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死亡无惧

  死亡无惧

  我们都诞生了,也都将要死去。

   所有的生命都要去面对死亡。

   在过去长久的岁月中,许许多多的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不死的,生的另一端就是死,这是可以确定的。

   但虽然每个人都会死,一般人却都不会去注意这件事!只知迷恋轮回中的事物,贪图世间的享受,而且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生,也不知道什么能导致快乐,什么会招来苦难。

   这种无知有时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因为不知道死后会怎么样,所以有些人生活上遇到困难,就自杀了,他们想藉着自杀来结束人生的痛苦,而这正是对死后一无所知最好的例子。

   自杀的人通常要在死后的中阴身之中经历极大的痛苦,并且还将因为自杀的行为堕入三恶道,这些人因无法忍受世间的苦楚而自尽,但若是比较一下,那些所谓无法忍受的痛苦,实在比不上中阴身之苦的千万分之一。

   因此对死后中阴身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要趁早去了解它,如果不趁早的话,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可能就太晚了,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作观想,好比各种意外、灾害一发生,根本来不及作观想就已经死了,所以我们应把握现在这个机会,好好地对中阴身作一番研究和了解,这不只是为了一些浅近的利益而已,也是为了未来无量的利益,同时也不只是为了一己的利益,也为了一切众生之福。

   一个人如果已证悟自心本性,那死就没什么好怕的了,这时死只是换个地方罢了,就像从一个花园到另一个花园一样,不但不可怕,反而很快乐,对一个能了悟自性的人而言,连下三恶道都不觉可怕,就像从这个净土到那个净土一样。

   伟大的尊者──惹琼巴曾说:“对一个觉者而言,死是个小悟。”,对一个已觉悟自心无染本性的人,死亡就如同一次微小的觉悟,而它能充实一个更广大的觉悟。

   在一般的观念中,一个人成长,我们说他长大了,但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没错,他是长得更高壮更成熟了,但就整个一生而言,正是不断地走向死亡,就好比射箭一样,从箭射出去的一瞬间开始,箭就会逐渐的落下来,同样的,生命也是不断走向死亡,绝对不要去期望长生不老,在开始讲解中阴身之前,大家必须先确定:死是一定会来的!

   中阴身有三个阶段。

   籍着修行的证量和对中阴身的了解,亡者在临终时证悟法身实相而得解脱,这是第一阶段,如果不能在此阶段得解脱,也有机会在下一阶段,认证报身而解脱,但是证悟法身和报身的机会都相当的微小,接着第三个解脱的机会,就是在投胎之前,避免投生恶道,而以化身的形式解脱,以上就是中阴身解脱的三个阶段。

   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合成的,当我们生病或年老的时候,四大元素的能量便会减退,于是死亡。

   当一个人临终的时候,体内地大会先衰竭,身体变得迟钝,移动困难,接着水大衰竭,眼、口等和体内各器官变得干燥、缺水,再接着火大衰竭,体温由四肢尖端散去,六识也随着衰退,这时临终的人会感到外界的形色和声音愈来愈远,且愈来愈模糊,最后风大衰竭,这时候,有些临终者会试着移动他的手,如果有人看着他,他会像是要去触摸那个人似的移动着,但他本身对此动作完全没有意识知觉的存在,同时风大呈现衰弱征兆,临终者呼吸变短,直到他无法再呼吸时,气息便停止了。

   当呼吸停止的时候,某些特别的事物仍然能使他复活过来,因为这还不是死亡的最后阶段,依靠一位很好的上师或是某些药物的帮助,呼吸停止的人是可能再复活的,但若是在这时没有活过来,而进入了中阴身的三个阶段,那么就无法起死回生了。

   了解中阴身的境界,很明显地有自利和利他的两种好处。

   在自利方面:如果你明了中阴境界,也对此有所修持,清楚在死的时候,会出现那些征兆,那么当你临终见到这些征兆出现的时候,便能清楚知道自己将要死亡了。

   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在生前无论做过任何修持,例如你曾亲近某位上师,对他很有信心,或是曾修持某本尊法,对此本尊特别虔诚,特别熟悉,你就试着观想这位上师或本尊在自己的头上,当死亡的征兆出现时,你立刻观想要随上师或本尊到佛净土去,切勿将注意力分散到其它的事物上,你所拥有的任何财富、地位、家人、亲友,都不要去执着,将一切都供养上师和本尊并追随他们,这样你便可能在此刻能解脱轮回的束缚了。若你能一心不乱地观想上师或本尊,便可能在死后认出法性中阴而解脱,但若因某些情况使你不能认出法性中阴,在下个阶段,也有机会认证报身中阴而得解脱。

   在利他方面:如果你明了这些死亡征兆,假如有一天你正好在某位临终的亲友身边的话,你的帮助就很重要了,这时候,无论你是站或坐,都尽量靠临终者的上半身,不要接近他的下半身,你甚至可以轻轻地触摸他的头顶,如果你知道他曾修持过那个本尊法,或知道他的上师是谁的话,可以在他的耳边,告诉他观想本尊或上师就在他的头顶上,叫他一定要专心,不要想别的事,你也可以持咒,如阿弥陀佛心咒、嗡玛尼贝美吽 等等,都可以使他免于恐惧。能为一个正面临死亡的人解说观想的方法,便能解除他的惶恐害怕,就像救了一个正被追杀的人一样。这就是我们能带给他人的极大利益。

   当临终者呼吸停止后,虽然外表上他死了,但事实上在深层的意识里;他并未完全死亡,他仍必须经历三个过程:

   第一个称“觉”,亡者会感觉到忽亮而又忽不亮的白色,这个征兆表示他和三毒中的嗔分离了。

   第二个称“切”,这时亡者会感觉到幌动的红色,有如红旗在风中飘动一般,一直幌动不停,这红色让人感觉快发疯一样,这表示亡者和三毒中的贪分离了。

   最快一个过程称“暗”,亡者会感觉到一片漆黑,表示他和痴分离了。

   亡者所感觉到的这些白、红、黑并不是发生于身体外可以见到的情况,这些都是内在精神上的感受。

   在这些征兆出现后,将有法身实相的净光出现,如果亡者无法认出这清净无染的实相净光的话,便失去了第一个解脱的机会。

   若一个人生前曾修持过禅定,如大手印、直观本性等等法门的话,籍着禅定的帮助,就能当下认出此净光;好像见到一个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的亲切熟悉,立刻能与此净光合而为一,从此净光中解脱,但如果你没有禅定的功夫,即使这原始本然、清净无碍的自性明光是每一个众生都能见到的,你也仍然无法契入,因为缺乏足够的定力,你会对这实相明光感到害怕或犹豫不决,以致于无法在这第一个阶段的法身中阴之中获得解脱,因此而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中阴身了。

   许多大成就者如仁波切或转世活佛,在圆寂的时候,都以禅定的姿势坐着,虽然医生宣称他们已经死亡,但他们的心脏部位却仍存有余温,这现象有时可持续三、四天,甚至七天,这就是他们已认出实相明光,证入法身的征相,在佛学名相中称此为母子相会,母代表自性光,而子代表的是认出自性光的修行证量。

   每个众生一旦出生就必定要面对死亡,然而要在死亡和再投生之间的中阴身解脱轮回,就必须于在世之时修禅定,有过入定的经验,有定力才能认出法性净光而契入解脱,如果没有这样的定力,就无法认出净光了。

   接下来当净光消失后,没有即时契入的亡者便陷入无意识状态之中,而等到他恢复意识时,便形成了来生的意识,也就是说他将再度受生。特别在此时,亡者会发觉到自己确实死去了,因为他能看到旧有的事物、房子、家人、亲戚朋友等,他想要和他们说话、和他们亲近,但无论怎么努力去引起他们的注意,就是得不到任何的反应,他于是变得很沮丧,因为他知道死亡真的到来了。

   接着是中阴身的第二阶段。

   这时,亡者的智慧和烦恼都变得很敏锐,而由于智慧变得更敏锐,亡者在此时可以见到报身佛的法相,特别是五方佛。

   首先,亡者能见到白色的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放出极亮的白光,非常的亮,比一千个太阳齐放的光都还亮,亡者几乎无法直视,此外,伴随着这亮光的,是来自亡者自身的无明烦恼的光,它是幽暗而苍白的,亡者除了能见到报身佛的形像之外,还能听到佛的心咒,这咒音非常的响,据说比一千只龙的吼叫还要大声。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了为何要修本尊的观想和其心咒的持诵,如果你在世的时候,曾经持本尊的心咒,观想本尊的形像,譬如持毗卢遮那佛的心咒、观想其法相的话,那么当中阴身境界来临,毗卢遮那佛的形像、光亮及其咒音出现时,你便能立刻辨认出来而不会恐惧或排斥,但如果你对毗卢遮那佛的形像及心咒都不熟悉,自然地你对这极强的亮光和如雷贯耳的咒音,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如此一来,你便会“逃离”诸佛本尊的加持,而“躲进”烦恼无明中了,观想本尊和持诵心咒不仅是积聚功德的好方法,在中阴身时,还有莫大的帮助,这些修持能使我们认出本尊而起欢喜心,这便是解脱的方法。

   当亡者见到毗卢遮那佛极强的白光和自身无明烦恼苍白之光时,如果亡者接受本尊极强白光,便能往生毗卢遮那佛的净土而得解脱,但若亡者因恐惧或排斥而无法接受此佛光,且选择了代表无明的幽暗苍白之光,则便堕入畜生道了,如果亡者对于此二种光芒都无法摄入,便将进入下一阶段的中阴历程。

   接着亡者将见到蓝色的阿閦毗佛,阿閦毗佛会放出极强的蓝光,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暗蓝色近黑的幽光,此幽光是来自亡者心识中的嗔恨烦恼,同样的,本尊所放出的光是极亮的,也有极响的咒音伴随,如果亡者能认出阿閦毗佛的形像和咒音的话,便能往生其净土,…

《死亡无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生与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