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持恒于圣洁的追求

  持恒于圣洁的追求

  《巴利三藏》《增支部.加威斯经》里提到:有一次,佛陀和一大群比库在憍萨罗国里游方。当世尊走在大路上时,他在某处看见一大片娑罗树林。看到了那树林,他即离开大路走进林间,而在某处现出微笑。当时,阿难尊者心想:“是什么原因令到世尊微笑?诸如来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微笑的。”所以阿难尊者即问世尊那是什么缘故。

  

当时,佛陀即说:“阿难,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是个繁荣的城市,住满了许多人。阿难,当时迦叶佛即住在那城市附近,而加威斯是迦叶佛的在家信徒,但他并不持守戒律。当时,由于加威斯的缘故,有五百个人受到激发而成为信徒,但他们也不持守戒律。加威斯心想:“我已经给予这五百人很大的帮助,因为我是第一个振作自己而成为信徒,但我并没有持守戒律,而他们这五百人也没有持守戒律。这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点也没有比他们更好。来吧,我应当为更高层次而努力!”

  

所以加威斯就去找那五百人,说:“各个善士,你们应当知道,从今天起我将持守戒律。”阿难,当时那五百人就心想:“加威斯大德的确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因为他是第一个振作自己而成为信徒的。而现在加威斯将持守戒律,为何我们不也这么办?”所以那五百位在家信徒就去找加威斯,告诉他说他们也将从那天开始持戒。再次,加威斯心想:“这也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点也没有比他们更好。来吧,我应当为更高层次而努力!”所以加威斯就去找那五百人,说:“各位善士,你们应当知道,从今天起我将遵从梵行,舍弃世俗人的性生活。”当时,其它人心想:“为何我们不也这么办?”所以他们也照办了。

  

再次,加威斯心想:“这也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点也没有比他们更好。来吧,我应当为更高层次而努力!”所以加威斯就告诉他们,说:“各个善士,你们应当知道,从今天起我将是一餐食者,戒绝吃晚餐,舍弃非时食。”当时,其它人心想:“为何我们不也这么办?”所以他们也照办了。过后,加威斯心想:“我已经给予这五百人很大的帮助,因为我是第一个振作自己而成为信徒,我持守戒律,而如今他们这五百人也持守戒律;我遵从了梵行,舍弃了世俗人的性生活,而如今他们也是如此;我成为了一餐食者,舍弃非时食,而如今他们也是如此。这的确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点也没有比他们更好。来吧,我应当为更高层次而努力!”

  

阿难,当时加威斯居士就前往迦叶佛之处,而向他说:“世尊,请让我在世尊座下出家,请传授我具足戒!”而加威斯居士获得在迦叶佛座下出家,受了具足戒。阿难,在受了具足戒之后,加威斯比库离群独处、勇猛精进、决意地修行,而在不久之后即证得且安住于梵行至高无上的目标,亲自以智证悟当下即可知见之法──那即是良家子弟舍弃俗家生活而出家真正所追求的目标。当时,他宣布:“生已灭尽,梵行已立,应做皆办,再无后有。”阿难,从那时起加威斯比库即成了众阿拉汉之一。

  

阿难,当时那五百人心想:“加威斯大德的确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因为他是第一个振作自己而成为信徒的。现在他已剃掉自己的头发与胡须,穿上黄色袈裟,舍弃俗家生活而出家;为何我们不也这么办?”所以,阿难,那五百位在家居士就前往迦叶佛之处,而向他说:“世尊,请让我们在世尊座下出家,请传授我们具足戒!”而那五百人获得在迦叶佛座下出家,受了具足戒。当时,加威斯比库心想:“我确实能够随心所欲、轻易而毫无困难地获得这至高无上的解脱之乐。这五百比库是否也能够同样地获得此乐?”

  

阿难,在受了具足戒之后,那五百比库离群独处、勇猛精进、决意地修行,而在不久之后即证得且安住于梵行至高无上的目标,亲自以智证悟当下即可知见之法──那即是良家子弟舍弃俗家生活而出家真正所追求的目标。当时,他们宣布:“生已灭尽,梵行已立,应做皆办,再无后有。”如是,阿难,以加威斯为首的五百比库在不断地往更高及更殊胜之法努力时,证得了至高无上的解脱。所以,阿难,你们也应当如此训练自己:我们将不断地往更高及更殊胜之法努力,以便证得至高无上的解脱。”

  

如今,我们也应当听从佛陀的忠言,奋力禅修,以便达到更高层次的清净。如果我们能够轻易地在禅修当中获得很大的进展,我们不可就此感到骄傲,而在还没有达到良家子弟舍弃俗家生活出家真正所追求的目标时,即停止努力,不再前进。反之,如果我们无法轻易地在禅修当中获得很大的进展,我们也不应就此感到沮丧、气馁。

  

禅修者禅修的进度快慢关系到他在过去世所累积的波罗蜜、五根成熟的程度,以及今生的努力。我们应当谨记,禅修并非比赛,所以不应在互相之间作比较。认为自己的修行比别人好是我慢;认为自己的修行跟别人相等是我慢;认为自己的修行比别人差也是我慢。在禅修当中,只有自己的戒清净、心清净及见清净才是重要的。只要是真诚地尽了最大的努力修禅,我们已经是以个人最快的速度向前迈进。

  

我们应当保持一颗不执着的心来禅修。在修行导向不执着、厌离与解脱的戒定慧三学时,如果我们是抱着一颗充满执着的心来实行,那我们是不可能证得圣洁的目标的。反之,修得更多,我们就离开那目标更远。所以,我们的责任只是全心全意地,以一颗对法至诚恭敬的心来修禅,而让禅修的成果依照因果的法则自动到来。对于这一点,佛陀在《巴利三藏》《增支部》里已经描述得很清楚;他说:“诸比库,农夫有三项紧急的任务。是哪三项?在此,诸比库,农夫必须赶快耕好农地。过后他必须赶快播下种子。过后他必须赶快把水引进农地,然后再把水源切断。这些是他的三项紧急任务。但是,诸比库,那农夫并没有神力或权力可以这么说:“让我的农作物在今天就长出来;在明天就结果;在后天就成熟。”这是不可能的。只有适当的时刻才能令到它们如此成长、结果及成熟。

  

同样地,比库也有三项紧急的任务。是哪三项?那即是修行增上戒、增上心及增上慧。这些是他的三项紧急任务。但是,那比库并没有神力或权力可以这么说:“让我的心在今天,或在明天,或在后天就解脱诸漏,不再有任何执取。”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他修行三学至适当的时候才能令到他的心获得解脱。所以,诸比库,你们必须如此训练自己:我们必须拥有极强的善欲去实行这(戒定慧)三学。你们应当如是训练自己。”

  

同样是在《增支部》里,佛陀说进展可分为四种,即:(一)进展辛苦、通达缓慢;(二)进展辛苦、通达迅速;(三)进展轻易、通达缓慢;(四)进展轻易、通达迅速。如果你是属于进展轻易、通达迅速的那种人,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如果不幸地你是属于进展辛苦、通达缓慢的那种人,你也不应感到气馁,因为你还是有进展。比进展缓慢更糟的是不乐于禅修,因为不修禅的人根本就不会有任何进展。除了佛陀所教的戒定慧三学之外,我们是否晓得,有什么方法能够引导我们至断除生死轮回、断除一切苦?没有!因为没有修禅的话人们就不会获得智慧;这就有如佛陀在《法句经》偈二八二里所说的:“智慧生于禅修之中,无禅修智慧即退失;知晓此二得失之道,且实践以令慧增长。”

  

由于戒定慧三学是唯一趣向解脱的道路,所以你并没有任何其它的选择,而只好不断地修禅,修禅,再修禅。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你必须持续不断地修禅。你应该尽力保持正念。没有任何向善的努力是白费的。如果你以正确的态度修禅一小时,你就获得了一小时的波罗蜜。如果你修了一天、一月、一年或更久,你就累积了相等于你所付出的努力的波罗蜜。只要保持正确的态度来修禅,你修得更多,心就会越来越清净,而你的烦恼也随之渐渐地退失;这就有如佛陀在《增支部》里形容的一般:“就有如木匠或木匠的助手看到自己的斧头把柄上留着自己的手指印时,并不会因此而知道:“今天我已经把斧头把柄磨损了这么多,昨天则磨损了这么多,另一天又磨损了这么多。”反之,只会因它已被磨损了而知道它已被磨损了。同样地,诸比库,全心全意地在生活中投入于培育心的比库并不会知道:“今天诸漏已减少了这么多,昨天则减少了这么多,另一天又减少了这么多。”

  

反之,只会因它已减少了而知道它已减少了。就有如一艘船在冬天时搁浅在岸边搁了六个月,帆索受到风吹日晒,而在雨季时被雨淋湿,重得垂了下来时,即会很容易地变弱及腐坏。同样地,诸比丘,全心全意地在生活中投入于培育心的比库的诸结会很容易地变弱及被破坏。”所以你不需要担心何时自己才会证悟涅槃。只要你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肯定的,在未来总有一天你会达到那圣洁的目标。况且…

《持恒于圣洁的追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