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五課

  

第叁十五節課

  

思考題

  145、什麼是高際必墮?你身邊有這樣的事例嗎?明白地位的無常後,你應當追求什麼?

  146、爲什麼說親人和怨敵的關系是無常的?這節課所講的公案,哪個對你觸動比較大?爲什麼?

  147、關于苦樂的無常不定,你自己有哪些體會?懂得這個道理後,你打算如何幫助周圍的人?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壽命無常”正在講第五個問題,即思維各種比喻和意義而修無常。

  這個道理很重要,但許多人不知道,雖然自己的身體、壽命本質上是無常的,可因爲愚昧無知,始終被常有的執著所障蔽,如此就不能見到萬法真相。所以學習佛法的時候,觀修無常非常重要,噶當派的很多修行人,一生中盡心盡力地修無常,若對此能有所認識、有所體悟,修其他法門會非常容易成就。

  當然,修無常不能只是口頭禅,應在實際行動中去了解、去觀修。它的道理很簡單,任何一個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領會其中含義,然而如果要付諸于實踐,確實不是那麼容易。不修的話,覺得這沒什麼,但若修到一定時候,因爲自相續的常執太深厚,故很難一下子斷掉。

  昨天講了堆際必倒之理,尤其是噶當四依,我們應當誠心誠意思索、觀想。下面繼續學習:

  高際必墮: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無比的軍隊也都不會長存。舉個例子來說,《父子賢慧經》等佛經中(1)講的我乳轉輪王,是統治四大部洲的金輪王,其福報之大,舉世無雙。麥彭仁波切在《白蓮花論·布施品》中記載:久遠之前,人壽無量歲時,有一國王名爲長淨,統治八萬四千小國,擁有八萬王妃。後來他頭頂生出一肉蛋,從中現出一相好莊嚴的小孩。此兒初生之時,國內出現種種瑞相,衆王妃乳房自然流出乳汁,她們都說:“讓孩子吸我的乳汁。”于是,人們稱之爲“我乳王”,或者叫“頂生王”。

  相師爲他看相後,授記其將來定能成爲統治四大部洲之金輪王。他長大之後,果真依靠輪寶統治了南贍部洲、北俱盧洲等四大部洲,使衆生盡享歡樂,並于數萬年中爲衆人宣說利樂之道。

  後來他覺得僅統治人間還不夠,便又向天人城市進發。到了天界之後,天人宮殿六十二扇大門自動打開。天人們爲他擺設寶座,比帝釋天稍低一點,他便發願:“以我的福德力,願與帝釋天平起平坐。”隨其心願,帝釋天立刻分一半座位與他。此時,衆人看到他與帝釋天無論相貌美醜、功德大小、說話方式均無有差別,只不過帝釋天眼不眨、行走稍快一點而已,其余皆無任何差異。

  我乳輪王如是與帝釋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種妙欲,時間爲叁十六個帝釋天全部壽命的總和。

  當叁十六位帝釋天中最後一位執政時,非天向天人發起攻擊。帝釋天無法打贏非天,只得倉皇跑回宮殿,緊閉天宮大門。我乳王自告奮勇去迎戰,騰身虛空,立于非天之上。對于他的威望與福德,非天膽戰心驚、害怕異常,于是紛紛逃竄而去。

  眼見非天已遭受失敗,我乳王沾沾自喜,心生一念:“我的威力已超勝一切,不應再與帝釋天同坐,應趕走帝釋天,成爲人天唯一怙主。”當時的帝釋天爲迦葉佛前世,是極具功德的嚴厲對境,故他剛生此惡念,福報就全部失毀,頃刻間一落千丈,墮落到南贍部洲以前他所住的舊王宮門口。此時他才明白,衆生的欲望不可滿足,遂于臨死前講了一些偈頌,其中一偈是:“雖降銀幣雨,貪者無滿足,智者于妙欲,知苦多無益。”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人對權力、地位的欲望,永遠無有餍足之時。現在很多人不安于現狀,想自己的地位越來越提升,其實就算你圓滿擁有人間一切,內心仍然不會知足,這種貪得無厭終將毀了自己。正如有些上師在教言中所說:“欲望毀希望。”

  很多人沒有學佛時,永無止境地往前奔,一旦學了佛以後,回頭一看,人生已走了一半,但一直迷迷糊糊、沒有目標,對于以前的所作所爲,自己會感到無知、慚愧。這樣的感悟,尤其學佛比較深、對佛法産生定解的人都會有。

  實際上,高際必墮的道理,在現實中也可以發現:古往今來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無論是一國之君的皇帝、總統、國家主席,還是基督教、道教、佛教等各大宗教的教主,凡是有權有勢、擁有高官厚祿的人,沒有一個能始終如一地穩坐其位。包括一些地方官員、學校校長、部門負責人,也在不斷地替換,不斷地示現無常。

  潛下心來想想,在我們眼前,無常的現象一直在不停上演,可因爲以前從未受過這方面教育,心總被常有的執著遮蓋著,自然見不到萬法的真相。

  無常分爲細微的無常和粗大的無常,且不說刹那變化的細微無常,單論粗大的無常,如世間的興衰得失,有智慧的人應該很容易發現。可大多數人就算見到了,也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所以每天漫無邊際地奔波忙碌,到頭來得不到便傷心欲絕。原因是什麼?就是對萬法的真相不了解。

  舉目四周,無常的現象可謂屢見不鮮,去年爲他人判刑的法官、領導,今年就可能因貪汙腐敗,而锒铛入獄成爲階下囚:

  如上海原市委書記陳良宇,2008年4月因受賄、濫用職權等罪,判處18年有期徒刑。《世界經理人文摘》報道,據中紀委駐上海工作組向中南海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披露:上海市、區、局、縣級高幹,用匿名、假名、化名在銀行開設了1322個賬戶,共有金額986億余元。其中,陳良宇匿名賬戶就53個,有金額近3億元。

  本月23號,韓國前總統盧武铉跳崖自殺,據說他自殺是迫于道德拷問和法律追究的雙重壓力。他長期追求的是清廉,但其多位下屬和家人都涉嫌腐敗,這對其是莫大的諷刺,他實在無法承受,就留下遺囑自殺了。但具體是什麼原因,我們也說不清楚。

  還有臺灣的陳水扁,當了八年國民總統,如今也因涉嫌貪汙、洗黑錢等重罪,而被法院羁押受審。

  此外,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成克傑、成都宣傳部部長高勇等等,從剛開始的一手遮天、風光無限,到最後的東窗事發、一敗塗地,他們身上都在诠釋著無常。包括一些寺院住持地位的改變、一些居士心態的改變,從中也很容易明白此理。

  既然一切皆爲無常,那無論在自己身上發生什麼,都不必覺得很倒黴、很痛苦,同時,在別人身上發生時也能理解。因此,修行對我們來講很有必要,若把這些道理學得相當好,在現實生活中,就會清楚一切都是如夢如幻,沒有恒常穩固性。

  所以對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無衰無退、人天應供、圓滿正等覺的佛果,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標,而有衰損的地位、財富、權勢,這些又有什麼用呢?現在雖然是競爭社會,在兩叁個人的小團體中,爲了爭奪負責人的位子,也會鬧得不可開交。可如果去詳細觀察,縱然是世界各國首腦,最後也會淪爲普通平民,自己所希求的這點蠅頭小利,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我們應唯一希求永無變化的佛果,除此之外,對任何事物也沒必要感興趣。現在很多佛教徒,學了無常法之後,不去跟別人爭地位,其原因也在于此。

  對于以上道理,必須認真觀想、深入思維,如果覺得真是這樣,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行持,這一點很重要。這個無常的道理,很多人字面上都理解,但從內心中真正生起定解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

  以上講了地位再高也不可靠,下面講親人和怨敵的關系也同樣無常:

  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去化緣,看到一位施主懷裏抱著兒子,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我在家時從來不敢吃魚。學校食堂一吃魚,我就很苦惱,因爲當天只能吃米飯,其他什麼也吃不了。可你們很多人一提起魚肉,包括有些出家人,也開始垂涎叁尺,以前的習氣複蘇了。你們大口大口吃過是吧?這也許是你父母親友的肉,所以現在要擦淨嘴巴,好好地忏悔。)並用石頭擊打在啃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原本是他父親的轉世;母狗正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則轉生爲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如此洞曉之後,尊者說了這樣一個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稀有。”

  可見,我們前世最有緣的衆生,今生可能特別討厭;今生依依不舍、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卻往往是前世的怨敵來討債。所以,依靠佛理來觀察,若對一個人特別耽著、從心底特別喜歡,說明這個人曾是你的怨敵。常有年輕人問我:“我跟某某的感情特別特別好,我不能沒有他,天天都想著他。您說說,我們前世是不是夫妻?”我總回答:“你們前世肯定是怨敵!”這不是沒有教證的,你今生中沒他就活不下去,沒他就要跳樓自殺,這種感情執著必定來自于前世怨仇的債;而你即生中特別看不慣的人,很可能才是前世最執著的親人。

  且不說前世,即便是今生今世,親怨也是無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許會變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親,情投意合非同尋常。這種現象不在少數。

  所以,不要認爲上述公案只是個傳說,了知也可以、不了知也可以,千萬不能這麼想。一定要深深地知道,人與人之間親怨是無常的,明白這一點後,執著就會逐漸淡薄,這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否則,始終陷在庸俗的情感泥坑中拔不出來,修什麼也修不好。

  爲了加深對此的理解,我再引用幾則公案:

  《毗奈耶經》中記載,有個人特別疼愛兒子,爲兒子造了很多很多業。他臨死的時候,由于放不下兒子,轉生成了自家一頭牛。兒子把它殺了,吃了牛肉。他死後,又轉生爲自家的牛,兒子又把它殺了。他第叁次仍轉生爲自家的牛,兒子准備殺它…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五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