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字为如是这般,种姓为如是这般,寿命为如是这般,饮食为如是这般,苦乐为如是这般,从此而生于彼,从彼而生于此,其若干种相,都能自忆起,其宿命无数劫以来之事,昼夜都常念本来所经历的。如此为色(色界),此为无色(无色界),此为想(有想天),此为无想(非想天),此为非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天),都尽忆而尽知。此法为无上的,为智慧无余遗,神通无余遗,诸世间的沙门、婆罗门,都没有人能和如来相匹等的,更何况欲出其上呢?
如来所说之法,又有至上的,所谓天眼智(能察知众生未来世之事)。天眼智就是。诸沙门、婆罗门,以种种的方便,入于定意三昧,随着其三昧心,观察诸众生之死者、生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或者是好,或者是丑,都随着其所行而能尽见尽知。或者有众生,成就身的恶行、口的恶行、意的恶行,或者诽谤贤圣,信邪倒见,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堕入于三恶道。或者有众生,其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并不诽谤贤圣,见正信之行,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转生于天人当中,都能以天眼之净,而观察诸众生,如实而知,如实而见。此法为无上,为智慧无余遗,神通无余遗,诸世间的沙门、婆罗门,并没有人能与如来相匹等的,何况欲出其上呢?
如来所说之法,又有至上的,所谓神足证(神足通,神通变化)。神足证就是:诸沙门、婆罗门,以种种的方便,入于定意三昧,随着其三昧心,而作无数的神力,能变化一身而为无数之身,将无数之身,命之而为一身,石壁也不能阻碍,在于虚空中,能结跏趺坐(两脚盘于腿上之坐)在那里,犹如飞鸟那样的自在。而出入于地中,犹如在水中那样,履水则如在地上那样。又身上能冒出烟火,有如火之积燃那样之光焰。能用手扪(摩)日月,能立至于梵天。如果有沙门、婆罗门称赞这些神足(神变)的话,就应该回答他而说:『确实有这种神足,并不是没有的。然而这种神足乃为卑贱下劣之事,是凡夫所行的,并不是贤圣之人所修习的。如果一位比丘,对于诸世间的可爱之色都不染着,已舍离此爱染后,如所应行之行(合于正道)的话,这才名叫贤圣者的神足。对于无喜色(令人厌恶之色),也能不生憎恶,能舍离此法后,如所应行而行的话,这才名叫贤圣者的神足。对于诸世间之爱色、不爱色(可爱与可憎的),此二者都俱能舍离后,而修习平等护(无记),专念而不忘,这才名叫贤圣者的神足。犹如世尊之精进勇猛,有大的智慧,有知有觉,而得第一觉悟,因此之故,名叫等觉(诸佛的平等正觉)。世尊也不喜爱于欲,不喜乐于卑贱凡夫之所习的,也不劳勤去受诸苦恼。世尊如果愿意除弃弊恶之法,有觉、有观,由于离染而生的喜与乐,而游止于初禅的话,即像如是的便能除弃弊恶之法,有觉、有观,由于离染而生的喜与乐,而游上于初禅。其二禅、三禅、四禅,也是同样的道理的。为精进勇猛,有大的智慧,有知、有觉,而得证第一觉,因此之故,名为等觉。』」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如果有外道异学来问你而说:『过去的沙门、婆罗门,和沙门瞿昙,有相等的吗?(和佛同样成就的人吗?))你当会怎样回答人家呢?他如果又问而说:『未来的沙门、婆罗门,有人和沙门瞿昙相匹等的吗?』你当会怎样回答人家?他如果又问而说:『现在的沙门、婆罗门,有人能和沙门瞿昙相匹等的吗?』你当会怎样回答人家呢?」
这时,舍利弗白佛说:「假若有如是之问:『过去的沙门、婆罗门有人能和佛陀相匹等与否?』的话,我就当会回答说:『有的。』假若问:『未来的沙门、婆罗门,有人能和佛相匹等与否?』的话,当会回答而说:『有的。』假若问:『现在的沙门、婆罗门,有人能和佛相匹等与否?』的话,就当回答而说:『没有的!』」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那些外道梵志们,或者有人又问而说:『你为甚么缘故或者说为有,或者说为无呢?』那个时候你当如何的回答他们呢?」舍利弗说:「我当会回答他们而说:『过去的三耶三佛(等正觉者),和如来为相等的,未来的三耶三佛(等正觉者),也同样的和如来相等的。我乃亲从佛陀之处听过的。然而欲使现在(指现今在于此娑婆世界内),有一位三耶三佛(等正觉者)和如来相等的人,那是没有的事。』世尊!我如所闻的,依于法,顺于法,去作如是的回答,这是否为无答吗?」(回答的对与否?)
佛陀说:『像如是的回答,乃依于法,顺于法,并不违于法的。所以的缘故就是:过去的三耶三佛(等正觉者)和我乃为相等的,未来的三耶三佛和我也是相等的,然而欲使现在(指现今在此娑婆世界里)有二位佛陀之出现于此世间,那是没有的道理的!」
那时,尊者郁陀夷(译为出现),正在世尊的后面执扇而扇佛,佛陀乃告诉他说:「郁陀夷!你应当观察世尊的少欲知足。现在我有大神力,有大威德,而少欲知足,不乐在于欲。郁陀夷!如果其余的沙门、婆罗门在于此法当中,能勤苦的得证一法的话,他便应当竖起幢幡,而告诉四方远处的人而说:『如来现在,乃为少欲知足,现在观察如来的少欲知足,而知道如来乃有神力,有大威德,并不用在于欲。』」
那时,尊者郁陀夷,则整正其衣服,偏露他的右肩,右膝着在于地。叉手向佛,而白佛说:「甚奇!世尊!很少有人为少欲知足如世尊您的!世尊有大神力,有大威德,不用在于欲。如又有其余的沙门、婆罗门在于此法当中能勤苦而得一法的话,便能竖起幢幡,而通告于四方远处之人而说:『世尊现在乃为少欲知足。』舍利弗!您当会为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数说(常说)此法。如果他们对于佛、法、僧,对于道(真理)有疑问的话,假如听说此法时,就不会再有疑网(疑惑如网之缚,也就是很多的疑惑犹豫)的了!」
那时,世尊告诉舍利弗说:「你应当为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数说(常说)此法。为甚么呢?因为他们对于佛、法、僧,对于道,如有疑惑时,假如听所说的话,当会得以开解之故。」舍利弗回答说:「唯然!世尊!」
这时,舍利弗就便数数(屡次,这次及嗣后等次)为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寒、优婆夷说法。由于自清净之故(应净信),故名叫做清净经。
那时,舍利弗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一八 自欢喜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