广泛采纳其学说。

  [27]师君三尊——即亲教师静命、轨范师白玛桑普瓦和法王赤松德赞。

  [28]圆戒居士——五戒近事男、圆戒居士。受持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及酒戒等五条戒律的在家男子。

  [29]轮王七宝——金轮宝、神珠宝、王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绀马宝和将军宝。

  [30]星贡——义为树木的保护神。

  [31]拘留拘里——作明佛母。萨迦金法的传怀柔佛母。

  [32]明妃——密乘活佛之妻。

  [33]法种王——香拔拉的妙吉祥称法王,传时轮金刚灌顶时,把日车仙人等许多不同法种的梵净仙人,合为一个金刚法种兄弟时传授,因而得到这个称号,其后世亦袭此称号,共有二十五代。

  [34]生圆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略。密乘中修习本尊三身为生起次第、修习风、脉等为圆满次第。

  [35]三种承事——又叫三种侍奉。对于自己根本上师进行的上、中、下三种供养。修行佛法为上等、身语侍修候为中等,财物供献为下等。

  [36]四际——生际必死,合际必分,聚际必散,高际必坠。或者译为四边:即有边、无边、亦有无边、非有非无边。

  [37]四种耳传——法有经传、经传有诀要,诀要有师承、师承有加被。

  [38]清净现分——现见一切情器世间均是净土,均是佛身佛智之所示现。

  [39]大乘菩萨之地道——即大乘菩萨十地五道之简称。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第六章 加贝央阿旺索朗旺曲札巴坚赞贝波桑的生平事迹

   一切佛教之主宰文殊怙主本身种姓和佛法的唯一心传弟子加贝央阿旺索朗旺曲札巴坚赞贝桑波名震三界,十分明显其本身当初变化之所依或者真性,乃是一切佛的金刚语主宰无量光佛。除本无穷尽的智慧神变及游戏外,为了宣扬未来果的妙乘近道,离开三密光音信度河[1]及大海,其光辉形象永不消失。修行持明时手持飞行颅骨念珠,住在邬仗那之吉祥山,身为雪域化机之怙主。掌握着神种款氏家族生死流转的加贝央索朗旺波,在本人的传记中有所流露,彼再次转生为本族的侄子或外甥。当依怙尊前往卫地时,桑普寺善于透视的犀甲大护法对尊者讲:“班支达本人乃昔日的格西加贝央索朗旺波之化身”。接着护法言道:“今世之功业又将如此这般。授记一清二楚并献了一个大曼扎。为了夏鲁寺顶上庄严,金刚善住母又亲临授记:“先前为了等觉释迦佛法,告知金刚手大势至之变化及其班支达等的第四誓词时,我极力差使实属无明。金刚手大势至之变化身、语、意如同水上之涟漪,为了众生之利益而安身立命。”又言道:“先前金刚手大势至变化本身所赐教诫,在班支达所建造的佛塔路的右侧,宫殿的西边。彼为总持母般投放失误安置于此。”大师彼之前世,名为文殊怙主索朗旺波,金刚手大势至之变化班支达即夏鲁寺大堪布,彼再次转世为一名阿尼僧人。除上述各种变化外,大师在格顶聆听夏鲁大堪布讲解《宝训》时曾说:“我一人单独住在萨迦的细脱拉让,在此独居心情舒畅,经忏明显有所增长,似乎昔日曾在此住过许久。”又一天说:以前我修行六加行[2]时所居住过的深宫就在这里,打开这扇小门,我们去看一看说。如是前往,只见寝室门朝西方,东南角放着卧具,如此这般。但是,对于往日的其他事情并不了解,先前并未来过此处,但却对往日的情况做了精彩的回忆。简单地说,此一生之经历大致如下。

  父亲金刚持娶第巴隆孜瓦氏族查学统敏家族之后裔札西贝给普杰为妻。长子夭折,次子名为阿强吉哲,完成禁戒,娶色莫玛吉乌金角玛为妻。当父亲大人四十一岁时,母亲又有了身孕。自从大师住胎之后,母亲常常感到时刻离不开护法,恐惧和愉快交织在一起。父亲也做一梦:旗帜飘扬,鼓乐齐鸣,呈现出若干吉祥之兆。众生怙主咒师本人也得一梦:有一位身着素衣,手持惹嘎夏念珠者从此地经过,问…

《萨迦世系史续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西藏古代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