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 第四十七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P2

  ..续本文上一页

  我们讲了由于前一世所造的善或不善的业,带来今生的名色法,这一种是属于识缘名色。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在《清净道论》里面讲到的,如果是作为果报识的话,那识缘名色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也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来解释:

  第一种识缘名色只是发生在结生那一刹那。

  在结生那一刹那,这里的识是指结生识,也就是结生心。因为心就是识,识就是心,我们讲到的五蕴当中的色、受、想、行、识vi¤¤à

  a,这里的识就等于所有的心法——八十九种心。

  在结生的时候和结生识一起生起的名法是什么?是俱生的相应心所。如果这个结生心是发生在人,而且我们又再举刚才如果是一种殊胜的三因善心的话,那他过去生所造的可能是悦俱的智相应心或者舍俱的智相应心。在他结生的时候,他的结生心只是一个,然后结生的名法,就是说跟这一个结生识同时发生的称为相应的心所,有三十三个。如果是悦俱的话三十三个,如果是舍俱的话三十二个。为什么它们会一起发生的呢?因为我们讲到心所的时候还记得吗?心所必定跟心同生同灭,取同一个目标,拥有同一个依处。心和心所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国王和大臣的关系,有了心必定会有和它一起生起的心所,就好象四大与四大所造一样,四大种不会单独地生起。任何的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不会单独、单独地生起,它们一生起就是成组成组地生起。心也是究竟法,心所也是究竟法,它们生起就是按照心的规律而生起。

  对于色法也是。一旦色法,例如:地界生起,它必定会伴随着水、火、风,还有颜色、香味、食素会一起生起的。

  在结生的时候,心的生起必然伴随着心所的生起,所以我们称为“俱生”,就是一起生起的意思。而“相应”就是因为它们都是属于在同一个名聚里面。一堆的色法我们称为色聚,而名法也是以一堆的方式出现,所以这个我们称为相应的心所,它是和心相应的。

  对于色法上来说,它也是属于俱生的业生色。这里的“俱生”是和什么同时生起啊?和结生心同时生起。如果他是个人的话,那么俱生的业生色有多少种?有多少种?还是刚才讲到的有三十种,即: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和心处十法聚。

  这里所讲到的“识缘名色”,当一个人在结生那一刹那,结生的心称为识;和结生心一起生起的心所称为名;而结生的时候一起生起的色法称为色;所以这称为“识缘名色”。这种关系就犹如佛陀在《大因缘经》里面讲到的,佛陀问阿难尊者说:

  “阿难,若识不入母胎有名色生起吗?”

  就是讲到的如果没有结生心的生起,那么在母胎里面有没有名色的生起?那是没有的,不可能的。而同时,这一句话里面也揭示了这里讲到的识和名色,它可以专指在投生那一刹那。

  另外,如果在生命期间,生命期间识在这里是属于俱生识,而且特指果报识来说的,不是业识。这种果报识在生命期间,它和名色法之间的关系就是:识就是果报心,而名法就是和这一个果报心俱生的相应心所。

  我们举眼识为例子。眼识只是一种心,和眼识俱生的名法有多少个?有七个,这七个是哪七个呢?它就是遍一切心的心所,即:触、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和作意。所以在眼识里面,眼识这种心称为果报心。这里的俱生是指和名法俱生的,而名是指心所,对于色法来说,色法在这里是特指心生色法。为什么不是业生色法呢?因为,如果是俱生的话,名法在生时是最强的,它能够生起心生色法,所以在这个阶段它是属于俱生的色法。这一种称为俱生缘。

  在这里识缘名色可有四种方法来分析、来解释。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讲识缘名色的识是过去生所造下的善或不善的心的话,那么今生的名色法就是由过去所造业的心带来的名色法,这种称为识缘名色。它又分为在结生的时候和在生命期间。如果从今生来讲,这里的识只是指果报识,这里的名是指果报名法,这里的色在结生的时候是业生色,在生命期间我们可以指心生色法。这一种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结生(在投生的那一刹那)的关系;一种是在生命期间的关系。

  这是识缘名色vi¤¤à

  apaccayà nàmar

  paü的这种关系。

  接着我们再讲六处sa

  àyatana。

  六处的处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来者生长及扩大故为处。”

  它的特点是处;作用就是见、闻、尝等;表现为依处或者门,也就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这样的意思;近因是名色。

  那什么是六处呢?佛陀这样讲:

  “诸比库!什么是六处呢?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库这称为六处。”

  这里讲到的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处。这六处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五种属于什么法?是属于色法,也就是我们说到的,以眼净色为主要的眼处门的五十四种色法,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而对于意处来说,意处是色法还是心法?还是属于心法。

  名色缘六处可以说是在缘起支当中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这里就去分析名色缘六处一共有五种关系nàmar

  papaccayà sa

  àyàtanaü:

  第一种是nàma-paccayà mànàyatanaü,名缘意处,这是一种关系;

  第二nàma-paccayà r

  pàyatanaü,名缘色处,这是第二种关系;

  第三r

  pa-paccayà r

  pàyatanaü,色缘色处,这是第三种关系;

  第四种r

  pa-paccayà manàyatanaü,色缘意处,这是第四种关系;

  第五nàmar

  pa-paccayà manàyatanaü,名色缘意处,这是第五种关系。

  这五种关系,它们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这里简单地再讲一讲。

  我们先讲第一种关系,即名缘意处。名缘意处里面的名是指俱生的相应心所,而意处在这里是指俱生的心;也就是说,这里讲到的名缘意处,就是心所和心之间的关系。心所和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是俱生的关系,所以这个叫做sahajàtapaccayo俱生缘。也就是在这里讲到的名色缘六处,我们可以分为名缘意处,它的意思就是因为有了相应的心所为缘,所以才会有心的生起。因为心所和心必然是同时生起的,所以这种同时生起的支持的缘称为俱生缘。也就是说心法的存在必须得有心所法的支助,这种支助的关系是它们同时生起的关系。所以,在这里名缘意处以俱生缘它们成为一种缘、一种关系。

  第二种是nàma-paccayà r

  pàyatanaü名缘色处。名缘色处在这里的名法是后生的心与心所,对于色处来说是五种色处,哪五种色处呢?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五种色处。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五蕴有的世间,凡是名法的生起必须要有什么?要有依处。我们用一种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心就必须得有心生起的物质基础、心产生的物质基础。例如:我们说到的眼识,眼识如果没有眼睛,会有眼识执行看的作用吗?没有。也就是说这里的关系就是作为眼处的物质基础、耳处的物质基础、鼻处、舌处、身处的物质基础,它是支持依这些依处生起的心。

  这一种关系,它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后生缘的关系pacchàjàtapaccayo。为什么是后生缘呢?因为,先有色处的生起,才会有名法的生起。例如:有了眼睛,先有了这个作为物质的眼睛——肉眼,然后它才会有眼识。但是眼识的生起比色处,就是比眼更后生起。而由于有了后面生起,它反而支助这里的依处,这称为后生缘。也就是名法是后面生起的,它比色法更后生起,但由于后生的名法支助前面前生的色法,这种称为后生缘。

  而对于色法来说,它如果是支助名法,这个叫做前生缘。

  这个在二十四缘当中的purejàtapaccayo(前生缘)、pacchàjàtapaccayo(后生缘)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理解这句话,就是:因为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它才会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心法的生起,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么样的。

  我们再看另外第三种关系是r

  pa-paccayà r

  pàyatanaü色缘色处。色缘色处在这里的色,它是指俱生的色界和命根、还有食素。而对于色处来说,在这里的色处还是我们刚才讲到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这是属于五处的色法。我们刚刚讲到的眼、耳、鼻、舌、身这是称为色法,这个是属于处。而对于意处它是属于名法,它是属于心。

  这里讲到的名色缘六处的色法,它包括了俱生的色界。俱生的色界意思就是在一粒色聚里面的地、水、火、风,这称为俱生的色界。对于这俱生的色界是如何支助一粒色聚里面的眼净色、或者耳净色、或者鼻净色、或者舌净色、或者身净色呢?它们是以助力的关系而支助相应的处色。而对于命根来说,它是以随护力就是保护生命,保护这一粒业生色的生命这种关系。对于食素来说,它也是以助力的关系而帮助,就是提供营养素。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粒业生色里面。这里的业生色是特指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身十法聚这五类的业生色。五类的业生色里面的地、水、火、风,它以支持力支持眼净色或者耳净色。而命根是以保护、提供生命而支持眼净色、耳净色。对食素来说是提供营养素而支助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这一种关系称为色缘色处。

  我们看看第四种关系r

  pa-paccayà manàyatanaü色缘意处。这里讲到的色缘意处的色,跟我们刚才讲到的名缘色处,它们正好是相反。这里的色是前生的依处色。而对于意处来说,这里是指心与心所。也就是说由于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物质基础,才会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

《阿毗达摩 第四十七讲 缘起(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