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泽。于是,众生都心怀彼与我,都生憍慢心而说:『我的色貌优胜,你的色貌不如于我。』由于诤色而憍慢之故,地味就因此而消灭。其次乃更生地皮,色、香、味,也具足,我们那时又共取而食,因此而久住于世间。那些食多的人,其色貌乃转而为麄悴,其食少的,色貌仍然有光泽。于是众生乃心怀彼与我,而生憍慢心而说:『我的色貌优胜,你的色貌,不如于我。』由于互诤色貌而憍慢之故,地皮便消灭。其后乃更生地肤,转更为麄厚,然而色香味仍然都具足,我们当时就又共取而食,因此而久住于世间。那些食多的人之色貌就转为麄悴,那些食少的人的色貌则仍然为光泽。于是,众生乃心怀彼与我,而生憍慢之心而说:『我的色貌优胜,你的色貌不如(为劣)。』由于这样的诤其色貌之故,地肤也就消灭不现。就更生自然的粳米,然而色香味仍然都具足,我们就在于那时一再的共取而食。朝晨去收获,夕暮又成熟,夕暮去收获,则
翌朝又成熟。由于收刈后又随生之故,并没有人去载收。然而由于我们在于那时因竞共积聚的缘故,那些粳米便生糠糩,收刈后,已不再生,而现有根秆(粳米之茎的株),我们现在宁可共封田宅(稻田),以分各人的疅畔吧!』
这时,就共分田,以为异疅畔,就计量而为有彼与我。其后乃逐自藏自己之米,而去盗取他人的田谷,其余的众生看见之后,就对那位盗人说:『你所作的为非!你所作的为非!为甚么自藏己物,而盗取他人的财物呢?』就呵责而说:『你以后不可以再为盗!』像如是的,并不休止,仍然又为盗,其余的人就又呵责而说:『你所作的为非!(为不是)为甚么缘故不停止其不对的动作呢?』就便用手执杖去打他,将他带到众人之中,对众人说:『此人自藏粳米,而偷盗他人的田谷。』偷盗的人也说:『那人打我。』众人听后,都懊恼涕泣,都拊胸而说:『世间已转为险恶,乃由是而会生恶法吗?』因
此,遂生爱结热恼的苦报。大家都说:『这是生、老、病、死之原,为坠堕于恶趣之因。由于有田之疅畔之别异,因此之故而生诤讼,而致于有怨雠。然而我们之中,并没有能决断是非的人。我现在宁可拥立一位平等王,以便善护人民,赏善罚恶。我们大家都各共减割,以便供给此王。』
这时,在那大众当中,有一位形质长大的人,其容貌乃很端正,甚为有威德。众人就对他说:『我们现在欲立你为主,以便善护人民,赏善罚恶。我们都会共同减割,以相供给于你的食粮的。』那人听后,就受之而为众人之王。对于应赏的人,就赏他,应该惩罚的,就惩罚他,于是,始有所谓民主之名。最初的民主,有孩子,其名叫做珍宝,珍宝有子,名叫好味,好味有子,名叫静斋,静斋有子,名叫顶生,顶生有子,名叫善行,善行有子,名叫之行,之行有子,名叫妙味,妙味有子,名叫味帝,味帝有子,名叫水
仙,水仙有子,名叫百智,百智有子,名叫嗜欲,嗜欲有子,名叫善欲,善欲有子,名叫断结,断结有子,名叫大断结,大断结有子,名叫宝藏,宝藏有子,名叫大宝藏,大宝藏有子,名叫善见,善见有子,名叫大善见,大善见有子,名叫无忧,无忧有子,名叫洲渚,洲渚有子,名叫殖生,殖生有子,名叫山岳,山岳有子,名叫神天,神天有子,名叫遣力,遣力有子,名叫牢车,牢车有子,名叫十车,十车有子,名叫百车,百车有子,名叫牢弓,牢弓有子,名叫百弓,百弓有子,名叫养牧,养牧有子,名叫善思。
从善思王以来,有十族,为转轮圣王,都相续不绝。第一之名叫做伽妙麄,第二名叫多罗婆,第三名叫阿叶摩,第四名叫持施,第五名叫伽楞伽,第六名叫瞻婆,第七名叫拘罗婆,第八名叫般阇罗,第九名叫弥私罗,第十名叫声摩。
第一之伽妙麄王之族,有五位转轮圣王,第二的多罗婆王之族,也有五位转轮
圣王,(三)阿叶摩王之族,有七位转轮圣王,(四)持施王之族,也有七位转轮圣王,(五)伽楞伽王之族,有九位转轮圣王,(六)瞻婆王之族,有十四位转轮圣王,(七)拘罗婆王之族,有三十一位转轮圣王,(八)般阇罗王之族,有三十二位转轮圣王,(九)弥私罗王之族,有八万四千转轮圣王,第十的声摩王之族,有一百零一位的转轮圣王。最后的那位转轮圣王,名叫大善生从。
第十族的声摩王有王子,名叫乌罗婆,乌罗婆王有王子,名叫渠罗婆,渠罗婆王有王子,名叫尼求罗,尼求罗王有王子,名叫师子颊,师子颊王有王子,名叫白净王,白净王有王子,名叫菩萨,菩萨王有王子,名叫罗睺罗,由于此本缘, ,, 而有了剎帝利之名(田主,王族)。
那个时候,有一位众生,曾作如是之念而说:『世间所有的家属万物,均为是刺棘、痈疮!我现在应该统统把它舍离,应该入山去行道(学道),应该到静处去思
惟真理为是!』那时,他就那样的远离家庭之刺,而进入于山林静处,在一树下思惟。每日都由山内出来,而进入于村里去乞食。村里的人看见后,就加以恭敬供养。众人都共称赞善而说:『此人乃能舍离其家庭的牵累,入山去求道。』由于其能离恶不善之法,因此之故,称之为婆罗门(后来为司祭祀供牺的僧族,最初为修道者)。
在婆罗门的大众当中,不能修行禅定的人,便出山林,便游行在于人间,就自言而说:『我不能坐禅。』因此,名叫无禅婆罗门。经过这样的下于村里时,久而久之,也就会有为不善之法,而施行毒法的,因此而相生此法,遂便名叫做毒。由于上述的因缘,在世间里乃有了婆罗门种,在他们的众生当中,有人曾习种种之业,以自营生,因此之故,在世间里便有了居士之种(居在家庭,习种种之业,以营生活的人)。在那些众生当中,也有习诸技艺。以自生活的人,因此,世间就有
了首陀罗种(工巧人)。在世间里,先有释种(释迦种族)之出后,然后而有沙门之种(出家的修道者。后为佛教的出家人)。在剎帝利种当中,有人曾自思惟:世间的恩爱为污秽不净,有甚么足以贪着的呢?于是,就舍弃家庭,去剃除须发,去穿法服而求道,他说:『我是沙门!我是沙门!』(勤息)。在婆罗门种当中,以及居士种、首陀罗种的大众当中,也有人曾自思惟而说:世间的恩爱,乃为污秽不净的,有甚么值得贪着呢?于是,就弃其家庭,剃除须发,穿着法服而求道,而说:『我是沙门!我是沙门!』
如果剎帝利众当中,有人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口意都行不善的话,则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一向都是受苦的。或者在婆罗门,在居士、在首陀罗的种姓当中,有人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有意都行不善之后,在他们的身坏命终之后,一向也都同样的会受苦的。假如在剎帝利种姓当中,有人身行
善,口行善,意行善的话,则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一向都会受乐的。在婆罗门、居士、首陀罗的种姓当中,如果身行善,口行善,意念善的话,在他们的身坏命终之后,一向都会受乐的。剎帝利种当中,如果其身行二种行(善与恶),口与意,也有二种行(善与恶)的话,则其身口意都行善与恶的二种行后,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会受苦与乐的果报的。婆罗门、居士、首陀罗等人,如果其身行善与恶的二种行,口与意也行善与恶的二种行,则其身口意都行善与恶的二种行后,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同样的都会受善与恶的果报的。
剎帝利众当中,如有人剃除须发,穿服三种的法衣,出家去求道,出家后,他则修学七觉意(指: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舍之七菩提分),他乃由于信念坚固,而出家为道,修学无上的梵行,就在于现法当中,自身作证(证阿罗汉果),所谓:我的生死已尽,梵行已
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是。那些婆罗门、居士、首陀罗,如果剃除须发,穿服三种法衣,出家去求道,出家后,他则修学七觉意,由于他乃信念坚固,出家去为道,而修无上的梵行之故,也同样的在于现法当中能作证(证阿罗汉果),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再受后有之身。此四种(剎帝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中,都能产出明行成(明行具足,智与行都完成),而得阿罗汉(无生,已解脱生死的圣者)为最第一的。
这时,梵天,曾说偈颂而说:
剎利生为最 能集诸种姓 明行成具足 天人中为最
(人生当中,乃以剎帝利为最,为能招集诸种姓的人。如果学至于明与行都成就而具足的话,那就是天神、人数当中的最为第一的人。)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那位梵天所说的此偈颂,乃为善说,并不是不善之说。是善受,而不是不善受,为我所印可的(印
证,允可)。为甚么呢?因为我现在为如来,为至真,为等正觉,也同样的说此偈的:
剎利生为最 能集诸种姓 明行成具足 天人中为最
(语译如前)
那个时候,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长阿含具足 归命一切智 一切众安乐 众生处无为
我亦在其例
(长阿合经已具足,愿皈命于一切智者〔指佛陀〕!一切众生都能安隐快乐,众生都处在于〔达到〕无为的境地!我也是在于其例哩!)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完
(文档结束)
《三○ 世记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