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課
思考題
1.爲什麼依靠他者能使自己不具足講聞因緣,這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啓發?既然如此,你對未來的聞思修行有何打算?
2.請談談你在學完“宣說以此爲例之其余過患”與“出現魔業之原因”這兩個科判後的感想與體會。
3.違緣損害的對境是什麼?這有何原因?爲什麼有人能從違緣中解脫出來,有人則會遭受危害?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講修學般若過程中的違緣,它分依靠自己的因緣和依靠他人的因緣兩部分,昨天已經講了依靠自己的因緣,今天講依靠他人的因緣。
寅二、依于他者之因緣:
爾時希求起信已,去聽聞此微妙法,
知說法師依瑣事,不喜不悅而離去。
前面已經講了,在聽聞般若法時自己心裏産生利養、恭敬等世間八法,不能驅開世間瑣事,最終不能聽受此甚深般若,這也是一種魔業。這裏講,任何一個人剛開始不願沈溺于世間,對此般若法門生起了極大的恭敬心和信心,同時對傳法者也生起敬畏之心,而願前去求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法。但在聽了這樣的微妙法後,因爲他的因緣不妙,再加上魔王波旬不斷製造一系列違緣,最終聽法者發現說法者的上師有一些問題。就像現在有些居士所說那樣:“剛開始根本沒有想到,我認爲這位上師很慈悲,親近他時兩天不吃飯都可以,非常舒服。可是久而久之,才發現他的言行舉止不太如法。我問了某某法師和居士,他們都說有點問題,所以我現在想離開,准備舍棄他。”就像這樣,後來聞法者覺得傳法的上師希求世間八法而忙碌于世間瑣事,根本沒有將心放在甚深的般若空性上;還發現諸如此類不符合實際道理的許多過失。之後,他就不願再親近這位上師,于是在不喜、不悅的心情中揚長而去,不願繼續求此般若法門。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魔業。
《現觀莊嚴論》也講:在傳法、接法的過程中,弟子和上師發現許多不符合實際的事情,然後互相離開、斷傳承,這全屬魔障。雖然有些發生在上師身上,有些發生在弟子身上,但不管怎麼樣,在行持善法的過程中,這樣的衆多行爲都是魔業。《前行備忘錄》中也說:“所謂的“魔”並不是說張著嘴巴、瞪著眼睛的一個東西,而是能産生輪回的一切痛苦、阻礙解脫涅槃果位,略而言之,給我們身心帶來危害、損惱的就是魔。”
平常世人會說:“你是不是著魔了?”意思是說,你身上是不是有附體,或者說鬼神纏身?雖然這樣有障礙的魔衆也有,但最根本的就是我們心裏對善法不願希求,中間斷傳承而去。有些人在聽聞大乘般若法門時,發現上師有問題,或者發現在別的地方還有更殊勝的功德,然後把傳承全部放棄而前往其他地方。因爲這些都是魔事的緣故,雖然剛開始覺得很不錯,後來也不會那麼如意。
《瑜伽師地論》雲:“雲何魔事?謂諸所有能引出離善法欲生;耽著諸欲增上力故,尋還退舍。當知此即是爲魔事。”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魔衆,還應從自己心中遣除,否則它在無形當中就會將善法全部斷絕。大家都清楚,在《楞嚴經》和《華嚴經》中講了許多魔事。還有一部經叫《佛說魔逆經》(也稱《魔逆經》),這是竺法護翻譯的。本經以大光天子提問、文殊菩薩回答等方式,宣說了很多魔事。該經篇幅不長,藏漢文《大藏經》中都有。若看過這些經論,就會知道在修行過程中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防止違緣。
的確,在修學般若波羅蜜多的過程中,需要具足很多因緣。若前世與般若的因緣不是很好,此生學習起來就會很費力。當然,很多大德前世與般若有非常好的因緣。比如藏傳佛教非常著名的高僧大德美龍多吉,他在九歲時就爲別人傳講廣中略叁大般若,後來在讀誦一百遍《般若八千頌》後恍然開悟。這麼年輕就爲他人傳講般若,確實讓人驚訝!自古以來這樣的大德非常多。在大圓滿曆史上,有一位傳承上師叫涅瑪波(即十萬太陽)。他降生時,母親夢到虛空中降下無數太陽,故而得名。在十歲時,他就能爲人宣講十七大續部。當然,他們在傳講般若等深法的過程中,肯定遠離了一切魔衆。《阿含經》雲:“盡漏離魔縛,智慧轉*輪。”的確,只要離開有漏煩惱,在傳講、學習、讀誦等的過程中就會遠離魔衆,也能依靠智慧在衆生前轉大*輪。
大家也清楚,有些修行人自從皈依佛門或出家以來一直很順利,不管是自己聞思修行,還是弘法利生,都沒有任何阻礙或違緣,心情也很快樂。其實,這就是他們善于保護自己、解除魔衆束縛的原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方便法。在世間,若人懂得醫藥,就會經常調節身體,比如服用該服的藥、治療該治的病,這樣身體就會健康。作爲末法時代的修行人,肯定會有種種內外魔的幹擾,故大家一定要經常勉勵、鞭策自己,還應反觀自己的行爲是不是不如法,並及時改正。
若在接受甚深法的過程中斷傳承,看上師的過失,或因生不起信心而離開,這就是魔王波旬最高興的事。所以大家在聽受任何深法時,傳承必須圓滿,否則就會像上師如意寶所講那樣:“因爲即生中在阿賴耶上種下了非常不好的種子,生生世世都得不到圓滿的法。”這次我們通過光盤等爲大家傳講《般若攝頌》,希望大家一定要圓滿傳承;在此過程中,還應認真對待,千萬不要叁心二意,隨便應付。因爲,當我們對法和上師越來越恭敬時,上師和佛法的加持就會融入自心,自己的境界也會提升得越來越快。如果行爲不太如法,就得不到真實的利益和智慧。在學校中,若學生非常認真地接受老師的教誨,就會學得很不錯。如果天天與老師頂嘴,甚至反抗,那就不可能學得很成功。在佛教中,在傳法者、佛法和聽受者之間,也存在著甚深的緣起,因此大家千萬不要毀壞緣起,而應以恭敬心、歡喜心和精進心來聽受每一個非常難得的甘露妙法。
醜四、宣說以此爲例之其余過患:
是時出現此魔業,彼時擾亂衆比丘,
不令受持此般若,余多違緣亦屢現。
這裏講,在聽受或傳授此甚深般若法門等時,會出現這樣的魔業。那是什麼呢?在聽聞、繕寫、傳講、供養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等時,魔王波旬心裏極不舒服、特別憎恨,它會以種種方式擾亂比丘的心,不讓他們如理如實受持此般若。其他講義也說:既然它能擾亂佛陀弟子中修行境界最好的比丘衆,那沙彌、居士等就更不用說了。而且,此經沒有講述到的種種魔障和違緣也會出現,就像以前很多上師講的一樣:在聽受等的過程中,有時候讓你身體不好、産生疾病,有時候出現親朋好友死了、生活條件不具足、房子塌了等情況,致使不能圓滿受持此法。一位住在城市中的人對我說:“我每次去聽《般若攝頌》時車都會壞,這是什麼原因?”我說:“這是魔王波旬不高興,你要提前做好准備。”聽其他法開車去很容易,但聽《般若攝頌》要麼車壞了、要麼車堵了。可見,在聽聞般若的過程中很多違緣都會出現。
總而言之,在聽聞、繕寫此般若法門等時,導致對善法不能行持,而惡法卻不斷增長的障礙全是魔業。《虛空藏請問經》中說:“善男子,令行不善法,舍棄善法,皆是魔業。”講得很清楚,凡是讓人行持惡業、舍棄善法,這樣的行爲通通是魔業。所以,不管是道友還是其他人,只要製造違緣不讓你聞思修行,這都是魔業。現在有些人口口聲聲說不要聞思,這是特別可怕的事情,表面上看來好像挺有道理,其實只是魔業。前兩天我看了一張光盤,一位法師對聞思特別排斥,他一直說聞思、聽法不合理,但自己還要講演佛法。可能只有他講的才可以聽,其他人講的都不能聽,是不是這個意思我也不太清楚。現在這個社會,有些人對修行特別排斥,有些人對聞思特別排斥,這都不合理。雖然我不敢說完全是魔業,因爲有些上師有甚深密意;但若自己都不明白佛法,甚至相續中還有嫉妒心和耽著弟子等不好的念頭,那不要說大乘佛教徒,連有德行的高尚世間人也不會這樣。
的確,在行持善法時經常會有違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我們也不能認爲修行不會成功。漢傳佛教的禅宗也講:在修行越來越好時,魔衆會越來越突出。但在此時,我們也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也即一定要以精進和智慧來超越它們。其實驅逐魔衆最根本的就是智慧,就像斷法裏面所講的一樣,通過觀空性或抉擇爲空性來斷除,或用悲心將自己的身體布施給可憐魔衆,以此方式讓魔衆消失。有些經典中也講:魔衆越來越猖狂時,說明修行已經有所成就。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也引用古人的教言說:“法深之時黑魔亦猖獗”。的確,在佛法越來越深時,黑魔或惡魔會越來越猖狂,它們會以種種方式引誘你的心,但我們也要認真對待、不能怯弱。可見,修行中一點魔障都沒有也不一定很好。《寶王念佛叁昧直指》雲:“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意思是說,我們修行不能像有些人所說那樣:讓我平平安安,不要有任何魔衆,不要有任何違緣,一定要順利修行;如果修行一點違緣都沒有,那誓言或志願就不一定很堅定。其實,正是因爲有魔衆危害的原因,行持善法才能得以成功。看過高僧大德的傳記或曆史的人都知道,他們也是越過衆多磨難才得以成就的。
在這裏大家一定要了知,凡是對自己行持善法製造違緣的就是魔。《大毗婆沙論》雲:“以諸煩惱害善法,故說名爲魔。”《涅槃經》亦雲:“系著者名爲魔縛。”這裏的“系著”是指耽執任何一件事,或者說在行持善法的過程…
《般若攝頌釋 第二十二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