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 第二十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邪见心所▪P4

  ..续本文上一页是常住的、真实的,你不用去修行本来就俱足的,这是真实的解脱,他们称为无身解脱(videha mukti)。从俗谛门来说,要证得最终的梵我,还必须通过种种的修行,包括读诵《吠陀》经典、祭祀、苦行、禁欲、克制、修定等等,通过种种修行才能够回归本体。

  

商羯罗的师公,乔荼波陀(Gaudapada)写了一本书叫做Agama《圣教论》,这本书里的第二章讲到了,由于众生在轮回当中所认知到的梵是错误的,是不真实的,就犹如梦,这个世间或者生死轮回本身是一场梦。在梦里无论你做了多少东西,还是在梦中做事,惟有一个人真正体验到究竟的梵我,犹如一个人在梦醒的时候,他回想梦中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梦中做的,这个是吠檀多的Gaudapada乔荼波陀所作的一本叫做Agama《圣教论》的书里写到的。

  

而商羯罗又写了另外一本书,为《蛙氏奥义书》写了一本叫做《Mà

  ó

  kyakàrikà》,这本书里举了一个比喻,用来比喻大我和小我,他说大我和小我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就好像一个瓶子,瓶子里面的虚空表示小我,而瓶子外面的虚空表示大我,瓶子里面的虚空和瓶子外面的虚空,从本质上来说是不二,是没有区别的,但因为众生有了无明,就好像有了这个瓶子壳限制,所以小我不能见到究竟的大我,惟有打破了无明,瓶子里面的虚空才能和瓶子外面的虚空合而为一,这样的话,就等于无身解脱。因此,吠檀多派的不二学说认定了有一个我在,无论是个体的我,称为灵魂也好,称为命我也好,或者他们说的离蕴的一个本体的我,他们认为这个是属于究竟的,而个体的灵魂、个我或者称为命我,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究竟我,但他们在究竟意义上是没有区别的。

  

这种执着于“本体我”,还是属于“我见”、属于邪见。在这三种有“我”的见、“有身见”里面:第一种:执取“五蕴我”的,是一般普通的人。普通的凡夫都会执取的“我”,这是一般所称的邪见;而对于执取灵魂和心识的“我”,是一般的宗教认定有个灵魂、有个心识,这样的一种邪见;而执取“本体的我”,或者世界本体、“究竟我”这种是属于高等的高级的宗教所执取的邪见;

  

但是在佛教里面,是彻底地讲“无我”的,我们可以说“无我”的教法是佛陀教导的特色。在佛陀教法里面讲到“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也就是无论有为法、无为法都是讲无我的。即使大乘佛教讲空,还是讲缘起性空。所以这种有我的见是属于一种邪见。

  

我们接着再看另外一种邪见,是属于常见(Sassata di

  hi)Sassata di

  hi可以分为几种,一种是称为宿命论。宿命论认为我们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的,认为人的吉凶祸福都是上天注定的,比如认为:“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种称为命定论。

  

例如:古代的人认为一生的贫福贵贱,这些称为命,一年当中某一段时期的吉凶祸福称为运,命和运是天定的。好像现在有很多人也相信太岁呀,相信今年的运程怎么样啊,生肖啊等等会决定今年走什么运,这些运是上天安排的、有玄机的,你不必太计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些是命定论,是属于一种常见。

  

然后另外一种认为是神创说,这种邪见认为有所谓的神、主、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这个世界和人是上帝所安排的,因此我们应该要称颂神,应该要相信神、要敬奉神。

  

还有一种最能够代表常见的是灵魂说,这种邪见认为灵魂是生死的主体,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有身见”里面的第二种,认为“识是我”的见。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个身体、色身会不断地生而又死,但是作为心、作为灵魂,它是恒常不变的。

  

在这三种常见中,第一种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注定的,人的吉凶祸福是由天定的,这是恒常的、不能改变的;第二种认为神是永恒的,上帝是永恒的;第三种认为个我是永恒的,灵魂是永恒的。所以认为永恒的叫做常。

  

再看另外一种更加普遍的邪见是断灭见(uccheda di

  hi)

  

第一种是无因见(ahetuka di

  hi),无因见认为苦乐是没有因的。虽然有人享福有人受苦,有人的福报很好,有人的福报不好,但这些都是没有原因的,这些都是偶然的。这些人并不认为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它们都是偶然的。你偶然得到生命,偶然享福,这世界存在也是偶然的,一切都是偶然存在的,它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纯粹只是物质上的一些机械的因果关系。或者有些人不承认有过去世,他只认为有今生,没有过去世的因,人突然就有了生命,这也是一种邪见。

  

第二种是无作用见(akiriya di

  hi),这种邪见认为所造作的善或恶是没有结果的,你现在即使布施、持戒、禅修、行善,不会有什么好的果报;你即使杀人、放火、偷盗、奸淫,没有什么不好的恶报;无论人造好或不好,都不会带来果报,没有果报。这些人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称为无作用论,就是行为没有结果的这种邪见。

  

第三种是虚无论(natthika di

  hi),这种邪见认为人死了归灭,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了,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只是变成一堆尘土,哪里还有未来世呢?哪里还会投胎呢?他们拨无因果,否定因果法则,否定三世轮回。这种断灭见,现在在很多国家都很流行,无论是西方也好,其它很多国家都很流行。由于他们否定了业果法则,所以他们认为行为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这种断灭见,包括无因见也好,无作用见也好,虚无见也好,都可以使我们的人心变得很坏,可以使一个社会造成混乱,可以使人的道德沦丧,可以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为什么现在在一些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里,道德、社会治安会很差呢?就是因为这种邪见的蔓延的关系。可以说在所有的、种种形形色色的邪见当中,断灭见是最严重的,它的严重程度可以成为一种极重的恶业。

  

我们佛教徒都知道,有称做五逆重罪,也就是五无间罪,是哪五种呢?杀母、杀父、杀阿拉汉、恶心出佛身血以及分裂僧团。但是作为极重的恶业呢?一个人坚信断灭见,这种邪见和上面的这五种无间罪是一样的,都属于极重的恶见。这种恶见称为决定性的恶见。

  

《阿毗达摩 第二十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邪见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