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 正編下卷 第一章 死後之境界▪P2

  ..續本文上一頁,抽汝之腸,吮汝腦汁,飲汝之血,食汝之肉,齧汝之骨,汝雖痛苦,但不致死,汝身雖碎,複又完整,重受斫切,複感大苦。汝在斯時,當其以石子計量善惡拖曳而行時,當勿驚怖,亦勿謊言,對于閻王獄卒,亦勿怖畏,要知汝今已爲“意生之身”,縱經斫殺碎割,無死因也。其實汝身本爲空性本色,何須驚怖。所見境相,乃自識迷幻境相,空中之色耳。汝自習氣爲“意生身”,當體本空,本來無相。由無相故,觸不可得。以上所述,皆由自識迷幻境相所變,故在外界則有閻羅獄卒神鬼飲血羅刹牛頭等,其實毫無實事可得。當知此時即是“中有”,當修“大手印叁摩地”。若不知修習,當于汝身能生怖畏之自性爲何,隨力觀照而勘破之,即證自性全不可得之空,此即“法身”也。此空非是空無所有之空,乃“如實不空”之空。念覺朗然起現,即爲“報身”密義也。“明”“空”無二,本不分離;當體即空,“空”“明”無別,赤裸通脫。汝于當下安住難忍狀中,即“自性身”也。複于其中本來力用,不滅遍現,即大悲“化身”也。

  嗟!善男子:靜以觀待,不可散亂。設若證認上述四身,決定解脫,成佛無疑。此爲佛與衆生差別之分界。當此之時,心不散亂,最爲重要!否則永久陷于泥塗之中,求出無期。所謂“于一刹那分差別,于一刹那成正覺”,今正其時。汝昨日以前,由于散亂,已失得度之機。故“中有”甫一現出,不能認識,旋即發生怖畏。今者若再因散亂而失此機,則大悲聖者慈眼注照之視線,即將中途阻斷,汝則不能解脫,惟有逐業而行矣。

  以上導示,縱不證認,亦得解脫。若爲俗人,不知觀修者,當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十一

  嗟!善男子(某某):以上導示,若汝不知如何觀修,則當念佛!念法!念僧及“大悲怙主”而作祈請!所有一切怖畏境相現前之時,只有觀修“大悲怙主”及汝之本尊。若在生前曾已請求某種灌頂上師所賜之名號,並念汝之根本上師名號,對閻羅法王陳說,則汝雖已墮入懸岩絕壁險峽之中,亦無能爲害,必可遠離痛苦。

  丁、轉移一切心念力

  如上導示,自能認識,無不解脫者。如仍未能解脫,茲爲殷重叮咛故,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十二

  嗟!善男子(某某):當下境相,刹那歡喜,刹那愁苦,苦樂之感,最爲猛烈,猶如弩炮急射而來。凡此一張一弛,汝當任憑機運,淨除愛憎之念,境相自息。設汝有生天之因,天界境相,立即起現。如汝生前眷屬,不明因果,殺害多數生命,而作布施,爲汝祈福,汝則生起不淨之境相,猛起嗔心,因此結生相續(謂投生),感生地獄(爲死者而殺生,則此殺生之業,重累死者受報。死者在中有身時,一見是事,立即呼止,然其眷屬,置若罔聞,殺生如故,于是猛起嗔念。故今導示亡者,嗔念萬不可生,否則即感生地獄。),因之嗔心決不可起!

  又汝對于生前遺産,生起貪戀,或于汝之財物,知爲他人侵占享用,于是對之生起嗔心;要知汝縱起貪嗔,亦無法過問,于汝無益。故當對于生前遺産,勿貪勿著,惟有斷然決然,棄而擲之,任爲何人享用侵占,當勿吝惜,而抱施舍之心。誠敬思維,供獻上師叁寶,住于無貪無著之境。

  複次,若有爲汝修作度亡儀軌,念誦“岡嘎尼陀羅尼”及“滅一切惡趣王咒”(此爲度亡用兩大要咒。岡嘎尼即東方不動佛往生咒,俱見附編。)等等修法,但不清淨合法。作法者或昏沈,或懈怠、或缺犯叁昧耶、或律儀不淨、或行爲放逸輕慢正法、或用黑教追薦之法亵渎正教。汝有微細業通,故能目睹,對于修法僧侶,退失正信,萌生邪見,恐懼不安,既了知已,于是汝自念雲:“噫!我竟爲彼等所欺罔矣!”心遂失望,沮喪不樂,于是對于清淨境相,不生信解,萌生邪見,退失正信,因此,結生相續,定生惡趣,與汝無益。蓋汝嗣續所延諸善知識,爲汝修作佛事,雖如何不淨,當自念言:“此是我自識境相不淨,佛經聖語,甯有不淨之處,譬如自形垢汙,以鏡鑒照,乃我本相不淨。況彼諸善知識,身爲僧伽,語爲正法,意爲佛之體性,故當皈依,作勝解想,至心愛樂淨相,隨汝嗣續修作佛事,定獲利益。”如是生起淨相之念,切勿忘失。

  複次,汝若有生惡道之因,惡道境相,即時起現。賴汝嗣續及諸眷屬,爲汝罪業,修作不雜邪巫之純淨佛事,所延上師阿黎,身語意叁,善妙儀軌,汝睹見已,心生歡喜,感大愉樂。此心甫生,則結生相續,雖爲墮入惡趣之因,然由此功德,定能轉升上界,故汝勿生不淨之心,而于信樂淨相,亦勿偏向而加分別,須極端留心爲要。

  嗟!善男子(某某):總而言之,現在汝之自內證智,失所憑依,于其輕微搖動,則隨善與非善之境相起現,即能起大力用。若爲非善,意勿思維,但憶生前任何修持之一種。設無修持,心應歡喜,至誠皈命,祈請“大悲怙主”,懇切欣求發如下願:

  嗟!

  我今獨行別離諸親友 眼前惟有自心映空相

  懇祈諸佛大悲力救拔 願除中有諸怖畏恐懼

  倘緣業力備受諸苦時 願本尊天消除我苦厄

  法性本聲如千雷震時 願即轉成六字大明聲

  業力追逐失所救護時 願大悲尊爲我作依怙

  任爲業習所受苦痛時 願證淨光安樂叁摩地

  依上願文,堅切持誦,定能如願獲蒙引導,決無欺罔。如是誦說,一經認證,即得解脫。

  戊、六凡道劣光現前

  複次,如上多次修誦,應得解脫。若被業力所製,仍難領悟者,可再爲之反複申述,多次念誦,自得大益。此時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十叁

  嗟!善男子(某某):若于如上諸般導示,憶而不持,則于此時,前有之身形,逐漸消散,隱沒不見,而後有之身,將益明顯,不勝愁悶。遂自念雲:“傷哉!我已備受諸苦,任投何身,當往覓之。”此念一生,往來奔馳,飄飄蕩蕩,不知所之,六道輪回,即于此時起現。業感何道,何道之光起現愈強。

  嗟!善男子(某某):谛聽!何謂六道之光?此謂天道之光,其色灰白,修羅道光,其色黯綠;人道之光,其色淺黃;傍生道光,暗蘭爲色;餓鬼道光,色爲淡紅;惟有地獄,光如煙霧。當諸光起現時,汝之身色,感生何道,亦即現何道之光色。

  嗟!善男子(某某):在此時際,教授之法,最爲重要,任何光現,皆當觀爲“大悲怙主”放光,存想其光冉冉而來者,即是大悲至尊(聖觀自在菩薩),此爲最極深要之導示,而能遮閉投生之處。又或汝已曾修習隨一之本尊,觀如幻境,毫無自性,持久觀修,則知此所謂“淨幻身”也。次觀本尊身形,自外而內,漸漸隱沒,至不可得,則于“明”“空”無執之狀,安住頃刻于法界中。再次觀本尊,次觀明光,如是輪流觀想;再觀自內證智,亦自外而內,漸皆隱沒,空遍一切,明遍一切,法身遍一切,平等安住于法身離戲境相中。在此境上,自能遮止投生之處而成佛矣。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 正編下卷 第一章 死後之境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