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叫Rama¤¤à族。这一带的民族分布在缅甸的下缅甸,包括勃固,包括Mawlamyine(毛淡棉)和泰国中南部那一带,这一带的佛教很古老。孟族人相信,早在阿首咖王的时代,佛教已经传到那里,后来这一地区的佛教又传到了缅甸,成为缅甸佛教的发源地。
第九个使团由阿拉汉马兴德(Mahinda)带领到达了狮子岛,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我们看一看,这是阿首咖王时代佛教的传播图。当时的首都是巴嗒厘子城,这是首都,上面这个是吠舍厘,下面这个是王舍城,当时的首都就在这个地方。阿首咖王当时派出了九个使团,从北一直到Yona。Yona相当于现在的北印度,当时是希腊人所居住的地方。然后到了西印度阿巴兰答,又到了南印度的案达罗和马兴萨曼达喇这一带地区。根据阿首咖王的石刻记载,当时阿首咖王甚至派使团到达了波斯,乃至欧洲的地中海一带地区,从阿首咖王的石刻里面可以反映出来。古代的波斯也叫做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在古代安息国出了一个王子叫什么?来到中国的,叫安世高。安世高其实就是现在伊朗人,他是安息国王子,到中国汉地传播佛教并且翻译了很多经典。那个时候,这一带地区都是佛教很兴盛的地方。例如我们刚才讲到的,现在的克什米尔,当时叫迦湿弥罗,还有犍陀罗,犍陀罗也是佛教艺术的发源地,现在是属于哪个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当时也是说一切有部很发达的地区。咱们汉地的佛教就是从这一带传播过去的,但现在这一带都是什么国家?都是伊斯兰教的国家。
其中由索纳尊者和伍答拉尊者带领的第八个使团到达了这一带地区,这一带地区就是缅甸,后来佛教又扩大到这整个地区,叫做Suva a-bh mi
我们再来看巴利语的来源,我们讲到三藏,上座部佛教的经典语言称为巴利语,但是巴利(Pà i)
这个地区是叫做佛教中国。佛陀在世的时候,摩揭陀国的首都在哪里?在王舍城(Ràjagaha), 从王舍城这里往北走就是那烂陀(Nàlanda),那烂陀就是沙利子尊者出生的地方,后来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大学,很有名的叫什么大学?那烂陀大学。我们中国的玄奘大师去印度的时候,当时这一带就是佛教非常兴旺的地方,他就是在那烂陀大学留学的。再往那烂陀大学一直往上到了恒河边,这条是恒河,恒河边这个就是巴嗒厘子城,然后再过来是韦沙离(毗舍城),再过来这个是古西那拉(kusinàra古音译拘尸那揭罗),佛陀入般涅槃的地方。再过这里就是伦比尼,菩萨诞生的地方。再过这,就是(Kapilavatthu)这一带,是释迦国的地方,叫做迦毗罗卫。这个地方就是沙瓦提城,古代翻译成舍卫城。
佛陀一生主要行化在王舍城,沙瓦提城这一带,这个地方叫做Bàrà as
佛陀在世的时候,佛陀所说的就是这一带的方言。佛陀是反对讲梵语的,因为在《律藏·小品·小事》里面记载,当时有两个婆罗门出身的兄弟比库,他向佛陀建议说:“尊者,那些比库们,他们不同名、不同姓、不同出身、不同家庭来出家,他们用各自的语言来污损佛语。尊者,请让我们用梵语来统一佛语。”梵语是高等种姓所说的话,比较优雅、高贵,不象那些低等人所说的话那么粗俗。当时佛陀就呵斥了他并且制定了一条学处,说:“诸比库,不得用梵语来统一佛语。如果这样做的话,犯恶作。诸比库,我允许用自己的方言,自己的语言来学习佛语。”从那个时候开始,比库们就用方言来传诵佛语。佛陀在世的时候所说的方言是哪一种呢?就是这一带的语言,也就是现在所说到的巴利语或根本语。我们再来看第一次结集在哪里?王舍城,是不是?第二次结集在哪里?在韦沙离城,第三次结集在巴嗒厘子城。也就是说,三次结集都是在古代Magadha 摩揭陀国)的区域。佛陀所使用的语言跟结集所使用的语言,是什么语言?必定是这一带的方言,是不是?在第三次结集之后,以这种马嘎底语为载体的佛教经典就传到了斯里兰卡、缅甸跟泰国。虽然这些地方原先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为了表达对佛陀的尊重,对圣典的尊重,当时的长老们不敢随意改变佛陀的语言,于是就直接用马嘎底语来传诵经典,乃至一直到现在,所有南传的比库在诵经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用自己的语言,而是用巴利语。
但巴利语是在佛灭一千年之后才使用的,古代一直都叫做Magadha bhāsā(摩揭陀语)或者叫做根本语,也叫做(Buddha-vacana)佛陀的语言。有些长老也很自豪地说这个是我们的sàvaka-vacana,就是佛陀弟子的语言。因为语言经常都会改变,后来摩揭陀语就在印度本土消失了。但是这种语言至今仍然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被保留跟使用着。现在上座部的比库平时他们不是讲巴利语,这种语言只是拿来诵经、拿来记载经典,因此称为圣典语或佛语。圣典就叫做巴利,记载圣典的语言叫做巴利语。巴利语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再看佛的弘化都是在这一带地区,所以这一带地区的语言就是现在所说的巴利语。当然了也有一些学者,他们根据一些考古的研究又有各自的意见,有人说现在的巴利语是属于乔萨罗这一带的语言,又有人说这是属于阿槃提这一带的语言。
如果我们再去看看第三次结集之后,当时有九个使团,其中第九个使团Mahinda阿拉汉,把三藏传到了斯里兰卡。Mahinda阿拉汉就是出生在阿槃提国的伍揭尼,他小的时候在那里长大,但是他是在摩揭陀国出家受具足戒,并且学习三藏的,所以现在的南传佛教讲的巴利语,还是带有一点点阿槃提国的语言。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语言已经二千三百多年了,连一些地方口音又都带有,那就可以证明这种语言保留的精确度是多少,连语言的某些地方口音都带上,对于保持、保证法义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可以说现在的巴利语就是佛陀在世的时候,中印度一带的地方方言。
另外,现在的巴利圣典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圣典,巴利语也是佛教当中最古老的语言,即圣典的经典语。不过,到了佛灭五百到八百年,婆罗门教就开始复兴。特别是到了笈多王朝,当时的国王信仰了婆罗门教,他们把梵语当成国家统一的规范语言。那个时候佛教既要跟婆罗门教对抗,又受到国家王权的压力。于是印度的僧人们就开始将流传在各地,各种语言版本的佛教经典逐渐改写成梵文,也就是用婆罗门的雅语来统一经典。但是在改写的时候,他们又不是完全用婆罗门教的语言,所以就创造了一种叫做混合梵语或者佛教梵语的一种语言,这个是佛教特有的语言,但是它的语法跟一些发音都拥有梵语的特点,所以还是属于梵语。我们佛学院开过梵语课,如果大家学过梵文,又学过巴利,就会知道这两种语言很相象,毕竟它们都是属于古印度的语言,但是它们还是有区别。巴利语是一种很简单的语言,它是属于民众语,发音也简单,语法也不难,而且变化也很灵活;但是作为梵文来说就不同,它特别讲究发音,讲究音韵、文法跟格律,比巴利语要复杂的多。当然,梵语读起来比巴利语更好听,毕竟巴利语叫做俗语,而梵语叫做雅语。
《阿毗达摩 第一讲 佛教经典的结集及巴利语的起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