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世界
《华严经》是佛教最优美的经典之一。"华严"的意思是"花饰、花环或花冠",或是"以鲜花装饰佛"。难道佛不够美么?为什么我们要用花装饰他呢?这部经中的佛不仅仅是人,他超胜于人。历史上的佛--释迦牟尼,诞生于2600年前的迦毗罗卫国。他结过婚,有一个孩子,为了修行离开了家庭。他开悟后成为一个著名的导师,帮助过很多人,八十岁的时候,逝于拘尸那(kushinagara)。一天,他的一个名叫阿那律(Aniruddha)的弟子正在舍卫城(shravasti)的街道上行走,这时他被一群外道拦住了,这些人问他:"佛死以后,是继续存在还是不再存在了?"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做过这样的努力,试图理解真正的佛。阿那律告诉他们不知道。后来,当他回到 陀园,向佛陀汇报刚才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佛陀告诉他:"理解佛是困难的。当你以色、受、想来考察佛的时候,你能通过这些事物把握住佛吗?"
阿那律回答说"不能,世尊。"接着佛陀问"你能离开色、想、识而找到佛吗?""不能,世尊。"他回答道。佛陀说:"我就在你面前你尚且不能明白我,你又怎么指望我去世以后能把握住我呢?"佛陀把他自己叫做"如来"(Tathagata),"来自真如"、"回归真如",或曰"不来不去的人",因为真如不能用"来"、"去"来限定。
当跋迦利(Vakkali)比丘在一个陶工家里临终之际,佛陀去看望他,他到的时候,跋迦利试图坐起来,可是佛陀说:"不,跋迦利,请像原先那样躺着。"接着,佛陀问他感觉怎么样,痛不痛,跋迦利说:"很痛,世尊。"佛陀问他是否有什么事情觉得遗憾的,跋迦利说:"世尊,我只遗憾我没能多去看看您。"佛陀说:"跋迦利,如果你修习佛法,你就是永远同我在一起。这个身体不是我。"佛经里有很多这类故事。佛陀并不只是这个色身。他是活着的法,当你修学成佛之道时,你会发生变化,并将永远同佛在一起。
灭度前,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们说:"朋友们,这只是我的色身,只要你们继续修行,我的法身将与你们同在。皈依法吧,以自己为州屿。佛就在那里。"他的话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你去体会活生生的法身(Dharmakaya),你将不会再抱怨你生在佛陀之后两千五百多年、没有机会亲近他、跟他学习了。佛的法身永远存在,永远是活着的。哪里有慈悲和智慧,佛就在哪里,我们就可以看见和体会他。作为活着的法,佛有时被称为毗卢遮那(Vairochana)。他是由光明、鲜花、快乐和宁静构成的,我们可以同他散步、与他坐在一起,并且握他的手。当我们进入华藏世界的时候,我们所遇到的佛就是毗卢遮那。
华藏世界光明炽盛,佛菩萨们都是光身,让你自己沉浸于佛菩萨的这种觉悟之光里吧。在那里,每一个觉悟了的生命的毛孔都流泻出光明,闪耀在四面八方。在华藏世界时,你变成了光,而且你自己也开始发光。允许你自己被光所改变吧,觉照是光。当你独自一个人练习行禅的时候,深深地享受着每一步,此时你就会散发出觉照、快乐和安宁之光。每次我看到你们这样行走时,我就会被你们所散发出的某种光所摄服,突然间回到当下。然后我也开始慢慢地走起来,深深地享受着每一步。以同样的方式,你可以听任自己沉浸在遍布华藏世界一切处的光明之中,这样做时,你也将成为一个发着光的菩萨。让我们大家一起进入华藏世界并沉浸于其中吧,以后,我们也将为后来人开启这道门。
进入华藏世界,我们会面对无尽的空间,华藏世界广阔无边,有足够的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给每个人,因为那里的生命由修行而积累起来的功德非常广大,而且他们的时空永无穷尽,所以他们拥有很多自由。华藏世界里的佛菩萨们欢迎我们,为我们提供无限的空间,在那里我们感到非常自由、非常舒适。
我们看见的第三件东西是花,到处都是花。前、后、左、右、上、下,满目都是花。实际上,在华藏世界里,我们用来看东西的眼睛变成了花,用来听东西的耳朵变成了花,用来讲话的嘴唇变成了花,用来端茶的手也变成了花。那里还有巨大的莲花,大到足够三四个人坐在上面!这些莲花中的每一朵都有一千多个瓣,当我们凝视其中的一片花瓣时,会看到这片花瓣中有另外一朵千瓣莲花,而这朵莲花并不比第一朵莲花小。如此重重叠叠,层层无尽。这听起来或者不可思议,但在华藏世界却是真真切切的事情。在那里,我们不能说一件东西比另一件东西大或小。大和小的概念不存在了,一和多的概念也不存在了。当我们看到第二朵莲花的一千个花瓣,每一片花瓣同时也是一朵完整的千瓣莲花时,我们即是看到了一中的多和多中的一,看到了互摄互入的奇迹。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别的什么呢?我们看到了浩瀚之"海"。我们所得到的功德,我们所享受到的快乐以及我们所体验到的安宁是如此广大,以致于没有别的办法来形容它。在华藏世界里,"海"这个字被多次使用--功德海、喜悦海、觉海、愿海……。我们发誓要为众生带来幸福--我们的誓愿是如此宏大,以致于只有"海"才能容纳得下;我们所体验到的安宁和快乐是如此广大而强烈,以致于我们只能使用"海"这样的字眼儿来描述。华藏世界也充满了珍宝---觉悟、智慧和幸福的珍宝。我们所感受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使我们快乐的珍宝。我们不必占有它们,因为每一件珍宝都是为了我们的快乐而存在的。这里的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珍宝,每一分钟也是珍宝,而且每件珍宝里都含有大量别种珍宝。我们不必囤积它们。一件珍宝就足够了,因为在那个世界里,每一个"一"都包含着"一切"。《华严经》里使用了"因陀罗宝网(Indra”sjeweled net)"这个比喻,来形容一切事物互相作用、互相交错所导致的千变万化。这张网是由无数种闪烁的珠宝织成的,每一件珠宝都有无数个面。每一件珠宝都能映出网上所有其它的珠宝,而它的影像也映在所有其它的珠宝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件珠宝都包含了所有其它的珠宝。在这里我们不必贪心,一颗小珠宝就足以使我们心满意足了。
华藏世界里有很多美丽的彩云。在佛经中,云代表雨,而雨象征着喜悦,没有雨,什么东西都不能生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谈及法雨、五彩缤纷的法雨的原因。彩雨和彩云保护着我们,为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和幸福。菩萨要经历的十地之一是"法云地",在这一地里,菩萨用他(她)的法雨,为很多人带来幸福。
在华藏世界里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优美的狮子座。想象一下众多优美、舒适的座椅,是适宜给狮子坐的,那种带着威严、力量和自信缓步行走的雄美的生命,当我们进入华藏世界、看到菩萨这样走路时,感到深受鼓舞。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想坐下来,都会发现有一个制作精美的狮子座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了,不必做其它任何事情。在华藏世界,我们的快乐、安宁和喜悦是无穷无尽的。
华藏世界里还有华美的幡盖,象征着我们安住于其中的觉照的温暖和喜悦。当我们在觉照中与自己和谐相处时,我们就安住于温暖和喜悦之中。在觉照的保护下,我们拥有了深刻的觉悟和真正的安宁。进入华藏世界使我们遇到了所有这些美妙的事物。
到了华藏世界以后,我们或许想向佛陀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让我们进入《华严经》的第二十卷、找找释迦牟尼佛吧!我们询问他的下落时,有人告诉我们他在夜摩天宫, 于是我们问怎么能到那儿。但是我们刚朝那个方向走了一两步,另外的人又指点我们说佛陀已经在这里了。我们不必去夜摩天宫了。真的,我们看见释迦牟尼佛就坐在我们面前的菩提树下。我们也许会想,优楼频螺村(Uruvela village)是在地球上,位于印度,可是在这里,在华藏世界,我们却看见了菩提树下的佛陀,以及优楼频螺村的孩子们。
随后又有人从夜摩天宫来,告诉我们佛陀在夜摩天宫。这是令人困惑的。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在两个地方?他怎么能同时在菩提树下,又在夜摩天宫?但是这却是华藏世界里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接着另外一个朋友又告诉我们说,佛陀在灵鹫山,现在正在宣讲《法华经》,而不只是在2500年以前。佛陀怎么能同时在三个地方?但是不一会儿我们发现,佛陀同时遍一切处,像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华藏世界里。因为那里有那么多光明、那么多喜悦,还有那么多珠宝,释迦牟尼同时遍一切处就成为了可能。
实际上,不仅释迦牟尼能够上演这种奇迹,华藏世界里的每个人都同样能够做到。我们也可以同时遍一切处。从宇宙的任何一点上,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存在,不管我们和他们处于什么位置。我们根本不受时空限制。我们渗透在每一个地方,我们就在每一个地方。任何时候,如果有人以深深的观照来体验某件事物,他或她就将感受到我们的存在。这听起来也许不可思议,但是在华藏世界里,事情总是这样的。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触摸一下花朵,我都能触摸到太阳,然而自己却不会被灼伤。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不必飞向天空,我已触摸到了一朵云;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我同时感受到了我的心、你的心以及那颗大行星地球的存在。这就是华藏世界。只要我们契悟了事物互即互入的本质,这种奇迹是可能的。如果你真正深入地来感触一朵花的话,你将触摸到整个宇宙。宇宙既不是"一"也不是"多"。当你触摸"一"的时候,你触到了"多",而当你触摸"多"的时候,你触摸到了"一"。你也可以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同时遍一切处。想象一下,你的孩子或爱人现在正抚摸着你。再深入地观照一下,你会看到无数个自己正融入一切处,与每个人和每件事物互摄互入。我在越南呆了不到二十五年,可是…
《培养爱心 华藏世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