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爆炸。同样的,只要一个众生还没有断除有身见,任何过去所造的恶业,一旦遇到因缘就可以使这个众生堕落到恶趣去。为了要断除过去所造作的不善业、恶业使我们仍然能够堕落到恶趣里面去,我们为了断除这些机会,为了不再堕到恶趣,惟有致力于断除邪见、断除有身见。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要断除过去已经造作的不善业,不再使我们堕落到恶趣,为了我们要断除这些邪见,应当要修行,应当要依照佛陀的教法去修行、去实践。
第二是为了提防未生之恶。这里讲到的未生之恶就是从我们现在这一刹那开始,一直到今生乃至到未来世所造的恶。应当要守护好身、语、意。由于我们仍然还有邪见,所以我们未来还会造恶,即使在今生我们是佛弟子,我们不会故意去犯这些戒,但是,往往这些是不确定的,我们能够确保今生,但是不能确保来生。今生我们可以说很幸运能够遇到佛法、能够修行,能够六根健全。但是,由于我们对于佛陀、对于法、对于僧的信仰还没有完全地坚固,我们的正见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对于戒行还不是作到完全的清净,同时我们还没有断除有身见。在以后的轮回当中,我们可能还是会随着那些恶业而轮回到其它的趣里面去。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一个有情还没有断除邪见、还没有断除有身见,他始终在未来还会造作使他堕落到恶趣、苦道、地狱的恶业。或者如果一个人,只要他还没有断除无明、没有断除贪爱,他还是会追随着烦恼、追随着贪、嗔、痴而造业,造不善业。只要一个人还没有断除这些烦恼、这些造恶的根——贪、嗔、痴的根,那不善业、恶业在未来还有机会造。即使你现在拥有了禅那,你进入禅那,禅那可以镇伏烦恼,可以使烦恼不现行。但是,由于造恶业的根没有断除,烦恼没有断除,有身见没有断除,一旦你的定力退失,或者说由于见到了一些可意、可爱、可喜的目标,你的烦恼又生起了。这个时候,你的定力就只能够在你入定的时间把烦恼镇伏。但一旦由于你的不如理作意,烦恼又重新生起,你又再重新造恶。所以,惟有我们真正的断除了邪见,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努力的能够使未生之恶,这些恶,可以导致我们投生到恶趣、苦道、地狱的恶业,把它断除”。我们惟有完全地把无明、贪爱连根断除,那个时候就不可能再造任何的恶业了。因此,为了要断除邪见、断除有身见,大家应该要努力要精进,使未生之恶不再生起。为了断除贪、嗔、痴,为了断除导致生死轮回的根本的无明,我们应当要培育精进、努力。
我们再看第三,使未生之善生起。如何使未生之善生起呢?这里讲到的善到底是什么呢?善即是戒、定、慧或者七清净。我们这里讲到的善,有两种善:一种是以今生为起点的善;另外一种是以无始轮回以来所培育的善。我们先讲以今生为开端的善。使未生之善生起,如果现在大家还没有持戒,那我们就应当要守持戒律。当你守持戒律,那么就可以说是使未生之善生起。因为你在持戒的时候,你是戒行清净,是不是?对于在家人来说、在家居士来说,五戒是他们的常戒。也就是说,对一位在家的佛弟子来说,五戒是他们永恒应该持守的戒,这里的常当然是指在尽寿、终生应该持的,而八戒和十戒是你们有机会就应该持守的戒。对于出家众来说,如果是受了具足戒的人来说,那么佛陀制定的一切律仪都是我们的常戒,只要我们的身份还是受具戒者,包括比库,包括比丘、比丘尼,这些是我们的常戒。因为我们受了,只要我们还有这个身份在,这些戒都还在起作用,都还在守持着,所以这是我们的常戒,就是永恒、恒常的戒,当我们持戒清净,这是还没有生起的善已经生起。
对于定来说也是,在以今生为起点,只要大家还没有证得禅那,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定的善还没有培育起来,我们应当努力培育定力。我们为了要培育定力证得禅那所付出的精进努力,这个就是使未生之善生起。对于慧来说,可以分为世间慧和出世间慧。世间慧就包括了四种世间的清净:即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和行道智见清净。还有作为出世间的智见清净。这五种清净包括了世间慧和出世间慧。
世间慧有四种清净:即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跟行道智见清净。
出世间慧,在清净当中只有一种清净即智见清净,或者说又可以分为八种,即八种出世间心,惟有这种慧才是属于出世间的慧。
其他的你能够分析而见到究竟法的那个属于世间慧。见到究竟名法、色法的,或者再严格地来说,只要你还没有见到究竟色法、究竟名法,那个连这里讲到的世间慧的范畴你还没有达到。为什么呢?见清净就是见到究竟色法、究竟名法,那时你所见到的不再是这个是人,这个是男人、女人,这个是我、你、他。然后才能够讲到度疑清净。
第二个度疑清净就是你已经有能力观照你的过去世、你的未来世,你可以了解三世的因果了,已经用你的如实知见亲见了三世的因果,那个时候你才达到第二种世间清净,叫做度疑清净。因为你对三世因果的因如实地照见了,你不会再怀疑的。之后才开始修vipassanà,在这个基础上,你再观照五蕴、观照名色法以及名色法的因,它们都是无常、苦、无我的,从而培育道非道智见清净和行道智见清净,这些都是属于世间慧的范畴。
如果我们还没有这种智慧,应当努力地培育这种智慧,使这种还没有培育起来的智慧令它培育起来,这个称为使未生之善令(它)生起。当然能够断除烦恼的是属于出世间慧。所以,只要我们还是凡夫,还没有证得出世间智、出世间慧,我们为了要证得出世间智、出世间慧,我们所付出的精进和努力,这个也是属于使未生之善令生起。这是对于今生来说的善。
对于在无始生死以来我们所培育的善,可以说我们在座每一个人都曾经在过去生生起某一定程度的善法。例如:过去生我们曾经持守过戒律,在有佛陀的时代我们可能也守过五戒、也守过八戒,在过去佛的时代,或者有时候我们也守持一些世间的善戒,对于这种来说,就是我们过去生起的那些善。定呢?在无始的轮回以来,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曾经拥有过定力,这种是我们过去曾经拥有的定的善法。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每一个人在过去生都曾经证得过禅那,相不相信?相信么?请回答,相信么?不相信?!相信呐,说出个理由来。在过去很漫长地轮回以来,我们每一个人必定曾经证得禅那,也许各种禅那我们都曾经证得过。甚至我们现在踩死的虫子,看到路上爬的蚂蚁,现在开了灯飞过来的飞蛾,它们在过去生都曾经可能是证得过禅那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我们虽然轮回为人,或者说那些众生们轮回为畜生,但是在过去生我们都曾经做过天人、做过梵天人,惟有证得了禅那才能够投生到梵天。而且在世界毁坏的时候,众生都投生到梵天界,没有禅那是不可能投生到梵天界的,是不是?一个劫,一个世间、世界有生存必定会毁坏,都经过了成——成住、坏——坏住,或者简称成、住、坏、空。周而复始,一切世界必然是这么样的。世界不知道成、坏多少次了,在坏的时候这个大地已经不可能再承载众生,那个时候众生在哪里?我们在哪里?所以我们知道在过去轮回当中,我们不知道投生到梵天界多少次了,我们也不知道证得禅那多少次了。但是,为什么现在还在轮回呢?为什么现在还在生死苦海里浮沉呢?因为这些善还是属于世间善,这些定是属于世间定。这些定不能成为我们的巴拉密,因为它不是导向解脱的,它只是导向轮回的。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能够导向出世间的善法,要令它生起。而对于慧来说,也是这么样。在过去无始的轮回以来,我们都曾经生起智慧过。在所有的智慧当中,最易遇的智慧就是业果智,也就是说一个人相信业果的智慧,这一种智慧即使在外道都有,是不是?我们看很多的印度教徒、婆罗门教徒,他们就有这种业果智,他们也相信轮回、也相信业、也相信果报,这就是一种业果智。
在没有佛陀的时代,我们最多只能够生起这种业果智。但是有佛陀的时代,也许过去生我们曾经听闻过过去的佛陀或佛陀的弟子所说的法,我们也许曾经修习过某一种程度的慧,但是这种慧,也许在过… 《阿毗达摩 第十七讲 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