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死亡無懼

  死亡無懼

  我們都誕生了,也都將要死去。

   所有的生命都要去面對死亡。

   在過去長久的歲月中,許許多多的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卻從來沒有一個人能不死的,生的另一端就是死,這是可以確定的。

   但雖然每個人都會死,一般人卻都不會去注意這件事!只知迷戀輪回中的事物,貪圖世間的享受,而且因爲沒有接觸過佛法,他們不知道爲什麼生,也不知道什麼能導致快樂,什麼會招來苦難。

   這種無知有時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因爲不知道死後會怎麼樣,所以有些人生活上遇到困難,就自殺了,他們想藉著自殺來結束人生的痛苦,而這正是對死後一無所知最好的例子。

   自殺的人通常要在死後的中陰身之中經曆極大的痛苦,並且還將因爲自殺的行爲墮入叁惡道,這些人因無法忍受世間的苦楚而自盡,但若是比較一下,那些所謂無法忍受的痛苦,實在比不上中陰身之苦的千萬分之一。

   因此對死後中陰身的了解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要趁早去了解它,如果不趁早的話,當死亡到來的時候可能就太晚了,因爲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作觀想,好比各種意外、災害一發生,根本來不及作觀想就已經死了,所以我們應把握現在這個機會,好好地對中陰身作一番研究和了解,這不只是爲了一些淺近的利益而已,也是爲了未來無量的利益,同時也不只是爲了一己的利益,也爲了一切衆生之福。

   一個人如果已證悟自心本性,那死就沒什麼好怕的了,這時死只是換個地方罷了,就像從一個花園到另一個花園一樣,不但不可怕,反而很快樂,對一個能了悟自性的人而言,連下叁惡道都不覺可怕,就像從這個淨土到那個淨土一樣。

   偉大的尊者──惹瓊巴曾說:“對一個覺者而言,死是個小悟。”,對一個已覺悟自心無染本性的人,死亡就如同一次微小的覺悟,而它能充實一個更廣大的覺悟。

   在一般的觀念中,一個人成長,我們說他長大了,但若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沒錯,他是長得更高壯更成熟了,但就整個一生而言,正是不斷地走向死亡,就好比射箭一樣,從箭射出去的一瞬間開始,箭就會逐漸的落下來,同樣的,生命也是不斷走向死亡,絕對不要去期望長生不老,在開始講解中陰身之前,大家必須先確定:死是一定會來的!

   中陰身有叁個階段。

   籍著修行的證量和對中陰身的了解,亡者在臨終時證悟法身實相而得解脫,這是第一階段,如果不能在此階段得解脫,也有機會在下一階段,認證報身而解脫,但是證悟法身和報身的機會都相當的微小,接著第叁個解脫的機會,就是在投胎之前,避免投生惡道,而以化身的形式解脫,以上就是中陰身解脫的叁個階段。

   我們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所合成的,當我們生病或年老的時候,四大元素的能量便會減退,于是死亡。

   當一個人臨終的時候,體內地大會先衰竭,身體變得遲鈍,移動困難,接著水大衰竭,眼、口等和體內各器官變得幹燥、缺水,再接著火大衰竭,體溫由四肢尖端散去,六識也隨著衰退,這時臨終的人會感到外界的形色和聲音愈來愈遠,且愈來愈模糊,最後風大衰竭,這時候,有些臨終者會試著移動他的手,如果有人看著他,他會像是要去觸摸那個人似的移動著,但他本身對此動作完全沒有意識知覺的存在,同時風大呈現衰弱征兆,臨終者呼吸變短,直到他無法再呼吸時,氣息便停止了。

   當呼吸停止的時候,某些特別的事物仍然能使他複活過來,因爲這還不是死亡的最後階段,依靠一位很好的上師或是某些藥物的幫助,呼吸停止的人是可能再複活的,但若是在這時沒有活過來,而進入了中陰身的叁個階段,那麼就無法起死回生了。

   了解中陰身的境界,很明顯地有自利和利他的兩種好處。

   在自利方面:如果你明了中陰境界,也對此有所修持,清楚在死的時候,會出現那些征兆,那麼當你臨終見到這些征兆出現的時候,便能清楚知道自己將要死亡了。

   當死亡到來的時候,在生前無論做過任何修持,例如你曾親近某位上師,對他很有信心,或是曾修持某本尊法,對此本尊特別虔誠,特別熟悉,你就試著觀想這位上師或本尊在自己的頭上,當死亡的征兆出現時,你立刻觀想要隨上師或本尊到佛淨土去,切勿將注意力分散到其它的事物上,你所擁有的任何財富、地位、家人、親友,都不要去執著,將一切都供養上師和本尊並追隨他們,這樣你便可能在此刻能解脫輪回的束縛了。若你能一心不亂地觀想上師或本尊,便可能在死後認出法性中陰而解脫,但若因某些情況使你不能認出法性中陰,在下個階段,也有機會認證報身中陰而得解脫。

   在利他方面:如果你明了這些死亡征兆,假如有一天你正好在某位臨終的親友身邊的話,你的幫助就很重要了,這時候,無論你是站或坐,都盡量靠臨終者的上半身,不要接近他的下半身,你甚至可以輕輕地觸摸他的頭頂,如果你知道他曾修持過那個本尊法,或知道他的上師是誰的話,可以在他的耳邊,告訴他觀想本尊或上師就在他的頭頂上,叫他一定要專心,不要想別的事,你也可以持咒,如阿彌陀佛心咒、嗡瑪尼貝美吽 等等,都可以使他免于恐懼。能爲一個正面臨死亡的人解說觀想的方法,便能解除他的惶恐害怕,就像救了一個正被追殺的人一樣。這就是我們能帶給他人的極大利益。

   當臨終者呼吸停止後,雖然外表上他死了,但事實上在深層的意識裏;他並未完全死亡,他仍必須經曆叁個過程:

   第一個稱“覺”,亡者會感覺到忽亮而又忽不亮的白色,這個征兆表示他和叁毒中的嗔分離了。

   第二個稱“切”,這時亡者會感覺到幌動的紅色,有如紅旗在風中飄動一般,一直幌動不停,這紅色讓人感覺快發瘋一樣,這表示亡者和叁毒中的貪分離了。

   最快一個過程稱“暗”,亡者會感覺到一片漆黑,表示他和癡分離了。

   亡者所感覺到的這些白、紅、黑並不是發生于身體外可以見到的情況,這些都是內在精神上的感受。

   在這些征兆出現後,將有法身實相的淨光出現,如果亡者無法認出這清淨無染的實相淨光的話,便失去了第一個解脫的機會。

   若一個人生前曾修持過禅定,如大手印、直觀本性等等法門的話,籍著禅定的幫助,就能當下認出此淨光;好像見到一個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的親切熟悉,立刻能與此淨光合而爲一,從此淨光中解脫,但如果你沒有禅定的功夫,即使這原始本然、清淨無礙的自性明光是每一個衆生都能見到的,你也仍然無法契入,因爲缺乏足夠的定力,你會對這實相明光感到害怕或猶豫不決,以致于無法在這第一個階段的法身中陰之中獲得解脫,因此而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中陰身了。

   許多大成就者如仁波切或轉世活佛,在圓寂的時候,都以禅定的姿勢坐著,雖然醫生宣稱他們已經死亡,但他們的心髒部位卻仍存有余溫,這現象有時可持續叁、四天,甚至七天,這就是他們已認出實相明光,證入法身的征相,在佛學名相中稱此爲母子相會,母代表自性光,而子代表的是認出自性光的修行證量。

   每個衆生一旦出生就必定要面對死亡,然而要在死亡和再投生之間的中陰身解脫輪回,就必須于在世之時修禅定,有過入定的經驗,有定力才能認出法性淨光而契入解脫,如果沒有這樣的定力,就無法認出淨光了。

   接下來當淨光消失後,沒有即時契入的亡者便陷入無意識狀態之中,而等到他恢複意識時,便形成了來生的意識,也就是說他將再度受生。特別在此時,亡者會發覺到自己確實死去了,因爲他能看到舊有的事物、房子、家人、親戚朋友等,他想要和他們說話、和他們親近,但無論怎麼努力去引起他們的注意,就是得不到任何的反應,他于是變得很沮喪,因爲他知道死亡真的到來了。

   接著是中陰身的第二階段。

   這時,亡者的智慧和煩惱都變得很敏銳,而由于智慧變得更敏銳,亡者在此時可以見到報身佛的法相,特別是五方佛。

   首先,亡者能見到白色的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放出極亮的白光,非常的亮,比一千個太陽齊放的光都還亮,亡者幾乎無法直視,此外,伴隨著這亮光的,是來自亡者自身的無明煩惱的光,它是幽暗而蒼白的,亡者除了能見到報身佛的形像之外,還能聽到佛的心咒,這咒音非常的響,據說比一千只龍的吼叫還要大聲。

   從這裏我們可以明了爲何要修本尊的觀想和其心咒的持誦,如果你在世的時候,曾經持本尊的心咒,觀想本尊的形像,譬如持毗盧遮那佛的心咒、觀想其法相的話,那麼當中陰身境界來臨,毗盧遮那佛的形像、光亮及其咒音出現時,你便能立刻辨認出來而不會恐懼或排斥,但如果你對毗盧遮那佛的形像及心咒都不熟悉,自然地你對這極強的亮光和如雷貫耳的咒音,會産生恐懼和排斥,如此一來,你便會“逃離”諸佛本尊的加持,而“躲進”煩惱無明中了,觀想本尊和持誦心咒不僅是積聚功德的好方法,在中陰身時,還有莫大的幫助,這些修持能使我們認出本尊而起歡喜心,這便是解脫的方法。

   當亡者見到毗盧遮那佛極強的白光和自身無明煩惱蒼白之光時,如果亡者接受本尊極強白光,便能往生毗盧遮那佛的淨土而得解脫,但若亡者因恐懼或排斥而無法接受此佛光,且選擇了代表無明的幽暗蒼白之光,則便墮入畜生道了,如果亡者對于此二種光芒都無法攝入,便將進入下一階段的中陰曆程。

   接著亡者將見到藍色的阿閦毗佛,阿閦毗佛會放出極強的藍光,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暗藍色近黑的幽光,此幽光是來自亡者心識中的嗔恨煩惱,同樣的,本尊所放出的光是極亮的,也有極響的咒音伴隨,如果亡者能認出阿閦毗佛的形像和咒音的話,便能往生其淨土,…

《死亡無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生與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