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四十七講 緣起(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P2

  ..續本文上一頁

  我們講了由于前一世所造的善或不善的業,帶來今生的名色法,這一種是屬于識緣名色。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在《清淨道論》裏面講到的,如果是作爲果報識的話,那識緣名色又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我們也可以分爲兩種方法來解釋:

  第一種識緣名色只是發生在結生那一刹那。

  在結生那一刹那,這裏的識是指結生識,也就是結生心。因爲心就是識,識就是心,我們講到的五蘊當中的色、受、想、行、識vi¤¤à

  a,這裏的識就等于所有的心法——八十九種心。

  在結生的時候和結生識一起生起的名法是什麼?是俱生的相應心所。如果這個結生心是發生在人,而且我們又再舉剛才如果是一種殊勝的叁因善心的話,那他過去生所造的可能是悅俱的智相應心或者舍俱的智相應心。在他結生的時候,他的結生心只是一個,然後結生的名法,就是說跟這一個結生識同時發生的稱爲相應的心所,有叁十叁個。如果是悅俱的話叁十叁個,如果是舍俱的話叁十二個。爲什麼它們會一起發生的呢?因爲我們講到心所的時候還記得嗎?心所必定跟心同生同滅,取同一個目標,擁有同一個依處。心和心所之間的關系就猶如國王和大臣的關系,有了心必定會有和它一起生起的心所,就好象四大與四大所造一樣,四大種不會單獨地生起。任何的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不會單獨、單獨地生起,它們一生起就是成組成組地生起。心也是究竟法,心所也是究竟法,它們生起就是按照心的規律而生起。

  對于色法也是。一旦色法,例如:地界生起,它必定會伴隨著水、火、風,還有顔色、香味、食素會一起生起的。

  在結生的時候,心的生起必然伴隨著心所的生起,所以我們稱爲“俱生”,就是一起生起的意思。而“相應”就是因爲它們都是屬于在同一個名聚裏面。一堆的色法我們稱爲色聚,而名法也是以一堆的方式出現,所以這個我們稱爲相應的心所,它是和心相應的。

  對于色法上來說,它也是屬于俱生的業生色。這裏的“俱生”是和什麼同時生起啊?和結生心同時生起。如果他是個人的話,那麼俱生的業生色有多少種?有多少種?還是剛才講到的有叁十種,即: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和心處十法聚。

  這裏所講到的“識緣名色”,當一個人在結生那一刹那,結生的心稱爲識;和結生心一起生起的心所稱爲名;而結生的時候一起生起的色法稱爲色;所以這稱爲“識緣名色”。這種關系就猶如佛陀在《大因緣經》裏面講到的,佛陀問阿難尊者說:

  “阿難,若識不入母胎有名色生起嗎?”

  就是講到的如果沒有結生心的生起,那麼在母胎裏面有沒有名色的生起?那是沒有的,不可能的。而同時,這一句話裏面也揭示了這裏講到的識和名色,它可以專指在投生那一刹那。

  另外,如果在生命期間,生命期間識在這裏是屬于俱生識,而且特指果報識來說的,不是業識。這種果報識在生命期間,它和名色法之間的關系就是:識就是果報心,而名法就是和這一個果報心俱生的相應心所。

  我們舉眼識爲例子。眼識只是一種心,和眼識俱生的名法有多少個?有七個,這七個是哪七個呢?它就是遍一切心的心所,即:觸、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和作意。所以在眼識裏面,眼識這種心稱爲果報心。這裏的俱生是指和名法俱生的,而名是指心所,對于色法來說,色法在這裏是特指心生色法。爲什麼不是業生色法呢?因爲,如果是俱生的話,名法在生時是最強的,它能夠生起心生色法,所以在這個階段它是屬于俱生的色法。這一種稱爲俱生緣。

  在這裏識緣名色可有四種方法來分析、來解釋。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講識緣名色的識是過去生所造下的善或不善的心的話,那麼今生的名色法就是由過去所造業的心帶來的名色法,這種稱爲識緣名色。它又分爲在結生的時候和在生命期間。如果從今生來講,這裏的識只是指果報識,這裏的名是指果報名法,這裏的色在結生的時候是業生色,在生命期間我們可以指心生色法。這一種關系又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在結生(在投生的那一刹那)的關系;一種是在生命期間的關系。

  這是識緣名色vi¤¤à

  apaccayà nàmar

  paü的這種關系。

  接著我們再講六處sa

  àyatana。

  六處的處是什麼意思呢?

  “引導來者生長及擴大故爲處。”

  它的特點是處;作用就是見、聞、嘗等;表現爲依處或者門,也就是眼處、耳處、鼻處、舌處這樣的意思;近因是名色。

  那什麼是六處呢?佛陀這樣講:

  “諸比庫!什麼是六處呢?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諸比庫這稱爲六處。”

  這裏講到的六處是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處。這六處到底是什麼樣的關系呢?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這五種屬于什麼法?是屬于色法,也就是我們說到的,以眼淨色爲主要的眼處門的五十四種色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而對于意處來說,意處是色法還是心法?還是屬于心法。

  名色緣六處可以說是在緣起支當中是最複雜的一個環節。我們在這裏就去分析名色緣六處一共有五種關系nàmar

  papaccayà sa

  àyàtanaü:

  第一種是nàma-paccayà mànàyatanaü,名緣意處,這是一種關系;

  第二nàma-paccayà r

  pàyatanaü,名緣色處,這是第二種關系;

  第叁r

  pa-paccayà r

  pàyatanaü,色緣色處,這是第叁種關系;

  第四種r

  pa-paccayà manàyatanaü,色緣意處,這是第四種關系;

  第五nàmar

  pa-paccayà manàyatanaü,名色緣意處,這是第五種關系。

  這五種關系,它們之間是怎麼樣的關系呢?我們在這裏簡單地再講一講。

  我們先講第一種關系,即名緣意處。名緣意處裏面的名是指俱生的相應心所,而意處在這裏是指俱生的心;也就是說,這裏講到的名緣意處,就是心所和心之間的關系。心所和心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呢?它們是俱生的關系,所以這個叫做sahajàtapaccayo俱生緣。也就是在這裏講到的名色緣六處,我們可以分爲名緣意處,它的意思就是因爲有了相應的心所爲緣,所以才會有心的生起。因爲心所和心必然是同時生起的,所以這種同時生起的支持的緣稱爲俱生緣。也就是說心法的存在必須得有心所法的支助,這種支助的關系是它們同時生起的關系。所以,在這裏名緣意處以俱生緣它們成爲一種緣、一種關系。

  第二種是nàma-paccayà r

  pàyatanaü名緣色處。名緣色處在這裏的名法是後生的心與心所,對于色處來說是五種色處,哪五種色處呢?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這五種色處。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在五蘊有的世間,凡是名法的生起必須要有什麼?要有依處。我們用一種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只要有心就必須得有心生起的物質基礎、心産生的物質基礎。例如:我們說到的眼識,眼識如果沒有眼睛,會有眼識執行看的作用嗎?沒有。也就是說這裏的關系就是作爲眼處的物質基礎、耳處的物質基礎、鼻處、舌處、身處的物質基礎,它是支持依這些依處生起的心。

  這一種關系,它是什麼樣的關系?是後生緣的關系pacchàjàtapaccayo。爲什麼是後生緣呢?因爲,先有色處的生起,才會有名法的生起。例如:有了眼睛,先有了這個作爲物質的眼睛——肉眼,然後它才會有眼識。但是眼識的生起比色處,就是比眼更後生起。而由于有了後面生起,它反而支助這裏的依處,這稱爲後生緣。也就是名法是後面生起的,它比色法更後生起,但由于後生的名法支助前面前生的色法,這種稱爲後生緣。

  而對于色法來說,它如果是支助名法,這個叫做前生緣。

  這個在二十四緣當中的purejàtapaccayo(前生緣)、pacchàjàtapaccayo(後生緣)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來理解這句話,就是:因爲有了眼、耳、鼻、舌、身這些物質,它才會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些心法的生起,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這麼樣的。

  我們再看另外第叁種關系是r

  pa-paccayà r

  pàyatanaü色緣色處。色緣色處在這裏的色,它是指俱生的色界和命根、還有食素。而對于色處來說,在這裏的色處還是我們剛才講到的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這是屬于五處的色法。我們剛剛講到的眼、耳、鼻、舌、身這是稱爲色法,這個是屬于處。而對于意處它是屬于名法,它是屬于心。

  這裏講到的名色緣六處的色法,它包括了俱生的色界。俱生的色界意思就是在一粒色聚裏面的地、水、火、風,這稱爲俱生的色界。對于這俱生的色界是如何支助一粒色聚裏面的眼淨色、或者耳淨色、或者鼻淨色、或者舌淨色、或者身淨色呢?它們是以助力的關系而支助相應的處色。而對于命根來說,它是以隨護力就是保護生命,保護這一粒業生色的生命這種關系。對于食素來說,它也是以助力的關系而幫助,就是提供營養素。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在一粒業生色裏面。這裏的業生色是特指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身十法聚這五類的業生色。五類的業生色裏面的地、水、火、風,它以支持力支持眼淨色或者耳淨色。而命根是以保護、提供生命而支持眼淨色、耳淨色。對食素來說是提供營養素而支助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這一種關系稱爲色緣色處。

  我們看看第四種關系r

  pa-paccayà manàyatanaü色緣意處。這裏講到的色緣意處的色,跟我們剛才講到的名緣色處,它們正好是相反。這裏的色是前生的依處色。而對于意處來說,這裏是指心與心所。也就是說由于有了眼、耳、鼻、舌、身這些物質基礎,才會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

《阿毗達摩 第四十七講 緣起(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