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三课▪P2

  ..续本文上一页发生这些变化。

  从有钱人身上,我们轻易即可观察到无常。以前亚洲女首富叫龚如心,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共同建立一个地产王国。后来她丈夫不幸死了,为争夺巨额遗产,她和公公打了九年官司,并最终获胜。1997年7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超级富豪榜中,龚如心以70亿美元个人资产,名列世界华人女首富,比英女王还要富有7倍。据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龚如心的身价可能超过400亿港元,稳居亚洲女富豪榜第1位。但没有想到,争取到遗产一年半后,她就因患癌症而离世了。

  江苏有个富翁叫包存林,几年前公司产值已达6至8亿人民币,然而2008年11月他突然身亡。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是自杀,有人则说不是。但不管怎样,他辛辛苦苦地积累了一辈子,死后全部都留在人间,可见财富并不值得追求。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云:“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然而,世人耽著荣华富贵,真正能明白此理的寥寥无几。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说得好:“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春天才看杨柳的绿色,秋天又见菊花的黄色,通过绿和黄这二者的对比,可看出春天和秋天的无常变化,同理,荣华犹如三更的梦,很快时间就会醒,富贵也如同九月的霜,一下子就会化为乌有。因此,大家应经常思维这些大德的教言,若能对内在的身体、外在的财富看得淡,修行就不会很困难。

  我们今日死还是明日死,其实谁也决定不了。《因缘品》云:“上午见多士,午后有不见。午后见多士,翌晨有不见。”上午见到的很多人,下午有些就看不见了;下午见到的很多人,明早有些就看不见了。死亡有时候来得很突然,我隔壁有一个喇嘛,可能七十多岁了,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上午就圆寂了。不过,修行人的圆寂,跟世间人完全不同,他在上师如意宝住世时,修行就比较好,今天他正在念《系解脱》,告一段落时,金刚跏趺坐而圆寂了。我们暂时不让别人去见,因为修大圆满的人,死后不能马上动尸体、去念经、很多人看,起码要在七八天内把门关上。学院也有许多道友得过灌顶、修过密宗教授,像这些人死了的话,一段时间内最好不要跟人说。刚才有个堪布对我讲:“如果我死了,先提前跟你打个招呼,最好七天中不要开我的门。”我开玩笑说:“你不要这样讲,不然,过段时间真死了也不好说。”

  正如刚才《因缘品》所言,上午很多人在,下午有些就死了。但这样的无常,世间人并没有注意,人一死觉得很奇怪,然后就接受不了,马上又哭又闹。但你如果修过无常观,父亲死了也好、母亲死了也罢,都觉得很正常,因为在漫长的轮回中,每个人曾死过无数次,生过无数次,生死流转接连不断,这没什么可伤心的。

  乃至观察自家牲口圈里的牛羊狗,以前已死去了多少,现在又剩下多少,这一切最终又变成什么样,皆不超出无常本性。尤其在藏地,这种感觉比较深。以前我去上学,几个月回来后,经常会发现很多牛羊已经死了,那时虽没学过这样的甚深教言,但可能是前世修过还是什么,无常观念比较强,从小对此就有一些认识。

  总之,百年以前在世的人,如今没有一个未死而遗留下来的,现今南赡部洲的所有人,在百年之内也会一个不剩地全部死亡(2)。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也说:“如今世间多数众,百年之内定死亡。”因此,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内外器情所摄的万法,恒常坚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这些可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高际必堕与堆际必倒若合为一体,这四者即是所谓的“无常四际”,也就是无常的四种观察方法。

  这四种观察方法,其实在佛经中也有记载,如《律本事》中说:往昔,舍卫城有四位商人,这四人各有所好:一位喜欢积财,一位好建房屋,一位爱与亲友聚会,最后一位沉迷于养生。后来,佛陀针对他们所希求的事物,依次宣说了四句教言:“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离别,有命咸归死。”意即积聚的尽头只能是消散,崇高的尽头只能是堕落,会合的尽头只能是别离,生的尽头只能是死亡。你们记得吧,在《释尊广传》和《百业经》、《贤愚经》中,释迦牟尼佛于因地时,曾历经了千辛万苦,才获得这样殊胜的教言。所以,仅仅对此四种边际,或五种边际进行思维,也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加持。

  此外,亲怨、苦乐、贤劣及一切分别念也是无常的。今天两个人亲密无间,明天就可能反目成仇;今天彼此不共戴天,明天又可能和好如初;还有人上半生无恶不作,下半生却成了好人……下面会讲很多这方面的道理,因而好坏、亲怨等都是无常的。

  我平时也常遇到这种现象:有些道友不听话,我对他发脾气,当时我会想:“今天对他发脾气,但过两天,我们两个关系可能是最好的。”有时候我对有些道友印象很好,觉得他特别不错,但也一直提醒自己,或许他过两天会做出令我最失望的事,不能对他太信任了。所以说,人的心态也好、行为也好,全部是无常的,世间上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法。

  下面对此稍作叙述:

  生际必死:无论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厉如霹雳、富如龙王、美如天仙、艳如彩虹,可当死亡突然到来时,他也没有刹那的自由,只能赤身裸体(3)、赤手空拳地离开人间,在对财产、饮食、亲友、眷属、受用等依依不舍中抛下一切,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

  “高如天空”:在这个世间上,有些人地位高不可及,像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中国主席,以及各大宗教的教主等,可谓万人之上、权倾一时,可是他们死时跟一般人没有两样。

  不说死的时候,即使他下台之后,也跟普通人没什么差别。我曾看过一本书,里面讲了美国的历代总统,比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引退后回老家经营农庄,里根卸任后也当了农夫,等等。看了以后,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他们在位时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最后竟然也变成这样,实在是太无常了。

  “厉如霹雳”:有些人十分厉害凶残,如二战的头号战犯希特勒,冷血残忍、杀人如麻,当时很多人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我家有本写希特勒的书,有时候翻一翻,也了解到一些这个人的无常。在二战期间,因为他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杀,不可胜数的其他种族者遭受灭顶之灾。但看后来的有些照片,纵然是这么厉害的人,也依然难逃无常之网。

  还有中国的秦始皇、成吉思汗,也曾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就拿秦始皇来说,他吞并了齐国为主的六个邻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真正做到了一统天下。他认为自己的功绩比三皇五帝都要大,理应用一个更尊贵的称号,于是自称为“皇帝”。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并规定:接替他皇位的子孙,应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秋万代。结果才到了第二世,秦朝就灭亡了。

  实际上,历史是最好的无常教言。可现在学校里讲的历史干瘪无味,只是让学生记住某个朝代出生了什么人,一点无常的感觉都没有。那天我去一个学校时,顺便听了一下历史课,自己当时对各个朝代的更替,还是有很多感触。但可惜的是,由于教育体制和授课方式所限,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往这方面引导。

  “富如龙王”:往昔,世间上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富贵者;如今,比尔·盖茨、巴菲特等是举世公认的大富豪,但这些人最终也要面临无常。

  “美如天仙、艳如彩虹”:貌美如天人般的美女俊男,就算多么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受到无数人的爱慕,但脸上的皱纹也会日益增多,再怎么做整容手术,用什么工具也没办法熨平,(他们应该学学藏族有些人,一听说自己有好多皱纹和白头发,就特别高兴,没必要别人一说“你老了”,就开始火冒三丈、大发脾气。)

  总之,不管是什么人,死亡突然来临时,只能放弃一切,随业力飘往后世,此时财产、眷属一个也带不走,只能在恋恋不舍中独去独来。《无量寿经》云:“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寂天论师也说过:“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人死的时候,命绝的痛苦,唯有自己一人承受,纵有多少亲友围在身边,也无法让他们分担丝毫。此时此刻,就像从酥油里拔出一根毛般,自己孤孤单单地离开人世,除了念经对自己有帮助外,财产、地位、名声等没有任何用处,全部都要统统放弃。

  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就连自己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必然要舍弃。

  像我们上师如意宝,以前不管到印度、美国,还是新龙、五台山,都有很多眷属跟随。比如去五台山时,随行的藏族出家人和在家人,就有1万多名;去新龙时(那时我刚来学院),60多位高僧大德随同前往;1986年,上师去五台山之前,依次走访了道孚等地的73所寺院,当时带了25位法师;上师去印度、美国等地时,也带着不少随从。但他老人家最后示现圆寂时,却把我们所有弟子全部留在人间,显现上一个人离开了。前几天宁玛巴的贝诺法王也圆寂了,他老人家在印度、藏地有几百座白玉派的寺院,眷属也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然而示现涅槃时,只是一个人离开了。

  要知道,面对死亡,唯一佛法才有帮助,其他一切都派不上用场。以前上师如意宝常引用《教王经》的一个教证:“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希望每个道友把它好好背下来。这虽然是佛陀对国王的教言,但实际上对每个人都同样适用,当你趋入死亡时,财产、眷属等世间美好不会跟随,紧紧跟着你的是什么呢?就是生前造的善业恶业。造善业会获得快乐,造恶业则感受痛苦。《千字文》中也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祸害是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有个老师讲的时候,说:“这只是封建社会的传统说法罢了。”我听后很生气,她什么都不懂,就在那儿多此一举地解释。

  有些人活着的时候,身著绸缎、口饮茶酒、地处高位、美如天仙,但死了以后,身体也只是一具尸体,东倒西歪地放在那里,令人见而生畏。以前张国荣死后,很多记者说尸体为什么那么难看;邓丽君在泰国死后,也有一部分记者过两天后纷纷拍照,说她的尸体不太漂亮。其实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人死了以后,没有一个好看的。

  《四百论广释》中曾有个故事说:有一国王对王妃极为宠爱,忽有一日王妃死了,群臣为了不让国王太悲伤,便启奏:“王妃没有死,她变成魔鬼了,尸体已经起来了!”国王一听特别害怕,立即下令将王妃碎尸万段。不久又禀告:“王妃死了!”国王大喜,令群臣敲鼓庆贺。其实,若观察任何一个人的身体构造,就会明白死人与活人没什么差别。诚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言:“见而生畏之尸体,本为现在之身体。”我们见后特别怖畏的尸体,实际上就是生前爱执不舍的身体,只不过有一息尚存罢了。有些人对尸体不敢接近,给死人守灵时特别害怕,担心尸体突然站起来。其实这没有什么,他生前站着时你都不害怕,如今暂时“睡”下去了,也没什么可害怕的。

  按照藏地传统和伏藏品的仪轨,人死以后,尸体会被绳子捆绑,用布幔遮盖,以土石垫靠,生前用的碗也被扣在枕边(4),(噶当派有些格西无常观得好,晚上睡觉时认为自己肯定会死,也会把碗扣下。但一般而言,人活着的时候,尽量不要扣碗,不然父母会不高兴,认为这不吉祥。)无论活着时是多么端严可爱,到那时都将成为令人发呕之处。以前你在世时,躺在层叠舒适的床上,身穿温暖羔皮或名贵华服,头枕柔软皮毛,甚至睡醒后稍有不适,也会翻来覆去、辗转反侧,觉得:“这个床上有一粒小青稞,好不舒服啊!”但死了以后,只是在身下垫上一块石头或草坯,或者躺在硬硬的棺材里,头上布满灰尘,你一句抱怨都没有,好像睡得特别舒坦。

  现在的殡仪馆,据说专门有一项业务——给死人化妆,化妆费要花好多钱。有些人活着时从来没有化过妆,死后却被涂得五颜六色。不过,此举根本没有意义,你拿钱给尸体化妆,还不如给他供一盏灯、挂一点经旗,或者刻一个观音心咒。一般在藏地,人死了以后,放骨灰或尸体的地方,通常会挂经旗、刻观音心咒,这样依靠三宝的加持护佑,灵魂就不会害怕。这一点非常重要。你们以后若有亲朋好友过世,应将他的骨灰送至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加持过的尸陀林,然后为他在不同的地方挂些经旗。即使你没拿到他的骨灰,那么一边念他的名字,一边挂经旗或刻观音心咒,对他的利益也非常大。关于这一点,一些伏藏品和佛经中专门有记载。

  讲不完了,怎么办呢?外面有些居士常抱怨:“哎哟,听课好累啊!我们希望快点结束,可您好像还要一直讲,讲这么多干嘛,早一点下课多好。保佑保佑,上师三宝加持,马上下课!”哎,今天可能讲不完了,本来还有一段,算了吧,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人间之庄严:人间具有名望、德势之人。

  (2)这是一种低劣加否定,由于微乎其微、极不明显,故表达时用了完全否定的语气,但并不一定一个也没有。

  (3)这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意思是什么都带不走,并不是真要把衣服脱光而前往后世。

  (4)将死者生前用的碗扣在他枕边,这是藏族民俗。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三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