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恒于聖潔的追求

  持恒于聖潔的追求

  《巴利叁藏》《增支部.加威斯經》裏提到:有一次,佛陀和一大群比庫在憍薩羅國裏遊方。當世尊走在大路上時,他在某處看見一大片娑羅樹林。看到了那樹林,他即離開大路走進林間,而在某處現出微笑。當時,阿難尊者心想:“是什麼原因令到世尊微笑?諸如來是不會無緣無故地微笑的。”所以阿難尊者即問世尊那是什麼緣故。

  

當時,佛陀即說:“阿難,這個地方在很久以前是個繁榮的城市,住滿了許多人。阿難,當時迦葉佛即住在那城市附近,而加威斯是迦葉佛的在家信徒,但他並不持守戒律。當時,由于加威斯的緣故,有五百個人受到激發而成爲信徒,但他們也不持守戒律。加威斯心想:“我已經給予這五百人很大的幫助,因爲我是第一個振作自己而成爲信徒,但我並沒有持守戒律,而他們這五百人也沒有持守戒律。這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點也沒有比他們更好。來吧,我應當爲更高層次而努力!”

  

所以加威斯就去找那五百人,說:“各個善士,你們應當知道,從今天起我將持守戒律。”阿難,當時那五百人就心想:“加威斯大德的確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因爲他是第一個振作自己而成爲信徒的。而現在加威斯將持守戒律,爲何我們不也這麼辦?”所以那五百位在家信徒就去找加威斯,告訴他說他們也將從那天開始持戒。再次,加威斯心想:“這也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點也沒有比他們更好。來吧,我應當爲更高層次而努力!”所以加威斯就去找那五百人,說:“各位善士,你們應當知道,從今天起我將遵從梵行,舍棄世俗人的性生活。”當時,其它人心想:“爲何我們不也這麼辦?”所以他們也照辦了。

  

再次,加威斯心想:“這也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點也沒有比他們更好。來吧,我應當爲更高層次而努力!”所以加威斯就告訴他們,說:“各個善士,你們應當知道,從今天起我將是一餐食者,戒絕吃晚餐,舍棄非時食。”當時,其它人心想:“爲何我們不也這麼辦?”所以他們也照辦了。過後,加威斯心想:“我已經給予這五百人很大的幫助,因爲我是第一個振作自己而成爲信徒,我持守戒律,而如今他們這五百人也持守戒律;我遵從了梵行,舍棄了世俗人的性生活,而如今他們也是如此;我成爲了一餐食者,舍棄非時食,而如今他們也是如此。這的確只是不相上下而已,一點也沒有比他們更好。來吧,我應當爲更高層次而努力!”

  

阿難,當時加威斯居士就前往迦葉佛之處,而向他說:“世尊,請讓我在世尊座下出家,請傳授我具足戒!”而加威斯居士獲得在迦葉佛座下出家,受了具足戒。阿難,在受了具足戒之後,加威斯比庫離群獨處、勇猛精進、決意地修行,而在不久之後即證得且安住于梵行至高無上的目標,親自以智證悟當下即可知見之法──那即是良家子弟舍棄俗家生活而出家真正所追求的目標。當時,他宣布:“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做皆辦,再無後有。”阿難,從那時起加威斯比庫即成了衆阿拉漢之一。

  

阿難,當時那五百人心想:“加威斯大德的確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因爲他是第一個振作自己而成爲信徒的。現在他已剃掉自己的頭發與胡須,穿上黃色袈裟,舍棄俗家生活而出家;爲何我們不也這麼辦?”所以,阿難,那五百位在家居士就前往迦葉佛之處,而向他說:“世尊,請讓我們在世尊座下出家,請傳授我們具足戒!”而那五百人獲得在迦葉佛座下出家,受了具足戒。當時,加威斯比庫心想:“我確實能夠隨心所欲、輕易而毫無困難地獲得這至高無上的解脫之樂。這五百比庫是否也能夠同樣地獲得此樂?”

  

阿難,在受了具足戒之後,那五百比庫離群獨處、勇猛精進、決意地修行,而在不久之後即證得且安住于梵行至高無上的目標,親自以智證悟當下即可知見之法──那即是良家子弟舍棄俗家生活而出家真正所追求的目標。當時,他們宣布:“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做皆辦,再無後有。”如是,阿難,以加威斯爲首的五百比庫在不斷地往更高及更殊勝之法努力時,證得了至高無上的解脫。所以,阿難,你們也應當如此訓練自己:我們將不斷地往更高及更殊勝之法努力,以便證得至高無上的解脫。”

  

如今,我們也應當聽從佛陀的忠言,奮力禅修,以便達到更高層次的清淨。如果我們能夠輕易地在禅修當中獲得很大的進展,我們不可就此感到驕傲,而在還沒有達到良家子弟舍棄俗家生活出家真正所追求的目標時,即停止努力,不再前進。反之,如果我們無法輕易地在禅修當中獲得很大的進展,我們也不應就此感到沮喪、氣餒。

  

禅修者禅修的進度快慢關系到他在過去世所累積的波羅蜜、五根成熟的程度,以及今生的努力。我們應當謹記,禅修並非比賽,所以不應在互相之間作比較。認爲自己的修行比別人好是我慢;認爲自己的修行跟別人相等是我慢;認爲自己的修行比別人差也是我慢。在禅修當中,只有自己的戒清淨、心清淨及見清淨才是重要的。只要是真誠地盡了最大的努力修禅,我們已經是以個人最快的速度向前邁進。

  

我們應當保持一顆不執著的心來禅修。在修行導向不執著、厭離與解脫的戒定慧叁學時,如果我們是抱著一顆充滿執著的心來實行,那我們是不可能證得聖潔的目標的。反之,修得更多,我們就離開那目標更遠。所以,我們的責任只是全心全意地,以一顆對法至誠恭敬的心來修禅,而讓禅修的成果依照因果的法則自動到來。對于這一點,佛陀在《巴利叁藏》《增支部》裏已經描述得很清楚;他說:“諸比庫,農夫有叁項緊急的任務。是哪叁項?在此,諸比庫,農夫必須趕快耕好農地。過後他必須趕快播下種子。過後他必須趕快把水引進農地,然後再把水源切斷。這些是他的叁項緊急任務。但是,諸比庫,那農夫並沒有神力或權力可以這麼說:“讓我的農作物在今天就長出來;在明天就結果;在後天就成熟。”這是不可能的。只有適當的時刻才能令到它們如此成長、結果及成熟。

  

同樣地,比庫也有叁項緊急的任務。是哪叁項?那即是修行增上戒、增上心及增上慧。這些是他的叁項緊急任務。但是,那比庫並沒有神力或權力可以這麼說:“讓我的心在今天,或在明天,或在後天就解脫諸漏,不再有任何執取。”這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他修行叁學至適當的時候才能令到他的心獲得解脫。所以,諸比庫,你們必須如此訓練自己:我們必須擁有極強的善欲去實行這(戒定慧)叁學。你們應當如是訓練自己。”

  

同樣是在《增支部》裏,佛陀說進展可分爲四種,即:(一)進展辛苦、通達緩慢;(二)進展辛苦、通達迅速;(叁)進展輕易、通達緩慢;(四)進展輕易、通達迅速。如果你是屬于進展輕易、通達迅速的那種人,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但如果不幸地你是屬于進展辛苦、通達緩慢的那種人,你也不應感到氣餒,因爲你還是有進展。比進展緩慢更糟的是不樂于禅修,因爲不修禅的人根本就不會有任何進展。除了佛陀所教的戒定慧叁學之外,我們是否曉得,有什麼方法能夠引導我們至斷除生死輪回、斷除一切苦?沒有!因爲沒有修禅的話人們就不會獲得智慧;這就有如佛陀在《法句經》偈二八二裏所說的:“智慧生于禅修之中,無禅修智慧即退失;知曉此二得失之道,且實踐以令慧增長。”

  

由于戒定慧叁學是唯一趣向解脫的道路,所以你並沒有任何其它的選擇,而只好不斷地修禅,修禅,再修禅。除了睡覺的時間之外,你必須持續不斷地修禅。你應該盡力保持正念。沒有任何向善的努力是白費的。如果你以正確的態度修禅一小時,你就獲得了一小時的波羅蜜。如果你修了一天、一月、一年或更久,你就累積了相等于你所付出的努力的波羅蜜。只要保持正確的態度來修禅,你修得更多,心就會越來越清淨,而你的煩惱也隨之漸漸地退失;這就有如佛陀在《增支部》裏形容的一般:“就有如木匠或木匠的助手看到自己的斧頭把柄上留著自己的手指印時,並不會因此而知道:“今天我已經把斧頭把柄磨損了這麼多,昨天則磨損了這麼多,另一天又磨損了這麼多。”反之,只會因它已被磨損了而知道它已被磨損了。同樣地,諸比庫,全心全意地在生活中投入于培育心的比庫並不會知道:“今天諸漏已減少了這麼多,昨天則減少了這麼多,另一天又減少了這麼多。”

  

反之,只會因它已減少了而知道它已減少了。就有如一艘船在冬天時擱淺在岸邊擱了六個月,帆索受到風吹日曬,而在雨季時被雨淋濕,重得垂了下來時,即會很容易地變弱及腐壞。同樣地,諸比丘,全心全意地在生活中投入于培育心的比庫的諸結會很容易地變弱及被破壞。”所以你不需要擔心何時自己才會證悟涅槃。只要你不斷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肯定的,在未來總有一天你會達到那聖潔的目標。況且…

《持恒于聖潔的追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