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不是具足而说愚痴之法了吗?」比丘回答说:「唯然!世尊!实在是具足的说过愚痴之法的了。」
世尊告诉他们说:「甚么叫做智慧之法呢?那些智慧的人,有三相的智慧标、智慧像,所谓成就智慧之人,而说智慧是。那三种呢?有智慧的人,乃思善的思,说善的之说,作善的之作,所以叫做智慧之人说智慧是。如果智慧的人不思善之思,不说善之说,不行善之作的话,就不应该说为智慧之人之说智慧的了。由于智慧的人思善的之思,说善的
之说,作善的之作之故,才叫做智慧的人说为是有智慧的。所谓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其身心则受三种的喜乐。为甚么智慧之人在于现法当中,其身心则受三种的喜乐呢?有智慧的人,或者有所行,或者在聚会而坐,或者在于道巷,或者在于市中,或者在四衢道头,都说智慧的人之相应之事。智慧的人,乃断杀、离杀,断离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断离邪见,而得正见,以及成就其余的无量的善法。如成就无量的善法的话,则他人看见后,便会称誉他。那位智慧的人听后,便会作如是之念:如成就无量的善法时,他人看见后,便会称誉的话,则我也是有了如是的无量善法,如他人知道的话,也当会称誉于我。这叫做有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第一种的喜乐。
又次,那位有智慧的人,又看见王的使人,以种种的方法去惩治贼类,所谓截其手、截其足、并截其手与足。也截其耳、截其鼻、并截其耳与鼻,或者脔脔(一块一块)而割其肉,或者拔其须、拔其发,或者拔其须与发,或者放着在于槛中,以衣裹火而烧,或者以沙壅草,而缠火而炳(烧),或者放纳在铁驴的腹中,或者着在于铁猪的口中,或者置在于铁虎口中而烧,或者安在于铜釜中,或者着在于铁釜中而煮,或者一段一段的截割,或者以利的叉剌,或者以钩而钩,或者卧在铁床以沸油而
浇,或者坐在铁臼,以铁杵而捣,或者用毒龙去蜇你,或者用鞭而鞭打,或者用杖而挝,或者以棒而打,或者活活的贯穿在于标头,或枭其首。那些有智慧的人看见后,便作如是之念:如成就无量的恶不善之法的话,国王知道而令人捉执后,就会以如是而拷治,我并没有像如是的无量恶不善之法,如王知道的话,终究不会如是的苦治于我的。这就叫做有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的第二种的喜乐。
又次,那些有智慧的人,乃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如果有时罹染疾病时,或者坐卧在于床上,或者坐卧在于榻上,或者坐卧在于地上,或者身生极苦,甚为重苦,乃至生命欲断。而他所有的身的妙行,口与意的妙行,这些都会在于那个时候悬向在于上面,有如在晡时(申时,夕时),太阳下高山,其影乃悬向在地上那样。像如是的,其所有的身的妙行,口与意的妙行,这些都在于那个时候,会悬向在于其上面。他会作如是之念:这是我的身的妙行,是我的口与意的妙行,悬向在上的。我在本来好好的时候,并不作恶,而多作福,如有处,并不作恶的话,就是不凶暴,不作无理之事,而作福、作善、作恐怖,则所皈命、所依怙的,我必定会至于那善处而不生懊悔。不生懊悔后,就会贤死,而善于命终。这叫做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的第三种的喜乐。
又次,那些智慧的人,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后,因于此,缘于此,在于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升上于善处,会上生于天中。既生在那个地方后,就会受乐报,会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如果作如是之念: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的话,就是所说的善处。为甚么呢?因为那善处者,就是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之故。」
那时,有一位比丘,就从其座位站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而白佛说:「世尊!善处之乐的情形如何呢?」世尊回答说:「比丘!善处乃不可以尽说。所谓善处之乐,但是善处,则唯有乐。」比丘又问说:「世尊!可得用譬喻来显现其义吗?」
世尊回答说:「也可以用譬喻来显现其义的。有如转轮王之成就七宝,和四种人之成就如意足(神通)那样。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那位转轮圣王之成就七宝,和四种人之成就如意足的话,他们是否会由于此,而其身心会受极为喜乐吗?」
比丘回答说:「世尊!如能成就一宝,成就一种人的如意足,尚且会受极为喜乐,更何况转轮圣王之成就七宝,和四种人之如意足呢?怎么不是受到极尽的喜乐呢?」
于是,世尊就将石子取在于手中,犹如小豆那么之大,然后告诉那位比丘说:「比丘!你看见我的手中所取的此石子,有如小豆之大吗?」比丘回答说:「看见了,世尊!」世尊又问说:「你的意见如何呢?我所取的石子,犹如小豆,比较那雪山王起来,到底是那一种为大呢?」比丘回答说:「世尊手里所取的石子,乃如小豆,比较雪山王起来,则有百倍、千倍、百千万倍之差,终究不相及,为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唯为雪山王乃极大而甚大。」(也就是小石子和雪山,是不能比较的)。
世尊告诉他说:「比丘!如我所取的石子,犹如小豆之大的,要和雪山比较,乃为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究不能相及的,是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唯有雪山王乃无可比拟的极大而甚大。像如是的,比丘!如转轮王之成就七宝,四种人之成就如意足,他们的身心受极喜乐,比较诸天的快乐,有过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究不能相及的,为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的。所谓善处之乐,但善处唯有乐而耳。
比丘!甚么叫做善处之乐呢?其有善处,名叫六更乐,如果众生转生在于其中,则既生在那个地方后,如眼根看见色境,其意所喜可的,他就会喜可,意所润爱的,他是润爱,意所善乐的,他是善乐。耳根所闻的声境、鼻根所嗅的香境,舌根所尝的味境,身根所觉的触境,意根所知的法境,意所喜可的,他是喜可,意所润爱的,他是润爱,意所善乐的,他是善乐,这叫做善处之乐。比丘!我为你们用无量的方便,说那善处,说善处之事。然而此善处之乐,还是不可其说,但是善处乃唯有乐就是。
比丘!如智慧的人,有时从善处来,而下生于人间,假若为有家的话,就为极大的富乐,钱财为无量,多有诸畜牧,为封户、食邑,米谷乃为非常的丰溢,同时也有若干种的诸生活之具。这是那种人呢?所谓剎利大长者之家,梵志大长者之家,居士大长者之家,以及其余之家之极大富乐,钱财无量,多诸畜牧,而为封户、食邑、米谷丰溢,以及有若干种的生活所需之物具。诞生在如是之家,为端正而令人可爱,众人都敬顺,而极为有名誉,有大威德,多人所喜爱,多人之所怀念的。他乃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既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而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还至于善处,生在于天上当中。
有如二人,共相在博戏,其中有一人开始去取如是之行时,就多得钱财,他就作如是之念:我不由于工作,然而我开始取如是之行时,就能多得钱财。比丘!此行乃为甚少,所谓多得钱财之行是。
比丘!所谓此所行,乃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后,就会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还至于善处,而生在于天上当中。比丘!在此诸行当中,乃以此行最为可爱、最为可乐、最为可意所念的。比丘!这不是具足而说智慧的人之法吗?」比丘白佛说:「唯然!世尊!是为具足说智慧之人之法的。」
世尊告诉他说:「这叫做愚痴之人之法、智慧之人之法。你们应该知道愚痴人法、智慧人法。知道愚痴人法、智慧人法后,就舍弃愚痴之人之法,而取智慧之人之法,应当要如是而学!」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