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二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佛陀弟子修学彼,

  

现前所学如实说,佛威力致非自力。

  为什么是这样呢?原因是这样的:对于圆满断证、大慈大悲的佛陀所宣说的无我法理,佛陀的弟子先在上师前听受,继而修学并现前所讲的道理,即证得相应的果位,之后再如理如实地为有缘他众进行宣说;所以这一切一切的来源就是佛陀,也即唯一依靠佛陀的威力或加持所致,而并不是声闻弟子等自己的能力。

  也许大家清楚,不管是小乘声闻,还是其他佛弟子,通过自力通达空性而获得解脱的一个也没有。包括舍利子、目犍连等利根者,以及世间中所有获得证悟的高僧大德,他们不依靠佛的威力也绝对不可能获得证悟。(而佛陀完全不相同,有关论典中说:成为最后有者时,完全可以依靠自力来通达空性。)所以大家务必了知,我们相续中产生的空性见、菩提心和出离心等一点一滴的境界,其来源就是大慈大悲的佛陀。

  以前我在讲《释迦牟尼佛广传》时,也给大家讲过,即我们时时刻刻都应想: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所有正法的光明都源于佛陀当年的发心;正因为佛陀为浊世众生发了广大的愿,也摄受了我们这些可怜的世间浪子,我们现在才找到了归宿。

  另外大家还应了知,佛陀度化众生的行境不可思议,他能以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比如有时候从空中传出妙音让无量众生获得解脱,有时候以车乘等来利益众生。无垢光尊者云:“珠宝衣食灯乘等,广行利众现无情。”意思是说,佛陀会显现各种各样的无情法,如珠宝、衣服、饮食、灯光、车辆等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耳饰经》亦云:“今于浊世时,工巧文字相,作我想起信。”意思是说,末法时代的时候我将变成工巧相和文字相来利益众生,当见到它们时,你们应想到这就是佛陀我,从而生起信心。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或天然就存在的物质,怎么会是佛陀的化现呢?其实,这充分说明他们对佛陀的种种化身和工巧化身一无所知。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科学家的恩德很大,因为他们绞尽脑汁发明的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实这些都是佛陀给我们创造的利益,不仅是它们,只要能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方便,这就是佛陀的事业。如果真正懂得这样的道理,那通过无情法和其它动物的形象也能了达佛陀的事业,或认识自己心性的光明。若没有清净观,即使所有法相圆满的上师天天都给你宣讲甚深的佛法,你也会经常生恶念。

  若自相续真的已被佛法感化,那即使身处红尘之中,也会时时领受佛陀的加持,比如乘电梯、坐公共汽车等,你都会觉得它们全是佛陀的化现。甚至听到的声音,也在为我们直指心的本性,比如当救护车发出“呜——”的声音时,你就会想到让我开悟、让我开悟,或者说无我、无我,这样就很有可能马上开悟。在喇荣山沟里,有时候会听到手扶式拖拉机发出的声音。有人很讨厌,但我认为这是佛陀在提醒我们:应用智慧和方便来断绝分别念,从而认识自己本有的光明心性。若大家细心体会就会发现,这种声音与修断法时所念的“啪的”声极为相似;所以大家在听到拖拉机发出的声音时,皆应安住在现空无别的光明心性中。

  对于上根者来讲,一切都是善知识。上师所著的《无常歌》最后一个偈颂也说,如果会观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善知识,也即除了善知识以外不会有别的无情或有情之法。如果不会观,对这部佛陀亲口所说的经典,也会把它当作普通的世间教材,甚至嗤之以鼻,那它对你的相续就谈不上任何利益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一切都是佛的加持和功德力所致,包括自己今生听受般若,或者身上出现疾病、快乐等。所以当我们感冒咳嗽时,就要想到这是佛的加持——让我消除业障,因为我以前做了很多坏事、说了很多恶语,故现在佛陀通过这种方式让我清净业障。其实这样的观想并非无有意义,至少能让我们心安理得,否则便会怨天尤人,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离开清净观。

  

第一品

  丁二(所说法之自性)分二:一、所修之道;二、宣说道之果。

  戊一(所修之道)分二:一、解说主要道般若;二、解说五种其余助缘(解说其余五度)。

  己一(解说主要道般若)分三:一、略说;二、中说;三、广说。

  庚一(略说)分二:一、详解所依法果;二、此品摄义。

  辛一(详解所依法果)分三:一、行者身份;二、所修之法;三、宣说彼果。

  壬一(行者身份)分三:一、证悟之差别;二、善知识之差别;三、菩萨之词义。

  癸一(证悟之差别)分三:一、基无得之理;二、道无行之理;三、果不住二边之理。

  子一(基无得之理)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丑一、略说:

  

最胜般若不可得,菩萨觉心皆不得,

  

闻此无痴不恐惧,彼菩萨行善逝智。

  首先,我们所修的或所抉择的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最殊胜的智慧波罗蜜多根本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从地点、时间、补特伽罗身份等方面来剖析时都了不可得。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般若波罗蜜多?它在什么地方存在:是极乐世界还是娑婆世界,或者是其他地方?……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观察都不可得。所以,所谓的般若只能在名言中安立,也即名言中可以有这样的概念,或有人们所领悟的境界,但真正去观察它也不可得。

  然后,行持般若者­——一到十地的圣者菩萨,或刚刚发心修学般若的补特伽罗等凡夫菩萨也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从人法两个角度来作观察时就会了知:本来人也没有、法也没有,所以行持者的补特伽罗也不可得。大家都学过《智慧品》,想必都清楚人无我的道理,所以行持般若的菩萨也得不到。

  最后,菩萨相续中获得的觉性菩提心,即胜义菩提心也不可得。虽然世俗中有,但以胜义理论从本体、来源、形相等方面观察时,这样的光明心性也不存在。

  《入楞伽经》云:“正智慧观察,自性不可得,是故不可说,及说无体相。”意思是说,通过智慧来观察的时候,一切万法的自性绝对不可得,正因为不可得的缘故不可说,或者说无有体相。其实,这样的一无所得或一无所见才是最殊胜的得和见。

  关于《楞伽经》,按照蕅益大师的观点,《四卷楞伽》和《入楞伽经》是一部经,只不过《入楞伽经》(1)比《四卷楞伽》(2)多初品及后二品,除此之外并无差别。大家都清楚《阅藏知津》乃蕅益大师著,记得他在三十岁时开始阅《大藏经》,历经八地、历时二十七年,最后才写出《阅藏知津》。对这部书我有很大的信心,也很想看,因为大师著此书的目的是:“俾未阅者,知先后所宜;已阅者,达权实所摄;义持者,可即约以识广;文持者,可会广以归约。”大师发心非常长远,他在二十七年中在不同地方一直坚持阅藏,如果换了我们,不要说二十七年,可能二十七天都很困难。不信你就在二十七天中闭关试一试,可能好多人都会说:不行,屁股痛得很,坐不住。就像垫子上长有荆棘树一样,实在是坐不住,一看到垫子就想背着包包前往其他国土。

  的确,古人和现代人在保持清净心方面有天壤之别,这在我们阅读了藏汉佛教或西天东土众多高僧大德的传记后就会明白。现代人的思维和想法在随顺世间方面非常不错,我看过有些出家人的发言,里面始终找不到佛教用语,全是用的政治术语。作为穿着袈裟、剃着光头的出家僧人,天天都是随顺这些有什么必要?我是这样想的,虽然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不能违背,但也没有必要特意去弘扬,因为宣传这些大有人在,而且他们还领国家发的工资。

  我很佩服前辈高僧大德,因为无论是他们心中所想还是口中说出的话,全是利益众生、弘扬正法,绝不会在随顺世间的领导、施主上下功夫。他们始终把佛法看作如意宝,希望它能永远在世间放射光芒,也愿人们能尽可能多的了知佛法。而现在的个别出家人,他们始终站在政治舞台,所说的话也全是用世间语言,真正对治内心烦恼的话语则少之又少。当然锅里面没有,向碗中倒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内心没有与佛法相应,那口中吐不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所以也情有可原。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不应该用功的地方用功。

  话说回来,我们一定要了知一切不可得的道理,其实这就是最甚深的中观法门。而当我们听到所说或所修的般若、修般若者及修般若者相续中的胜义菩提心皆不可得的道理时,如果心相续中产生恐怖、畏惧,那就说明不是空性的法器。但是,如果是前世有缘者,即真正是空性的法器,那在听到这样的道理之后,不但不会产生愚痴心:一切万法不是空性而是实有,也不会产生恐惧心:如果是空的,那名言中的能取所取怎么安立?那这种菩萨完全能行持三世诸佛的智慧行境,也即能真正通达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

  其实,胜义中一切都不存在的缘故,这样的愚痴心不会有;世俗中如梦如幻的显现存在的缘故,这样的恐怖心也不会有。《中观四百论》亦云:“若知佛所说,真空无我理,有亦无所欣,无亦无所怖。”意思是说,如果了知佛陀所说真正空性的道理,那么世间有也没有什么高兴的,因为有也是如梦如幻、毫无实质;世间没有,也不会像凡夫愚笨那样特别害怕。

  实在说,能接受空性法门的人非常了不起。《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可见,听到空性法门不惊恐畏惧的人少之又少,也即很多人都会害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听到空性法门之后,如果心中不但没有排斥的想法,而且还觉得万法皆空的道理非常殊胜,那就说明这个人在无量佛前种下过众多善根。《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

《般若摄颂释 第二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