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六课

  

第三十六节课

  

思考题

  148、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获得财富而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他们由此也能得到一些享乐。对于这种现象,你如何评价?请说明理由。

  149、一个人的高低贵贱、贤劣好坏是永恒的吗?为什么?请从世间、出世间两个角度进行说明。了知此理对你有何帮助?

  150、有些修行人,有一点点修证境界,受到别人的恭敬赞叹,就自以为是、傲气冲天,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了”。对于这种人,你怎么看待?要想避免自己像他这样,应当怎么做?你平时做了吗?

  151、在修行过程中,为什么要时时提起正知正念,将一切分别邪思转为道用?有时候的一念之差,会导致什么样的可怕后果?请引用公案加以剖析。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还是讲思维各种比喻和意义而修无常。修无常对修行人而言非常重要,这在前面也一再地提过,它是极为尖锐的一种窍诀,可直接斩断对今世的执著。

  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修行人,就一定要先看破今世。当然,光是口头上说也没用,务必要想方设法深深认识到:名声、地位、财富、快乐等世人希求的诸法,只不过是梦幻泡影,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若能明白这一点,就会断除对今生的贪著,对佛法也不得不产生信心。所以,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要认认真真修持此法。

  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太忙”、没时间修,或者太懒惰、没办法修,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无常没有生起紧迫感,否则也不会如此懈怠。所以,《大圆满前行》的内容至关重要,尤其是共同四加行,大家必须要再三修持。有些人认为“我已经修了一个多月”、“我都修一年多了”,实际上这并不够,一定要经年累月长期修,通过不断的串习,让法义在相续中如实生起,这样一来,你的修行才会有所收获。

  有位仁波切曾说,他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一生不论到哪里去,总是随身携带《大圆满前行》,而且每天早晨修法之后,都会读上几页,此习惯多年以来从未改变。这位仁波切还说,他光从法王那里领受这个法教,可能就超过十次:有几次是法王给众人传时,恰好他也在场;大约有五次,是法王应他之请,或认为他需要受这个法,而把这个法教传给他。

  大家都知道,不管在印度还是藏地,顶果法王是公认的大成就者、大瑜伽士。像他这样了不起的大德,对《大圆满前行》尚且从不轻视,不会认为它只是个基础法、初学者的法,那我们作为后学者,就更不能随意忽视了。

  我有时去外面看病时,学院有些人来看我,我经常问他们:“你包里装着什么?”有些人不敢吱声,可能装着钱还是什么,害怕被我“没收”了;有些人说:“是《大圆满前行》。”我听后就非常高兴,若能对法本这样重视,他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利益的。

  其实想一想:像顶果法王那样的高僧大德,毕生都带着这个法本,我们为什么不需要?修行并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是得一次传承就可以了,而必须要终生坚持。华智仁波切之所以在如来芽尊者座下听过那么多次前行,如来芽尊者之所以在仁增·晋美林巴(无畏洲)座下得过那么多次前行的传承,这也是有原因的。所以,希望每个人对此应该值得观察。

  尤其是现在,我们正在修共同加行,这个机会相当难得,故大家千万不要放逸,一定要精进。其实这个修法一点都不难,你既可以安住修,也可以观察修。什么叫做观察修呢?就是翻开书本,把寿命无常的每个道理、每个公案读一遍,然后思维是不是这样。最后你会发现这个道理千真万确,万事万物瞬息万变、无可信赖,没有任何永恒坚固性。如此一来,你会觉得整个轮回一点也不可靠,诚如有些大成就者所言,如同被密友欺骗了一般,生起万分伤心、失望之感,从此对世间一切毫无兴趣。若能产生如此厌离心,这是非常好的一种修行境界。

  所以,对于修学《前行》,一定不能放弃。虽然古往今来不同上师有不同的教言:有些要求修加行;有些直接受灌顶;有些连灌顶都不用,就像贝若扎那在路上遇到邦麦彭滚波,以最快速度便可让他证悟(1)。但按照传统的修行次第,大多数人必须先修加行。如同世间的一些教育,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依次上去,这与大部分人的根基比较相应。同样,在修行的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先修共同加行。

  有些大德弘扬藏传佛教时,最好也能按照次第来,这样别人不容易生邪见。毕竟凡夫人的分别念特别恶劣,要改变它需要一定过程,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逐渐生起相应的觉受,最后有机会获得开悟。

  因此,修学时务必要重视加行,这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对每个道理观察修或安住修。在我们学院,以上的共同加行部分,许多道友已经修了一百多天,效果比较不错,但还要不断地修,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共同加行修得特别成功,大家在未来的修行旅途中,就会像意科喇嘛的传承弟子一样,不论遇到什么违缘,都肯定不容易退转!

  下面继续讲苦与乐也是无常的:

  可能有人认为:“有些人造了杀生等滔天罪业,但表面上看来,他不仅没有感受痛苦,反而生意兴隆、生活美满,这是否有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呢?”

  并没有。如果你去详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现在造的恶因,不一定马上成熟;而他正在感受的乐果,则是往昔善业的果报。所以,因果绝对不会错乱,倘若一个人通过造罪而积累受用,虽然暂时获得了快乐,但终究会感受漫无边际的痛苦。

  例如,从前的尼洪国家,国王以非法治国。后来因前世福报现前,最初七日中天降粮食雨,接着降了七日的衣服雨,之后又降了七日的珍宝雨,人们尽情享受从天而降的各种财物,生活非常惬意快乐。但紧接着又因恶业成熟,天上降下土雨,使所有的人葬身土下,死后堕入恶趣中受苦(2)。

  《佛教科学论》中也曾讲过一个故事:某地有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一天,他的诊所来了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她像鸡一样发出“皮鼓、皮鼓”的声音,同时身体猛烈颤动,两手像鸡翅膀一样向左右扩张。她说自己喉咙有病,请求疗治,但诊察她的咽喉,并没有什么异状。这位医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看患者的样子,很像鸡被绞杀时的状态,询问之下,她正是当地有名的贩鸡商的太太,于是他拒绝了她的求诊。这位太太听了以后,两手如鸡翅般颤动,叫着“苦呀、苦呀”,回到家倒地便死了。

  还有,《前世今生论》中也记载道:有一个养鸡专业户,将所养的鸡大批卖给鸡贩子,令其宰杀以牟取利润。后来,他妻子生了个女儿,双手与鸡爪一样,直接与胸部相连,而且肠子暴露在体外,让人深觉恐怖异常。四川电视台对此事也进行了报道,很多人都亲眼目睹过。

  通过以上公案可知,一个人的幸福美满,若依靠造恶业而得来,这只不过是暂时的,最终痛苦必定会纷至沓来、无法避免。

  与之相反,一个人生活艰苦、遭受磨难,若是为了行持善法,那也只是短期的,最终势必会迎来光明。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一些违缘或困难,不要特别去在意、去耽著。

  前段时间,听有些居士说,他们在修加行时,受到百般阻挠,尤其是磕头,家人亲友极力反对,不像我们寂静处的出家人,只要身体和心力允许,修行的环境非常自由。而他们作为在家人,学习佛法稍微好一点,可以偷偷摸摸、避开家人,但磕头的话,不得不在家里或单位里,所以不信佛教的人一看,觉得这种动作怪怪的,就认为是在练气功,好多人都比较担心。虽然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修行人的言行只要符合真理,迟早会感动整个世界、感动身边的人,故不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

  其实,对于无常的苦与乐,没必要患得患失,特别去耽著。当你快乐时,背后肯定有痛苦相伴;当你痛苦时,背后也必然有快乐相随。所以,痛苦和快乐是交杂而生的,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快乐。因而,对今生的一切幸福受用、荣华富贵,我们也不要贪执不舍,理当追随佛陀及前辈大德的足迹,将其如唾液般弃之不顾,一心一意希求正法,甘心情愿承受身体的苦行及精神的磨难。

  要知道,超越生死轮回之法,只有佛教中有,而要真正获得它,不经历一丝一毫痛苦,轻而易举就想得到,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说一般凡夫人,即便是藏汉两地的大成就者,在求法过程中,也难免会经受诸多苦难。不过,修行时越有违缘,就越有动力,以此也可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果一点磨难都没有,修行过于顺利,有时候反而容易退失道心。所以,我们要想做个真正的修行人,就一定要随学前辈大德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尽力去排除、去克服,把修持佛法的伟大事业,在今生今世中贯彻到底。心中要默默发这种誓愿。

  我曾看过汉地来果禅师的四十八大愿(3),里面的精神十分可嘉。修行人关键要有一种心力,假如你心力比较强,就算表面上比较弱小,但仍能达到自己的修行目标;可是如果你心力不够,大多数发心都围绕着自己,天天想着“我怎么样吃饭”、“我怎么样成就”……这完全没有一点意义。

  对上述道理,每个人要诚心诚意地思维、观修。

  好人与坏人同样是无常的:这一点从世间、出世间两方面来阐述。

  (一)从世间方面而言:

  能言善辩、知识渊博、智勇双全之人,也有一败涂地、一落千丈的时候。到那时,因往昔的福德耗尽,地位、名声、势力、财富等荡然无存,思维颠倒,万事不顺,常常受人挖苦、遭人欺侮,以前仅具的少分功德,…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六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