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四聖谛是最值得我們追求,以便得以知見它的。
爲什麼呢?從以下佛陀在《巴利叁藏》《相應部》裏所說的話當中,你就可以明了其因何在:“諸比庫,如果有一個人的壽命是一百年,而且他會活到一百歲,而他們向他說:『善士,來吧!他們將在早上用一百枝鎗刺你,在中午及傍晚時也是如此(各以一百枝鎗刺你)。善士,你的壽命是一百年,而且會活到一百歲,在每天受到叁百枝鎗刺戳之下,一百年之後你就會徹知未曾得知的四聖谛。』諸比庫,即使是如此,良家子弟爲了獲得真正有價值之法,也會心甘情願地接受那種折磨。諸比庫,生死輪回的起點是不可得知的。第一次被鎗、劍及斧砍傷或刺傷而遭受痛苦的體驗是不可得知的。然而,諸比庫,我沒有說必須遭受如此的痛苦與憂愁才能知見四聖谛,反之,我說是可以愉悅地知見它們的。所以,諸比丘,爲了體證『這是苦』就必須付出努力;爲了體證『這是苦的因』就必須付出努力;爲了體證『這是苦的止息』就必須付出努力;爲了體證『這是趣向苦的止息之道』就必須付出努力。”
爲了更進一步描述爲何把一世人的時間都用來修行戒定慧叁學是非常值得之事,我應當在此引用《相應部》裏的另一部經:“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附近給孤獨長者的袛園精舍。當時,世尊以指甲挑起了一點泥土,說道:「諸比丘,你們認爲是哪一者比較多?是我指甲上的泥土比較多,還是大地的泥土比較多?”“世尊,這大地的泥土肯定比較多。跟大地的泥土比較起來,世尊指甲上的一小點泥土還不足于它的百份之一,千份之一,或十萬份之一。”“如是,諸比丘,對于一位擁有正見與覺悟的聖弟子來說,已完全被消滅的痛苦的份量比較多。跟這些已完全被消滅的痛苦比較起來,所剩下的痛苦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不足于它們的百份之一,千份之一,或十萬份之一,因爲他(須陀洹聖者)最多只會再投生七次。諸比丘,證悟法的利益是如此的巨大;獲得法眼的利益是如此的巨大。”
因此,每一位禅修者都必須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以便能夠在今世最少證得須陀洹道果。如果他成功地證得了須陀洹道果,那麼他所獲得的稀有人生,以及得以聽聞正法的稀有機會就不會白費了。到時,他將不會再投生到四惡道,即地獄、畜生道、餓鬼道及阿修羅道。而且他肯定會在未來獲得最終的解脫。即使是爲了獲得世間的成就,人們也都必須努力奮鬥。至于爲了獲得崇高的出世間成就,那應該付出多少努力呢?當然是需要更多的了。你應當記得,即使佛陀的某些大弟子也都需要非常精進地修行才能獲得解脫。舉例而言,拉達巴拉尊者精進地修了漫長的十二年,而《中部
“諸比丘,最高之法是不能透過下等的精進證得的,而是透過最高的精進才能證得最高之法。聖潔的生活是最殊勝的。現在導師已出現在你們的面前。所以,諸比丘,你們應當激起精進力,以便獲得未曾獲得之法、證得未曾證得之法、覺悟未曾覺悟之法。這樣我們在這世間的生命才不會毫無所得,而是有成果的。同樣地,即使我們所接受的衣、食、住、藥四種必需品是微薄的,都會對施主們非常有益及有成果。爲了這一點,諸比丘,你們必須如此訓練自己:爲了自己的利益,我必須毫不厭倦地奮鬥;爲了別人的利益,我必須毫不厭倦地奮鬥;爲了自己與別人兩者的利益,我必須毫不厭倦地奮鬥。”因此,爲了自己與別人的利益,我們必須很有毅力地堅持下去,不斷地爲聖潔的目標而奮鬥,直到這一生的最後一口氣都絕不放棄。
《巴利叁藏》《法句經》的一首偈說:“智者精進于禅修的一天,好過怠惰之人無自製無慧的百年生命。”在此,「自製」是指近行定及安止定,而「慧」則是指觀智及道智。若人以近行定或安止定爲基礎來修行觀禅,他就會證得觀智。修觀禅越多,他就會看到諸行法更多的過患,而自然地對它們感到厭離。當其觀智成熟時,他就會先證得須陀洹道,而從那一刻開始,就不會再墮入四惡道。若能更進一步地證得斯陀含道,他的欲欲結及瞋恨結就會被減弱。若能更進一步地證得阿那含道,在來世他將會脫離十一個欲界。若能夠證得最高的聖道,即阿羅漢道,他就會解脫欲、色及無色叁界,而在死時證入般涅槃。這是爲何“智者精進于禅修的一天,好過怠惰之人無自製無慧的百年生命。”願我們都過一個具足戒行,明智及禅修的一生。
注:「結」一共有十個,即:身見、疑、戒禁取見、欲欲(對欲樂的欲求)、瞋恨、色界欲(對色界生命之欲)、無色界欲(對無色界生命之欲)、我慢、掉舉與無明。須陀洹道斷除首叁結;斯陀含道減弱欲欲及瞋恨;阿那含道進而斷除它們;阿拉漢道則斷除其余五結。
拉達巴拉尊者:是世尊的八十位大弟子之一。世尊在《增支部.一集》裏稱他爲「基于信心而出家第一」的弟子。《中部.拉達巴拉經》中述及他爲了獲得雙親同意他出家,而向雙親說自己只有兩個可能性,即:死在當地,或獲得同意出家。然後他就躺在地上絕食,也不說話。其雙親嘗試勸他們這從小嬌生慣養的獨生子打消出家的念頭,但失敗了。他們再叫他的朋友們來說服他,但也失敗了。七天後,他的朋友們見他快要死了,就向他雙親說:「伯父,伯母,拉達巴拉在說了『我當死于此地,或獲得允許出家』之後,即躺在地上。現在,如果你們不讓他出家,他就會死在這裏。但如果你們允許他,在他出家之後,你們還可以見到他。而如果他不滿意出家的生活,到時他不回到家裏,又會去哪裏呢?所以,你們就答應他出家吧!」因此,其雙親只好讓他出家。
羅候羅尊者:也是世尊的八十位大弟子之一。世尊在《增支部.一集》裏稱他爲「樂于接受教導第一」的弟子。每個想要成爲佛的大弟子之人,都必須在得到一尊佛授記之後,再累積波羅蜜長達十萬大劫之久。
《持恒于聖潔的追求》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