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思考题
1.为什么依靠他者能使自己不具足讲闻因缘,这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既然如此,你对未来的闻思修行有何打算?
2.请谈谈你在学完“宣说以此为例之其余过患”与“出现魔业之原因”这两个科判后的感想与体会。
3.违缘损害的对境是什么?这有何原因?为什么有人能从违缘中解脱出来,有人则会遭受危害?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讲修学般若过程中的违缘,它分依靠自己的因缘和依靠他人的因缘两部分,昨天已经讲了依靠自己的因缘,今天讲依靠他人的因缘。
寅二、依于他者之因缘:
尔时希求起信已,去听闻此微妙法,
知说法师依琐事,不喜不悦而离去。
前面已经讲了,在听闻般若法时自己心里产生利养、恭敬等世间八法,不能驱开世间琐事,最终不能听受此甚深般若,这也是一种魔业。这里讲,任何一个人刚开始不愿沉溺于世间,对此般若法门生起了极大的恭敬心和信心,同时对传法者也生起敬畏之心,而愿前去求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法。但在听了这样的微妙法后,因为他的因缘不妙,再加上魔王波旬不断制造一系列违缘,最终听法者发现说法者的上师有一些问题。就像现在有些居士所说那样:“刚开始根本没有想到,我认为这位上师很慈悲,亲近他时两天不吃饭都可以,非常舒服。可是久而久之,才发现他的言行举止不太如法。我问了某某法师和居士,他们都说有点问题,所以我现在想离开,准备舍弃他。”就像这样,后来闻法者觉得传法的上师希求世间八法而忙碌于世间琐事,根本没有将心放在甚深的般若空性上;还发现诸如此类不符合实际道理的许多过失。之后,他就不愿再亲近这位上师,于是在不喜、不悦的心情中扬长而去,不愿继续求此般若法门。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魔业。
《现观庄严论》也讲:在传法、接法的过程中,弟子和上师发现许多不符合实际的事情,然后互相离开、断传承,这全属魔障。虽然有些发生在上师身上,有些发生在弟子身上,但不管怎么样,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这样的众多行为都是魔业。《前行备忘录》中也说:“所谓的“魔”并不是说张着嘴巴、瞪着眼睛的一个东西,而是能产生轮回的一切痛苦、阻碍解脱涅槃果位,略而言之,给我们身心带来危害、损恼的就是魔。”
平常世人会说:“你是不是着魔了?”意思是说,你身上是不是有附体,或者说鬼神缠身?虽然这样有障碍的魔众也有,但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心里对善法不愿希求,中间断传承而去。有些人在听闻大乘般若法门时,发现上师有问题,或者发现在别的地方还有更殊胜的功德,然后把传承全部放弃而前往其他地方。因为这些都是魔事的缘故,虽然刚开始觉得很不错,后来也不会那么如意。
《瑜伽师地论》云:“云何魔事?谓诸所有能引出离善法欲生;耽著诸欲增上力故,寻还退舍。当知此即是为魔事。”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魔众,还应从自己心中遣除,否则它在无形当中就会将善法全部断绝。大家都清楚,在《楞严经》和《华严经》中讲了许多魔事。还有一部经叫《佛说魔逆经》(也称《魔逆经》),这是竺法护翻译的。本经以大光天子提问、文殊菩萨回答等方式,宣说了很多魔事。该经篇幅不长,藏汉文《大藏经》中都有。若看过这些经论,就会知道在修行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防止违缘。
的确,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过程中,需要具足很多因缘。若前世与般若的因缘不是很好,此生学习起来就会很费力。当然,很多大德前世与般若有非常好的因缘。比如藏传佛教非常著名的高僧大德美龙多吉,他在九岁时就为别人传讲广中略三大般若,后来在读诵一百遍《般若八千颂》后恍然开悟。这么年轻就为他人传讲般若,确实让人惊讶!自古以来这样的大德非常多。在大圆满历史上,有一位传承上师叫涅玛波(即十万太阳)。他降生时,母亲梦到虚空中降下无数太阳,故而得名。在十岁时,他就能为人宣讲十七大续部。当然,他们在传讲般若等深法的过程中,肯定远离了一切魔众。《阿含经》云:“尽漏离魔缚,智慧转*轮。”的确,只要离开有漏烦恼,在传讲、学习、读诵等的过程中就会远离魔众,也能依靠智慧在众生前转大*轮。
大家也清楚,有些修行人自从皈依佛门或出家以来一直很顺利,不管是自己闻思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没有任何阻碍或违缘,心情也很快乐。其实,这就是他们善于保护自己、解除魔众束缚的原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方便法。在世间,若人懂得医药,就会经常调节身体,比如服用该服的药、治疗该治的病,这样身体就会健康。作为末法时代的修行人,肯定会有种种内外魔的干扰,故大家一定要经常勉励、鞭策自己,还应反观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不如法,并及时改正。
若在接受甚深法的过程中断传承,看上师的过失,或因生不起信心而离开,这就是魔王波旬最高兴的事。所以大家在听受任何深法时,传承必须圆满,否则就会像上师如意宝所讲那样:“因为即生中在阿赖耶上种下了非常不好的种子,生生世世都得不到圆满的法。”这次我们通过光盘等为大家传讲《般若摄颂》,希望大家一定要圆满传承;在此过程中,还应认真对待,千万不要三心二意,随便应付。因为,当我们对法和上师越来越恭敬时,上师和佛法的加持就会融入自心,自己的境界也会提升得越来越快。如果行为不太如法,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和智慧。在学校中,若学生非常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就会学得很不错。如果天天与老师顶嘴,甚至反抗,那就不可能学得很成功。在佛教中,在传法者、佛法和听受者之间,也存在着甚深的缘起,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毁坏缘起,而应以恭敬心、欢喜心和精进心来听受每一个非常难得的甘露妙法。
丑四、宣说以此为例之其余过患:
是时出现此魔业,彼时扰乱众比丘,
不令受持此般若,余多违缘亦屡现。
这里讲,在听受或传授此甚深般若法门等时,会出现这样的魔业。那是什么呢?在听闻、缮写、传讲、供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等时,魔王波旬心里极不舒服、特别憎恨,它会以种种方式扰乱比丘的心,不让他们如理如实受持此般若。其他讲义也说:既然它能扰乱佛陀弟子中修行境界最好的比丘众,那沙弥、居士等就更不用说了。而且,此经没有讲述到的种种魔障和违缘也会出现,就像以前很多上师讲的一样:在听受等的过程中,有时候让你身体不好、产生疾病,有时候出现亲朋好友死了、生活条件不具足、房子塌了等情况,致使不能圆满受持此法。一位住在城市中的人对我说:“我每次去听《般若摄颂》时车都会坏,这是什么原因?”我说:“这是魔王波旬不高兴,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听其他法开车去很容易,但听《般若摄颂》要么车坏了、要么车堵了。可见,在听闻般若的过程中很多违缘都会出现。
总而言之,在听闻、缮写此般若法门等时,导致对善法不能行持,而恶法却不断增长的障碍全是魔业。《虚空藏请问经》中说:“善男子,令行不善法,舍弃善法,皆是魔业。”讲得很清楚,凡是让人行持恶业、舍弃善法,这样的行为通通是魔业。所以,不管是道友还是其他人,只要制造违缘不让你闻思修行,这都是魔业。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不要闻思,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表面上看来好像挺有道理,其实只是魔业。前两天我看了一张光盘,一位法师对闻思特别排斥,他一直说闻思、听法不合理,但自己还要讲演佛法。可能只有他讲的才可以听,其他人讲的都不能听,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也不太清楚。现在这个社会,有些人对修行特别排斥,有些人对闻思特别排斥,这都不合理。虽然我不敢说完全是魔业,因为有些上师有甚深密意;但若自己都不明白佛法,甚至相续中还有嫉妒心和耽著弟子等不好的念头,那不要说大乘佛教徒,连有德行的高尚世间人也不会这样。
的确,在行持善法时经常会有违缘,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我们也不能认为修行不会成功。汉传佛教的禅宗也讲:在修行越来越好时,魔众会越来越突出。但在此时,我们也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也即一定要以精进和智慧来超越它们。其实驱逐魔众最根本的就是智慧,就像断法里面所讲的一样,通过观空性或抉择为空性来断除,或用悲心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可怜魔众,以此方式让魔众消失。有些经典中也讲:魔众越来越猖狂时,说明修行已经有所成就。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也引用古人的教言说:“法深之时黑魔亦猖獗”。的确,在佛法越来越深时,黑魔或恶魔会越来越猖狂,它们会以种种方式引诱你的心,但我们也要认真对待、不能怯弱。可见,修行中一点魔障都没有也不一定很好。《宝王念佛三昧直指》云:“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意思是说,我们修行不能像有些人所说那样:让我平平安安,不要有任何魔众,不要有任何违缘,一定要顺利修行;如果修行一点违缘都没有,那誓言或志愿就不一定很坚定。其实,正是因为有魔众危害的原因,行持善法才能得以成功。看过高僧大德的传记或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们也是越过众多磨难才得以成就的。
在这里大家一定要了知,凡是对自己行持善法制造违缘的就是魔。《大毗婆沙论》云:“以诸烦恼害善法,故说名为魔。”《涅槃经》亦云:“系著者名为魔缚。”这里的“系著”是指耽执任何一件事,或者说在行持善法的过程…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二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