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六課▪P2

  ..續本文上一頁似乎也變得一無所有。

  現在就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我們附近縣城的老書記、老縣長,原來極有名聲、有威望,生活上也非常講究,但退休之後,他們整天無所事事,爲了打發時間,就泡在一些髒髒的茶館裏,喝些特別便宜的茶。這種茶要是在以前,他們不要說去喝,連看都不會看一眼。還有些人,在我的印象中,幾年前既有智慧也有能力,各方面相當了不起,可是現在一接觸他,跟過去簡直有天壤之別,這種無常的示現,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不但我們身邊有這種現象,曆史上也不乏其例:如秦朝相國呂不韋,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兒子秦嬴政推上王位,自己號稱爲“仲父”,獨斷專權、一手遮天,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後因缪毐集團叛亂受牽連,他被罷免了官位,又恐日後被秦王所殺,不得不飲毒酒自盡身亡。

  世間上,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然遺憾的是,無常在我們眼前一幕幕掠過,許多人卻對此視而不見,不會把“無常”兩個字用在生活上,更不會用它來修行。我看有些老師講曆史時,只是把年代、大事交代一下,根本沒引導學生體會過無常。包括一些非常有名的教授,在演講的過程中,也從來沒有結合過無常教義。(他們在世間上很成功,折服了無數大學生和知識分子,所以我有時候喜歡聽他們的光盤,看他們到底是怎麼講的。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們不懂佛法,以致把一些現象解釋得太表面化,深度不夠。比如某某朝代自公元多少年建立,誰來統治,期間發生過什麼事……了解這些雖說也有必要,但更關鍵的是,應在內心中産生一種修行的境界。)

  實際上,無常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就算你現在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到了一定的時候,也會變得糊裏糊塗、任人欺負。所以,我還沒有變得特別迷糊時,盡量想抓緊時間,把藏傳佛教的珍貴竅訣譯成漢語,有些甚深教言也想整理出來。否則,無常的到來特別迅速,過一段時間身體不好了,或者發生別的事情,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無常的示現千變萬化,不僅好人可以變成壞人,壞人也可以變成好人。例如,許多人以前無有智慧、見識淺薄,行爲也不如法,往往被貶爲“騙子”、“狡詐者”。但後來他突然發財了,或者一夜成名了,便贏得了衆人尊重,被看成是見多識廣、精明能幹之人。正如俗話所說:“狡者年老成主人。”

  我認識爐霍壽靈寺的一位格西,二十多年前,他是個不識字的在家人,在寺院旁邊打工,好多人特別看不起他。後來他産生了出離心,跑到印度求學二十多年。他剛去時字都不認識,但通過精進、刻苦的學習,結果考上了格西學位。他回到爐霍時,當地所有的人,包括寺院僧人,都排著長長的隊伍迎接他,給他獻哈達。現今他是壽靈寺的住持,每天給僧衆講經說法。有一次他到我家裏來,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講起了許多無常的道理,他對此就深有體會,說如果自己沒有出家修學,絕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包括你們熟悉的人中,也時常有這種現象:有些人當年特別卑下,智慧淺薄,行爲低劣,但過了幾年後,現在一見到他,他又有錢又有勢,特別能幹,他自己也特別傲慢。

  就像漢高祖劉邦,早年是流氓出身,德行讓人不敢恭維。《史記》中說他貪酒好色,種種無賴行徑令人發指。比如,一次項羽挾持劉邦的父親爲人質,威脅劉邦說:“你如果不投降,我就把你父親煮來吃。”劉邦若無其事地回答:“你要是把他煮了,請分給我一杯羹。”還有一次,劉邦被追兵所迫時,爲了減輕車載重量、加快車速,叁次將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後來的漢惠帝)推下車,只顧自己逃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成就了一方霸業,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在設盛宴款待群臣時,對在場的父親誇耀道:“原先您總說我是個不務正業的無賴,不像二哥那樣能理家治業。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現在是二哥的財富多,還是我的財富多?”

  所以,在人短短的一生中,有時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好人會變成壞人,壞人也會變成好人。包括我身邊的有些道友,以前講考、背考特別厲害,很多人說他以後會成爲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但我不敢輕易斷言,畢竟未來的日子很漫長,什麼都是不定的;也有些人剛開始壞得很,好多人強烈要求把他開除,但我覺得,只要他沒有嚴重違反學院紀律,最好還是給他一次機會。我以前出去時,就遇到學院開除的有些人,他們在外面有許多錢、許多弟子,弘揚佛法的能力特別強,我也受過他們特別熱情的招待……所以,有時候很多事情都是無常的。

  (二)從出世間方面而言:

  俗話說:“具證年老求學問,舍事年老積財物,法師年老成家長。”這些也都是無常的體現。

  “具證年老求學問”:有些具有證悟的人,年輕時一直精進閉關,好幾年根本不跟人說話,可是到了老年時,反而不去修行了,開始拼命聞思,希求學問。其實這樣不好,年輕時應該好好聞思,年老時應該好好修行。華智仁波切說過:“年輕實修老年聞思者,自己無利他人譏笑因。”假如你年輕時一點也不學,關起門一味實修,而年老時又想起來聞思,這對自己不但無有利益,在別人看來,也是值得譏笑之處。有些老年人嘴裏一顆牙齒都沒有了,還在天天背五部大論,這個確實沒有必要。老年人就該好好實修,要麼一心念佛,要麼持誦觀音心咒。

  “舍事年老積財物”:有些人上半生是舍事者,抛棄一切世間瑣事,除了修行佛法,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但下半生卻努力積聚財物。

  2006年10月,《北京晚報》中就有條新聞說“百歲老和尚還俗娶媳婦辦廠”,這令世人大爲詫異。新聞中的老和尚叫釋法緣,記者采訪他時已有101歲,他說自己曾是一個寺院的住持,後因發生洪水,寺院被淹,他又到另一個寺院去做住持。但由于寺院日益清冷,香客稀少,他在96歲時産生了還俗的念頭。(當時他已有54年僧齡,門下弟子近3000人。)爲了尋找一個良好的歸宿,不久,他就與一個53歲的寡婦結了婚。

  無獨有偶,2008年《江南都市報》中也有一則新聞是:“九旬老人出家70年後還俗娶妻”。(你們不要把它只當成新聞啊,每個人應當觀察自身,引以爲鑒!)這個老人出生于中醫世家,出家後行醫救人,常爲附近老百姓看病。他最初是呆在寺院裏,後來因種種因緣,在外地開了3年的診所,並在那裏定了居。他經常想起母親曾叮囑他:“一定要修行滿70年,以此可保家人平安。”于是當他修滿70年時,便開始蓄發。

  一個弟子見他年歲已高,身處異鄉,舉目無親,便建議爲他找個伴,相互有個照應。于是老人就去一家婚姻介紹所征婚,結果找到一個41歲的女人。那個女人跟家人商量時,遭到父母、兄弟、姐妹的極力反對,連她女兒也不同意。但女方覺得他比較忠厚老實,就頂住一切反對和壓力,堅決跟他生活在一起。女方每月工資300元,見他剛搬到自己家鄉,沒有收入,就省吃儉用,每月給他200元做生活費。兩年以後,二人領了結婚證,據說生活得比較美滿。目前,這個老人又喝酒又抽煙,身體也保養得不錯。

  可見,即便是持戒清淨、出家多年的人,以後會變成什麼樣,誰也無法預料。作爲一個出家人,若能一生守持清淨戒律,以此身份離開世間,這是最值得隨喜的。

  “法師年老成家長”:有些人上半生是爲人傳法的阿阇黎,下半生卻成了獵人、盜賊、強盜;還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淨、給人傳戒的羯摩師或軌範師,下半生卻子嗣成群。

  我以前也講過,法王如意寶在石渠求學時,《根本律》、《戒律叁百頌》等戒律方面的法,都是在一位上師面前得的。當時那位上師持戒相當嚴謹,行爲極其調柔,托嘎如意寶對他評價也特別高,很多弟子都在他面前受戒,或者求些戒律方面的教言。後來法王1996年去石渠時,他顯現上已經還俗了,生了一個孩子。他見到法王時,因爲法王是很了不起的大德,他就向法王頂禮;而法王曾在他面前聽過戒律,所以也向他頂禮,兩人就這樣互相頂禮……當時我沒有去,但有些侍者是這樣講的。對于這位上師,法王經常在課堂上贊歎他、恭敬他。

  我寺院以前也有一位堪布,他年輕的時候,戒律特別清淨,跟寺院的住持活佛平起平坐。但後來在“文革”期間,他不但破戒,生了十幾個孩子,而且毀謗佛法,批鬥時打根本上師,整個人變得特別可怕。前幾年他死了,聽說當時相當悲慘。所以,從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例中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無常的,暫時的修行根本不值一提,沒必要去特別炫耀,認爲自己如何了不起。

  反之,也有人上半生是屠夫、獵人、妓女,所作所爲全是造惡業,下半生卻生起真實的出離心,一心一意修行而獲得成就;或者,即使沒有成就,但也已經皈入佛門,死後往生清淨刹土。

  昨天有個道友說,他曾當過兩叁年的屠夫,殺過無數的羊,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忏罪,精進修持。還有一個人說,他爲了忏悔罪障,從2001年起,叁步一拜朝五臺山、九華山、普陀山,至今還剩峨眉山沒有去。這樣的話,即使他們往昔業力特別深重,今後也有希望變成很好的修行人。因此,現在的賢劣顯現,可以說瞬息萬變,沒有任何現象是始終不渝、牢不可破的。

  可是,有些人依靠上師等殊勝對境的加持,偶爾生起一點相似的出離心、厭世心,裝模作樣修了些法,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境界,別人就把他看作是了不起的人物,紛紛在其足下恭敬頂禮。此時的他,又有施主、又有弟子,沒有詳細觀察相續,反而以傲慢蒙蔽了內心,飛揚跋扈、一反常態,認爲“我什麼事都可以做了”,這種人真正是鬼迷心竅、著了魔!

  (大家一定要注意,華智仁波切的《前行》全部是竅訣!我在傳講的過程中,因爲時間關系,有時候表達得不清楚,但只要你把這些金剛語反反複複閱讀,像頂果法王那樣,每天都念上一段,久而久之,對你的相續必定會有很大幫助。)

  現…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六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