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五课▪P3

  ..续本文上一页讲过,只有具有信心、智慧、秉性正直、希求佛法的人,才会喜欢闻思修行佛法。所以对我们来讲,要获得大菩萨那样的不退转授记还比较遥远。

  但很多人说:“无垢光尊者依靠这个偈颂证悟,我也要依靠这个偈颂证悟;六祖已经依靠这个偈颂开悟了,我也要依靠这个偈颂开悟……”虽然有些人特别想这样,但也不一定成功,因为他们都是非常利根者。但我有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不要生邪见,所以大家在一生中,对上师三宝一定要保持比较稳固的见解,这非常重要!

  但要保持见解稳固,我觉得每天都要充实自己,即要多听一些佛法。若没有听法,凡夫众生的心就会随着外境而转,慢慢慢慢就会卷在世间八法的浪潮中,这相当危险!另外,大家平时还要多祈祷上师三宝。总之,应通过各种方式使自相续中的信心、悲心、智慧越来越坚固。一旦坚固,利益众生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对自己来讲,即使这一生没有得到真实的解脱,在中阴或来世的时候,依靠深法的力量,凭借诸佛菩萨的加持,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没有坚固的定解,就会像佛经所说那样:“行菩提者多,能答复者少。”可能这也是因为皈依佛门的人中,追求世间八法的比较多,真正心融入法或完全抛弃名闻利养而修行的人很少所致。

  当然,真正想闻思修行也不容易。有些人身心不堪能,实在没办法。每当他们看经书、背诵等时,种种烦恼、妄念、违缘就会出现。而一不闻思修行,身体也健康、心情也快乐,什么都好。有些人说:“我想做一位好的修行人,很想好好闻思修行,但心里第二个分别念起来时,前面的善心就被压伏了,实在没办法。”这种障碍很可怕!还有一部分人,每当准备闻思修行或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的事情时,外面的因缘往往会间断他们的善行。当然,极个别人的因缘还是很好。他们闻思修行的心很堪能,不会产生不好的分别念。想背诵就可以背诵,想讲解智慧也很敏锐……在善法方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

  最近,学院对六年以来汉僧中极个别非常优秀的人,授予佛学学士学位并发给证书。昨前天我问了几位道友,他们确实能背很多论典,我非常惊讶,也很赞叹!当然,这也是成百上千人所了知的事实,因为大家共存共住、互相监督,所以很清楚。他们所背的论典有:《俱舍论》、《三戒论》、《中观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庄严论》、《量理宝藏论》、《现观庄严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入菩萨行论》等。至于《事师五十颂》、《佛子行》之类的短论就不用说了。

  这次,《般若摄颂》背了前面150个颂词,还有152个颂词明年背,因为明年才讲完。那天背诵后,很多人(包括和我一起当法师的人)都觉得汉僧的背诵很好。我说:“《般若摄颂》还不算什么,像《中观根本慧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入菩萨行论》等,那么多颂词全部都背下来了,这更不容易。”的确,没有善缘或善根,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以前,我也背过《智者入门》、《三戒论》、《定解宝灯论》、《中观庄严论》等论典,还是很下功夫。但《入行论》没有背完,有一次我很想在夏天一个月中把没有背完的《智慧品》全部背下来,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所以,有时候自己闻思的因缘跟极个别道友比较起来,内心就很随喜。

  前段时间,我呆在外面城市里时,有一个人以特别了不起的神情对我说:“我要背诵《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和第二品,您说可不可以?”我说:“在佛学院,背一品二品根本不算什么。”他惊讶地问:“全部背诵《入菩萨行论》的人真的有吗?”不过我们也很理解他的心情。

  因此,我非常希望背诵、讲考等非常优秀的人,能随时随地祈祷上师三宝,以让自己的戒律清净,同时还要发愿闻思修行和利益众生。当然,人生很短暂,能不能真正利益也很难说。以前,上师如意宝的同学里面,有些活佛、堪布智慧非常超群,但后来因为每个人的发心不同,有些利益众生非常广大,有些也并不是那么广。但不管怎么样,闻思修行、发菩提心等因缘非常好。

  以前,我在将近二十年中依止上师闻思修行,对现在来讲,这很难得、也很可贵;对一生来讲,这也是一种值得经常回味的美梦。现在,很多道友(包括在家出家二众)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都有学习空性法门和利益众生的意乐,在有这么好的因缘时,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以后,不但自己要通达万法空性的道理,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助或利益很多可怜众生。如果自己身体等方面的因缘实在不具足,内心也要发菩提心,乃至生生世世都要发殊胜大愿,这相当重要!

  好,今天讲这么多!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道情歌集》中云:

  “远离大悲入空性,依彼不得殊胜道,倘若唯一修大悲,住此轮回不解脱。””

  (2)见《贤愚经·贫女难陀品》。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五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