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四課

  

第叁十四節課

  

思考題

  141、有些人是一家之主,重大事情都由他操辦,故對家人放不下而無法修行。對此現象你怎麼看待?爲什麼?

  142、請以具體事例說明,什麼叫做積際必盡、合久必分、堆際必倒?明白這些道理,對你有哪些幫助?

  143、在你的身邊,有沒有什麼事物能逃離無常之網?了知這一點後,你有何打算?

  144、什麼是噶當“四依處”?請具體解釋。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前行引導文》正在講“壽命無常”。

  壽命無常是個很甚深的竅訣,平時我們要在生活中經常串習。當然,這種境界並不容易生起,一定要經過漫長的修習,所以各位不要放松,也不要覺得它是加行法門而輕視,如果這樣,說明你對修心法門沒有深入。真正的高僧大德,始終覺得對無常修得不夠,因而大家平時在修學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否則,這些修行境界不會隨隨便便就出現。

  在實修壽命無常時,只要反反複複觀察,定會生起來一種緊迫感,知道萬法都是無常的,現在不修就來不及了,有了這種信念,修行則很容易成功。世間上的大多數人,雖然明白自己終有一天會死,但總覺得死亡不會那麼快到來,于是把修行一拖再拖,無限期地延遲下去,最後修行一無所成。這種現象如今比比皆是,所以你們獲得如此殊勝竅訣後,應當很認真地去修持。

  現在許多道友比較積極,尤其在共同加行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我見後心裏很安慰。盡管這次講的速度比較慢,任何法師可能也不會這樣,但若給大家講得比較細致,讓每個人花些時間把加行基礎打牢,那修什麼法都比較方便。所以,我經過再叁觀察,特意給大家講得比較廣,你們也不要對此有所抱怨。雖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圓滿前行》也可以,我專門拿兩叁天來念傳承,一下子就傳完了,但如果沒有一步一步地修,除了有個得傳承的功德外,自相續得不到真實利益。

  這次傳講《前行》,有些人肯定收獲很大,也有些人剛開始比較精進,慢慢就虎頭蛇尾了,這與各人的緣分、信心、精進有著密切關系,故希望大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進心和恭敬心。

  下面緊接著講:

  當今,有些一家之主認爲:“我千萬得長久住世,如果有個叁長兩短,那我的家人會挨餓受凍而死,或者被怨敵所毀,或者爲大水溺死,因爲現在他們所擁有的財産和幸福等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依靠我才得到的,所以他們決不能沒有我。”有些寺院的住持也覺得:“我可不能離開人世,不然天就垮下來了,到時弟子們該怎麼辦哪?”可是,這些人死了以後,他們的親人眷屬將其屍體火化或投到水中,或者丟到屍陀林,隨便哭幾聲,便心安理得了。

  世間上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有些人沒有死之前,覺得在家裏舉足輕重、不可缺少,然而他死了以後,別人照樣過生活。因此,你們活著的時候,不要爲了某些人,而把修行全部放下、全部舍棄。有些人經常說:“我不能出家,否則,我家人該怎麼辦呢?”“我沒時間學佛法,因爲家裏的重大事情都是我一個人承辦。”許多人都有這種顧慮。其實你終有一天會離開,不可能永遠跟著他們,沒有你,他們也不會活不下去,所以你在沒死之前,應該選擇最好的道路,不要爲這些人放棄來世的解脫。

  人在死亡之時,誠如前面所說,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一樣,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獨無助地漂泊在中陰界,當時所能依靠的,唯有正法。不知你們想過沒有,死亡其實並不遙遠,就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等著,而它一旦降臨,器情世界的一切事物,我們都要統統抛棄,唯有隨業力漂泊在輪回中,這是非常可怕的事,也是非常重大的事。

  現在很多人對“死”字提都不敢提,其實這種諱疾忌醫的心態並不可取,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此時除了佛法,沒有任何依靠處。因爲生生世世跟著我們的,只有善業和惡業,誠如《德施請問經》所言:“父母兄弟妻,仆財眷屬衆,死後無跟隨,諸業隨其後。”我們死的時候,父母不能跟隨,兄弟妻兒不能隨後,仆人、財産、眷屬等更不能帶走,就算是珍愛了一輩子的身體,也要萬般不舍地留在人間。那麼,唯一跟隨自己的是什麼?就是生前所造的業,哪怕念一句觀音心咒、做一件善事,也會像身影一樣始終跟著自己。

  如今很多人特別可憐,他們連後世都不承認,更不要說爲此去造善業了。即使造了一點,也只是爲了今生利益,對來世想都沒有想過。不僅在家人如此,包括極個別法師,對後世也不太重視,他們只提倡今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簡單因果概念,除此之外,言行舉止中根本沒有考慮過後世。其實,人一天的時間很短,一生的時間卻很漫長,同理可知,我們一世怎麼過都無所謂,但遙遙無期的生死輪回,確實應該值得叁思。

  因此,從現在起,我們必須一心一意、盡心盡力地勤修正法,不要只搞表面形式,或者虛報一些數字欺騙負責人。現在有些人,學佛就是爲了領資料、得名聲,實際上從來也不修持,這一點,很多人觀察自己就會一清二楚。你們不妨好好想想:“從皈依到現在,我每天時間是怎麼安排的?修無常修了多長時間?前輩大德們和真正的修行人是怎麼修的?我也不是沒有時間,但對死亡想過多少次?對無常法門是如何觀修的?……”這方面要反反複複觀察自己。

  以上講了“無常四際”的第一個——生際必死。下面接著講第二個:

  積際必盡:一切積聚同樣終將散盡,這是一個自然規律。即使是統治南贍部洲的國王,也有淪落爲乞丐的時候。如南朝皇帝梁武帝,他在位時,經濟發展、政局穩定,舉國上下一片繁榮,但到了晚年,侯景發動叛亂,他成了侯景的俘虜,囚于臺城,最後被活活餓死。

  許多人上半生受用圓滿,下半生卻因彈盡糧絕而餓死;有些人去年擁有數百頭牦牛,但遭到大雪或其他災難,今年就淪爲一貧如洗的乞丐(這種說法比較適合藏地,漢地城市裏的很多人,說“幾百頭牦牛”不一定有什麼概念。對他們的話,應該說:許多令人羨慕的大老板、大企業家,遇到金融風暴或者一些災禍時,一瞬間便家財耗盡、不名一文,很多人因此而跳樓自殺);昨日是地位顯赫、腰纏萬貫的富翁,也有被仇敵毀得一無所剩,今天成爲乞丐的……

  在曆史上,西晉有個人叫石崇,他可謂富甲天下、侈極四海(1),是中國古代十大富豪(2)之一。後來八王叛亂,趙王司馬倫看中了他的家財,要殺他之時,石崇後悔地說:“是財多而招致了殺身之禍!”司馬倫直言相告:“知道是財富害了你,爲何不早一點把財富散了?”石崇言:“晚了!”

  還有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岩,田地萬畝、姬妾成群,在當時風光無限。雖然他富可敵國,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最終卻成爲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短短的時間內,事業崩毀、傾家蕩産,下場相當悲慘淒涼。

  所以,從世間人的興衰、成敗、得失來看,一切萬法均是無常的。這個道理,不像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那樣需要一直苦思冥想,其實從我們身邊發生的很多事情上,包括有時候看新聞、看報紙,也能完全了然于胸。我在城市裏住院時,經常拿報紙來看,有些醫生很好奇:“你們出家人怎麼天天關心國家大事?”實際上,我看報紙,關心的並不是某些明星歌星,世間人極力贊歎的,我確實不太喜歡。但每天在世界各地所發生的災難,使無數人流離失所;有些貪汙分子被查出,最終锒铛入獄……從中可令我對無常有深刻的認識。盡管表面上它只是張報紙,描述的多是世人吃喝玩樂的情節,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但看了以後,確實對生起悲心、出離心有幫助。不然,我也不可能無所事事,整天拿著報紙看。所以,對世間的種種無常現象,了解一下還是有必要,這也是一種修行。

  總之,我們親眼目睹的許多事例足以說明:財産受用不可能恒常擁有,它猶如夏天的露珠、秋天的白雲一樣,很快就會消失,故一定要慷慨布施。然而,不懂無常、沒學過佛法的人,爲了財産受用,首先不擇手段去追求,得到之後,又絞盡腦汁地保護,可是不管怎麼努力,這些終究會離開自己。因此,如果你擁有了財富,應當以不貪執的心態去享用,一旦失去了,也沒必要特別傷心。這即是學習無常法門的作用。

  對于以上道理,大家理應再叁深思熟慮。文字上我給你們這樣講了,但下面具體有多少人去思維,也不是特別清楚。但不管怎樣,希望大家對每一個道理要重視,平時行住坐臥中,有空就打開這個法本,仔仔細細去琢磨。我以前學《前行》時非常認真,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修了很長時間,所以如今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還是有一些定解。這些道理的定解,短期內肯定生不起來,只有長期不斷地串習,才會一年比一年穩固,到了一定時候,對名聲、地位、財富等世人貪求的對境,才能真正看淡。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的法,最終定會分離。譬如,某地的大市場或大法會上,雖集聚了來自四面八方、成千上萬的人,最後也都會各奔東西。

  對此規律,世間人也是認可的。羅貫中在《叁國演義》開場白中就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實際上打開曆史畫卷,便會完全明白:這樣的現象一直在不斷上演。即便是一個上師開法會,暫時集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信衆,可過一段時間,他們仍舊會分散。學院今年的“金剛薩埵法會”馬上也要開了,相信屆時各地的很多四衆弟子會來到這裏,但法會八天以後,又會分散到各個地方去。在座的道友也是同樣…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四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