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P2

  ..续本文上一页寻找其他低劣的食品一样愚痴。所以大家皆应重视一切佛经的精华——般若。

  其实,藏传佛教最高的密法——大圆满和大手印所讲的内容也是般若的甚深意义。因为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莲花生大士、全知无垢光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在传讲最高的密法时,都要引用《般若经》、《现观庄严论》和中观论典来加以说明。而以《金刚经》立宗的禅宗又与最高密法的境界非常接近,因为在禅宗的公案中,很多弟子都通过上师的表示法获得了证悟。所以我认为,般若的意义跟密宗所宣讲的光明智慧的含义完全相同。故一切希求解脱者的相续中,皆应生起般若的智慧。

  而听受这样的经典也是大家的福分,因为只要能如理如法地听闻,以前所造的许许多多恶业皆可通过听经而遣除。关于听闻般若的功德,我以前在讲《金刚经》时也讲过这样一则公案:宋朝有个姓朱的人,他平时很傲慢,也不信佛教。有一次路过寺院的时候,佛印禅师正在讲《金刚经》,他在旁边听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颂。之后他萌生修学之心,但一直没时间真实修持。后来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中云游到一个地方,当时他进入一间厨房,里面有五个人正在喝汤,他也准备去喝。但有个人劝他说:你是听过佛法的人,不能喝这个汤,听了这话他就没有喝。醒来之后,因为这个梦很特殊,他心里有点不安,于是就到外面去散步。在散步的时候,正好进入梦中显现的地方,于是他沿着梦里经过的路向前走。经过一条小街之后,他见到了梦中的房子,于是他便进入那间厨房。这时一只母狗正好生了六只小狗,其中一只已经死了。他一下子醒悟过来,知道若不是听受《金刚经》这一个偈子,自己肯定已经堕入旁生当中。从此之后,他对《金刚经》(也称《般若三百颂》)生起极大的信心,有生之年一直修持。到89岁那年,他把所有朋友全部召集起来说:我要离开世间。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后来他说:“八十九年朱公,两手劈破虚空,脚踏浮云粉碎,立化菩提树东。”说完此偈后他便虹化而去,故汉传佛教中也有虹身成就。可见仅凭听闻般若的功德,也可免堕恶趣。

  此次传讲《般若摄颂》,我是发了清净的心,毫无名闻利养的希求,也即并不希望在讲法后能得到供养、名声和地位。所以,凡是与此次传法结缘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虽然所获利益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信心,也跟前世的因缘有关,但总的来讲,对听闻者的相续肯定有利益。因为不但我们的传承极为清净,而且本经的教义也极其殊胜。

  在汉传佛教中,以前《般若摄颂》并未得到广弘。虽然宋朝时法贤译师作了翻译,但根据史料来看,好像并没有人讲,也未留下注疏。但在藏传佛教中,《般若摄颂》却弘扬得非常广,很多格鲁、噶举、宁玛的寺院都在学习。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因缘,能让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汉地有缘众生皆能了知《般若摄颂》。可能大家也清楚,《般若摄颂》是广、中、略三大般若的总结;在藏文中,《般若经》有十二大函,其精华要义就是《般若摄颂》,当然再简略就是《心经》。可见,学习本经非常有必要。

  通过此次学习《般若摄颂》,我想很多人都有可能开悟,因为前世因缘好一点的,通过读诵《般若经》即可开悟。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像阿琼堪布,他在17岁就读了一遍《大般若》(指《广般若》),当读至“以幻对幻起执著”(3)一句时,便对般若的深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在一个冬天中,入定时便安住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出定时则始终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在遣除人我执与法我执后,他对空性法门的定解也越来越深,从此之后对世间万法都断除了贪执。而我们要读《大般若》,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时间,恐怕对大多数道友来讲,这还是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读读《般若摄颂》,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你最喜欢的词句来顿然开悟?对有因缘的人来讲,的确也有这个可能。

  据《太虚大师自述悟道因缘》记载:他刚出家的时候,完全是为了获得神通,而且当时对仙道和佛道都分不清楚。学习《妙法莲华经》后,才知外道与内道的差别,后来他还进一步地学习了《楞严经》等经论。去藏经楼阅藏时,他在一段时间中喜欢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后来一位老和尚告诉他:你这样东翻西找不合理,读经应从头依次看到尾。于是他便依序从《大般若经》第一行开始一字一句地读。当读至《大般若经》中“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不可得”时,(这一句在《虚幻休息》中有引用,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身心全都变了,完全处于般若空性的境界中,而且二三十天始终不离这样的境界。从此以后,他便远离世间的执著,并最终成为对弘法利生作出卓越贡献的一代高僧。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无论我们读任何一部经论,都应深解其义,而不能像藏地某些经忏师那样,对意义一点都不考虑,随随便便读过就可以了。汉地有些念经的人也是这样,对经文的意义一点都不关心,其实这并不是很好,而应了解所读经典的意义。若能这样,那很有可能在无意中就开悟了。记得来果禅师也是读《心经》至“无智亦无得”而有所省悟。在佛教历史上,很多修行人都因读《涅槃经》、《楞严经》、《法华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而在心相续中顿然现前了证悟。当然,这种证悟也只是认识了一切万法的无为本体,并非原来不存在的东西现在重新获得。

  当然开悟的因缘并不相同,有些因为读经而开悟,有些则以其他因缘现前证悟。记得虚云老和尚在56岁时带病在高旻寺打禅七,后因别人将开水倒在手上,致使杯子掉落地上,依靠杯碎的声音虚老在显现上开悟,并述悟道之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作歇)。”表面上看,茶杯摔碎了很可惜,但依靠这个声音,虚老将无为法的虚空在内的万法全都粉碎了,狂乱的心也当即息灭,从而安住在本来的境界中。若是平凡人,可能会说:你眼睛瞎了,怎么不看清楚,水倒在手上多烫!但老和尚不但没有这样说,反而陈白:非常幸运,通过这次生病等因缘,让我已经悟道了!虽然如此,但这也是长期熏修般若的结果。

  还记得在《补续高僧传》中有一位自回禅师,(所谓《续高僧传》,则指继《高僧传》后,记载高僧事迹的历史文献,其中载有很多古德悟道的经历。以前,我很想将部分汉传佛教高僧大德悟道的精彩故事译成藏文,但一直没有时间。)他是东川合州人,虽然不认识字,但很仰慕空宗,后来在景德寺出家为僧。因世代皆为石匠,故他出家后也手不释锤凿地为寺院雕刻,且按禅宗的方法用功修行。一次,他遇到一块特别坚硬的石头,于是他用锤使劲地敲,此时火光迸射,(对于刻石头,我也有一些经验。如果石头是蓝色的,或者是特别硬的石头,那刻的时候就会散射火花。)当下他的心就获得开悟,于是口述悟道偈:“用尽功夫,浑无巴鼻,火光迸散,元在这里。”意思是说,他用尽了功夫,在全然没有巴鼻的状态下出现火光,此时他便认识到了心的本性——原来心的本性就住在这个地方。

  可见,有时候心很容易开悟。也许电灯泡“啪”的一声,所有的妄心全都没有了;也许停电的时候,心性光明马上就显现出来……在藏传佛教中,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像麦彭仁波切和顶果钦哲仁波切,看过相关传记的人都清楚,他们也是在一种非常偶然的机会下开悟的。拿华智仁波切来说,他也是在所谓的“老狗”的声音中认识了心的本性(4)。所以对有信心的人来说,在一句上师的批评话语中,也有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长久流浪的心也会从此找回来。作为佛教徒,广闻博学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认识自己心的本性更为重要,而这必须仰仗般若之力。

  我之所以这样不厌其烦地讲《般若摄颂》及般若法门的功德,就是为了让大家对般若法门及本经产生信心。因为有了信心,我们才愿意去实际行持,若没有信心,就不会去听闻;即使听了,也不愿意去思维和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先了知功德。就像商人,他首先会考虑做这样的生意有没有利润,如果有他愿意去做,如果没有就不会去做。所以在闻思修行本法之前,大家一定要先了知它的功德,这非常重要。

  我以前也讲过,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很多大乘经典的功德都不可思议。如藏文《大乘密严经》中说:谁能读诵或携带此经,即使造了五无间罪也能清净,而且此人也真实成了佛塔。《三摩地王经》(即《月灯三昧经》)云:“既出家已,于此三昧广能听受、读诵、忆持、分别其义、修行相应,以此善根于二亿劫不堕恶道。”《妙法莲华经》亦云:“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大乘宝王经》也说:“若有人能常时但念此经名号,是人速得解脱轮回之苦,远离老死忧悲苦恼。”……所以大家与其做一些无聊的事情、说一些无聊的话,还不如读诵大乘经典。真的,每当我翻阅藏文的《大藏经》时,什么事情都忘了,身心也为读经的功德所震撼。而我们的人身如水泡一样,什么时候灭也不知道,所以在死亡之前还是要多读大乘经典,尤其是一切佛经的精华——《般若经》。若能读诵,则很有可能开悟;即使没有开悟,对相续也有很大的利益。

  以前我跟大家也讲过,有一位比丘天天都要读《般若摄颂》。在他的屋檐下住有一只燕子,有时候这只燕子在比丘刚开始念经时就飞走了,有时候读到中间才飞走,有时候整个《般若摄颂》读完了才飞走。可能这位比丘跟我们有些道友一样,有时起床早一些,有时起床晚一些。也许是燕子有时起来得早一些,有时起来得晚一些。但不管怎么样,燕子在比丘前圆满获得了《般若摄颂》的传承(意科喇嘛的《修行记要》中也这样讲)。因为圆满听受本经的缘故,这只燕子在死后就变成一个人,从小就能朗朗读诵《般若摄颂》。可见,哪怕是旁生,若能听完本经的传承,也能获得极大的利益。而我们现在是有信心、有智慧的人,若能认真听受,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正因为般若的功德非常大,所以释迦牟尼佛才在接近涅槃时对阿难尊者说:“即使你把我所讲的法全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忘,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毁。这一点理应铭记于心!”在藏传佛教中,很多《现观庄严论》的注释在最后都要引用佛陀这句金刚语,以让大家认真修学、弘扬佛陀所有浩瀚如海经典的精华——般若。当然,在座发大乘菩提心的道友都有这个责任,因为我们都是佛陀事业的继承者,或承担如来家业的人。既然如此,若我们对般若既没有好好地闻,也没有好好地思和修,对其他法却非常投入,那来到人间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相信大家只要能根据佛教经论的教证来思维,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家在听受般若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欢喜、恭敬之心如理如法地谛听。若能如此,即使因前世没有闻思的原因,今生比较愚笨——不能完全领悟所讲一切空性的真义,但对你的相续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

  好,讲到这里!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即《摄功德宝经释》。

  (2)见《智悲宝库·般若妙瓶》。

  (3)即以幻化般的心对幻化般的外境起执著。

  (4)详见《大圆满前行·华智仁波切略传》。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圣般若摄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