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 正编下卷 第一章 死后之境界▪P2

  ..续本文上一页,抽汝之肠,吮汝脑汁,饮汝之血,食汝之肉,啮汝之骨,汝虽痛苦,但不致死,汝身虽碎,复又完整,重受斫切,复感大苦。汝在斯时,当其以石子计量善恶拖曳而行时,当勿惊怖,亦勿谎言,对于阎王狱卒,亦勿怖畏,要知汝今已为“意生之身”,纵经斫杀碎割,无死因也。其实汝身本为空性本色,何须惊怖。所见境相,乃自识迷幻境相,空中之色耳。汝自习气为“意生身”,当体本空,本来无相。由无相故,触不可得。以上所述,皆由自识迷幻境相所变,故在外界则有阎罗狱卒神鬼饮血罗刹牛头等,其实毫无实事可得。当知此时即是“中有”,当修“大手印三摩地”。若不知修习,当于汝身能生怖畏之自性为何,随力观照而勘破之,即证自性全不可得之空,此即“法身”也。此空非是空无所有之空,乃“如实不空”之空。念觉朗然起现,即为“报身”密义也。“明”“空”无二,本不分离;当体即空,“空”“明”无别,赤裸通脱。汝于当下安住难忍状中,即“自性身”也。复于其中本来力用,不灭遍现,即大悲“化身”也。

  嗟!善男子:静以观待,不可散乱。设若证认上述四身,决定解脱,成佛无疑。此为佛与众生差别之分界。当此之时,心不散乱,最为重要!否则永久陷于泥涂之中,求出无期。所谓“于一刹那分差别,于一刹那成正觉”,今正其时。汝昨日以前,由于散乱,已失得度之机。故“中有”甫一现出,不能认识,旋即发生怖畏。今者若再因散乱而失此机,则大悲圣者慈眼注照之视线,即将中途阻断,汝则不能解脱,惟有逐业而行矣。

  以上导示,纵不证认,亦得解脱。若为俗人,不知观修者,当再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导示十一

  嗟!善男子(某某):以上导示,若汝不知如何观修,则当念佛!念法!念僧及“大悲怙主”而作祈请!所有一切怖畏境相现前之时,只有观修“大悲怙主”及汝之本尊。若在生前曾已请求某种灌顶上师所赐之名号,并念汝之根本上师名号,对阎罗法王陈说,则汝虽已堕入悬岩绝壁险峡之中,亦无能为害,必可远离痛苦。

  丁、转移一切心念力

  如上导示,自能认识,无不解脱者。如仍未能解脱,兹为殷重叮咛故,再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导示十二

  嗟!善男子(某某):当下境相,刹那欢喜,刹那愁苦,苦乐之感,最为猛烈,犹如弩炮急射而来。凡此一张一弛,汝当任凭机运,净除爱憎之念,境相自息。设汝有生天之因,天界境相,立即起现。如汝生前眷属,不明因果,杀害多数生命,而作布施,为汝祈福,汝则生起不净之境相,猛起嗔心,因此结生相续(谓投生),感生地狱(为死者而杀生,则此杀生之业,重累死者受报。死者在中有身时,一见是事,立即呼止,然其眷属,置若罔闻,杀生如故,于是猛起嗔念。故今导示亡者,嗔念万不可生,否则即感生地狱。),因之嗔心决不可起!

  又汝对于生前遗产,生起贪恋,或于汝之财物,知为他人侵占享用,于是对之生起嗔心;要知汝纵起贪嗔,亦无法过问,于汝无益。故当对于生前遗产,勿贪勿著,惟有断然决然,弃而掷之,任为何人享用侵占,当勿吝惜,而抱施舍之心。诚敬思维,供献上师三宝,住于无贪无着之境。

  复次,若有为汝修作度亡仪轨,念诵“冈嘎尼陀罗尼”及“灭一切恶趣王咒”(此为度亡用两大要咒。冈嘎尼即东方不动佛往生咒,俱见附编。)等等修法,但不清净合法。作法者或昏沉,或懈怠、或缺犯三昧耶、或律仪不净、或行为放逸轻慢正法、或用黑教追荐之法亵渎正教。汝有微细业通,故能目睹,对于修法僧侣,退失正信,萌生邪见,恐惧不安,既了知已,于是汝自念云:“噫!我竟为彼等所欺罔矣!”心遂失望,沮丧不乐,于是对于清净境相,不生信解,萌生邪见,退失正信,因此,结生相续,定生恶趣,与汝无益。盖汝嗣续所延诸善知识,为汝修作佛事,虽如何不净,当自念言:“此是我自识境相不净,佛经圣语,宁有不净之处,譬如自形垢污,以镜鉴照,乃我本相不净。况彼诸善知识,身为僧伽,语为正法,意为佛之体性,故当皈依,作胜解想,至心爱乐净相,随汝嗣续修作佛事,定获利益。”如是生起净相之念,切勿忘失。

  复次,汝若有生恶道之因,恶道境相,即时起现。赖汝嗣续及诸眷属,为汝罪业,修作不杂邪巫之纯净佛事,所延上师阿黎,身语意三,善妙仪轨,汝睹见已,心生欢喜,感大愉乐。此心甫生,则结生相续,虽为堕入恶趣之因,然由此功德,定能转升上界,故汝勿生不净之心,而于信乐净相,亦勿偏向而加分别,须极端留心为要。

  嗟!善男子(某某):总而言之,现在汝之自内证智,失所凭依,于其轻微摇动,则随善与非善之境相起现,即能起大力用。若为非善,意勿思维,但忆生前任何修持之一种。设无修持,心应欢喜,至诚皈命,祈请“大悲怙主”,恳切欣求发如下愿:

  嗟!

  我今独行别离诸亲友 眼前惟有自心映空相

  恳祈诸佛大悲力救拔 愿除中有诸怖畏恐惧

  倘缘业力备受诸苦时 愿本尊天消除我苦厄

  法性本声如千雷震时 愿即转成六字大明声

  业力追逐失所救护时 愿大悲尊为我作依怙

  任为业习所受苦痛时 愿证净光安乐三摩地

  依上愿文,坚切持诵,定能如愿获蒙引导,决无欺罔。如是诵说,一经认证,即得解脱。

  戊、六凡道劣光现前

  复次,如上多次修诵,应得解脱。若被业力所制,仍难领悟者,可再为之反复申述,多次念诵,自得大益。此时再呼亡者之名,念诵下文而告之曰:

  导示十三

  嗟!善男子(某某):若于如上诸般导示,忆而不持,则于此时,前有之身形,逐渐消散,隐没不见,而后有之身,将益明显,不胜愁闷。遂自念云:“伤哉!我已备受诸苦,任投何身,当往觅之。”此念一生,往来奔驰,飘飘荡荡,不知所之,六道轮回,即于此时起现。业感何道,何道之光起现愈强。

  嗟!善男子(某某):谛听!何谓六道之光?此谓天道之光,其色灰白,修罗道光,其色黯绿;人道之光,其色浅黄;傍生道光,暗兰为色;饿鬼道光,色为淡红;惟有地狱,光如烟雾。当诸光起现时,汝之身色,感生何道,亦即现何道之光色。

  嗟!善男子(某某):在此时际,教授之法,最为重要,任何光现,皆当观为“大悲怙主”放光,存想其光冉冉而来者,即是大悲至尊(圣观自在菩萨),此为最极深要之导示,而能遮闭投生之处。又或汝已曾修习随一之本尊,观如幻境,毫无自性,持久观修,则知此所谓“净幻身”也。次观本尊身形,自外而内,渐渐隐没,至不可得,则于“明”“空”无执之状,安住顷刻于法界中。再次观本尊,次观明光,如是轮流观想;再观自内证智,亦自外而内,渐皆隐没,空遍一切,明遍一切,法身遍一切,平等安住于法身离戏境相中。在此境上,自能遮止投生之处而成佛矣。

  

《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 正编下卷 第一章 死后之境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