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講過,只有具有信心、智慧、秉性正直、希求佛法的人,才會喜歡聞思修行佛法。所以對我們來講,要獲得大菩薩那樣的不退轉授記還比較遙遠。
但很多人說:“無垢光尊者依靠這個偈頌證悟,我也要依靠這個偈頌證悟;六祖已經依靠這個偈頌開悟了,我也要依靠這個偈頌開悟……”雖然有些人特別想這樣,但也不一定成功,因爲他們都是非常利根者。但我有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要求——不要生邪見,所以大家在一生中,對上師叁寶一定要保持比較穩固的見解,這非常重要!
但要保持見解穩固,我覺得每天都要充實自己,即要多聽一些佛法。若沒有聽法,凡夫衆生的心就會隨著外境而轉,慢慢慢慢就會卷在世間八法的浪潮中,這相當危險!另外,大家平時還要多祈禱上師叁寶。總之,應通過各種方式使自相續中的信心、悲心、智慧越來越堅固。一旦堅固,利益衆生就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對自己來講,即使這一生沒有得到真實的解脫,在中陰或來世的時候,依靠深法的力量,憑借諸佛菩薩的加持,應該說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沒有堅固的定解,就會像佛經所說那樣:“行菩提者多,能答複者少。”可能這也是因爲皈依佛門的人中,追求世間八法的比較多,真正心融入法或完全抛棄名聞利養而修行的人很少所致。
當然,真正想聞思修行也不容易。有些人身心不堪能,實在沒辦法。每當他們看經書、背誦等時,種種煩惱、妄念、違緣就會出現。而一不聞思修行,身體也健康、心情也快樂,什麼都好。有些人說:“我想做一位好的修行人,很想好好聞思修行,但心裏第二個分別念起來時,前面的善心就被壓伏了,實在沒辦法。”這種障礙很可怕!還有一部分人,每當准備聞思修行或做一些對衆生有利的事情時,外面的因緣往往會間斷他們的善行。當然,極個別人的因緣還是很好。他們聞思修行的心很堪能,不會産生不好的分別念。想背誦就可以背誦,想講解智慧也很敏銳……在善法方面,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
最近,學院對六年以來漢僧中極個別非常優秀的人,授予佛學學士學位並發給證書。昨前天我問了幾位道友,他們確實能背很多論典,我非常驚訝,也很贊歎!當然,這也是成百上千人所了知的事實,因爲大家共存共住、互相監督,所以很清楚。他們所背的論典有:《俱舍論》、《叁戒論》、《中觀四百論》、《中觀根本慧論》、《中觀莊嚴論》、《量理寶藏論》、《現觀莊嚴論》、《大圓滿心性休息》、《入菩薩行論》等。至于《事師五十頌》、《佛子行》之類的短論就不用說了。
這次,《般若攝頌》背了前面150個頌詞,還有152個頌詞明年背,因爲明年才講完。那天背誦後,很多人(包括和我一起當法師的人)都覺得漢僧的背誦很好。我說:“《般若攝頌》還不算什麼,像《中觀根本慧論》、《大圓滿心性休息》、《入菩薩行論》等,那麼多頌詞全部都背下來了,這更不容易。”的確,沒有善緣或善根,這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以前,我也背過《智者入門》、《叁戒論》、《定解寶燈論》、《中觀莊嚴論》等論典,還是很下功夫。但《入行論》沒有背完,有一次我很想在夏天一個月中把沒有背完的《智慧品》全部背下來,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所以,有時候自己聞思的因緣跟極個別道友比較起來,內心就很隨喜。
前段時間,我呆在外面城市裏時,有一個人以特別了不起的神情對我說:“我要背誦《入菩薩行論》的第一品和第二品,您說可不可以?”我說:“在佛學院,背一品二品根本不算什麼。”他驚訝地問:“全部背誦《入菩薩行論》的人真的有嗎?”不過我們也很理解他的心情。
因此,我非常希望背誦、講考等非常優秀的人,能隨時隨地祈禱上師叁寶,以讓自己的戒律清淨,同時還要發願聞思修行和利益衆生。當然,人生很短暫,能不能真正利益也很難說。以前,上師如意寶的同學裏面,有些活佛、堪布智慧非常超群,但後來因爲每個人的發心不同,有些利益衆生非常廣大,有些也並不是那麼廣。但不管怎麼樣,聞思修行、發菩提心等因緣非常好。
以前,我在將近二十年中依止上師聞思修行,對現在來講,這很難得、也很可貴;對一生來講,這也是一種值得經常回味的美夢。現在,很多道友(包括在家出家二衆)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都有學習空性法門和利益衆生的意樂,在有這麼好的因緣時,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以後,不但自己要通達萬法空性的道理,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幫助或利益很多可憐衆生。如果自己身體等方面的因緣實在不具足,內心也要發菩提心,乃至生生世世都要發殊勝大願,這相當重要!
好,今天講這麼多!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道情歌集》中雲:
“遠離大悲入空性,依彼不得殊勝道,倘若唯一修大悲,住此輪回不解脫。””
(2)見《賢愚經·貧女難陀品》。
《般若攝頌釋 第叁十五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