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提倡环境保护的开示--自身与环保

  提倡环境保护的开示 —— 自身与环保

  时间:2009年6月26日

  在过去的时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种良好的关系,他们只使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所必须的大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是,并非象现代,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总之,过去的人们过着不奢侈而且很单纯的生活,因此这种生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大。

  但是大概从过去的一百年开始,这种单纯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化,甚至从十九到二十世纪初开始,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的生活开始变得很奢侈、散乱。比方电视、行动电话等,会让人们产生不安与焦躁的情绪。当有人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整个人就变得很紧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自在。总之大家的生活变得很忙碌。

  在七十年代时,人们常说:未来科技与物质的发达会帮助人们将来有很多休闲的时间,因为科技发达的缘故。

  可是在二十一世纪时,人们才发现,科技与物质的发达导致人类的生活更加忙碌,并无多余的休闲时间。比如说,以我的家乡而言,原则上,藏地牧区也都一样,我的家乡是高原地区,每天人们大概需要工作五、六个小时或者最多就是七、八个小时。人们并没有整天上班,总之每天都只有五、六个小时或者七、八个小时的工作,只有这样而已,生活就可以过得去。

  在现今城市里工作,有些人是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不分昼夜,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工作,工作十九个小时的也大有人在,一直都在工作。虽然如此,仍然很忙碌,时间几乎不够用,根本没有轻松与休闲的时间。

  因此,在我们家乡的工作方式是:以自己的需求来工作;可是在先进城市里的工作方式是:以时间的总数算来工作。只有看时间来工作,根本没有为了达成自我的需求而工作。没有圆满需求后,可以轻松之类的事。人们跟着时间跑,所以生活越来越忙碌,因为要跟上机器的缘故,连几分钟的轻松时间都没有。

  基于上述的这些因素,自然环境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复杂。现在我们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力量已经到达了顶端,已经有了像核武器类的炸弹等很多可怕的武器,同样也有很大型的机器等等。早期的时候,挖土时是用铲子和锄头来挖,顶多一个人拿一把铲子或者一把锄头,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铲子和锄头,反正人人持着一把铲子或者一把锄头去工作。现在却并非如此,人们用像大象一般大的挖土机来挖,如此挖土时,只需要几天,整个一大片地都铲平了。这是很危险的。

  今天我是临时讲的,并没有任何准备,因此没有任何次序。

  早期的捕鱼方式是,以铁钩钩起一些食物,将铁钩绑在一根绳子上,用这种工具来捕鱼。用这种方式来捕鱼的话,一次只能捕一条鱼而已。现今呢?用大型的船具,用很大的鱼网捕鱼,一次能捕上十多万条的鱼,因此有些地方鱼类即将消失。一般而言,鱼类是生育最多的,可是由于人类太过于吃鱼的缘故,有些地方的鱼类即将绝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总之,现今的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力量已经达到了顶端,关于这点我们要深思。这是相当重要的。以佛教徒的观点来讲,或者以整个地球的生存能力来说,地球本来可以生存很多世纪,可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或者造恶太强大的缘故,世界有可能还没有到自然毁灭的期限,就会有被毁灭的危险。

  比如说,我的家乡,不要说我的家乡,整个藏地与喜玛拉雅山区都是一样,有一种习俗:如果不小心在炉火中燃烧一些不净之物时,马上会想到,这会惹山神、地神或者龙王生气,害怕会引起疾病与灾难。关于这一点,就如此的谨慎。现在整个世界,到处都产生很多各种的化学污物。比如说,在工厂里所产生的垃圾与废气,或者那些不净的化学污染物;人类和动物吃喝下去,然后排出来的粪便等。总之由于整个世界遍满不净污气的缘故,如果真的会惹山神、地神或者龙王生气的话,已经惹了大祸。山神或者地神随时都可能要捂住鼻子。

  总之从内外面各方面来看,对二十一世纪里的人类而言,由于对色财之贪心、与自护害他的嗔心都很强的缘故,我们必须要谨慎。说不定科技与物质发达的因素,会带给世界美满的幸福,也会将世界推入毁灭的陷阱当中。因此我们必须要谨慎。

  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活主要靠大自然的资源,也就是说,依赖于大自然的庞大资源。比如说,人类恣意使用石油、木料以及水等,只随心所欲的使用这些资源,并没有考虑太过于使用这些资源,将会带来如何的后果等。

  以使用水的方式来说,以前的话,传统的厕所很简单,不必要使用那么多的水,因为地下有洞,上厕所时大小便自然会流入在地下的洞里,现今呢?每次上厕所时,要用水来冲,就如此把水浪费在无益之处了。有时候我是想说,一次小便似乎要浪费二三公斤的水,这些似乎都是用在无益之处。

  可是因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缘故,大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直如此使用,并未考虑如此随意使用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等。而且我们在房间里摆放很多的家具物品。比如说,我们认为电视等各种电器,各种桌子椅子,还有各种玩具等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根本没有仔细想过这些东西真正的必要性,或者要用在何处。因此有时候觉得说:人类的欲望不会自然满足。可是地球所能提供我们的资源,也就是说与地球共存的这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随心所欲的去浪费资源是绝对不行的。关于这点,大家要慎重考虑。

  举例来说,佛陀在世时,僧众的生活方式,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一定的规律。以衣食为主的所有物质都节省而不浪费。就是说,不是随心所欲的使用,非常节省,任何一点一滴的物质绝不浪费。比如说,在佛经中提到,僧众得到新的袈裟时,旧的袈裟不可以乱丢,如果旧的袈裟因为太旧不能穿的话,要缝为坐垫或者被套之类的;坐垫或者被套之类旧了不能再用时,要用作擦桌子或擦地板之类的布具;即使连擦桌子或擦地板之类的布具也不能再使用时,要在墙上涂白灰时,把破烂的布片磨碎后与白灰混合在一起,涂在墙上。所以只是袈裟的布料,也是多处的、多次的长久使用。第一步是用作袈裟,第二步是用作坐垫或被套,坐垫或者被套类旧了不能用时,用作擦桌子或擦地板之类的布具,最后擦桌子或擦地板之类的布具也不能用时,要在墙壁上涂白灰时把破烂的布片磨碎后与白灰混合在一起,涂在墙上。所以佛陀在世时,也就有如此的规定,后来记载在《毗奈耶经》中。因此,佛陀在世时的诸僧众的生活方式,并非如同本师释迦牟尼佛一般,用很艰苦的方式:口中没有吃的食物、身上没有穿的衣服来过这种很艰难的生活;也不是储存金钱衣食,连明后天的食物今天都已经准备好。应该是说,既不太苦,也不过于奢侈华丽,而是过着适当的生活。诸僧人从不储存任何食物,每天化缘当天所需的食物,回来集合在寺院内一起用餐。就是这样的日常生活方式。每天所需的食物,以及别的生活用具等,根本不储存。以如此的方式生存,是远离极苦与极丰富的中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极苦,也不是奢侈华丽储存丰富,而是极适当中间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今的生活方式,也是必须要保持着不是很艰难、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奢侈华丽,这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如此的生活方式,也不可以想说,这是佛陀规定的,佛的教诲,似乎表现出这并不是我心甘情愿接受,只是佛陀规定的,所以不能不接受,这样不对。以现在我们对外在的环境与对自己的需求,各方面来看,要保持着极适当的中间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而已,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他们未来的生活。当我们这一代把吃的、穿的、喝的都用尽,给子孙后代什么都没留下的话,这样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考虑清楚。

  因此阿奢黎赞扎固密在《二十律仪论》中提到:无论他人与自己,痛苦或者多利益。再者深思有否利,若有不利绝不可。意思是说:有些事物,对自己与整个环境,以及他人都有利的话,我们可以去寻求这些事物,但是相反的,某些事物真正对自己而言需不需要,这些东西到底用在何处?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与方向的话,还未决定前,请先再次重新考虑。这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现今有很多的百货公司,我们逛百货公司时,因为百货公司里有各式各样的名表,在自己的初心根本没有什么计划,就是说,在根本没有想要去买一支有如此特色与形状、颜色的手表等的计划的情况下,去逛百货公司的话,当看到那些名表的时,心里想说,这也要想买,那也想买,因为看起来都很好看,只是没有钱而已,如果有钱的话都想买。这样想是不行的。自己为何需要这个事物,要的原因是什么?要考虑这一点。因为事实上对我们而言,也并非所有的手表都是必要的。有些人可能很有钱,他们找不到用钱的地方的话,可能会做一些无理之事。听说以前有一位很有钱的美国人,有一天他去船上玩,在船上把一大叠一大叠的美金往海里扔,就是一大叠一大叠地往海里扔,毫无意义。他表示自己是在玩乐,也就是表现自己很有钱,就是一大叠一大叠美金往海里扔,让那些船长和船员们去捡一大叠一大叠几十万美金,这样也是不对的。

  人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分别取舍,不然只靠一个人,分分秒秒对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各方面来引导大家是不可能的。因此各自来分别取舍很重要。利用自己的智慧,经过观察所决定的事情,还需要坚定的信心。否则自己所决定的事情连自己都搞不懂,或者没有决心的话,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对自己所决定的事,有坚定的信心的话,自己的行为一定会符合自己的愿望以及心之趋向。不然我们有的时候心里想一套,实际行为上又做一套,倘若这样的话,将会造成事与愿违的…

《提倡环境保护的开示--自身与环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痛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