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课
思考题
141、有些人是一家之主,重大事情都由他操办,故对家人放不下而无法修行。对此现象你怎么看待?为什么?
142、请以具体事例说明,什么叫做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明白这些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143、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什么事物能逃离无常之网?了知这一点后,你有何打算?
144、什么是噶当“四依处”?请具体解释。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行引导文》正在讲“寿命无常”。
寿命无常是个很甚深的窍诀,平时我们要在生活中经常串习。当然,这种境界并不容易生起,一定要经过漫长的修习,所以各位不要放松,也不要觉得它是加行法门而轻视,如果这样,说明你对修心法门没有深入。真正的高僧大德,始终觉得对无常修得不够,因而大家平时在修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否则,这些修行境界不会随随便便就出现。
在实修寿命无常时,只要反反复复观察,定会生起来一种紧迫感,知道万法都是无常的,现在不修就来不及了,有了这种信念,修行则很容易成功。世间上的大多数人,虽然明白自己终有一天会死,但总觉得死亡不会那么快到来,于是把修行一拖再拖,无限期地延迟下去,最后修行一无所成。这种现象如今比比皆是,所以你们获得如此殊胜窍诀后,应当很认真地去修持。
现在许多道友比较积极,尤其在共同加行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我见后心里很安慰。尽管这次讲的速度比较慢,任何法师可能也不会这样,但若给大家讲得比较细致,让每个人花些时间把加行基础打牢,那修什么法都比较方便。所以,我经过再三观察,特意给大家讲得比较广,你们也不要对此有所抱怨。虽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圆满前行》也可以,我专门拿两三天来念传承,一下子就传完了,但如果没有一步一步地修,除了有个得传承的功德外,自相续得不到真实利益。
这次传讲《前行》,有些人肯定收获很大,也有些人刚开始比较精进,慢慢就虎头蛇尾了,这与各人的缘分、信心、精进有着密切关系,故希望大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进心和恭敬心。
下面紧接着讲:
当今,有些一家之主认为:“我千万得长久住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那我的家人会挨饿受冻而死,或者被怨敌所毁,或者为大水溺死,因为现在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们决不能没有我。”有些寺院的住持也觉得:“我可不能离开人世,不然天就垮下来了,到时弟子们该怎么办哪?”可是,这些人死了以后,他们的亲人眷属将其尸体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丢到尸陀林,随便哭几声,便心安理得了。
世间上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有些人没有死之前,觉得在家里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然而他死了以后,别人照样过生活。因此,你们活着的时候,不要为了某些人,而把修行全部放下、全部舍弃。有些人经常说:“我不能出家,否则,我家人该怎么办呢?”“我没时间学佛法,因为家里的重大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承办。”许多人都有这种顾虑。其实你终有一天会离开,不可能永远跟着他们,没有你,他们也不会活不下去,所以你在没死之前,应该选择最好的道路,不要为这些人放弃来世的解脱。
人在死亡之时,诚如前面所说,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一样,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无助地漂泊在中阴界,当时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不知你们想过没有,死亡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等着,而它一旦降临,器情世界的一切事物,我们都要统统抛弃,唯有随业力漂泊在轮回中,这是非常可怕的事,也是非常重大的事。
现在很多人对“死”字提都不敢提,其实这种讳疾忌医的心态并不可取,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此时除了佛法,没有任何依靠处。因为生生世世跟着我们的,只有善业和恶业,诚如《德施请问经》所言:“父母兄弟妻,仆财眷属众,死后无跟随,诸业随其后。”我们死的时候,父母不能跟随,兄弟妻儿不能随后,仆人、财产、眷属等更不能带走,就算是珍爱了一辈子的身体,也要万般不舍地留在人间。那么,唯一跟随自己的是什么?就是生前所造的业,哪怕念一句观音心咒、做一件善事,也会像身影一样始终跟着自己。
如今很多人特别可怜,他们连后世都不承认,更不要说为此去造善业了。即使造了一点,也只是为了今生利益,对来世想都没有想过。不仅在家人如此,包括极个别法师,对后世也不太重视,他们只提倡今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简单因果概念,除此之外,言行举止中根本没有考虑过后世。其实,人一天的时间很短,一生的时间却很漫长,同理可知,我们一世怎么过都无所谓,但遥遥无期的生死轮回,确实应该值得三思。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必须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勤修正法,不要只搞表面形式,或者虚报一些数字欺骗负责人。现在有些人,学佛就是为了领资料、得名声,实际上从来也不修持,这一点,很多人观察自己就会一清二楚。你们不妨好好想想:“从皈依到现在,我每天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修无常修了多长时间?前辈大德们和真正的修行人是怎么修的?我也不是没有时间,但对死亡想过多少次?对无常法门是如何观修的?……”这方面要反反复复观察自己。
以上讲了“无常四际”的第一个——生际必死。下面接着讲第二个:
积际必尽:一切积聚同样终将散尽,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即使是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的时候。如南朝皇帝梁武帝,他在位时,经济发展、政局稳定,举国上下一片繁荣,但到了晚年,侯景发动叛乱,他成了侯景的俘虏,囚于台城,最后被活活饿死。
许多人上半生受用圆满,下半生却因弹尽粮绝而饿死;有些人去年拥有数百头牦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灾难,今年就沦为一贫如洗的乞丐(这种说法比较适合藏地,汉地城市里的很多人,说“几百头牦牛”不一定有什么概念。对他们的话,应该说:许多令人羡慕的大老板、大企业家,遇到金融风暴或者一些灾祸时,一瞬间便家财耗尽、不名一文,很多人因此而跳楼自杀);昨日是地位显赫、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被仇敌毁得一无所剩,今天成为乞丐的……
在历史上,西晋有个人叫石崇,他可谓富甲天下、侈极四海(1),是中国古代十大富豪(2)之一。后来八王叛乱,赵王司马伦看中了他的家财,要杀他之时,石崇后悔地说:“是财多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司马伦直言相告:“知道是财富害了你,为何不早一点把财富散了?”石崇言:“晚了!”
还有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田地万亩、姬妾成群,在当时风光无限。虽然他富可敌国,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最终却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短短的时间内,事业崩毁、倾家荡产,下场相当悲惨凄凉。
所以,从世间人的兴衰、成败、得失来看,一切万法均是无常的。这个道理,不像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那样需要一直苦思冥想,其实从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上,包括有时候看新闻、看报纸,也能完全了然于胸。我在城市里住院时,经常拿报纸来看,有些医生很好奇:“你们出家人怎么天天关心国家大事?”实际上,我看报纸,关心的并不是某些明星歌星,世间人极力赞叹的,我确实不太喜欢。但每天在世界各地所发生的灾难,使无数人流离失所;有些贪污分子被查出,最终锒铛入狱……从中可令我对无常有深刻的认识。尽管表面上它只是张报纸,描述的多是世人吃喝玩乐的情节,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看了以后,确实对生起悲心、出离心有帮助。不然,我也不可能无所事事,整天拿着报纸看。所以,对世间的种种无常现象,了解一下还是有必要,这也是一种修行。
总之,我们亲眼目睹的许多事例足以说明:财产受用不可能恒常拥有,它犹如夏天的露珠、秋天的白云一样,很快就会消失,故一定要慷慨布施。然而,不懂无常、没学过佛法的人,为了财产受用,首先不择手段去追求,得到之后,又绞尽脑汁地保护,可是不管怎么努力,这些终究会离开自己。因此,如果你拥有了财富,应当以不贪执的心态去享用,一旦失去了,也没必要特别伤心。这即是学习无常法门的作用。
对于以上道理,大家理应再三深思熟虑。文字上我给你们这样讲了,但下面具体有多少人去思维,也不是特别清楚。但不管怎样,希望大家对每一个道理要重视,平时行住坐卧中,有空就打开这个法本,仔仔细细去琢磨。我以前学《前行》时非常认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修了很长时间,所以如今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还是有一些定解。这些道理的定解,短期内肯定生不起来,只有长期不断地串习,才会一年比一年稳固,到了一定时候,对名声、地位、财富等世人贪求的对境,才能真正看淡。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的法,最终定会分离。譬如,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上,虽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最后也都会各奔东西。
对此规律,世间人也是认可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场白中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际上打开历史画卷,便会完全明白:这样的现象一直在不断上演。即便是一个上师开法会,暂时集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众,可过一段时间,他们仍旧会分散。学院今年的“金刚萨埵法会”马上也要开了,相信届时各地的很多四众弟子会来到这里,但法会八天以后,又会分散到各个地方去。在座的道友也是同样…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四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