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未来的期待,也要放下一切负担,尽量把身与心都投入到自己的业处,投入到法中。无论行立坐卧,保持心专注在自己的业处上。平时要多点经行,要勤经行。
尽量把你的心带到禅修营来。如果你的心已经来了,就很容易契入这里的气氛、契入你的禅修、契入你的业处。在禅修营期间,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部选自《中部》的经典——《八城经》。之所以选讲这部经,是因为它比较完整、系统地谈到了禅修的方法。虽然这部经也是以“如是我闻”开头,但它却并非由佛陀直接教导,而是属于弟子所说的经典。从经文的序分来看,我们知道在说这部经典时佛陀已经入般涅槃了。虽然经文没有明说,在义注也没有提到,但是我们却可以确定是在佛陀入般涅槃以后讲的。
为什么呢?如果佛陀还在世的话,那么经文首先会讲到“一时,世尊住在某某地方”。另外,这部经是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说的,如果佛陀还在世的话,阿难尊者会跟随着佛陀。因此这部经典属于弟子所说,但是它所讲的内容却是佛陀所教导的。我们来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具寿阿难住在韦沙离城的木瓜村。
韦沙离城,巴利语Vesàl )
当时,阿难尊者就住在韦沙离城南郊不远处的木瓜村。那个时候,八城的居士第十因办某事到达巴嗒厘子城。这部经是以经中的主角——八城居士——命名的。
这位居士居住的地方叫“八城”,“第十”是该居士的家姓,因为在沙拉巴答家族(Sàrappattakula)中排行第十,因此姓“第十”。巴嗒厘子城,巴利语Pà aliputta
佛陀在世时,僧众们一般都居住在幽静的地方,例如竹林园、揭德林给孤独园、基瓦咖芒果园等。园是古代僧众居住修行的地方,后来由于建筑物增多了,称为“住处”。住处这一名称传到中国以后被称为“寺”。在东汉时,迦叶摩腾、竺法兰等第一批西域人士被迎请来到中原汉地,住在专门招待外宾的“鸿胪寺”,次年移居到洛阳西雍门外的白马寺,于是,后来把僧众居住的地方都称为寺。当时,住在八城的居士第十来到鸡园中一位比库的住处。来到之后,礼敬该比库,坐在一边。坐在一边的八城居士第十对该比库如此说:“尊者,具寿阿难现今住在哪里?我想谒见具寿阿难。”具寿,巴利语àyasmant,直译为“拥有寿命者”,在这里是对出家人、特别是对比库的尊称。
在经典里,我们经常看到当时的比库们互相尊称为具寿,出家人对出家人甚至对在家人则呼为贤友,比库们称呼佛陀为Bhante(尊者)。但是佛陀临入般涅槃前,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就如现在比库们互相以贤友之语来称呼,在我去世后则不应如此称呼。阿难,上座的比库们可以用名、姓或贤友之语来称呼下座比库;下座的比库们则应以“尊者”或“具寿”来称呼上座比库。”现在我们称某某bhante,就是依照佛陀在入般涅槃之前的叮嘱来称呼的。“居士,具寿阿难住在韦沙离城的木瓜村。”于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在巴嗒厘子城办完事后,来到韦沙离城木瓜村具寿阿难之处。来到之后,礼敬具寿阿难,坐在一边。坐在一边的八城居士第十对具寿阿难如此说:“阿难尊者,是否有一法为那位世尊、知者、见者、阿拉汉、正自觉者所说,”为什么这位居士要拜见阿难尊者呢?因为他对佛陀的教法有信心,他不像现在有些人来找僧人只是为了闲聊或打发时间。这位居士一发问就问到点上了,他并不是问:“佛陀到底讲了多少法?为什么要向您说法?”而是问:“佛陀是否曾经讲过一种能够让人断尽烦恼的方法呢?”他只是想知道: “到底有没有让人断除烦恼、获得解脱、证悟涅槃的方法?”
为什么他要问阿难尊者呢?因为阿难尊者在佛陀去世之后,确实最有资格代表佛陀宣说法。在我们苟答马(Gotama)佛陀的教法里,除了佛陀是法主、法王之外,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听闻佛陀宣说最多法的就是阿难尊者,佛陀称阿难尊者为“多闻第一”,在这方面其他任何弟子都无法与阿难尊者相比。在所有弟子当中,只有两位弟子获得佛陀赋予特别的荣誉:一位是沙利子尊者,佛陀称他为“法将”;另一位是阿难尊者,称为“法的司库”。好像一个国家的库藏大臣、财务部长,掌管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财务部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同样的,阿难尊者掌管着佛法的财富,对佛陀教法的保持与传续贡献甚巨。按照传统的说法,阿难尊者和佛陀都是从都西答天降生人间的,而且还是在同一天出世。阿难尊者36岁那年,也就是佛陀证得正觉的第二年,佛陀回到自己的祖国释迦国。那时,阿难和阿奴卢塔、跋地亚等七人一起出家。出家之后,他精进地修行。当年雨安居,他听了本那·满答尼子(富那楼)尊者的说法之后证得初果,但是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并没有再证得更高的果位,这样在僧团中度过了18年。在佛陀55岁的时候,佛陀需要一名常随侍者。
当时佛陀说:“我证得正觉已经20年了,在这20年当中虽然有许多侍者,但没有一个胜任,他们一再表现出其任性。我现在55岁了,需要一名尽责而且忠诚、胜任的侍者。”许多圣弟子听了,包括沙利子尊者等都纷纷表示希望成为佛陀的侍者,但是佛陀都没有答应,因为佛陀心目中的人选就是阿难。虽然阿难尊者也很想成为导师的侍者,但却一直沉默地坐着不表态,直到被问起时。佛陀直接指出阿难是最佳人选。因为阿难尊者拥有种种优越的素质和条件,他非常谦虚、恭敬、内心柔和,而且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后来,佛陀宣布阿难尊者同时具足五项美德,在五个方面是所有弟子中的佼佼者:1.多闻,2.具念,3.具行,4.坚定,5.随侍。… 《止观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