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六課

  

第叁十六節課

  

思考題

  148、現在有很多人,爲了獲得財富而損人利己、不擇手段,他們由此也能得到一些享樂。對于這種現象,你如何評價?請說明理由。

  149、一個人的高低貴賤、賢劣好壞是永恒的嗎?爲什麼?請從世間、出世間兩個角度進行說明。了知此理對你有何幫助?

  150、有些修行人,有一點點修證境界,受到別人的恭敬贊歎,就自以爲是、傲氣沖天,認爲“我什麼都可以做了”。對于這種人,你怎麼看待?要想避免自己像他這樣,應當怎麼做?你平時做了嗎?

  151、在修行過程中,爲什麼要時時提起正知正念,將一切分別邪思轉爲道用?有時候的一念之差,會導致什麼樣的可怕後果?請引用公案加以剖析。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現在還是講思維各種比喻和意義而修無常。修無常對修行人而言非常重要,這在前面也一再地提過,它是極爲尖銳的一種竅訣,可直接斬斷對今世的執著。

  我們要想成爲真正的修行人,就一定要先看破今世。當然,光是口頭上說也沒用,務必要想方設法深深認識到:名聲、地位、財富、快樂等世人希求的諸法,只不過是夢幻泡影,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若能明白這一點,就會斷除對今生的貪著,對佛法也不得不産生信心。所以,無論出家人還是在家人,都要認認真真修持此法。

  現在很多人口口聲聲說“太忙”、沒時間修,或者太懶惰、沒辦法修,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對無常沒有生起緊迫感,否則也不會如此懈怠。所以,《大圓滿前行》的內容至關重要,尤其是共同四加行,大家必須要再叁修持。有些人認爲“我已經修了一個多月”、“我都修一年多了”,實際上這並不夠,一定要經年累月長期修,通過不斷的串習,讓法義在相續中如實生起,這樣一來,你的修行才會有所收獲。

  有位仁波切曾說,他的上師頂果欽哲法王,一生不論到哪裏去,總是隨身攜帶《大圓滿前行》,而且每天早晨修法之後,都會讀上幾頁,此習慣多年以來從未改變。這位仁波切還說,他光從法王那裏領受這個法教,可能就超過十次:有幾次是法王給衆人傳時,恰好他也在場;大約有五次,是法王應他之請,或認爲他需要受這個法,而把這個法教傳給他。

  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印度還是藏地,頂果法王是公認的大成就者、大瑜伽士。像他這樣了不起的大德,對《大圓滿前行》尚且從不輕視,不會認爲它只是個基礎法、初學者的法,那我們作爲後學者,就更不能隨意忽視了。

  我有時去外面看病時,學院有些人來看我,我經常問他們:“你包裏裝著什麼?”有些人不敢吱聲,可能裝著錢還是什麼,害怕被我“沒收”了;有些人說:“是《大圓滿前行》。”我聽後就非常高興,若能對法本這樣重視,他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利益的。

  其實想一想:像頂果法王那樣的高僧大德,畢生都帶著這個法本,我們爲什麼不需要?修行並不是一兩天的事,也不是得一次傳承就可以了,而必須要終生堅持。華智仁波切之所以在如來芽尊者座下聽過那麼多次前行,如來芽尊者之所以在仁增·晉美林巴(無畏洲)座下得過那麼多次前行的傳承,這也是有原因的。所以,希望每個人對此應該值得觀察。

  尤其是現在,我們正在修共同加行,這個機會相當難得,故大家千萬不要放逸,一定要精進。其實這個修法一點都不難,你既可以安住修,也可以觀察修。什麼叫做觀察修呢?就是翻開書本,把壽命無常的每個道理、每個公案讀一遍,然後思維是不是這樣。最後你會發現這個道理千真萬確,萬事萬物瞬息萬變、無可信賴,沒有任何永恒堅固性。如此一來,你會覺得整個輪回一點也不可靠,誠如有些大成就者所言,如同被密友欺騙了一般,生起萬分傷心、失望之感,從此對世間一切毫無興趣。若能産生如此厭離心,這是非常好的一種修行境界。

  所以,對于修學《前行》,一定不能放棄。雖然古往今來不同上師有不同的教言:有些要求修加行;有些直接受灌頂;有些連灌頂都不用,就像貝若紮那在路上遇到邦麥彭滾波,以最快速度便可讓他證悟(1)。但按照傳統的修行次第,大多數人必須先修加行。如同世間的一些教育,要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依次上去,這與大部分人的根基比較相應。同樣,在修行的過程中,大家也應該先修共同加行。

  有些大德弘揚藏傳佛教時,最好也能按照次第來,這樣別人不容易生邪見。畢竟凡夫人的分別念特別惡劣,要改變它需要一定過程,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才能逐漸生起相應的覺受,最後有機會獲得開悟。

  因此,修學時務必要重視加行,這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要對每個道理觀察修或安住修。在我們學院,以上的共同加行部分,許多道友已經修了一百多天,效果比較不錯,但還要不斷地修,時間越長越好。如果共同加行修得特別成功,大家在未來的修行旅途中,就會像意科喇嘛的傳承弟子一樣,不論遇到什麼違緣,都肯定不容易退轉!

  下面繼續講苦與樂也是無常的:

  可能有人認爲:“有些人造了殺生等滔天罪業,但表面上看來,他不僅沒有感受痛苦,反而生意興隆、生活美滿,這是否有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呢?”

  並沒有。如果你去詳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現在造的惡因,不一定馬上成熟;而他正在感受的樂果,則是往昔善業的果報。所以,因果絕對不會錯亂,倘若一個人通過造罪而積累受用,雖然暫時獲得了快樂,但終究會感受漫無邊際的痛苦。

  例如,從前的尼洪國家,國王以非法治國。後來因前世福報現前,最初七日中天降糧食雨,接著降了七日的衣服雨,之後又降了七日的珍寶雨,人們盡情享受從天而降的各種財物,生活非常惬意快樂。但緊接著又因惡業成熟,天上降下土雨,使所有的人葬身土下,死後墮入惡趣中受苦(2)。

  《佛教科學論》中也曾講過一個故事:某地有位醫術高明的醫生,一天,他的診所來了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她像雞一樣發出“皮鼓、皮鼓”的聲音,同時身體猛烈顫動,兩手像雞翅膀一樣向左右擴張。她說自己喉嚨有病,請求療治,但診察她的咽喉,並沒有什麼異狀。這位醫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看患者的樣子,很像雞被絞殺時的狀態,詢問之下,她正是當地有名的販雞商的太太,于是他拒絕了她的求診。這位太太聽了以後,兩手如雞翅般顫動,叫著“苦呀、苦呀”,回到家倒地便死了。

  還有,《前世今生論》中也記載道:有一個養雞專業戶,將所養的雞大批賣給雞販子,令其宰殺以牟取利潤。後來,他妻子生了個女兒,雙手與雞爪一樣,直接與胸部相連,而且腸子暴露在體外,讓人深覺恐怖異常。四川電視臺對此事也進行了報道,很多人都親眼目睹過。

  通過以上公案可知,一個人的幸福美滿,若依靠造惡業而得來,這只不過是暫時的,最終痛苦必定會紛至沓來、無法避免。

  與之相反,一個人生活艱苦、遭受磨難,若是爲了行持善法,那也只是短期的,最終勢必會迎來光明。所以,我們在修行過程中,遇到一些違緣或困難,不要特別去在意、去耽著。

  前段時間,聽有些居士說,他們在修加行時,受到百般阻撓,尤其是磕頭,家人親友極力反對,不像我們寂靜處的出家人,只要身體和心力允許,修行的環境非常自由。而他們作爲在家人,學習佛法稍微好一點,可以偷偷摸摸、避開家人,但磕頭的話,不得不在家裏或單位裏,所以不信佛教的人一看,覺得這種動作怪怪的,就認爲是在練氣功,好多人都比較擔心。雖然他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修行人的言行只要符合真理,遲早會感動整個世界、感動身邊的人,故不要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放棄。

  其實,對于無常的苦與樂,沒必要患得患失,特別去耽著。當你快樂時,背後肯定有痛苦相伴;當你痛苦時,背後也必然有快樂相隨。所以,痛苦和快樂是交雜而生的,沒有永恒的痛苦,也沒有永恒的快樂。因而,對今生的一切幸福受用、榮華富貴,我們也不要貪執不舍,理當追隨佛陀及前輩大德的足迹,將其如唾液般棄之不顧,一心一意希求正法,甘心情願承受身體的苦行及精神的磨難。

  要知道,超越生死輪回之法,只有佛教中有,而要真正獲得它,不經曆一絲一毫痛苦,輕而易舉就想得到,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說一般凡夫人,即便是藏漢兩地的大成就者,在求法過程中,也難免會經受諸多苦難。不過,修行時越有違緣,就越有動力,以此也可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果一點磨難都沒有,修行過于順利,有時候反而容易退失道心。所以,我們要想做個真正的修行人,就一定要隨學前輩大德的精神,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應盡力去排除、去克服,把修持佛法的偉大事業,在今生今世中貫徹到底。心中要默默發這種誓願。

  我曾看過漢地來果禅師的四十八大願(3),裏面的精神十分可嘉。修行人關鍵要有一種心力,假如你心力比較強,就算表面上比較弱小,但仍能達到自己的修行目標;可是如果你心力不夠,大多數發心都圍繞著自己,天天想著“我怎麼樣吃飯”、“我怎麼樣成就”……這完全沒有一點意義。

  對上述道理,每個人要誠心誠意地思維、觀修。

  好人與壞人同樣是無常的:這一點從世間、出世間兩方面來闡述。

  (一)從世間方面而言:

  能言善辯、知識淵博、智勇雙全之人,也有一敗塗地、一落千丈的時候。到那時,因往昔的福德耗盡,地位、名聲、勢力、財富等蕩然無存,思維顛倒,萬事不順,常常受人挖苦、遭人欺侮,以前僅具的少分功德,…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六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