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也。一代伟人出世时的一切情形,就有特殊的瑞相,更何况一代教主的诞生,莫怪佛陀的降生,会带来天地之感铭而震动。至于「光明普照」一事。虽然如前述,是菩萨的光明掩蔽了一切光明,但是天地间也会因佛陀的降生而特别的光耀起来似的之论,未尝不无道理,因为佛陀的诞生,将带给世上无上的光明,世上也会因之而特别光明起来,是自然的形态!不过菩萨住胎时,既能放大光明,即出胎时,也同样的会大放光明,也是常情,所以说,「始入胎时,闇冥之处,无不蒙明」。当毘婆尸菩萨住入其肉身的母胎时,幽暗的地方,如平时见不到天日的地狱那一类的地方,以及其它未能常见光明,也就是未得正大光明的众生。均因菩萨初入胎时放出的光明,而能沾润到其光明余辉。这是首尾相应的瑞相。是入胎与出胎,均会带给众生无限的光明的预兆!释尊说「此」种事,也「是」诸佛降生时的「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太子生地动,大光靡不照,此界及余界,上下与诸方,
放光施净因,具足于天身,以欢喜净音,转称菩萨名。
这时释迦世尊,又为大众以偈说:
太子降生时,大地为之震动感铭,大光一明曜,没有照不到的地方。不论此世界,或其它世界,以及上下方,乃至其余诸地方,均被照明。菩萨放出光明,施与清净之因,使天神们也得具有清净之身。大家都以欢喜清净的音声,辗转称叹菩萨之名。
「太子生地动,大光靡不照」。毘婆尸菩萨降生在世时,是投在剎帝利族,是帝王之家,其父王为盘头王如前述。毘婆尸菩萨的肉身之父既为国王,即他就是以太子的身份出现世间。所以说:「太子」降「生」。当太子,也就是毘婆尸菩萨降生在此世间时,大地为之震动,放出的大光明没有不被照到的地方。「此界及余界,上下与诸方,放光施净因,具足于天身」。菩萨降生时,也和其入胎时一样,吾人所住的世界,以及其它世界,不管是上方的世界,或者是下方的世界,乃至诸方的世界,也就是所谓十方世界,都被其所放的光明普照之内。放出光明,即表示他已施与众生清净之因,换一句话说,菩萨放出大光明,将洒净一切垢秽,其恩泽将及天上界的天人身,使天神们也能沾润到菩萨的智慧光明,而愈显出清净无垢!
「以欢喜净音,转称菩萨名」。净音为清净的梵音,梵音为微妙的声音,是令人乐闻的音罄。佛经里面常以雪山所生的迦陵频伽(妙声)鸟所鸣的声音为喻,就是此种声音。当毘婆尸太子降生时,即有令人百闻不厌,令人会生欢喜心情,悦畅身心的清净的声音辗转称叹毘婆尸菩萨的名号,也就是所有的妙音都在赞誉欢悦菩萨的降世。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毘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时菩萨母,手攀树枝,不坐不卧。时四天子,手奉香水,于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圣子,勿怀忧戚,此是常法。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们有关于诸佛的常法说:当毘婆尸菩萨诞生时,是从其母亲的右胁而诞生的,是正念不动摇。是时菩萨的母亲,正举手攀依树枝,并不坐下来,也不横卧在地上。这时四大天王手捧香水,站在菩萨的母亲前说:啊,天母!您现在所生的是一位圣子,故不可怀有忧戚之心。这是诸佛诞生时的常法。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们有关于「诸佛」诞生时的「常法」。这位将成为佛陀的「毘婆尸菩萨」,正「当其」诞「生时」是「从」他肉身母亲的「右胁」而「出」生,菩萨降生时,是「专念」正定,心「不」动「乱」。
「时菩萨母,手攀树枝,不坐不卧」。如前述,诸佛道同,降生时也都有一定的常法规则。因此,吾人在叙述毘婆尸佛诞生等事情时,就会连想起释迦世尊降生时的情景,因为记述毘婆尸佛的诞生,即是描述释迦佛的诞生,这种事情和佛传对照一下,就会一目了然。如释尊的母亲分娩的期日将近时,曾经依古时印度产子之例,由迦毘罗城,欲回娘家的天臂城去生产,到了中途的蓝毘尼花园时,摩邱夫人(释尊的生母)即因产期的奇欲,而令一行的人们进入花园里去赏游。园里许多的无忧树,正在盛开,正吐出艳丽的花朵。
夫人此时举出右手,正想攀折一枝美丽的花朵的树枝,而攀依在那无忧树的树枝时,太子(释尊)即于此时从摩耶夫人的右胁下诞生,自然的并不是坐在地上,或倒卧在地上休息时产生太子的。释尊降诞时的情形既是这样,毘婆尸菩萨降诞时焉不是这样?也许一大教主的诞生,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故才以神秘的妙笔把它描述出来!
「时四天子,手奉香水,于母前言。」四天子为四天王,佛传都记述释尊诞生时,即有四大天王手持香水,现身在佛母之前站立等事,故毘婆尸佛诞生,也不例外。这也是象征佛陀的诞生是如何的尊贵之程度。连天神也为之关心,也为之庆贺效劳!「唯然,天母!今生圣子,勿怀忧戚」。天母是指毘婆尸菩萨之生身之母。菩萨将成佛,成佛即为天中天,圣中圣,其母自然就是天母。四大天王向菩萨的生母安慰庆贺说:好啊,圣母!您现在所生的为一伟大的圣子,是应该庆喜的一件大事,千万不要因为圣子诞生时,和常人不同而忧虑愁闷!也许寻常的产子。不是横卧就是坐下,很少有人站立而生,如遇到这种情形时,定会觉得奇异而难解,致有忧心冲冲之虑,此之所以四大天王会站在圣母之前安慰圣母一番:「此」种情形,也「是」诸佛诞生时的「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佛母不坐卧,住戒修梵行,生尊不懈怠,天人所奉侍。
这时释尊,为大家说偈说:
佛母生佛陀时,并不坐下或横卧,佛母常住于戒律而修清净的梵行。出生于富贵,而不懈怠,是天人们所钦敬奉侍的人。
「佛母不坐卧」如上述,是指毘婆尸佛诞生时也和释尊一样,佛陀的母亲都是手攀树枝时而降生太子的,是站立而异于常人。如一般人的生产,一定是横卧在床上,不然就是坐下来。也许生产是一件痛苦的事,故需倒下来。惟伸母因怀有圣胎,故不会觉得有些苦痛,同时因佛母自身乃是一位「住戒修梵行,生尊不懈怠」之故,其精神足够抑制其肉体,而不会有甚么痛苦的现象。「住戒」是常时守住戒律,虽是居家之人,也因善根深厚,而能依戒奉行。「梵行」为清净行,也就是举止动作都在清净的规律里过着其生活。「生尊」为出生在尊贵的门户。如前述,毘婆尸佛出身于剎帝利(王)族,其母当然是王种,故说出生尊贵。「不懈怠」是形容她虽贵为王妃,也不会因富贵而只沉醉于快乐里,虽为贵,也能精进不懈!这种人定会得邀「天人所奉侍」。也就是说这种人是很难得一见之事,故不唯是世人所钦佩赞仰而已,就是天神也会受其感动而常起拥护尊敬之心,所以当这位菩萨降生时,即有了四大天王手捧香水,侍奉在佛母之侧,而安慰佛母!
佛告比丘,诸佛常法:毘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其身清净,不为秽恶之所污染,犹如有目之士,以净明珠,投白缯上,两不相污,二俱净故。菩萨出胎,亦复如是,此是常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犹如净明珠,投缯不染污,菩萨出胎时,清净无染污。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们有关于诸佛的常法说:当毘婆尸菩萨诞生时,是从其母亲的右胁诞生的,那时确是正念不动乱。是时菩萨的色身很清净,不曾被秽恶所污染。好像明眼的人,将净洁的明珠放在白缯的上面,珠与缯二者均不会相污垢一样,因为珠与缯二者都洁净之故。菩萨由母胎出生时也和这情形同样的很清净。这是诸佛诞生时的常法。这时佛陀又再用偈简述说:
好像洁净的明珠放在洁白的丝织品里一样,并不会有污染的现象。毘婆尸菩萨自其母胎出生时,也和此事同样的清净,并没有些许的染污事。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们有关于「诸佛」诞生时的「常法」。这位将成为佛陀的「毘婆尸菩萨」,正「当其」诞「生」时,是从他的肉身的母亲的「右胁」而「出」生。菩萨降生时,是「专念」正定,心「不」动「乱」。以上和上面一项同,都是复述毘婆尸佛降生时的即景,是和常人不同。因为将在此世成就正觉的缘故,自呱呱坠地时就有了奇迹的出现。其圣洁的情形完全和释迦佛陀的佛母──摩耶夫人诞生释尊时同样,是从右胁下而生的。这也是佛佛道同,前佛后佛均没有异的表示,也是佛陀自始至终都是圣洁的描述。
「其身清净,不为秽恶之所污染」。菩萨的降生既不同于常人,既由右胁降生,自不同于常人在生产时应有的污秽不净之事。所以说,菩萨虽降世而为血肉之躯。仍然保持清净不染之体。「犹如有目之士,以净明珠,投白缯上,两不相污,二俱净故」。清净光明的宝珠是极为洁净的物体,缯为丝织品的总称,也是光润洁净之物。将清净光明的宝珠放在洁白清净的丝织品上面时,两物均不会有些许的污垢。因为此二物均为洁净之物之故,自不会被任何一方所污染。任尔怎样的转来转去,到头来,两物还是仍然保持其洁净的, 自体。「菩萨出胎,亦复如是」。毘婆尸菩萨由母胎降生人世时,恰如明珠投在白缯上面一样,自始至终,都, 是净洁,并没有甚么如常人出生时所带来的污垢可言。「此」种情形,也「是」诸佛诞生时的「常法」。
释尊说完此事后、又用偈颂的体裁简述说:
「犹如净明珠,投缯不染污。菩萨出胎时,清净无染污」。此偈是赞颂散文里面所述的后段,也就是和散文的尾节同样的述说菩萨降生时是怎样的洁净之意。偈颂的大意是:这位将成佛陀而降生人世的毘婆尸菩萨,其降生时是从佛母的右胁下之故。好似世上的清净光明的实珠投放在洁白的丝织品上面一样,明珠、白缯两者都不会发生互相污染垢秽的现象。
巴利佛典也同样的记载说:菩萨由母胎降生后,非常的净洁。不会被污水所污,不会被粘液所污,不会被血所污,无谕何物都不能污垢了他,是很洁净。譬喻在迦尸(竹名,可作箭干)绢布上面放置摩尼(如意…
《一 大本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