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钱。他们说:“朋友们哪,你们给僧众钱吧,僧众们需要资财。”那个时候,有一位从西方地区来的阿拉汉叫做亚萨·咖甘嗒咖子,他见到之后,对那些居士们说:“朋友们,请不要给僧众们金钱,金钱对沙门释迦子是不允许的,沙门释迦子不能使用金钱,沙门释迦子不能接受金钱,沙门释迦子放弃珠宝、黄金,远离金钱。”但是那些居士听了之后,仍然将钱布施给僧众。
当时,瓦基族的比库们把所讨来的钱收集之后,再平分给每一个僧众,只要在那个地方住的,人人都有份,但亚萨尊者不肯接受。当地的那些比库很气愤,指责亚萨尊者,说他诽谤有信心的居士,使他们失去信心,要叫他向居士们去道歉,还要举他的罪。
于是亚萨尊者就到其他地方,邀请了很多长老、上座一起来到韦沙离城,共同裁决这件事。据说前来参加裁决的一共有七百位比库。由于人数太多,双方都各选了四位大长老作为代表,共同来判断瓦基族比库们的行为到底符不符合佛陀的教法。当时在僧团会议当中一共讨论了十件有关当地那些瓦基比库认为是允许的戒律问题。例如说:把盐储存在器皿里面,在没有盐的时候可以当食物来吃;又例如说,太阳过了正午两指,在两指之间还是可以继续吃饭;可以使用没有边缘的坐具(尼师坛);特别是对于第十条——可以接受金钱这一件事情。
因为那个时候佛陀入般涅槃才一百年,当时还有一位受具足戒已经一百二十年,即戒龄已经是120个瓦萨的大长老,是地上僧中的长老,名字叫做萨拔咖弥,他还是阿难尊者的弟子,于是请他做僧中的长老。大长老们通过很严格的审核方法,一致认为瓦基族比库所做的十种行为都是“邪法、邪律,偏离导师的教导”。
当参加集会的大长老们平息了这件事之后,决定再结集法和律,于是又花了八个月的时间重新结集了三藏。但是,本地的那些瓦基族比库不肯接受上座僧团的如法裁决,他们另外纠集了一万个出家人,说:“他们既然把我们的这些行为说成是邪法、邪律,但是我们人数更多,我们另行做表决。”于是他们另立僧团,另外编集了自己的三藏。从那个时候开始,佛陀的僧团就开始有了部派的分裂。当时由于参加第二次结集的是以长老、上座为主,因此称为“上座部”,而瓦基族方面由于人多势众,所以称为“大众部”。
佛陀的僧团在之前的一百年是和合的,在教理上都是一味的,但是到了佛灭一百年开始就有了分歧。上座部坚持保守佛陀的教法,维持佛陀教导的传统,但是大众部认为佛法可以因时、因地做一些修改。大家在原则上有了分歧。上座部坚持说:“我们应当保守佛陀的教导,不应该随意篡改!”但是,大众部说:“佛陀的教导可以因时、因地做变通和发展。”这种原则性的分歧到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大家不在一起共住,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于是,佛陀的僧团在那个时候开始(佛灭一百年开始)有了部派的分歧。
我们再看第三次结集。在佛灭两百多年,印度出现了一位很闻名的大王叫做阿首咖王(Asoka,阿育王)。Asoka是“无忧”、没有忧愁的意思。阿首咖王统一了印度,当时的版图甚至比现在印度的版图还要大,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方。
阿首咖王早年是个暴君,到处征战,也杀害了自己的很多兄弟,夺得了王位。但是后来他受到佛教出家人的感化,信了佛教。阿首咖王信佛教之后,投入了很多的财力和精力来弘扬佛法,成为佛教史上很有名的护法大王。阿首咖王大力地弘扬佛法,对佛教的僧人很恭敬,每天都用大量的食物供养佛教的出家人。那个时候就有很多外道苦于生计,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们剃光了头,穿上了袈裟,冒充佛教的僧人也来接受供养。当这些外道冒充了僧人、冒充了比库之后,他们并不是想认真地学习佛法,却把自己的见解、修行方法也混杂到佛陀的教法当中来,用自己的观点和方式来解释佛法,仍然还是修行外道那一套。
由于佛陀的正法受到扰乱,当时的比库们不愿意跟这些假的僧人在一起诵戒、在一起共住。当阿首咖王知道之后,感到很震怒,想要整顿,于是派一个大臣去整顿僧团。结果这个大臣误会了阿首咖王的意思。当他去到寺院Asokàràma (无忧园寺)之后,命令那些僧人说:“你们一定要在一起诵戒,你们一定要和合。”结果,那些大长老们不愿意跟外道、假僧人一起诵戒。结果那个大臣很生气,把大长老逐个逐个抓起来,问他们说:“你们要不要和合?”那些大长老坚持就是不跟假僧人在一起,结果就把僧中的大长老一个一个地杀了。
后来阿首咖王知道之后,感到很懊恼,又没办法解决。最后他从阿厚岗嘎山请了当时很有名的一位阿拉汉圣者,叫做摩嘎离之子帝思目犍连子帝须大长老来整顿僧团。Moggal是他母亲的名字,putta是儿子,帝思是他本人的名字。印度人很喜欢在称呼的时候把他母亲或父亲的名字都加上去,我们说沙利子,玄奘大师翻译成舍利子,又称为什么?舍利弗,舍利弗多罗。弗多罗是梵语putra,巴利叫putta。所以当我们称为舍利弗其实就是舍利的儿子、沙利的儿子。现在这个Moggal
在淘汰外道、整顿僧团之后,摩嘎离之子·帝思大长老就在当时的首都巴嗒厘子(华氏城)举行了第三次结集,以阿首咖王为外护。这次圣典结集一共有一千位阿拉汉参加。在这次结集当中,完整地诵出了《律藏》、《经藏》和《论藏》。
在第三次结集之后,僧团又作出决定,派出九个弘法使团到印度国内外各地去弘扬佛法。其中第八个使团由索纳尊者和伍答拉尊者带领到达了金地一带。金地就是现在缅甸南部、下缅甸的达通到泰国佛统府一带的孟族人所居住的地方。例如现在泰国的机场叫什么机场?曼谷的机场叫做Suva a- bh mi hama hama 《阿毗达摩 第一讲 佛教经典的结集及巴利语的起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