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此五欲乐之谓。诸比丘!所谓鳄鱼栖、夜叉栖,即此女人之谓。诸比丘!所谓横断
115 流,即此出离之谓。诸比丘!所谓手足横断水流,即此精进努力之谓。诸比丘!所
谓立于岸边之具眼者,即此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谓。」
「如舍诸欲苦与共 来世将有静安宁
心解脱者有正智 到处解脱触涅槃
住于梵行识6〔四谛〕 识世之终到彼岸」
一一○ 7(四、一一)
「诸比丘!比丘若步行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若比丘怀彼不
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步行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
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比丘若立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
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无勤、无愧、因
116 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
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坐亦言为无勤、无
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醒卧之时,比丘生欲寻思、瞋寻思、害
寻思,诸比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醒卧亦
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然则,比丘若步行时生欲寻思、瞋
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丘
虽步行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果断者。诸比丘!若立时,生欲寻思、
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
117 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生欲
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
虽坐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若卧醒时,生欲寻
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
斯比丘虽卧醒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果断者。」
「亦行亦立 亦坐亦卧
基于恶家 怀寻思者
入于恶道 已痴且弱
比丘不胜 不证菩提
亦行亦立 亦坐亦卧
118 止寻思者 乐寻思止
入于善道 已智且强
比丘已胜 证大菩提」
一一一8(四、一二)
「诸比丘!住具足戒,具足波罗提木叉,住调御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行与行处,
虽对微细罪亦见怖畏,应学自学处。诸比丘!住具足戒,住调御波罗提木叉律仪,
具足行与行处,虽对微细罪亦见怖畏,对学自学处者,诸比丘!此上当有何所作。
119 诸比丘!若步行时,比丘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沉、睡眠,已灭掉举、恶作,
已舍疑,为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粗暴,心专心成一境,
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
比丘若立时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沉、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
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为静然而不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
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
120 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忱、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
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成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坐
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卧醒时已灭贪欲,
已灭瞋恚,已灭惛忱、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
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成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卧醒亦言为热
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
「若为步伫与坐卧 〔肢〕可屈伸比丘心
进于前横后地时 五蕴之法见生灭
121 如此笃境静直常学 心为心静直常学
如斯比丘谓断除 被人称为果断者」
一一二9 (四、一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如来为离世间者。诸
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因,如来是舍世间因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灭,
如来实证世间之灭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灭之道,如来修至世间灭之道者。
诸比丘!如来完全已自觉与天俱、魔俱、梵天俱、沙门婆罗门之族俱、天及人俱,
对世间能见、能闻、能思、能识、能达、能遍求、能回想、能思考,故言为如来。
122 又诸比丘!如来由完全自觉为无上正等觉之夜,至般涅槃于无余依涅槃界之夜,于
此之间已说一切法语为如而非不如,故言为如来。诸比丘!如来说如、行如;行如,
彼之为如说。是故说如,彼之行如;行如,彼之说如,故言为如来。诸比丘!如来
与天俱、魔俱、梵天俱、沙门婆罗门之族俱、天与人俱,于世间为征服者、非被征
服者,见一切之权威者,故言为如来。」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一切世间为如实 遍知一切之世间
已由一切世间离 一切世间无比者
贤者世间胜一切 脱离一切世间累
彼为最上之寂止 彼悟无畏之涅槃
123 一切无恼尽有漏 切断轮回此之佛
一切之业已得亡 灭尽烦恼为解脱
此之应供无上佛 演说胜法狮子吼
与天俱世转梵轮 天与人信佛之教
御者中之优御者 隐者中之寂静仙
解脱中之最上者 度脱中之最胜者
群行归命大无畏 与天俱世无等者」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集终了
摄颂曰:
婆罗门(一○○)四(一○一)知(一○二),沙门(一○三)戒(一○四)爱
(一○五)梵(一○六),大之援助者(一○七)欺骗(一○八)与诸人(一○
九),步行(一一○)具足(一一一)世(一一二),此等为十三。
在于如是语经为一一二经。
注 1 A,N.vol.II.PP.26-7(汉译南传藏、二○卷四九~五○页)参照。
2 所谓「沙门之义」,称为沙门之意义,云为四沙门果之意。所谓「婆罗门之义」为与彼为同义
语。又所谓「沙门之义」四圣道,所谓「婆罗门之义」言为四圣果(注释四三一页)。
3 uppajjamana 为 uppajjanasila(注释四三七页)。
4 同于第一五经之偈。
5 A.N.vol.I.P.132;vol.II.P.70(汉译南传藏、一九卷一九二页、同二卷一一八页)参照。
6 A.N.vol.II.P.6(同一八卷一○页)参照。
7 A.N.vol.II.PP.13-14(同二二~四页)参照。
8 A.N.vol.II.PP.14-15(同二五~六页)参照。
9 A.N.vol.II.PP.23-24(同四二~四页),中阿含世间经(大正藏、一卷六四五页)参照。
《四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